解析行省制制度
行省制是蒙古族統(tǒng)治者在中原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后世的一份重要遺產。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撫的高層督政區(qū)體制較穩(wěn)定地確立了下來。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究竟如何?人們的.看法不盡相同。筆者認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發(fā)展壯大過程中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不斷調整、完善的產物。它并非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
元行省制的歷史價值在于:它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行省為樞紐,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該體制有三個特點:行省性質具有兩重性又長期代表中央分馭各地,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紀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較大變動,對元代社會和后來的明清、近代影響至深。
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臺和金代行尚書省。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表現在云南等少數行省范圍內,多數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陜西、四川、甘肅、遼陽、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設,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幾乎與此同時,元廷又對行省的名稱、品秩、事權作了重要調整:其一,“嫌于外重”,一律取消中書省宰執(zhí)“系銜”;其二,降行省品秩為從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為長官、少數行省特許增置左丞相一員,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級;其三,江南等處行樞密院并入行省,實行“絜兵民二枋而臨制于閫外”的體制。這三項舉措大體奠定了行省作為地方常設機構的規(guī)模和權力框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行省演化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質而言。
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長期保留著朝廷派出機構的某些原有性質。許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說:“國家置中書省以治內,分行省以治外”!对贰ぐ俟僦酒摺芬舱f:“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币陨先幟餮孕惺 胺痔煜轮巍保罢茋鼊铡,且與朝廷都省互為“表里”,密切相連。另,終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屬于“內任”官。
【解析行省制制度】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度12-25
什么是年薪制薪資制度04-29
可撤銷婚姻制度解析08-17
馬來西亞留學雙聯制課程的解析介紹08-20
馬來西亞留學雙聯制課程的詳細解析07-20
實名制考勤的管理制度12-14
香港公立高校人事薪酬制度解析08-18
加工貿易稅收制度解析10-18
財務總監(jiān)制度解析11-09
共同財產制下家庭家務補償制度建設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