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所要說的,是一個和我絲毫不搭嘎的故事。正如朋友們都知道,我是一個科學的盲人。對于科學除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以外,我是一竅不通的。然而這些全是屬于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這兩者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由于我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佩和尊敬,我還是想講講他的故事。要將他的故事一定要先從牛奶開始。為什么呢?那么您就聽我慢慢道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的一大清早,德國柏林郊區(qū)的斯提立茲大街上,一輛馬車急駛而過。已是深冬時節(jié),寒風陣陣吹來,刺得面頰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車的馬喘著粗氣,團團白霧從馬鼻子里噴出。
趕馬車的人五十來歲,多少年來他一直為這一帶的居民送鮮牛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雪,都準時不誤。
人們早已熟悉了這位送奶人,他是再也平凡不過了。和其他牧場經(jīng)營者一樣,他養(yǎng)了許多牛,把牛奶送給居民喝。但是在這條大街上居住的德國著名女畫家芙麗莎·班諾卻知道這位送奶人有點不一般的來歷。好幾個早晨,她都等在客廳里,只要聽見送奶馬車的聲音,就急忙打開房門,請送奶人進家里坐一小會兒,但是送奶人總是以不能耽誤送奶而加以拒絕。
又是一天清晨,班諾一聽見馬蹄聲便沖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為送奶人畫一張素描像。送奶人仍然婉言謝絕,說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吃早餐,牛奶要按時送到,等送完奶,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女畫家心里明白,這只不過是送奶人的脫身之計。她再也不想“上當”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松手,說:您不要再‘騙’我了,我知道您是個實驗迷,一送完奶就一頭鉆進化學實驗室,誰也甭想把您拉出來。這次您一定得讓我畫一張像。親愛的教授,請把您寶貴的時間分給我?guī)追昼姲伞?br />
送奶人?對,他還是位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畫了一張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清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范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并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zhuǎn)告,最終,送鮮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學家范特霍夫被人們合并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的范特霍夫,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為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于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shù)匾晃挥忻尼t(yī)生。范特霍夫是在家里,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當他上中學的時候,他看到在實驗室中做的各種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非常有趣,因此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看別人做,太不過癮了,能自己動手那該多好呀。
有一天,范特霍夫從化學實驗室外的窗子前走過,他忍不住往里面看了一眼,那整整齊齊排列的實驗器皿、一瓶瓶化學試劑多么誘人。他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心里想著: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
突然,他發(fā)現(xiàn)一扇窗子開著,大概是做實驗時為了通風開的吧。小范特霍夫猶豫的片刻,便縱身跳上了窗臺,鉆到實驗室里去了。他支起鐵架臺,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開始尋找試劑。他全神貫注地看著那些藥品所引起的反應,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使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默默地說:我成功了,成功了!
送奶人?對,他還是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為他畫了一幅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大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范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并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zhuǎn)告,最終,送鮮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學家范特霍夫被人們合并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他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為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于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shù)匾晃挥忻尼t(yī)生。范特霍夫的家里7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實驗室內(nèi)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誰在實驗室里呢?老師從窗口望去,好家伙,范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呢。這太危險了!要知道這是校規(guī)所不允許的。老師沒有驚動范特霍夫,怕他在驚慌中出危險,便繞到門口,把門打開。聽到開門聲,范特霍夫才從“化學實驗夢”中驚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老師再也不能忍耐了,這是重要的事件。就很急地說:快把實驗停下來!誰叫你來做實驗的?快,趕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來的地方。
老師一邊命令范特霍夫,一邊自己也動起手來。
等到一切收拾停當,老師把范特霍夫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今天犯了什么錯誤嗎?這件事是要報告校長的,那是要受處分的。再說出了危險,你的父母也要責備學校的。趕快回家,把你的父親找來,我要對他說這件事。
范特霍夫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很不贊成,雖然出發(fā)點是為了求得知識,但是效果卻是很壞,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這位老師考慮到,范特霍夫平時是一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也就沒有向校長去報告。
范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就從家里讓出一間房子作為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
從此,范特霍夫就開始“經(jīng)營”自己的小實驗室。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和從其他親友那里得到的“贊助”積累起來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藥品,課余時間從事自己的化學實驗。
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第一道靈光降臨在荷蘭化學家范特霍夫身上。這位一生癡迷實驗的化學巨匠,不僅在化學反應速度、化學平衡和滲透壓方面取得了驕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開創(chuàng)了以有機化合物為研究對象的立體化學。
成功的范特霍夫身上,自然有許多成功的啟示。讓我們走進這位大師的世界,聆聽他生命的節(jié)律,或許會有不小的收獲。
堅持是范特霍夫的成功之道。
范特霍夫是一個有著堅韌不拔之志,能沿著自己選定的道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的人。
1869年,范特霍夫從鹿特丹五年制中學畢業(yè)了。擺在他面前的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范特霍夫深愛著化學,很想把化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可父親是為了讓他多增加一些知識,才支持他做化學實驗的,如果要把化學研究作為一種職業(yè),父親就難以接受了。因為當時選擇化學研究作為職業(yè)是要冒風險的,從事化學研究的人,還要兼做其他工作才能夠維持生活。畢竟,活下去在哪個時代都是一條鐵的定律。@這個問題,父子倆爭辯了多次,但都沒有結(jié)果。
在教授的指導下,堅持學習化學,一點也沒有放松。由于范特霍夫的努力,他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學完了一般人三年才能學完的課程。最后一次,父親心平氣和地問范特霍夫:中學畢業(yè)了,你打算上哪個學校?
很明顯,選擇學校也就是選擇職業(yè)。他對父親說出了自己的的心里話:學習化學對我比較合適,爸爸,您說對嗎?
可是父親最終還是沒有讓范特霍夫選擇化學,而是讓他進入了荷蘭的臺夫特工業(yè)?茖W校學習。這個學校雖然是專門學習工藝技術(shù)的,但講授化學課的奧德曼卻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授。他推理清晰,論述有序,很能激發(fā)起學生們對化學的興趣。范特霍夫在奧德曼教后的1871年,范特霍夫畢業(yè)了,由于具備了謀生的必備本領(lǐng),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說服了父母,開始全力進行化學研究。
對于半路出家的范特霍夫來說,要打好基礎(chǔ),找準研究方向,就必須找到好的老師,拜師學藝。于是,他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離開家鄉(xiāng),只身來到德國的波恩,拜當時世界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佛萊德·凱庫勒為師。佛萊德·凱庫勒是個傳奇的化學家,他夢見蛇狂舞,首尾相接,靈感涌來,于是,根據(jù)夢境解決了苯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問題。范特霍夫跟隨著佛萊德·凱庫勒,在有機化學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訓練,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隨后,他又前往法國巴黎向醫(yī)學化學家武茲請教,在武茲的指導下,范特霍夫與好友勒·貝爾一起學習,互相探討。后來,他們都成為新的立體化學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
范特霍夫把化學當成自己理想的棲居地,他的雙腳永遠為著自己的理想而奔走,有時雖有背離,但最終會回到這條道路上。正是因為范特霍夫的不懈追求,諾貝爾獎最終才會青睞于他。
堅持著,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尊重事實是第一規(guī)則
科學研究的鐵律就是尊重事實,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者都能恪守這一規(guī)則。范特霍夫卻能將尊重事實融化在自己的實驗生命里,事實是他心中的神,只有這尊神才能解開一切謎團。他能成功,是因為他尊重事實!
過去的有機結(jié)構(gòu)理論認為有機分子中的原子都處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這一理論與很多現(xiàn)象是矛盾的,使很多現(xiàn)象都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范特霍夫通過多次精心的實驗,首先提出了碳的四面體結(jié)構(gòu)學說,與舊的有機結(jié)構(gòu)理論相抗衡。
以后的事實證明,范特霍夫的理論是正確的,他的分子立體結(jié)構(gòu)理論糾正了過去的錯誤,使人類對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認識向前跨了一大步。
但是,這一新的理論遭到了當時一些權(quán)威人士的反對,德國的有機化學家哈曼·柯爾比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位老科學家有點倚老賣老,對新的理論很排斥。他根本沒有認真研究范特霍夫的四面體理論,就毫無根據(jù)地撰文把范特霍夫斥責了一頓。不僅如此,他還不遠千里,從德國來到荷蘭,要和范特霍夫一見高下。
當柯爾比氣勢洶洶地沖進范特霍夫的辦公室時,范特霍夫已經(jīng)恭恭敬敬地在等候他了,范特霍夫相信自己有足夠的事實證據(jù)使這位老先生信服他的理論。待柯爾比的火氣稍稍減退之后,范特霍夫平心靜氣地向他陳述了自己的觀點,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范特霍夫講完以后,非常誠懇地請柯爾比用事實來批評自己的理論。
這位老牌權(quán)威專家暗暗吃了一驚,眼前這個年輕人不可小看,講述觀點時,有條有理,提供論證時,周密嚴謹,大家風范也就是如此。≈链,柯爾比完全被折服了,剛來時的火氣完全消失了,他還力邀范特霍夫去普魯士科學院工作。
范特霍夫就是憑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讓人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理論。他永遠都注視著事實,他的視野里只有這一樣東西。
1911年3月1日,但是誰能料到,年僅59歲的范特霍夫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不幸逝世。一顆科學巨星隕落了,化學界為之震驚。為了永遠紀念他,范特霍夫的遺體火化后,人們將他的骨灰安放在柏林達萊姆公墓,供后人瞻仰。
如此優(yōu)秀的一位科學家,就這樣隕落了。真是太可惜了。作為一個科學盲人的我,從中得到最大的啟示,就是兩個字:堅持,只要堅持著,成功必定就在不遠處。這是我信奉的真理,也是我永不變化的個人原則。
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 職場勵志 > 勵志文章:堅持,成功就在不遠處
勵志文章:堅持,成功就在不遠處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來源:職場勵志
勵志文章:堅持,成功就在不遠處相關(guān)推薦
欄目推薦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