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的“阿甘”
相信絕大多數陌生人在與李嘉誠接觸之初,都會詫異于簡單的一面。他擁有著兒童式的燦爛笑容、言語也如不加雕琢般簡潔跳躍,談起一些熱衷的游戲,如在高爾夫球場上戰(zhàn)勝友人,他會像任何一個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的少年一樣,流露出發(fā)自內心的喜悅。與那些極為在意飲食健康的年長企業(yè)家不同,李嘉誠至今仍喜愛吃薯片這樣“不健康”的食品。
據說,李嘉誠曾因電影《阿甘正傳》而潸然淚下,雖然比起命運如羽毛般隨風飄蕩的阿甘,世情練達的李嘉誠選擇命運的意識和能力都強出太多,但其成功的基礎,也是對于一系列樸素價值觀的反復實踐,這與阿甘在懵懂之間履行單純的價值觀倒頗有類似。
李嘉誠做事的基本準則是認真、投入,1957年進入地產業(yè)之初,他手持一塊秒表做“盡職調查”穴duedili-gence雪,從汽車站等熱鬧的地方步行到自己待購的目標,估算未來人流狀況,時至今日,他仍自信于外界詢問他問題,他平時有準備,可輕而易舉地給出事實或數據,并自信“超過90%是對的”;受過貧苦洗煉的他崇尚節(jié)儉,對于任何能夠降低成本的技術都充滿興趣,這讓他在經營塑料花廠時就成為了優(yōu)化流程的專家,到了今天,他也會為網絡電話 Skype而興奮;他對風險高度戒備,并深知現金儲備的力量,正因此,李嘉誠一生中幾次重大的交易,比如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和1985年買下香港電燈,都是在極短時間內調動巨額現金完成的,這令任何一個競標對手望塵莫及;李嘉誠珍視聲譽與承諾,14歲其父去世時,他對父親做出承諾:“我們一家人一定生活得好好的”,從此便拼盡全力工作及自學,這種一諾千金的品格,延伸到他對待商業(yè)伙伴和員工那里,從此意義上,今天擁有23萬名員工的和黃就像他的家庭觀念的延伸。
不可否認,堅守極為樸素的方法論在錯綜復雜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運行,李嘉誠畢竟是個商業(yè)天才。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06年時,他就在和黃系內提醒高級管理團隊,要減少債務、準備好應對危險。而在2007年5月,全球次級債風波尚未爆發(fā)之際,他也數度提醒投資者需謹慎。關于為什么他能感知連諸多華爾街大行都忽視的災難,李嘉誠給的回答樸素卻又富有玄機:“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這很好地呈現了多年來外界對于李嘉誠的迷思:似乎他能像觀察燒水的進度般,對抽象、復雜、變化多端的市場直觀地做出讀解。
此種天才很難被模仿,但略為功利地說,我們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可以相對簡單地歸納李嘉誠的內心,那它或許是由兩種品質構成的:一方面是深厚、廣博的商業(yè)才華,另一方面則是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又究竟是什么力量讓這兩者交融,不會偏倚于一端?熟悉李嘉誠的人會將這種微妙的平衡分解為兩種人格:其持續(xù)58年的旅程之所以總有突破,很大程度上因為李嘉誠有著無止境的好奇心,由于平時對經濟、政治、民生、市場供求、技術演變等一切尤其 對他經營行業(yè)有關的最新數據和訊息全部了然于胸,故能于機會來時迅速作出決定。而他沒有像絕大多數成功人士一樣被接連不斷的成功沖昏頭腦,則因為他有著不停反思而形成的克己能力。
兩元世界
李嘉誠極愛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蘇軾的《赤壁賦》和歐陽修的《秋聲賦》這幾篇宋代散文。其中尤喜《游褒禪山記》的一段文字:“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如果要對王安石的這段文字做些適于今天商界的詮釋,或許巴菲特這個比李嘉誠小兩年零一個月的人多年來一直被外界視為彼此對比的對象??給其老師本?格雷厄姆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所寫的序言是合適的:“長年進行成功的投資并不需要極高的智商、罕見的商業(yè)洞見,或內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決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識框架,以及避免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這本書恰到好處的、清晰的指明了框架,你所必須做到的,就是約束情緒。”一方面,尋求“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深刻、開闊的知識結構,這需要發(fā)自天性的好奇與活力,另一方面,在兼具志、力、“不隨以怠”的情況下,“至于幽暗昏惑”還能被點醒,最大的力量就是反思帶來的明辨與自制。
在少年時期,李嘉誠便中斷了正規(guī)的教育,但他卻自發(fā)的通過購買、交換舊書完成了自學,養(yǎng)成“搶知識”的習慣和“不擇細流”的閱讀口味。眾所周知,除了小說,李嘉誠遍讀從各 公司年報到科技、歷史、宗教等各類書籍。
這讓那些常伴他身邊的人也會時常驚訝于他的新鮮感。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