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征文吧,征文具有主題鮮明、內(nèi)容清楚的特點。寫征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1
我的父親退休前是一名鐵路工程師,他生在解放前,長在紅旗下,基本上算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大概是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比較深刻吧,父親一直保持著老一輩人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作風。
父親的大半生頗有些傳奇色彩。他12歲小學畢業(yè)就因為家貧而輟學去打工,14歲參加工作當了一名鐵路工人,16歲參軍在小興安嶺服役,當了6年鐵道兵,復員后回到單位繼續(xù)當鐵路工人。因為他勤奮好學、積極鉆研業(yè)務,又到長沙鐵道學院去進修了幾年,因而一步步成長為鐵路貨運的專家而被提干,后來被領導點名調(diào)入鐵路分局機關工作并被聘任為工程師。父親工作40年,不管在什么崗位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總結(jié)他的處世態(tài)度,就是“知足常樂,不貪者!薄
父親不貪權。由于父親業(yè)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在職工中很有威望,并且下屬站段很多業(yè)務骨干都是他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局領導曾多次主動找到他,要把他提拔為科長。這在別人看來是天大的好事,可我的父親卻一再拒絕,因為他深知,自己在業(yè)務上是能手,但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如果做了科長,要花費很多精力和心思在各種繁雜事務上,不但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發(fā)揮不出來,可能還會影響科室的正常運作,所以他很主動地讓賢了,安心做自己的業(yè)務工作。
父親不貪財。他雖然不在領導崗位,可手中也小有權力。那些年鐵路運輸緊張,有些人挖空心思打聽到我家的地址,晚上來“走后門”。父親最討厭這種事情,索性閉門謝客,讓我們?nèi)齻孩子當門神,想方設法把客人拒之門外。我從小不會說謊話,可是為了父親,我常常對敲門者撒謊:“我爸不在家,他出差了!备赣H經(jīng)常去下屬站段和企業(yè)檢查或指導工作,他有一個習慣,中午吃飯前必定要趕回家,堅決不在外面吃飯。有人笑他迂腐,他也從來不在乎,他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我的工資再少,花得心安理得;拿別人的錢,吃別人的飯,心里永遠不踏實!
父親不貪名。他工作中的踏實敬業(yè)是有目共睹的,往往最難處理的工作都是由他來負責,而且無論加班出差多辛苦,他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但是單位評先進,他總是把名額讓給年輕人,因為自己年齡大了,出力活都要由年輕人來干。有一年局長主動跟他說,準備給他上報鐵道部勞動模范,需要他寫份材料,父親卻說,自己和別人比還差得很遠,把機會給年輕人吧!
父親一直都很知足感恩,無論職位高低、工資多少,他從來不計較。他總是說:“我12歲開始拉了一年多架子車,剛上班時在貨場扛大包,現(xiàn)在能在機關工作受人尊敬,我真的該知足了。”父親退休后,每天的任務是接送孫子孫女,安心在家當車夫。與工作時的指揮若定、雷厲風行相比,他的退休生活完全是恬淡而安靜的,沒有任何心理反差。他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因為他工作了40年,跟兩條鐵軌打交道,神經(jīng)從來都是緊繃的,只有退休才算徹底放松了。
我的父親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鐵路職工,一生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可是他勤奮敬業(yè)、立身清正的工作作風和知足常樂、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是很多人無法比擬的。他對生活很知足,對事業(yè)和學問卻永遠不知足,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同事和朋友。直到現(xiàn)在,父親曾經(jīng)帶過的學生向我提起他時,敬佩之情依然溢于言表。父親是我前進的動力,他是我永遠的榜樣。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2
新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個特別調(diào)查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節(jié)目一播出,立即引發(fā)了人們對“家風”的關注,“家風”一詞也風靡大街小巷,網(wǎng)絡上關于“家風”的報導更是鋪天蓋地,尤其是一張小學生在開學之日,在教室里一起曬“家風”照片,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沒有看節(jié)目的時候,“家風”一詞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通過記者的的鏡頭,讓我對“家風”有了一些理解,在網(wǎng)上我查了“家風”的解釋,說“家風”又稱門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我認為“家風”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用實際行動從一點一滴中做出來的。
沒事的時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從記事的時候就沒有聽父母對我們講過什么大道理,鄰里間的和睦,父母的勤勞,是我童年里最深的`畫面,爸爸的時間觀念很強,經(jīng)常告訴我們要遵守時間,不論做什么,都要準時,不能遲到,F(xiàn)在這個習慣仍然伴隨著我,細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是跟隨著父母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的,并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記得成家后一次與家人閑聊時,爸爸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出嫁衣”,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的心態(tài)有了很大改變,日常生活我不會計較婆媳妯娌以及姐妹之間的一些瑣事,讓我感嘆的是原來一個大家庭的和睦竟是如此的簡單。
現(xiàn)在想一下守時也算是我們的“家風”吧,父母沒有給我們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他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守時,守時是做人的根本,是一種禮貌、一種尊重、更是一種美德,父母在不知不覺中送給了我們這么豐厚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享用一生。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3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她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從我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尊重長輩,做人要誠實,不干壞事,不說臟話。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不要對小事斤斤計較,傷了和氣。做一個寬容、有涵養(yǎng)的女孩。在嚴格要求我的同時,爸爸媽媽也在生活中盡量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她們約定好盡量不當著我的'面吵嘴和談論大人之間的“爭斗”,希望在我面前呈現(xiàn)的都是善良的一面。
“用財太奢最可恥”這也是她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時常告訴我要節(jié)儉,不能攀比浪費,不要攀比別的孩子的吃穿,但在衣著得體方面一定要像表現(xiàn)好的孩子看齊,衣服要干凈,不能弄得皺皺巴巴的,黑乎乎的,她們物品要擺放整齊有序。媽媽會給我足以她們支配的零錢,但是她們必須學會理財,什么時候該花,什么時候應該節(jié)約。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大廟會”活動中,我很合理地運用了她們的零花錢,也為災區(qū)小朋友捐獻了我她們的零花錢。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yōu)秀的品質(zhì),就是從中培養(yǎng)起來的。
我相信,不管將來社會怎么變化,她們都要做一個誠實本分的人,這就是她們家最基本的家風家訓。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4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qū)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jīng)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fā)表意見,實在不能統(tǒng)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少年。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5
大多數(shù)人認識傅雷是因為閱讀《傅雷家書》。傅雷夫婦培養(yǎng)子女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等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他的兒子傅聰曾多次說過:“父親傅雷的一生體現(xiàn)了一個‘真’字,‘真’是他最大的特點。”《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對我們的道德、思想、情操、修養(yǎng)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至今記得《傅雷家書》中他寫給傅聰?shù)膬煞庑。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yǎng)、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聲,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傳送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
第一封信是在1954年10月2日寫的。他在信中寫道:“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死苟浞虿皇墙(jīng)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jié)晶嗎?慢慢的你會養(yǎng)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
第二封信是他1955年1月26日寫給傅聰?shù)。他在信中說,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nèi)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后你可以孤軍奮斗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yǎng)料!孩子,從今以后,你永遠不會孤獨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tǒng),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nèi)容,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華文明為準則,立志成才,以報效祖國為要務。全書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文化遺產(chǎn),更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因為,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xiàn)。我們從中看到的,既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藝術的追求。因為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他們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中所體現(xiàn)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關于家風家書的征文6
去年懷孕,今年生子。父親于今年正式退休后便早早地來京幫忙帶孩子,于是關于孩子如何教育便成為我們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父親說樹立良好的家風是子女成長成才的基礎。其實以前父親很少說教,很多時候都是在一點一滴中潛移默化地教育我和弟弟。
記得我和弟弟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帶我們回老家看望奶奶,村里的道路不通汽車,只能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下車,借了遠房親戚的自行車騎車到奶奶家。一路上,父親把沿途的莊稼和路邊野花野草的名字、習性等向我們娓娓道來?吹竭@些生機勃勃的景色,我和弟弟歡呼雀躍,特別是弟弟,因為很多植物他是第一次親眼看到。路走到一半,我們在一片玉米地旁邊停下來休息。我和弟弟好奇,忍不住跑到玉米地里親手摸一摸玉米那長長的葉子、挺直的枝干和飽滿的玉米棒。弟弟問我生玉米能不能吃,我當時也不知道,便提議掰一個嘗嘗。正當我們姐弟倆商量著掰玉米的時候,父親喊住了我們,鐵著臉問我們在做什么。我和弟弟嚇壞了,很少見父親如此生氣,剛才的興奮勁兒一下子沒了。我弱弱地回答說只是想知道生玉米能不能吃,我看沒有別人就想私自掰一個嘗嘗。父親聽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些玉米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雖然沒有人看守,但每個玉米都是有主人的,如果你想吃,就得征求主人的同意;不要做這種事情,現(xiàn)在想偷吃一個玉米,將來可能就會偷拿一袋玉米。這件事情之后,父親就利用身邊的各種小事告訴我和弟弟,做人一定要自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時時刻刻都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我的成長路上不免見到一些“鉆空子”、“走捷徑”的事情,我當時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羨慕”,覺得人家不用努力就能得到自己辛辛苦苦可能還得不到的東西,這樣難免有所抱怨,抱怨父親為什么不去“拉關系”、“走后門”,讓我不用刻苦學習也能上個好學校,不用到處投簡歷也能找到好工作……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是淡淡地一笑而過,但卻認真地叮囑我不要受外界干擾,踏踏實實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雖然父親供職機關單位,但他沒有一點點灰色收入,更從來不會利用職務之便撈取任何好處?恐臀夷赣H干巴巴的`工資,供養(yǎng)我和弟弟生活上學,這樣的生活難免清苦,母親有時也打趣道:咱們家敞開大門都不會有小偷來光顧,父親也總是一笑了之。正是父親這種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一直影響著我,讓我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不“栽跟頭”。
現(xiàn)在生活好了,我總想給父母買幾種進口食品嘗嘗鮮,買幾件高檔衣服穿著美觀,可是父親一直是拒絕的。他說粗茶淡飯更養(yǎng)身,棉衣布鞋更舒適,不要忘了吃飯穿衣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果腹保暖;一個人如果生活上太過于追求高檔高端,那么他就容易心浮氣躁,容易貪圖享受,再進一步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父親的這些言論讓我想到最近網(wǎng)上的一個熱詞“斷舍離”,在世俗繁雜、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對自己的內(nèi)心進行“斷舍離”,叩問初心,摒浮去躁。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用短短八十余字的《誡子書》通過家風家教教育其后代做人應有的修養(yǎng)和品行。父親沒有給我攢下任何現(xiàn)金存款,更沒有汽車房產(chǎn),但他留給我的是他自律、清正、節(jié)儉的優(yōu)秀品格,是他用一言一行營造的良好家風,這才是我擁有最寶貴的財富?粗磉吺焖暮⒆,一種信念在我心中更加堅定:一定要把這寶貴的財富好好地傳下去。
【家風家書的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的征文11-08
我的家風征文05-30
家風故事征文06-21
好家風征文02-13
家風家訓征文09-01
優(yōu)秀家風征文04-29
弘揚家風征文11-20
關于家風征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