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shù)合乎規(guī)定。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1
黃昏時分,是一天中莊里人最為閑適的時候。吃過晚飯,就去鄰居家串門。女人們納著鞋底,扯扯東家的長,拉拉西家的短。男人們抽著旱煙鍋子,侃著歷史上的風云人物或者他們的傳奇故事。在一行行漸密的針腳里,在繚繚散盡的煙霧里,天色暗淡了下去。人們也漸次回到各自的家中,點燃油燈,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彌補一天沒有干完的活。
四十年前的西北農村,大多數(shù)地方都還沒有通上電,晚上照明就點一盞油燈。以前的油燈用清油做燃料,即當?shù)氐暮橛。我的家鄉(xiāng)在渭河上游,位于黃土高原西部邊緣和秦嶺西北部交界地帶,氣候溫涼,適宜胡麻的生長,因此,胡麻是家鄉(xiāng)普遍種植的油料作物。用胡麻籽壓榨出的胡麻油,色澤金黃透明,味兒香濃。煎炸炒或拌涼菜,制作糕點都可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愛美的女人把它當做頭油抹在發(fā)上,黑亮油光,清香怡人,更顯嬌媚。如將胡麻油倒入碗中,用棉線或棉花搓成捻子,放入其中,就制成了最簡易的照明工具——清油燈盞。由于胡麻油特有的香味,會招來一些不速之客,老鼠、鄰家的狗、饞嘴的貓會瞅準時機,乘虛而入,跑到燈碗跟前,將清油偷吃掉或將油碗打翻在地,令人防不勝防,很是無奈。
煤油燈時代的到來,解決了人們的后顧之憂。記憶中我們家有一盞古銅油燈,小巧精致,由底座、支柱、油箱和捻子組成,約一拃多高。它放置在炕頭的窗臺上,每當夜晚來臨,一聽到大人說:把燈點著!在暗夜里等急了的我們姊妹便爭搶著拿起火柴,迫不及待的“哧”地劃亮,湊到燈盞前,點燃捻子。頓時,微弱的火苗由暗到明,驅走了夜的黑暗。一家人圍坐燈前,有事干時,各知其事,大人們趕著做做自己的活兒,孩子們看書做作業(yè)。沒事干時,暢所欲言,大人講故事,孩子們聽著,孩子們也給大人分享他們的有趣故事,不時引出一陣陣歡笑,小小的一簇光焰為漆黑而靜寂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生機。因此,當時的人們對煤油燈是贊不絕口:“煤油燈,是寶貝,點起來容易吹起來快,狗兒不舔貓不害。”
用了一段時間后,人們發(fā)現(xiàn)煤油燈的不足:油煙大,味兒太沖。早上起來洗臉時,倆鼻孔都熏得黑黑的,那躍動的火苗在為人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在肆意地釋放出黑煙,時間一長,燈盞旁的窗扇和墻角都被熏染的黑咕隆咚。有的時候,孩子們做作業(yè)離燈盞太近,一不留意就會把額前的劉海給燒著,絲滑黑亮的發(fā)前突兀地留下了一綹焦黃,的確令女孩子尷尬不已。
當蠟燭走進千家萬戶時,油燈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那時用的蠟燭多為白色,比手指頭略粗一些,長約20公分左右。比起油燈,優(yōu)點也很多:無怪味、少油煙,用不著再搓捻子、添燈油,移動起來也輕便,自然也就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不過,蠟燭得隨時修剪燃過的燭芯,調節(jié)燭火的大小。于是,孩子們在寫作業(yè)的同時,又有了新的任務。手巧的只需輕輕一剪,便將燭火調到恰到好處,手笨一點的一不小心會將燭火弄滅,在黑暗中難免會招來一陣抱怨聲。
點蠟燭的時間不算太長,但在接通電燈后的近二十年來,幾乎每個家庭的抽屜里仍然有蠟燭的身影,尤其在停電的夜晚,它又重新被捧到桌上,繼續(xù)發(fā)揮著它的作用。有一次,我修剪燭芯時,拿起剪刀的手不由得停了下來,燭芯不知什么時候生出了漂亮的燈花,綻成了一朵美麗的蓮。大人們說,燈花的出現(xiàn)預示著即將有美好的事情發(fā)生。我出神的望著燈苗歡快躍動的舞姿,聆聽它不時發(fā)出的噼啪聲響,沉浸在生命的歡愉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西北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也陸續(xù)接通了電,電燈走進了每個家庭,照亮了千家萬戶,山鄉(xiāng)的夜晚從此不再漆黑。記得剛剛照上電燈時,那種欣喜絕不亞于現(xiàn)在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當電表安裝好,接上開關的燈繩后,輕輕拉一下,隨著“咔嚓”一聲響,接通了電源,燈泡的亮光照亮了整個屋子,也照亮了人們的心田,讓人內心無比敞亮。
習慣了在油燈和蠟燭的昏暗光照下生活的我們,覺得這小小的燈泡是那樣的神奇!于是,趁著大人不在的時候,悄悄地拉一下燈繩,瞅著亮了的燈泡,又趕緊拉滅,享受一下開關那令人愉悅的聲響,并和著動聽的“咔嚓”聲的節(jié)奏,輕聲說著:“電——燈——”
八十年代中期,家里又有了一盞臺燈,橙色的燈罩下有一只磨砂燈泡,底座上的圓形開關可以任意調節(jié)燈的亮度,輕輕旋轉開關按鈕,光線由暗淡漸漸明朗,當年那可是最時尚前衛(wèi)的護眼臺燈了。我們姊妹幾個每晚擠在那盞臺燈前寫作業(yè),柔和的光線保護了我們的雙眼,一縷淡淡的橙色讓心無比溫暖,我們感受著父母的愛與關懷,同時,也看到祖國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如今,明亮又節(jié)能的LED燈占據(jù)了市場,成為了人們照明的新寵。夜晚走在大街小巷,燈火輝煌,萬家通明。當年流行的時尚“電器”——手電筒也被手機替代,成了一些家庭的收藏品。
我們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一盞油燈、一秉燭光、一只燈泡,映證著一段歷史的變遷,成為了一個時代永遠的記憶。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2
一
母親八十個生日時候,兒孫們聚集在鄉(xiāng)下老家為老人慶壽。這是一座干凈整潔的四合院,一色的.紅磚青瓦墻面上貼著潔亮的瓷磚,院子里用水泥打了。古韻猶存的廳房檐上雕刻精美的獸頭昂首欲飛,四根粗壯的柱子立在屋檐下,頗具城市氛圍的水泥平房頂架著太陽能熱水器。廳房、側房引樓臺階兩側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盆各具特色的花,院里廊檐兩側的小花園里,滿是鮮艷的海棠,還有含苞的牡丹,各色月季各展風姿,惹得蜜蜂呀,蝴蝶呀呼朋引伴。兩盆一米多長水泥荷花池格外醒目,碗口大的荷葉浮出水面,幾尾小金魚悠閑地穿梭在荷葉山石間。大門口自來水池子旁的一叢翠竹也快追上房檐了,多么溫馨舒適的院子呀!明亮的廚房里,電飯煲、電磁爐、電冰箱一樣不少,堂屋里電視機、電腦、洗衣機應有盡有。惹不是南面大氅棚放著鐵锨、背架、旋耕機、電瓶三輪等農具,我都懷疑這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嗎?恍惚間我的思緒飛到四十年前。
二
還是眼前的院子,盡管分成前后兩院,依舊顯得空曠。
前院里兩間稍大的舊土屋,外加一間低矮破舊的廚房,里外一片漆黑。院子四角長著幾棵果樹,東南角桶粗的蘋果樹,枝繁葉茂掛著青的、紅的、半青半紅的蘋果。東面院墻跟立著一大堆包谷桿、高粱桿,幾只雪白的盧航雞在包谷桿前的麥衣堆旁刨著、興奮地‘咕咕咕’叫著,連黃鶯、麻雀都引來了。
后院靠墻長著幾棵大樹,尤其是那棵一人抱的核桃樹遮擋了后院大半陽光,這里是鳥兒們的樂園,但里面陰森森的,顯得有點荒涼。大人都出工了,家里就成了孩子們的世界,寬敞的院子里粗細不一的果樹成了天然的屏障,我們玩得不亦樂乎。我們姊妹加上鄰居家十幾個孩子,人手扛一根包谷桿,再在帽檐左右插上兩片灰色的包谷葉子,扮做日本鬼子的模樣,一個跟著一個穿梭在廊檐果樹間,模仿電影《李向陽》主題音樂,哼著自編的歌詞‘鬼子進村啦!李向陽到了城北——滴——答答——滴,答——滴,答——’
記得深秋的一個傍晚,在十幾里外的鎮(zhèn)上讀高中的哥哥放學回家了,他背著父母請求我們姊妹幾個幫他,買一個軍綠色帆布書包,我知道哥哥的同學大都背這漂亮的軍用綠帆布書包。他說書包買回來,他背上兩年,兩年后他高中畢業(yè)我正好上初中就可以背了,等到我高中畢業(yè),二妹接著背,就這樣一個傳一個,自然最后就輪到小妹背了。聽他這么一說,我心動了,立刻做起了弟弟妹妹的工作,甚至我拿出殺手锏,拉鉤答應妹妹明天我就約上朋友,偷摘梨院里最好吃的‘冰糖狗娃兒’給她們吃。
晚飯一如既往還是一鍋酸菜包谷面根根,那包谷面跟跟也還是一如既往的粗糙得扎人,實在不好下咽,但那也是唯一的晚飯。幫母親做飯時,我們姊妹幾個輪流上陣,祈求母親買個帆布書包給哥哥用,可無論我們怎么說,母親就是不答應。情急之下我拿出外公的口頭禪,說是哥哥最勤快,每天早起上學前,就掃回來一大背篼填炕的。家里填炕用的——堆成小山的樹葉,全是哥哥跟著外公,披星戴月地滿坡滿屲掃來的。母親知道我說的是實情,但她也知道軍用書包要花上三塊多錢,在母親眼里那可是一筆大開支啊,夠一家人一月的花銷呢!
幾個人直嚷嚷到飯熟了,母親還是不松口。她叫我們吃飯,我們姊妹硬是克制著相互監(jiān)視著誰也不端碗,那怕肚子咕咕地叫喚,口水不聽話地悄悄流出來又咽下去。母親一次次地叫,一次次的催,甚至揚言再不吃就要挨揍。幾個人學哥哥的樣子遠遠走開就是不上當,也不知道吞咽下多少口水,也不知道母親給灶膛添了幾次麥衣,最后還是小妹禁不住媽媽的誘惑,跟著媽媽上炕吃飯去了。飯桌上她請求爸爸買書包,還把我們的計劃透漏給爸爸,爸媽終于答應買書包了。我們兄妹開心之余搶著端起了飯碗,至今回想起來,那晚的酸菜包谷面根根竟然格外香甜。
三
一九七八年一個色彩繽紛的秋天,大隊干部和一群村民簇擁著郵遞員和他的自行車,敲鑼打鼓地把一張錄取通知書送到我家。頓時歡聲笑語擠滿了破舊的土屋,那可是村里第一張恢復高考后的喜報。〈蠹铱滟澑绺缬兄練鉃槲覀兇鍫幜斯,也感慨他終于跳出了農門。
跳出農門是那個時期農村每個青年都期盼著的!跳出農門也就等于甩掉了貧窮甩掉了閉塞,起碼再不用餓肚子!镀椒驳氖澜纭防飳O少平在源西縣城讀高中時生活的困窘,也許是那時我們這一代農村青年普遍的遭遇吧!
哥哥要去遠方的城市了。母親從生產(chǎn)隊借來幾十斤小麥磨成面,做了一頓臊子面給他送行。再把東借西湊準備好的五十塊錢縫到他內衣口袋里,哥哥背上父親用幾塊舊木板打訂成的簡陋行李箱,獨自踏上了求學路。
包產(chǎn)到戶后,農民生產(chǎn)積極性空前高漲,我那偏僻落后的農村老家進入到前所未有的好時期。母親大顯手藝變著花樣做出各式白面饃饃供一家人盡興吃,過去想起來就饞涎欲滴,只有過年或是重要日子才能吃得上的臊子面,已是家常便飯。聽著父親“過去的財主也沒有這么好的生活!”的感嘆,少不更事的我只是似懂非懂的點頭。原來那也只是好日子的開頭。
四
“不嘛!不嘛!我就要去!”小外甥的喊叫把我從記憶中喚醒。
“來,我?guī)闵先。?/p>
我起身走到樓梯旁,拉著小外甥的手來到房頂。
哦!一個變了樣的村子,目之所及要么是如隔壁家氣派的小洋樓;要么是一排一排寬敞整齊的平房;唯獨找不見記憶中低矮破舊的土屋,也不見了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路。今非昔比故鄉(xiāng)換了模樣!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3
為了把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機結合,更好組織廣大青少年學生參加全省教育系統(tǒng)開展的以“復興強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我區(qū)將在全區(qū)中小學生中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讀書征文活動,我校將積極參加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1、征文內容積極向上,結合閱讀《偉大的復興之路》和《強國之路》叢書,或反映改革開放的其他書籍,聯(lián)系自身實際,寫身邊生活的變化,講改革開放的故事,談民族的偉大復興,感黨恩情,熱愛祖國,熱愛武進,努力學習,筑夢未來。
2、征文必須原創(chuàng),除詩歌外,體裁不限,小學生征文字數(shù)在1000字以內。每篇征文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學校、年級及聯(lián)系方式,注明指導老師。
3、各征文必須經(jīng)班主任或語文老師認真修改,以電子稿形式報送至郵箱(xx)。征文報送的截止日期為20xx年4月20日。
4、報送篇數(shù):三年級每班至少1篇;四年級每班2篇以上;五、六年級每班至少3篇。
因活動很多,請各班及早落實。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相關文章:
公司周年紀念征文12-19
公司紀念周年征文范文01-15
紀念抗戰(zhàn)勝利周年征文02-03
校慶周年紀念征文范文12-12
紀念建黨100周年征文08-18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精選05-03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04-29
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征文01-17
紀念7.7事變80周年征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