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遷徙的鳥觀后感
經(jīng)常能在一些文學(xué)作品中看到作者在極度煩惱時喜歡感慨一句“如果我是天空中自由飛翔的一只鳥兒,那該多好啊”之類的話,的確,鳥兒的那種自由,那種歡暢的歌聲,那種搏擊長空的瀟灑,在我們看來它們簡直就是造物者最厚待的寵兒。
看完《遷徙的鳥》,我依然羨慕鳥兒,羨慕它們能如此輕松地將神州大地的美色盡收眼底。蘇老說過: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若換是鳥兒,恐怕就不能引起這么多共鳴來,畢竟這種事情對它們來說實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們炒菜時任我們多加點鹽還是多加點醬油那樣。
只是,這種羨慕開始有了一種沉重。
“侯鳥遷移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shù)千里,當(dāng)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侯鳥大舉遷移,是為生存搏斗!彪S著那個掙脫獵網(wǎng)的灰雁(Greylag goose)騰空而起,隨著低沉男聲的旁白,片子開始了超過30種的各樣鳥兒們的漫漫遷徙路,記錄了途中鳥兒們自在的翱翔、歡樂的嬉戲、溫馨的親情和與大自然各種惡劣環(huán)境進行搏斗的艱辛,以人類對它們殘酷的獵殺。
首先,片子美輪美奐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最享受的莫過于整個片子中十分清晰干凈的畫面以及十分具有沖擊力的鏡頭。觀看的時候我一直疑惑,這些畫面是怎樣拍攝出來的?攝影師怎么可以如此近距離跟隨著鳥兒飛翔在高空中?怎么可以預(yù)先將鏡頭安置在鳥兒飛行要經(jīng)過的路線?一切那么震撼,但卻又十分自然,并不像是處理過的電腦特技;ヂ(lián)網(wǎng)上查到關(guān)于這片子背后一些令人敬佩不已的資料后,心中的疑團也就相應(yīng)找到了:
《遷徙的鳥》花了雅克·貝漢4年時間;耗資4000多萬美元;拍攝隊伍多達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xué)考察隊;景點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膠片長達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攝過程中,雅克·貝漢的隊伍用了整整一年來親近鳥類,讓它們逐漸習(xí)慣人和各種攝影器材,讓它們漸漸覺得這些東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覺得人就是它們的同類。
其次,無法忘懷的是片子那悠揚自然動聽美妙令人如癡如醉的音樂,配上那天籟似的鳥聲,那森林的山風(fēng),那拍岸的海濤,還有其余各種大自然純凈的聲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數(shù)字音效,觀眾一下子仿佛身臨其境,跟隨著音樂或緩或急,或輕松或悲傷。
當(dāng)我們以為已忘卻了這世間的塵囂時,是那清脆的槍聲,又讓我們不得不從鳥兒的喜怒哀樂中回到現(xiàn)實中來,回到這個殘酷甚至殘暴的現(xiàn)實。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輯,才得以將460公里的'膠片濃縮成92分鐘的精彩,沒有絲毫雜亂,沒有半點沉悶,一切就這么靜靜地展示著。據(jù)統(tǒng)計,整個片子“不超過十句解說,不超過二十句字幕”,沒有任何的說教和口號,正是這種“留白”這種逼人的自然,從內(nèi)心深處打動了觀眾,并留給了觀眾更多時間靜靜地去思考去感受。
而片子的背后,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導(dǎo)演和劇組人員在拍攝過程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堅韌,那種決不罷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錢,投入再昂貴的設(shè)備,沒有這種精神就不可能有這部片子。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的守候,我想拍攝組一定也隨著鳥兒經(jīng)歷了一次人生征途的遷徙,甚至換來人生的大澈大悟。
大自然是讓人懾服的,一切生靈在高空的鏡頭下沒有貴賤之分,都顯得那么渺小和無力。要讓人類更多朋友,讓地球更加祥和,我們就應(yīng)該放下手中的刀槍,放下心中的刀槍。
【紀錄片遷徙的鳥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紀錄片長征觀后感01-17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作文08-30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60008-26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40008-28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學(xué)生08-28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20008-26
天網(wǎng)鏡子紀錄片觀后感08-25
2017紀錄片《鏡子》觀后感08-30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08-28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范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