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味道觀后感「兒童戲劇」
導讀:由蘭州市兒童藝術劇團傾力打造的國學教育三部曲之一——原創(chuàng)兒童劇《傳統(tǒng)的味道》,將于30日晚以嶄新的面貌在金城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據(jù)了解,為了在演出中為家長和孩子們帶來最佳的藝術享受,全體演職人員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緊張、嚴格、細致的打磨修排,不僅對劇中的音樂、服裝、布景進行了精細化調整,還對整個戲劇發(fā)展脈絡進行了更加人性化的梳理,使舞臺上的人物性格更為鮮明、形象更接地氣,戲劇沖突也愈加合理、感人。
執(zhí)導該劇的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國家一級導演鐘浩告訴西部商報記者:“作品從孕育到誕生,離不開蘭州本土文化的滋養(yǎng),我們更加希望與蘭州的老少觀眾一同分享這份成功和喜悅,因為再耀眼的光環(huán)都不如本土觀眾的掌聲、喝彩來得更為珍貴、親切。”
據(jù)悉,此次首演結束后,該劇目將于5月7日赴陜西西安參加首屆西安兒童藝術節(jié),隨后便將正式開啟覆蓋我市近郊四區(qū)的大型巡演,用60場精彩演出為少年兒童帶去潤澤心靈的國學文化享受。
傳統(tǒng)的味道觀后感
張曉媛:近一段時間,霍曉蕙新作《傳統(tǒng)的味道——文化遺產尋訪記》成了省內文化界的一個亮點。之所以受到關注,我想,因為這是一本“文化遺產尋訪記”,它傳達出的“傳統(tǒng)的味道”,引發(fā)了人們的共鳴。
霍曉蕙:這本書收錄了我?guī)啄陙韺ぴL“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而寫成的24萬多文字——找到“非遺”項目的發(fā)源地,找到一個個傳承人,聽他們述說一個個老技藝的前世今生,捕捉“草根”的智慧和活力。他們的故事,讓我產生記錄和描寫的欲望,唯有不斷敲擊鍵盤,留下一份真實的記錄,一段記憶的光影。
沒有想到的是,我自己定位為“回顧與紀念”味道的比較小眾的書,受到很多讀者的關注。你說的對,是“傳統(tǒng)的味道”喚醒了人們對那些曾溫暖我們生活的老技藝、老風俗的記憶,那些記憶親切而溫暖。
李新華:七八年前,“非遺”還是一個陌生的新概念,通過國家層面的重視、專家的呼吁,現(xiàn)在大家都認識到“非遺”的價值并加以傳承保護。這幾年里,霍曉蕙作為一個媒體人,以她特有的敏感和獨特的視角去探訪“非遺”、宣傳“非遺”,為“非遺”保護鼓與呼,我感覺,她的文字不僅生動記錄了很多“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帶給人很多回憶,也帶給人很多啟發(fā),是“非遺”保護中很有實用價值的書。張曉媛:“非物質文化遺產”,聽起來挺拗口的,但其實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溫暖著我們的生活。我在書中看到“咕嘎咕嘎兩毛五”的泥老虎,看到“精工有儒意”的楷雕,“角角坎坎都不放過”的日照農民畫,還仿佛聽到了“一嘟嚕一穗,喜的人掉淚”的五音戲,聽到了“織布紡棉做到老”的魯西南織女織布時“唧唧復唧唧”的響聲……你在尋訪中,感動的故事更多了吧?
霍曉蕙:其實在每次尋訪前,我都做了不少功課,聯(lián)系有關專家、搜集信息,對要采訪的項目進行研究,但紙上得來終覺淺,深入到“非遺”項目的發(fā)源地實地探訪,面對面欣賞“非遺”傳承人的技藝,帶給我太多感受。聽一個個“草根”傳承人講述一段段故事之后,你才能真正了解那些齊魯大地社會底層的“非遺”是如此鮮活而有趣。如:“魯錦”的傳承與當?shù)嘏慵揎L俗是息息相關的;“梆鼓秧歌”是起源于做豆腐、賣豆腐的動作而發(fā)展形成的一種獨特民間舞蹈; 三國時期的才子曹植是一位出色的雜技藝術家,對聊城雜技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五音戲的泰斗鄧洪山為什么叫“鮮櫻桃”……很多“非遺”傳承人本身就是一段故事,甚至是一個傳奇,如賣掉自家宅基地,癡心搶救、發(fā)掘伏里土陶的`甘志友;演皮影戲60年還沒盡興的李興堂;身患癌癥仍在為建一座“天下食印”博物館而奔走的逄煥健……
李新華:書中對尋訪到的每一種“非遺”項目,介紹得都十分詳細具體,包括歷史流變、工藝過程、傳承人的情況、傳承中存在的問題等,并且非常具體可感,讓人身臨其境?梢哉f,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對“非遺”的一種傳承、保護。張曉媛:作為一個從事文化報道、常年和“陽春白雪”打交道的媒體人,從什么時候開始對來自鄉(xiāng)村巷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
霍曉蕙:回答這個問題,往往會扯得很遠,可以一直扯到童年。記得有位著名人士說過,每個人的口味,其實是由你的奶奶搞掂的。意思是你童年家里負責做菜和喂養(yǎng)你的那個人,決定了你終生喜歡的味道。同樣,每個人的情趣與愛好,也大都發(fā)端于兒時的生活環(huán)境。我小時候生活在魯西南的鄄城縣,縣城很小,但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而熱烈,現(xiàn)在被稱作“非遺”的那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怕是早在我身上扎了根。比如現(xiàn)在的我,對家鄉(xiāng)的老粗布依然情有獨鐘,經常搜羅來一些,視作寶貝;還有一些別人眼里土里土氣的東西,我卻有種莫名的珍愛。我想,正是因為有著“接地氣兒”的童年,我才會對那些帶著泥土味道的民間老手藝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走近它們,去記錄和探究。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名錄,山東有27項入選。獲悉這一消息后,我很激動——寫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給讀者,不是很好嗎?從那開始,就一發(fā)不可收了。
李新華:曉蕙這幾年對“非遺”的尋訪以及不斷出爐的大量的文章,引起省內民俗學界的關注,她也被推選為民俗學會的副秘書長。
張曉媛:如何留住“非遺”,留住“傳統(tǒng)的味道”呢?
霍曉蕙:作為文字工作者,用文字記錄“非遺”無疑是傳承和保護它的最好方式,我想,我還會繼續(xù)在這方面努力。細細梳理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文脈,將漸行漸遠的歷史拽回大地,拽回人們的記憶,慢慢品咂,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我愛生活,還有那歲月年輪里積淀的樸素情趣,一定還有很多很多人和我一樣。我想,我們應該循著這條樸實無華的道路,回歸我們的心靈家園,找到我們幸福的根本。
李新華:“非遺”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事業(yè),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除了政府支持外,還要培養(yǎng)、聚集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參與。其中全民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非遺”的根在民間,如果不是全民參與,即使救活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們也終究會消失在時間里。
傳統(tǒng)的味道觀后感
相信喜歡文藝演出的小伙伴一定還記得我省首部經典民族音樂兒童劇《天鵝琴》帶給自己的歡樂吧!5月28日,又有好戲看了:蘭州市兒童藝術劇團歷時4年打造的大型國學文化兒童劇《傳統(tǒng)的味道》,將于28日晚在人民劇院精彩首演。
該劇通過精彩紛呈的劇情,生動解讀了中華民族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是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對少兒國學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大膽嘗試。
寓教于樂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兒童劇正應了“童話好編,現(xiàn)實難寫”的老話。盡管大家都在改編、上演經典名著童話劇目,但現(xiàn)實題材類作品卻為數(shù)不多,精品更少。
《傳統(tǒng)的味道》與許多“填鴨式”灌輸類的兒童劇不同,該劇以電視臺舉辦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為故事主線,通過詼諧幽默、虛實結合、雙時空場景轉換的手法,別出心裁地用“戲中戲”的形式,串聯(lián)《懷橘遺親》《季扎還愿》《程門立雪》《以德為榮》四個傳統(tǒng)故事,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意義生動演繹在舞臺上,為孩子們帶來耳目一新的觀看感受。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產生的四強選手——四個在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教育理念下成長的孩子。這四個孩子與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他們對中華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書本的認知上。
“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劇對于孩子身心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而現(xiàn)實題材劇最能在潛移默化中與觀眾產生強烈共鳴。”蘭州兒童藝術劇團團長杜林宏告訴記者:“正因如此,《傳統(tǒng)的味道》既取材于現(xiàn)實,又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傳遞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正能量。”
國內兒童劇大腕加盟助陣
“劇本是一部好劇的根基。”身為編劇,蘭州市兒童藝術劇團副團長周芳對此深有體會,“但兒童劇不是‘兒戲’,寫深了看不懂,寫淺了沒人看。一部好的兒童劇,其實要比成人話劇難寫得多。”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周芳始終秉持一個理念——既用歷史故事闡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又深刻反映家長與孩子未能意識到的現(xiàn)實問題,劇本前后修改了數(shù)十次,甚至在排練中仍在不斷進行打磨。
此外,為實現(xiàn)高水準制作,蘭州市兒童藝術劇團還特邀國家一級導演、曾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大獎的鐘浩,先后擔任過《葫蘆娃》《金絲猴與良知鳥》等優(yōu)秀兒童劇導演的吳旭,國家一級舞臺美術設計文戈,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任冬生,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戴勁松等國內頂尖兒童劇導演、專家傾情加盟,與優(yōu)秀的本土創(chuàng)作和演職人員組成一支一流團隊。
在“蘭州牛肉面”中感悟人生
一看劇名《傳統(tǒng)的味道》,就知道這部兒童劇與“食品”關系密切。而蘭州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自然要數(shù)牛肉面了。
沒錯,牛肉面這個蘭州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符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本劇主人公是一個叫作“面條”的小男孩,他的爺爺“面條爺爺”是一位在黃河邊小街上開了一輩子拉面館的拉面師傅。“面條爺爺”沒上過什么學,卻遵循著傳統(tǒng)的手藝,誠實守信,童叟無欺。對他來說,拉面是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他不希望“面條”能成為什么大人物,只希望“面條”能平安、健康、快樂,做個不坑不騙的普通人。“做人如做面”,這個道理看似淺顯,卻是“面條爺爺”做了幾十年牛肉面的心得體會!秱鹘y(tǒng)的味道》正是巧妙地用夸張和對比的藝術手法,結合蘭州本土牛肉面的地域特色文化,詮釋出傳統(tǒng)文化中最樸實的道理。
【傳統(tǒng)的味道觀后感「兒童戲劇」】相關文章:
簡析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跨文化傳播10-17
兒童傳統(tǒng)勵志故事08-14
朗讀者觀后感味道05-26
淺談兒童在戲劇影視表演中天性的解放論文07-06
關于戲劇的名言10-31
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觀后感味道05-26
朗讀者味道觀后感60011-24
戲劇詞匯匯總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