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_解析
大學新生最易遭遇的心理沖突有以下幾個方面:
理想和目標的失落。有些大學新生形容中學階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賽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盞最明亮的燈,同學們你追我趕地向著這一目標奔跑,雖身心疲憊但目標十分明確,因而生活緊張但卻充實。順利地進入大學之后,天雖已大亮,但高考這盞明燈卻也熄滅了,生活中也就失卻了目標和動力,周圍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觀,大學生活反倒顯得失落和茫然。同時,多數(shù)學生高考填的志愿多半不切實際,于是下車后手里沒有了對號車票,前途便無車可搭。這種后無動力前無目標的情況,導致近半數(shù)的大一新生(約占46%)認為自己“缺乏生活目標,從而得過且過”,“學習上提不起興趣,考試pass即可”。在高層次目標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現(xiàn)情緒低落,彷徨迷失的現(xiàn)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鮮見。
自我價值感的喪失。經過高考拼殺的大學新生,帶著良好的自我感覺進入大學校園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只不過是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在強手如云的新的班集體里,面對新一輪的排列組合,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yōu)越感已蕩然無存,無形中會在一些大學新生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失落感。同時,高考過后,大家從埋頭學習中抬起頭來,第一次有機會能夠看清彼此,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之間原來除了學習成績外,還有其它許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識、才藝、人際關系、家庭背景乃至身體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別是來自農村、山區(qū)和貧困地區(qū)的學生,或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或因為服飾落伍,或因為濃重的鄉(xiāng)音,或因為孤陋寡聞,方方面面難免有使人相形見絀的感覺,總感到“見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內向孤僻。在某些學生身上就容易產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感方面的困惑。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對于大一新生來說,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應試教育造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無法適應新的大學的教學。沒有了中學里老師的耳提面命,許多大學新生,面對知識的海洋,不知從何學起,難免會產生困惑、迷茫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及時解決學什么、怎么學和如何安排學習時間的問題,是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關鍵。也有一些大學新生在學習上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勁心理,學習動機的強度發(fā)生落差,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缺乏較強的.學習動力與意志,于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人際交往的障礙。不知如何與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相處,是一些大學新生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由此而引發(fā)的人際矛盾和心理不適往往給一些大學新生帶來許多煩惱。這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學生與同寢室的同學長期關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惡語相加;有的學生不愿與人交往,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缺少朋友,對外界很少關心,經常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天地中;還有的學生奉行“我行我素”的處世原則,過分關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際交往中的地位,過多考慮自己的需要,而忽視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對別人缺乏關心和諒解,導致了人際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過于敏感挑剔。
此外,有些同學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系,有的新生受習慣心理影響,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甚至相互隔離。也有的同學過快地將同學關系發(fā)展成戀愛關系,過早地沉溺于“兩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產生情感沖突。這些學生大都會出現(xiàn)因人際關系失調造成的焦慮不安、心慌意亂、孤單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懼等癥狀。
生活適應和自理能力較差。南方、北方學生的倒位就學,飲食方面的顯著差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常會造成部分學生的環(huán)境應激。如果他們不能在短期內順利適應,心理應激便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睡眠等活動,從而形成心理問題。另外,隨著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改善,大學女生攀比衣著打扮,大學男生抽煙飲酒,同學之間過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費逐漸上漲,已經成為當前高等學校值得重視的問題。這種情況對于部分家庭經濟能力有限而又愛面子、講虛榮的大學生也會造成心理問題,如嚴重的自卑、憂慮、緊張等精神壓力,甚至還會引發(fā)違法行為。
爭強好勝的人易得一種病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在追求“向上”的過程中,如果過于急躁、逞強,難免會造成傷害。美國猶他大學心理學家蒂莫西·W·史密斯在不久前舉辦的美國心理協(xié)會年會上,公布了一項新研究結果:太過爭強好勝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從而縮短壽命。
學生易對老師產生移情
號稱“;ā钡纳倥品粕磉叢环Π邓颓锊ǖ哪泻⒆,但她內心卻喜歡著自己的語文老師,以至于每到語文課常常走神。這位老師是中文系畢業(yè)的大才子,瘦瘦的個子,憂郁的表情,肚子里裝滿了雨果、斯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川端康成、海明威等名家的作品和故事,寫得一手好詩,朗誦起來也是聲情并茂,喜歡文學的菲菲和班級里另幾名少女都被他吸引了,女孩子們甚至都喜歡找他單獨請教,甚至為他而爭風吃醋。
心理專家認為,當代青少年的性心理轉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易將愛戀轉移到年輕的異性老師身上。因為師長是青少年首先認識、效仿的楷模,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會由尊敬、愛戴進而轉向愛戀。然而愛上老師的學生往往又是惶恐不安的,如果他們得不到正確對待,便會走向極端,導致心理障礙或疾病。
暗戀老師導致抑郁迷惘
高一男生小可英語成績一直在班級下游,溫柔秀美的英語老師每天單獨開小灶為他補課,讓小可的成績突飛猛進。與老師單獨接觸的時間長了,小可不知不覺從內心喜歡上了自己的英語老師。他喜歡老師微笑時翹起的嘴巴,喜歡她披散的長發(fā)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后來有一天,他突然聽到老師要與未婚夫結婚的消息,小可頓時感覺如雷轟頂,內心世界愈加迷惘和抑郁。
毫無疑問,在“戀師情結”中迷惑的青少年需要指點迷津,而教師的楷模作用、教育方式和青少年心理的理解是預防、解決他們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市十醫(yī)院心理科主任朱榮申教授指出,青春期的困惑遠不止這些,然而可以說這些是重要的、較常發(fā)生的困惑。如果家長、教師和青少年自身都注意學習基本的心理知識,進行正確的青春教育,包括接受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將可能大大減少青春期的困惑。
戀師源于校園接觸面窄
綜合了多位專家的觀點,筆者得出如此結論:青少年學生容易“戀師”的原因除了因為自己處于生理特殊時期外,跟在校園內接觸面窄有一定的關系。如正處情竇初開年齡的女生,身邊圍著的卻都是一群傻頭傻腦的幼稚小男生,受言情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她們無一例外幻想自己的白馬王子是高大英俊有經濟基礎的成熟男子,可身處校園中,與社會的人少接觸,自然就沒有遇上。所以學校里的單身男老師就成為眾多女生目光追隨的對象。對于年輕的男老師來說,大學畢業(yè)不久,剛開始自己的事業(yè),就被年輕漂亮的女學生頻頻放電,這當然是件有面子的事情。心無雜念的男老師笑笑就過了,而不是很受得了誘惑或是還沒有女朋友的男老師呢,就可能很受用,三番五次下來,就走到一起了。
朱教授認為,身處青春期性意識萌發(fā)的階段,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老師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勢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還可能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畢竟老師們多數(shù)都已進入戀愛階段,有自己的意中人,還有的已成家,有自己的配偶。因此,學生在此方面如果感覺不能自拔,應及早調適自己的心理。
多數(shù)“師生戀”不了了之
專家認為,同“老少戀”一樣,“師生戀”絕大多數(shù)不會有好的結局。這是因為少女此時的思想和情感尚處于幼稚不成熟的階段,對老師的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缺乏了解和判別,多半是一時感情沖動,盲目性很大。也許戀情來得的確熱烈。但由于缺乏實在的基礎,很難持久。加上讀書時代談戀愛容易分散精力,影響學業(yè)。一個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少女有可能由于和老師談戀愛又不為周圍的人接受,感情受到挫折而無心學習,使學習荒廢,甚至輟學。如果遇上老師已有家室,那么扮演不光彩的“第三者”角色,更是遭到家庭和學校反對、社會輿論譴責、老師妻子的怨恨,這幾種壓力會使她難于在社會上做人。
因此,專家提醒學生們,如果你的心靈深處也產生了對老師的崇敬、傾慕,那么請你珍惜,不要用非分的欲念和失誤的行為去玷污它。一旦師生情誼變?yōu)閹熒鷳倩蛟杰壭袨椋苍S就失去了它的美好與純潔性。隨之而來的則是無盡的尷尬和煩惱。
戀師學生需調節(jié)性心理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青少年心理門診部主任杜亞松教授認為,戀上老師的少男少女需要調節(jié)自己的性心理。首先應想到,老師再優(yōu)秀,但畢竟是老師,大多與自己是兩代人;其次,還應明白,自己看到的畢竟只是老師的一面,對老師的全部并不了解。
專家認為,青少年男女正常的異性交往對性心理的發(fā)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與多個異性同學保持友誼關系,就能更客觀地看待對方,也能通過比較來明白異性真正的優(yōu)點是什么。這樣的少年男女,心態(tài)比較平和,內心充實,精神生活比較豐富,不太容易鉆牛角尖。反之,性格內向,朋友較少或根本沒有朋友的人,容易陷入對某個特定對象的情感之中,而且易走極端,不容易從情感旋渦中走出來。
【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_解析】相關文章: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解析12-26
高校大學新生新生的心理問題11-12
大學新生有哪些心理問題11-11
盤點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12-26
常見的心理問題12-23
常見求職心理問題04-17
關于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問題11-05
春季常見的心理問題11-14
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