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之談心理
大好人與慈善背后 是病態(tài)利他
我有個個案,每次來我辦公室走過辦公室前面的天橋時,總會有一種感覺,她會對我感慨,那些乞丐很可憐,她很想幫助他們,但又擔心他們是騙子。又半年多的時間,她每次與我見面都抱怨。
看某些衛(wèi)視節(jié)目的調解節(jié)目,看到過又為老太太,為了收留流浪貓狗,把自己的養(yǎng)老金全部拿出來,并且把自己的子女趕出家門,為的是給貓狗騰地方。如果子女不拿錢出來給她的貓狗買食物,會被指責為不孝。
當然,“感動XX”也經(jīng)常會在媒體上被報道出來,讓人唏噓不已。前些天,還有某位善于作秀的“大善人”被報道出是大騙子。
人們總是內心有善意,有愿意為他人做點什么的“利他”心理。
利他,是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與利益,而不圖報的助人為樂的行為,出于自覺自愿的一種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會的行為。 人們通過采取某種行動,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幫助了別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不惜放棄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別人的愿望。這是度娘的解釋。百度沒有做出解釋叫什么某種極端情況。
人類因為是群居動物,所以,物傷其類,維護一個群體種其他人的利益,也是因為害怕孤獨的感覺,只有維持一個群體的存在,在與他人的關系種,我們才能感覺到存在。所以,利他行為,是我們植入基因種的本能。就好比是狼群的圍捕戰(zhàn)術,這就是因為種族繁衍,經(jīng)過很多年演化,并且存在在基因里的。
可是,超過一定程度的利他,必然成為病態(tài)。心理疾病分類的標準,就是程度! ∫粋有點強迫性的人,你不能診斷他為強迫癥;一個人因為失戀或者工作受挫,有點抑郁或者郁悶的情緒,你不能隨便診斷為抑郁癥。
那,什么才是“病態(tài)利他”呢?
見到“可憐”的事情,內心總會泛濫同情,但是,沒有任何利他行為。這是因為,你從別人的可憐那里看到了“可憐的自己”。就好像我的來訪者一般,見到天橋上的乞丐,內心總會被激發(fā)出某種“可憐情結”,乞丐,可憐的事情,都只是“扳機”,激發(fā)的是自己的自憐情緒。
這樣的情緒又會激發(fā)期一些利他的愿望,可是,理性的自己馬上開始分析,如果我去幫助了他,他就成為一個獲得照顧的人,而我那個“可憐的自己”沒有獲得很好的照顧,那更感覺可憐了。所以,用理性判斷,那個人是騙子,直接阻止自己的行為發(fā)生。
從上面的整個過程來看,這一切只是意識和無意識的一個心理過程,而那個“可憐”的乞丐收獲了什么呢?什么都沒有,甚至是還會得到他人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心理過程帶來的內心沖突而投以鄙視和冷漠的目光。當然,有些可憐的人,可能會收獲到一些廉價的同情和因為同情流下的眼淚。
所以說,同情心泛濫,或者容易同情他人的人,之是自憐和自戀的結果,不值得認同。如果我們能與這類人共情,才真正能體會到他們內心的那個脆弱的部分。
因此,這是假性利他的表現(xiàn)之一,沒有利他的行為,但滿足了“假性利他者”的自憐部分的心理需求。
老太太養(yǎng)了很多貓狗,或者是收養(yǎng)很多孤兒,但自己恰恰是沒有能力,需要他人無條件滿足和照顧的“弱者”。
人類在社會中生存,需要兩種必然的感受,一種是價值感,一種是存在。自我價值體驗,更多來自于對他人和社會又什么用,核心部分是自尊的需要。而自我價值的來源,是幼年獲得父母的肯定,接納,尊重而形成的。自我價值的核心是自尊自愛和自信。
一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很容易會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獲得自我價值體驗。病態(tài)利他者,就會用一件“偉大”的事情,來獲得這樣的自我價值感。
我可以拯救全世界。很多的生命,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這就是病態(tài)利他者內心對自己的自我肯定。這一切,恰恰是來源于自己的自我價值低,如果沒有這樣偉大的事業(yè),那我的自我價值也會隨著事業(yè)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偉大的事業(yè)之是工具,是滿足我的工具。
一個人是不會去愛工具的,也不會去體會工具的感覺和需要的。老太太的貓狗,她的孩子,只是工具。所以,老太太的孩子很痛苦,他們在充當工具的角色,因為親情和血緣,在滿足著老太太的需要,可是,老太太直接冷漠的剝奪了孩子的存在感。
存在感,只有在關系中才能獲得。存在感是被他人特別關注和注意才會產(chǎn)生的體驗。而被冷漠和忽視,恰恰是剝奪存在感的一把利劍。貓狗把我視為上帝或者衣食父母,沒有我,他們就會消失。這樣的存在體驗,是很多病態(tài)利他者的認知。
可是,偉大的事業(yè)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撐的,要想獲得這樣的'自我價值和存在感,必須有他人為我服務的。這時候,親情,善意,道德,都可以成為綁架他人的手段。而綁架的對象,往往是身邊親近的人,因為陌生人或者不親近的人不好綁,這會是很失落的。
外面老好人,家里是惡人的原因就在這里。那么多“感動xx”的人,去問問他們親人的體會是什么?他們都很痛苦,然而,無法訴說。因為他們是被綁架的工具,如果訴說是一種背叛,會愧疚的。
從某種角度看,利他又極度自私,似乎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前段時間,有個好人,因為要幫助別人沒有錢,所以跑到陳光標公司門口去下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綁架呢?
民眾也會綁架胡忽悠這些“病人”,而方式只需要給予肯定和一些榮譽,這肯定和榮譽背后,其實是民眾的利他心,投射到這些人身上,一個掌聲,一滴眼淚,就完全可以又綁架了他們。就好比是民眾是觀眾,看著舞臺上的演員在表演,他們的痛苦其實是體會不到的,我只需要看到我想看的就行。冷漠,也與熱情同時存在。
病態(tài)利他是病,是因為無法在正常的人際網(wǎng)絡里獲得存在和價值體驗,因此,就用一種近乎自虐的方式去獲得,也很符合中國式的價值觀:犧牲自己,滿足別人! 《@樣的價值觀下的民眾,只需要發(fā)出一個肯定和點贊,似乎自己也圓滿了。
所以,有那么多的人看到了病態(tài)利他者的痛苦,但還是在那里喝彩。因為
民眾需要這樣的人來滿足自己,哪怕用最原始的意淫方式! ⊥瑫r,因為我做不到,我要看著那些這樣做的人死去,這就是最基本的妒嫉,也就是隱藏在人性背后的邪惡。
正是有了民眾這樣的心理,病態(tài)利他者在病中越來越嚴重,像被架上了半空,不允許落地,在民眾的吶喊助威下,直到身死力竭。 至于他們死后怎樣?也許被后人寫上一個碑或者一個牌坊,然后利用這個再忽悠后面的人。而那些病態(tài)利他者內心的感受,誰在乎呢?這和魯迅先生筆下看人被看透的群眾一般,毫無生氣,就想著再那一刻獲得一點鮮血,沾饅頭吃治肺癆。
中國秉承需要個體服從群體的社會規(guī)則,許多人的價值和存在來自群體他人的眼光。這樣的社會規(guī)則下,盛產(chǎn)病態(tài)利他者,也盛產(chǎn)自我犧牲,滿足他人者。
然而,病態(tài)利他者的背后,都有著一個悲慘的故事。一個從小沒被關注,接納的孩子,在父母那里渴望獲得一些肯定,可是,無力冷漠的父母,更渴望獲得是來自孩子的照顧。要孩子聽話,要孩子去滿足他們的面子,要孩子替代他們,成為照顧孩子的人。要孩子沒有自己,要孩子為他人考慮,在很小的時候,就擔負起照顧他人的責任,然后會得到一點點可憐的贊賞。
這樣的孩子,無處存在,一開始就是個工具,沒有自己,當然,如果不那樣,可能會被威脅拋棄。這樣的成長過程里,一個利他者出現(xiàn)了,在旁人的起哄中,似乎獲得某種很有價值的滿足感,從此,一條看似光明的黑路,一去而不復返。
有誰會真正去看到他們呢?他們也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關系。然后,他們本人或者旁人開始用美化和修飾的方式,把很不合理的事情看似來更合理。大愛,善良,似乎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但是,這里有愛嗎?愛是成全和成就,而對于病態(tài)利他者,他人都是工具,成全成就他人是副產(chǎn)品而已。虛無的自尊感,價值體驗和被人看見的存在,才是真正的需要。
可是,這些人也會被解讀為慈善,公益。并且,這個社會的統(tǒng)治者和民眾也需要,就像戰(zhàn)場上的敢死隊一般。
我為這些人難過,也會為這些人委屈,一個有自我,有自由活著的人,才是有尊嚴的。可是,他們很難有一個合適的形容詞去形容,因為他們的自我,被別人剝奪了。
偽善即大惡,到底是誰偽善?
yjbys小編:以上內容來源網(wǎng)絡,僅供參考!
【胡慎之談心理】相關文章:
談高二學生心理問題09-05
談“乖乖孩”的心理問題09-01
名人談如何避免創(chuàng)業(yè)心理失衡09-12
試析從審美心理要素談治療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10-15
談單親孩子最常見的心理問題09-01
談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探微09-18
精選過來人談面試心理問題04-01
簡談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12-23
面試談薪時的4大心理技巧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