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格障礙容易與什么疾病混淆
對于人格障礙你了解多少?你知道人格障礙容易與什么疾病混淆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人格障礙容易與什么疾病混淆,希望能帶給大家?guī)椭?/p>
人格障礙呢
人格障礙,顧名思義,個體的人格有問題了,或者說是他的人格表現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步調太不一致了。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什么是人格障礙呢?
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總的來說,我們可以說人格是指那些在個體身上使人的行為比較穩(wěn)定的相對持久的特質、傾向或特性模式。具體地說,人格是由 特質或傾向性構成的,它們決定了個體行為的差異、個體行為的跨時間的一致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
人格障礙具體指什么?
人格障礙它是與健康人格相對應的,但并不是一個人沒有健康的人格,他就一定是患有人格障礙,所謂人格障礙也叫變態(tài)人格,是指在沒有認知障礙或智力缺陷情況下人格的偏離正常性已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變動范圍。
人格障礙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1.神經癥
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和聯(lián)合王國的精神病學家,認為人格障礙與神經癥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們強調“診斷為神經癥的人,我們完全可以找到病態(tài)人格的特征,而在病態(tài)人格的人,也可發(fā)現神經癥的特征!薄吧窠洶Y的癥狀和病態(tài)人格的行為都可認為一種反應,一方面取決于素質的傾向,另一方面取決于環(huán)境中壓力”;“從理論上無法把所謂病態(tài)人格與所謂神經癥人格區(qū)分開來”。Tolle (1996)指出“人格障礙可表現出大量的神經癥性反應,許多神經癥病人也具有人格障礙。在人格障礙與神經癥之間沒有一個截然分明的界線”。所謂“神經癥人格”是來自心理分析理論,霍妮認為神經癥患者是指那些行為、情感、心態(tài)、思維方式都不正常的人,他們在劇烈的競爭中充滿焦慮以及為對抗焦慮而建立起來的防御機制,這就是神經癥人格。Jasper認為神經癥癥狀是不正常人格的人對應激所發(fā)生的反應,即在尋常情況僅表現為行為(人格)不正常,而在遭遇應激時發(fā)生神經癥反應,表現神經癥癥狀!靶愿裆窠洶Y”是指那些與神經癥病因相似的人格,其患者可以沒有神經癥癥狀。Freud推測決定人格發(fā)展過程的因素,就是神經癥發(fā)生的原因。Kolb(1973)指出每一種神經癥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結構,這種性格結構通常稱之為性格神經癥。目前認為,人格障礙與神經癥間關系雖然密切,即人格障礙有助于神經癥的發(fā)生,神經癥也有助于人格障礙的形成,而且二者共患的機會較高,但在本質上二者屬于不同的疾病范疇。人格障礙和神經癥的區(qū)別在于大多數神經癥是在人格已形成才發(fā)展起來的,即具有病程特點,而人格障礙是由早年即開始的持續(xù)一生的。神經癥病人適應環(huán)境能力尚好,而人格障礙則有明顯社會適應障礙。臨床上可見癔癥與表演型人格障礙,強迫性神經癥與強迫型人格障礙并存。
2.躁狂抑郁癥
輕型躁狂癥可以主要表現易激動,好挑剔,惹是生非,與人爭執(zhí),愛管閑事,無理取鬧,攻擊或侵犯周圍等行為障礙,如果既往史不詳,有時可能被誤診為人格障礙。躁狂癥輕型或不典型的病例雖然可能有類似人格障礙的表現,但仔細觀察可發(fā)現情感高漲、興奮性強、言語增多等癥狀,結合病程及既往性格特征不難區(qū)別。
3.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早期或緩解不全病例易與人格障礙混淆,需注意鑒別。精神分裂癥早期可表現為人格和行為改變,如勞動紀律松弛,情緒不穩(wěn)定,易與人爭吵,對家人態(tài)度惡劣,責任心差,學習和工作效率下降等。Hoch和Donaif(1955)曾提出“假性病態(tài)人格型精神分裂癥”的概念,臨床特征為反復發(fā)生與社會要求不相適應的越軌行為,如犯罪或性變態(tài)等,這些早期或假性病態(tài)人格型病例如果仔細檢查,可發(fā)現不適當的情感和行為以及不固定的妄想觀念。
精神分裂癥緩解不全可遺留人格缺陷,如缺乏既往精神病史(或表現輕癥未被注意)則區(qū)別往往比較困難,可結合既往個性特征及家族史等加以診斷。精神分裂癥緩解不全的病例,除表現人格改變外,情感、思維、意志等方面也有障礙,他們往往缺乏自發(fā)性和自然性,這是人格障礙所具備的。
輕型或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可誤診為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但后者主要表現在過分敏感的基礎上對日常事物和人際關系的誤解,從而產生一定的牽連觀念,但一般不發(fā)生幻覺、妄想,可與精神分裂癥進行區(qū)別。
4.人格改變(personality changes)
人格障礙需與腦器質性疾病(腦動脈硬化癥、老年性癡呆、腦炎、多發(fā)性硬化癥)所引起的人格改變又稱假性病態(tài)人格進行鑒別。腦器質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腦功能(包括智能)障礙和神經系統(tǒng)體征,結合腦電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輔助檢查,鑒別并不困難。
5.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鑒別診斷
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不存在幻覺、妄想及其他精神病性癥狀,因而與偏執(zhí)性精神病和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不難區(qū)別。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缺乏長時期反社會行為,借此可區(qū)別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此型無自我傷害行為,也無不穩(wěn)定特征,可以與邊緣型加以鑒別。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似乎與偏執(zhí)狂,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包括晚發(fā)性妄想癡呆)有關。ΠonoB(1961)曾觀察到由偏執(zhí)型人格發(fā)展為偏執(zhí)狂的病例。晚發(fā)性妄想癡呆患者約半數(45%)病前具有偏執(zhí)型人格特點。關于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與這兩種疾病的關系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經過是漫長的,有的終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的前奏。隨著年齡增長,人格趨向成熟或應激減少,偏執(zhí)型特征大多緩和。此類人與偏執(zhí)性精神病不難區(qū)別,前者缺乏固定的妄想。偏執(zhí)型人格不存在幻覺和妄想可與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鑒別。
6.反社會性人格障礙鑒別診斷
首先要排除腦器質性疾病、精神分裂癥和情感障礙所伴隨的人格改變,如果仔細了解了病史,是較容易區(qū)分的。此外,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雖然經常發(fā)生違紀行為,但與一般犯罪是有區(qū)別的,盡管二者對所犯罪行均負有完全責任能力,司法精神科醫(yī)生和司法工作者應區(qū)分反社會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計劃和有預謀地達成犯罪,反社會人格多不能;②犯罪者違法目的明顯,反社會人格多受情感沖動支配,犯罪動機較模糊;③犯罪者在使他人受害時作案手法隱蔽和狡詐,企圖逃避罪責,反社會人格害人害己,而對自己的危害尤大;④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較少造成兇殺或其他嚴重案件以致判處極刑;⑤一般罪犯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達到人格障礙程度,而反社會人格則在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沉重的影響,反映在生活的各個側面出現持續(xù)和長期的行為障礙。
7.沖動型人格障礙鑒別診斷
主要是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作鑒別,后者除了有沖動性這一特點外,往往還有對人冷酷無情及常常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
8.焦慮性人格障礙鑒別診斷
與社交恐懼癥鑒別。焦慮性人格障礙患者以持久、廣泛的緊張及憂慮體驗為特征。盡管患者也常有回避社交的行為,但無恐懼性回避。
9.依賴型人格障礙鑒別診斷
有學者認為這一類型提出似乎也是出于社會制度對婦女的偏見,不宜列為人格障礙的一種類型(Gelder,1983)。其診斷要點是這類患者缺乏自信,不能獨立活動,感到自己笨拙,且情愿把自己處于從屬地位。鑒別診斷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男權社會中,婦女多處于從屬地位,但并非出于其本愿。
回避型人格障礙
一、來詢者基本情況及主訴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從初一至今都在一個班,初中時關系很好,高一后兩人關系開始冷淡起來,他的學習成績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這時他覺得好友總在打擊他。比如,當他專心學習時,好友時常和其他同學在旁邊議論:“專靠勤奮死念書在高中已不頂用了,并不羨慕靠死念書拼出的幾分成績。”之類的話。他認為,這些議論是針對他、打擊他。之后,他們的關系每況愈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至今。現在他們的座位離得很近,這使他更在乎好友,總覺得在受好友的影響,這個包袱影響著自己的學習。來者不知該如何扔掉這個包袱。另外,來者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上臺講演易臉紅,聲音顫抖;又如晚上遲睡,第二天早晨總在想:“糟了,今天的學習效率又低了!彼傇趽氖邥绊懮眢w。但是越想越無法擺脫這種困擾。
二、分析和診斷這位男孩是一名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畏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zhàn)多采取回避態(tài)度或無能對付,主要表現特征是: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回避;
4.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避不回答問題;
5.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tài);
6.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guī)之中的事時,總是夸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乇苄腿烁裾系K的人被批評指責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陷入痛苦,很難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被人譏諷,過分擔心自己的情緒狀況,常因此顯得焦慮不安。心理學家認為回避型人格障礙主要由于自卑感引起。
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我認知不足過于低估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做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了自己。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常覺得“我不行”,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3.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于神經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三、治療與建議
1.求治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于肯定自己,不要因為好友的指責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要增強自信心。
2.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面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
3.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多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在公共場合發(fā)言,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多與周圍的人溝通聊天。
4.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通過體力上的勞動減輕精神壓力。
5.求治者可以嘗試改變一下學習方法,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學習。不要跟別人比,只要跟自己以前的學習成績比,稍有進步就要鼓勵自己。
6.不要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好友身上,可以請老師幫助調換一下座位,使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在學習上;或者找好友談一談,也許一切誤會便會消除。
7.在上臺演講之前要充分地做好準備,多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鍛煉幾次就好了。最后,要使自己的精神適當放松一下,比如去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聽聽音樂,看看雜志,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放下學習包袱,失眠的癥狀將會有所緩解;加谢乇苄腿烁裾系K最主要原因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往往具有較低的自尊感,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從而回避人際交往。
想要形成健康的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肯定自己,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因此學生應該學會科學思維方式,全面客觀的了解自己,對于自身的優(yōu)缺點都有明確的認識,進而才能有針對性的提高。
第二、學會控制情緒
情緒變化是人格特征的一種具體反應,學生應該做到有效調節(jié)自身情緒,對不良的情緒要找到有效的排解方式,避免過分壓抑自己。
第三、放下思想包袱
不要過于計較別人的議論。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做錯事,這并沒什么大不了的,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即使有人議論也是正常的,俗話說:“哪個人后無人說”,沒必要太看重!白咦约旱穆罚寗e人去說吧!”這會使自己變得更灑脫。
第四、提升環(huán)境適應能力
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該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并加強對自身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認可自己、提升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行為能力。
在當今社會,人格障礙已經逐漸成為大學生比較普遍的問題,想要避免這一狀態(tài)就需要家庭以及學生自己不斷努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
【人格障礙容易與什么疾病混淆】相關文章:
內科主治醫(yī)師輔導:巴特綜合征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06-26
心理人格障礙疾病解剖12-03
內科主治醫(yī)師輔導:急性腎炎綜合征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11-05
談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幾個概念06-04
論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若干概念09-29
什么是自戀型人格障礙10-14
什么原因引起人格障礙09-01
今年流行什么妝容06-28
什么是重大疾病保險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