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孝道教育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那么關于孩子的孝道教育我們應該要怎么進行呢?
一、孝文化的轉變:從慈孝到強孝
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歷經(jīng)了古時期的萌芽、西周的興盛、春秋戰(zhàn)國的轉化、漢代的政治化、魏晉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時期的極端化直至近代的變革,是在中國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積淀而成的。
1、孔孟時期的相對孝:序位和傳承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孔子所說的孝是相對的,孝為代代傳承的因果。父慈母愛而子孝。如果父不慈,孔子在《坤卦·文言》寫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間,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郝乃獔员。”
2、宋元明清:孝道走向極端化、愚昧化
宋元明清時期,程朱理學成為社會正統(tǒng)思想,理學家認為孝道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倫理屬性,兒子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不可違抗的,與此同時孝道的專一性、絕對性、約束性進一步增強,對父母無條件順從成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兒子不可不孝”成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進一步淪為強化君主獨裁、父權專制的工具,在實踐上走向極端愚昧化。
族權的膨脹和愚孝的泛濫,就是孝道畸形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如“族必有祠”、“家法伺候”等等。后來的“割股療親”就是愚孝發(fā)展到極致的產(chǎn)物,這時孝道被異化到面目全非的地步。
3、孝道政治化
絕對君權專制體制下,孝文化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沒有不是的父母。也就是說,父母都是對的,只要在父位上,我們就都得孝敬孝順。
二、孝道文化下的人格不平等
人人平等。不管身份地位民族國家,人格層面都是平等的。
父母本身人格獨立,父母尊重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在身份上雖是父母子女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在“在完成過程中的成人(孩子的意思)”。
而孝道文化在人格上不平等,父母尊,孩子卑,壓抑人的正常情感,在表達上是壓著人的真實感受的,無條件的以父母為中心,有時看著二十四孝的故事,會感覺到人性的'扭曲,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什么樣的父母需要孩子做出這樣的舉動來證明孩子是愛TA的。就算出現(xiàn),也只是孩子的天性或者愛的結果,值得如此大肆宣揚,讓所有人的效仿嗎?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成人父母盡到自己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其實何須孩子孝自己呢?當一個人能很好的照顧自己,夫妻關系良好,與孩子們關系和諧,讓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孩子離家后,夫妻之間感情良好,關系和睦,孩子們在外面也放心,有空回家看看父母,這種良性的家庭關系,在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之間是平衡的。
孝道文化是一種捆綁式的強加。不強調愛,而強調孝,這是一種有條件的養(yǎng)育。
三、愛與孝的心理因果關系
愛出者愛返。
從人性層面來看,父母愛孩子,在孩子童年時給孩子無條件但有規(guī)則的愛,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在父母成熟的人格和愛的滋養(yǎng)下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反哺父母,形成一個愛與孝的良性循環(huán),在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不需要孝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會愛與尊重父母,因為愛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對父母的愛的回應,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如何愛自己,也學會了如何愛父母,當孩子有了愛的能力,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因,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果,孝就是這個果的顯現(xiàn)部分之一,孝得自然,孝得純粹,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自然和諧的流動,父母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愛父母,不用孝道教育,孝自然存在。所以說父母言傳身教,孝即是效仿,孝是教的一邊,都是看著父母學來的。
反之,父母對孩子沒有盡到責任,沒有做好父母的本分,忽略冷漠傷害甚至殘害孩子,夫妻關系不穩(wěn)定,家庭如戰(zhàn)場,有家像無家,孩子在無愛缺愛少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活著,在孩子心理留下更多是傷疤和痛苦,孩子心理深處更多的是恨、恐懼、憤怒等,雖然這些會被壓抑到潛意識中去,但一直在底層蠢蠢欲動,在這個時候將孝道強加上去,對這個孩子來說是一種殘忍,強扭的“孝”帶來的是更多彼此的傷害。
盲目的孝道文化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人性的摧殘,真正的愛文化卻沒有普及,父母如何愛彼此,父母如何愛孩子。
往往傷害孩子最深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天底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父母提供的愛的質量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愛的環(huán)境生存的孩子,自然有不同的孝的表達方式。
有的時候父母的愛參雜了太多的毒。期望的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占有的愛(我養(yǎng)了你,你就是我的),溺愛,控制的愛(你必須聽我的),自戀的愛(我比你強,你得學我),苛責的愛(你怎么這么蠢),比較的愛(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拋棄的愛(父母不要孩子或不養(yǎng)孩子)等等,父母深深的傷害了自己的孩子還不自知,卻要求孩子孝敬自己,有時會是一種諷刺。從道義層面上強加到孩子身上,認為這個天經(jīng)地義的,其實只是人的一種選擇。語言態(tài)勢是你必須。。。,才是。。。,否則。。。(你必須孝,才是好孩子(好人),否則你就是畜生(豬狗不如))。
四、孝不孝其實都是孝
孩子的行為都是潛移默化學來的。家庭的心理遺傳是通過父母的行為模式和情緒模式一代代的沿襲,模板的復制。
孝是對父母愛的陪伴的復制,也是父母對待自己的父母的方式的復制。
不孝是對父母傷害孩子的教育的復制。父母本身的性格,相處模式,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都在學習,長大以后就用這種方式回報父母。父母童年虐待孩子,打罵孩子,懲罰孩子,責備孩子,羞辱孩子,孩子長大后就會學習這種方式來還報父母,有時還要加利息。
五、綜述
強扭的孝不甜,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成長自己,先學會愛自己,愛孩子,回歸樸素的孝,孝是愛的衍生品,父母人格健全,慈愛孩子,陪伴孩子長大,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孝自然從愛中流出,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回饋父母,這是一個愛的流動的鏈條,不能強加。如果是在痛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需要先清理好自己原生家庭給自己造成的傷痛,慢慢的與父母回歸自然的關系,不要被所謂的孝道文化綁架。
【關于孩子的孝道教育】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孩子的名言警句08-06
淺談關于孩子的行為教育10-14
淺談孝道教育的演變12-05
淺談孩子教育10-14
孔子教育孩子的名言10-17
如何教育孩子學習01-29
教育的手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09-05
關于孝道的名人名言09-27
家長會家長關于孩子學習教育心得08-05
教育孩子安全常識的兒歌精選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