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學工作的重點,通過校本研修,要力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教。下面是yjbys整理的關于初中教師小本培訓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借鑒!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1
在本學期的校本培訓中,我聆聽了很多優(yōu)秀教師的個人講座,觀摩了多節(jié)優(yōu)質課例,并參加了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經過培訓、實踐、反思、總結,我覺得我不僅在知識上有所積累,我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最為重要的是我必以前更熱愛思考教學中的種種。校本培訓的過程,讓我收益頗豐、受益匪淺。
首先,更新教育觀念。
這次校本的培訓,把我?guī)肓艘环N求學的氛圍。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在教學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樂園,學習才是唯一的路!我曾經一直認為在教學上能出成績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因此,我在前幾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學這一塊,備課、上課、課后總結、批作業(yè)、輔導,幾乎每天都在重復這樣的五步曲。隨著培訓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識到: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充實自己,那么,他的教學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難以提高了。而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所以今后,我會更加努力,不斷搜集各種教育信息,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增長專業(yè)知識。同時,我還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更快達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反思教學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復。因此,現(xiàn)在的教學更注重反思的實效性。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教學工作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要時時反思。通過校本培訓,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自己;我認真地準備,精心設計。上完課后,我都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反思這節(jié)課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進,寫好課后小記,單元小結。我堅信只要我堅持這么做,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校本培訓與時俱進,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改善自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我!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2
“智慧含量”,乃當務之急。在這十分關鍵時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別是全員研教及學校的校本培訓,對我們教師的建設和培養(yǎng)起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學校的校本培訓通過專家的引領,教學理論的培訓和學習,說課、上課、評課一條龍活動的開展,發(fā)揮了教師個人、教師集體等各方面的作用,給教師形成一種對話機制,營造了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fā)展專業(yè)、展示成果提供平臺。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將教師凝聚在一起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拓展了教師發(fā)展的空間,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追求發(fā)展。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受益非淺。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課程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要變革人,首先要重視教師的發(fā)展。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yè)化成長是基礎。新的教學觀念中產生的。教學改革就是新舊觀念的斗爭,教學改革的阻力來自于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此,確立新的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以前,我的頭腦中存在著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強求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tǒng)一考試。通過專家講座,了解到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其次,調整和拓寬了我的知識結構
一位教育專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分工是科學化的產物,他們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科的專家。而未來教育將結束單科教師的歷史使命,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會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教學中的問題。
初中科學課程的學科整合是課程改期的特點之一。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科學教師必須具有系統(tǒng)的完整的科學專業(yè)知識;科學教師要具備與科學教學相關的學科知識,諸如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等;還需要了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及其發(fā)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tǒng)科學專業(yè)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較完整的基本知識?茖W教師還應具有思維科學知識,這有助于教師通過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教師還要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能以敏銳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識儲備能否適應這一變化,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
而現(xiàn)實是,我們科學教師都是由單科的物理、化學、生物或地理教師組成,與專業(yè)教師任職資格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教師專業(yè)性知識的缺陷交極大地限制科學課程的實施。
一些教師反映,對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難。很顯然,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制約教師駕馭新課程的瓶頸。因此,實施新課程,教師不僅要“xinao”,還要“充電”
校本培訓利用教學資源,以教學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核心,對全縣科學教師開展學科的專業(yè)培訓。開展了學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見,通過觀點的交鋒,強調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過活動的開展樹立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其次促進了我對教學行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進行審視與思考。反思是一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課改要求教師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為反思型教師。孔夫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如果一個人只是一味地學習而不思考,那他就會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則得也”。新課改要求教師經常思考和反思。面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手段和方法,教師不能簡單地拿來復制粘貼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學分析,結合自己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及自身優(yōu)勢,為我所用,以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教師需要在反思中成長。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平時許多教師只有期末或年終學校進行教學評價時,才會系統(tǒng)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而校本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轉這種現(xiàn)象。說課、上課、評課活動的開展能促進教師把反思當成常規(guī)工作。與同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動中細心體會,積極思考,用心揣摩,讓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爍。通過追蹤說課、上課的過程,審視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教學得失,從中會產生許多感悟。
如在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說《焦耳定律》的教學設計時,他為了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采用實驗探究法。具體教學過程如下:1、教師通過演示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景來引入新課。演示實驗:用相同的導線分別給電燈和大功率電爐供電,讓學生觸摸導線,建立同一電路電燈和導線發(fā)熱情況不同和不同電路中導線發(fā)熱情景。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猜想電流產生的熱量Q與哪些因素有關?3、增加自主探究的開放性和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設計能力。根據學生的猜想結果,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4、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匯報實驗結果并討論評析實驗結果。閱讀教材形成焦耳定律。
如原來為了落實雙基,我常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先給出結論或通過簡單的例子得出結論,然后化大量的時間解釋結論并加以鞏固。通過校本活動的開展,我才了解到先前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是認知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理想教學模式應該是: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同學間的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同時我也體會到新課程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有所收獲?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教學設計中必須要注意這一點。尤其表現(xiàn)在問題的設置中,必須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的問題首先要有梯度,有易有難,且要從簡到難。讓所有的學生的思維都有所啟發(fā),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切不可設置的問題高深莫測,只有使一小部分的學生打開思維。如果這樣,時間長了勢必影響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校本培訓為教師搭建了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在增強凝聚力的同時,努力營造教師積極參與學科建設、投身教學、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為優(yōu)秀教師的脫穎也創(chuàng)造了條件,搭建舞臺。但是,教師的自身條件不同,特點不同,教師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教師后續(xù)發(fā)展的目標也應該不同。因此,在推進教師培訓工程建設過程中,倡導更切合實際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個性發(fā)展目標,努力激發(fā)教師追求發(fā)展的內驅力;培訓形式多樣性和開展活動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師培訓首要考慮的問題。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3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顧名思義,就是說送給別人一條魚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這句話引申到教學上也就是說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俗話說得好,“學習全靠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由此可見,學習成效如何,老師的“引”固然很重要,但最終取關鍵作用的,還是要靠“自用心”。因此,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自覺做學習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 由興趣到愛好,引發(fā)學習熱情。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袊糯蠼逃铱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當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學”模式,正是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定為“愉快教學”的基礎。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激發(fā)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傳承中華文化,引導學生認識到母語的魅力從而熱愛母語,唯熱愛,方有興趣。
首先,誦讀“經典”,感受母語魅力。中華民族五千年留下來的經典詩詞,蘊藏著本民族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和精神財富,“身教莫如禮,言教莫如詩”,經典詩詞由于形式、內容、思想與境界的高度統(tǒng)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喚內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響之深,無法比擬。晨讀時間安排的“每日一讀”內容,根據年級的不同由淺入深,以誦讀的形式由初步感受中華文化的意蘊情境、文化內涵,到讀懂偉大的詩樂文化精神,讀出曠遠的山水情懷,讀出中華文化中的大智慧。讀的過程中不派任務,沒有負擔,潛移默化,慢慢影響。通過學習經典、誦讀經典,將真善美的種子播種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養(yǎng)孩子們中華民族一脈相承、健康向上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精神。同時,詩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的完美結合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使他不知不覺就愛上母語,愛上了語文的學習。
其次,激活課堂,享受母語魅力。在課堂上,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文學修養(yǎng),做到有效指導預習、精心設計導入、借助現(xiàn)代教學設備、巧設懸念、猜謎語、做游戲等等,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在課堂上駕熟就輕,運用語言游刃有余,這種藝術的課堂,本身就綻放著無窮的魅力,學生怎能不喜歡?
另外,演講故事,體驗母語魅力。為讓孩子們受到母語文化的熏陶,我們開展“愛我母語,愛我中華”講故事比賽,還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等機會,在低段開展“我是故事大王”,在中段開展“成語故事我知道”,在高段開展“我說我班”、“校園新鮮事”、“時事見聞”等演講活動,給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引導孩子們從自己的視角去關注生活、關心社會,并不斷培養(yǎng)他們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孩子們從一個個生動精彩的故事中,感受母語和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的博大精深。變興趣為愛好,從而提高了孩子們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意識。
二、 由自發(fā)到自覺,培養(yǎng)學習意志。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就有了好的開始。但興趣比較感性化,因興趣而產生的學習愿望只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這種學習往往學得比較膚淺,局限于表面;僅僅憑興趣的學習也難以堅持,缺乏持久性。要想讓孩子們長久地、深入地學習,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和意志力。
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孩子不僅“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他們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建構過程。這樣,才會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本位”“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觀念;對教師重新定位,從“傳道授業(yè)解惑”轉向“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變“教案”為“學案”,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何不也學會“放手”,也做到“四不”: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教;
(2)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
(3)學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師不啟;
(4)學生自己能說出的,教師不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學習成就感是一種可貴的體驗。
教師要為孩子體驗成功創(chuàng)設條件,對他們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孩子潛在力量,激發(fā)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yè)。鼓勵參加各種征文比賽,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孩子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景。成就感是一種容易讓人迷戀的體驗,能夠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習的動力。不斷嘗到成功甜頭的孩子更能夠做到能樂于探究、勤于實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善學”。把由興趣產生的自發(fā)學習行為變成有目標、有計劃的自覺行為。
但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學習的過程中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就會有失敗。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無,則連最簡單的目標都顯得遙不可及!薄鲓W多·羅斯福。自律,又常稱意志力,是在實現(xiàn)目標的艱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質,意志是一種特殊的能力。要讓這種自覺的學習長久地堅持,就離不開意志。作為老師,平時就要下意識地引導孩子們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意志品質,讓他們具有學習毅力上的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教給孩子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的方法: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增強孩子意志力培養(yǎng)的內動力。一個人的志向越是遠大,他的行動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養(yǎng)頑強的學習毅力,就要樹立學習的抱負,把當前的學習行為與自己的未來、國家的未來聯(lián)系起來,并經常在意念上進行強化。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孩子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孩子從小立志。
2、樹立榜樣,誘導孩子學習意志力的自覺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用古今中外強者堅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事例去激勵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身殘志堅自學成才掌握多國語言的張海迪,如我們小學課文里出現(xiàn)的譚遷、霍金、海倫.凱勒、夏洛蒂.勃朗特等,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巨大成就。還可以讓孩子們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找一個特別有毅力的同學,暗暗地將他(她)作為自己的榜樣。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責任心,把學習動機轉化為意志力量。
三、 由樂學到善學,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笨梢,好習慣成就人的一生。從興趣入手,先讓孩子愛上學習;再由自發(fā)到自覺,讓孩子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再滲透性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讓有效的學習長期堅下去。就這樣,小學六年一路引領下來,也就順理成章地將學習行為形成了習慣,良好的習慣一路陪伴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苯逃液托睦韺W家陳鶴琴先生也曾這樣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身受其累!焙⒆雍昧晳T的養(yǎng)成,我們一線教師責無旁貸。
我們崇敬的教育前輩何炳章老先生提出的“要做學習的主人”正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教育的方向。當通過有效引領,讓孩子們對知識的追求、歸納、吸收和利用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們也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總結10-19
初中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總結2篇01-19
教師校本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1-24
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總結11-08
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17
教師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合集15篇)01-21
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總結范文12-03
校本研修培訓者培訓心得體會01-20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總結15篇01-07
高校教師校本培訓類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