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中文××××的××,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定位
《在山的那邊》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一篇講讀課文。承擔著單元目標引導學生追求理想、體味人生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總體要求:它的體裁是現代詩歌。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課文內容:《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二、說教法
。ㄒ唬┙虒W目的
1. 通過對作者簡介和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第一段的思想感情。
2. 引導學生理解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挫敗,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目標一體現了教學目標三層次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二體現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ǘ┙虒W方法
總體思路:結合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第一段的感情的設計,我對具體教學法做如下考慮:
1.以創(chuàng)設情境法為主,通過完成征途的教學過程和板書,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展示詩人的追求想忘的過程和情感,突破本文重點。
2.采用知人論事法,通過對詩人的介紹,引導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2.采用啟發(fā)點撥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結合,針對教師對詩歌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共同研究作答,體會詩人感情,解決本文重點。
3.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恰當地利用教案、多媒體。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品味詩歌美好的詩情和理解詩人的生存困境和痛苦內心。新課標要求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鑒于此,我采用完成征途和板書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詩歌關鍵語句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同時借助多媒體演示,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第一段的感情起伏,分化難點。
6.教學課時:8分鐘
三、說學法
新大綱對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問題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睋耍虒W該課,我在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yǎng)上做以下思考:
1、動口、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2、知人論事,通過把握作者進而把握詩歌的感情;
4、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分析詩歌重點語句,把握詩人的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主要內容:汲取、朗讀訓練、語匯積累、整體感知、品味文中的關鍵語句。
主要步驟:情境導入、作者簡介、重點賞析、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yè)五個步驟。
1. 情境導入
通過學生回憶親身登塔頂的經歷和爬山完成征途的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對遠方追求的想望中,體現了創(chuàng)設情境法的教學。
2.作者簡介、
通過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詩人的背景知識,知人論事法,通過對詩人的介紹,引導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3.重點賞析
教師針對詩歌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共同研究作答,進而體會詩人感情,解決本文重點。采用啟發(fā)點撥法。
4.課堂小結
5.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指出語文練習具有啟發(fā)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同時,他也要求要積累生詞,所以我安排了兩個小作業(yè),目的是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啟發(fā)和激勵學生。
五、板書設計
通過起伏的結構來讓學生直觀感受詩人的感情起伏。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渡绞小肥且黄难晕模婕暗淖匀滑F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fā)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盡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并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yōu)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yǎng)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并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蓬A習要求:①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诮柚ぞ邥蜁凶⑨屖柰ㄎ囊,準備復述課文。
、祁A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谠僮x: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jié)課都在具有神秘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采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①以創(chuàng)造性復述來培養(yǎng)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③最后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fā)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
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fā)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為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后,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后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后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并請其他同學點評優(yōu)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復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chuàng)造性復述,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yǎng)想象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倏焖倌x課文,檢索主要信息,并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并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么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诎葱〗M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壅埜餍〗M派代表展示作品,并談談創(chuàng)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么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敲此降资窃鯓有纬傻哪?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fā)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彪m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詈笞屛覀兓貧w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并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yǎng)想象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明確教材地位,把握教學內容
《女媧造人》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想象見長的文學作品,體裁涉及神話、詩歌、童話、寓言。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激活想象力的一次絕佳的機會。本文作者袁珂是一位神話學家,他運用豐富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豐富了女媧造人的故事,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fā)出迷人的色彩。此外,作品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符合初一學生的欣賞心理,同時意蘊豐富,令人遐想。在文中女媧不僅是一位神通廣大的神,也是一個真實的有著喜怒哀樂的人,更是一位勤勞善良的母親。
二、設計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地位,并結合學生實際,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jié),比較閱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閱讀,挖掘“人”的內涵,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3、拓展閱讀,運用創(chuàng)造性想象改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把握想象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象改寫課文。
三、明確教學思路,優(yōu)選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老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老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本,賞析女媧這一人物形象,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改寫課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平臺,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fā)興趣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四、進行科學指導,注重學法傳授
依據“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理論,要求教師教學重在學習方法指導,能力培養(yǎng)。因此本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重視能力訓練,優(yōu)化教學過程
1、講述故事
由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故事,然后過渡到本文,明確體裁,激發(fā)閱讀興趣。
【讓學生講述故事以調動、創(chuàng)造輕松的氣氛,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走進課堂,愉快接受新知識,而且充分體現課標所提倡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一理念。實際上這也是激活學生想象力的'第一步!
2、比較閱讀
第一步:學生齊讀課文標題,就此提出一些疑問,教師出示疑問,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并解決這些疑問,初步熟悉課文內容。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女媧為什么要造人?女媧怎樣造人?女媧用什么來造人?
第二步:與《風俗通》對比,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
齊讀《風俗通》的內容,學生通過與原文的比對,得出作者通過想象手法來改寫課文,豐富了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過程、心理活動等內容。明確本文想象的特點:大膽合理。
第三步:從女媧的角度來理清故事情節(jié),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用多媒體出示女媧造人的主要過程,學生依據提示理清故事情節(jié)。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思維訓練,同時依據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要求學生在默讀、朗讀的過程中把握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同時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明確想象手法的運用,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賞形象作鋪墊!
3、探究閱讀
第一步:挖掘“人”的內涵。
引導學生抓住“小東西”、“小家伙”、“人”三個稱呼的變換為切入點。朗讀表現泥捏人的叫“媽媽”喜悅之情的語句,體會為什么要這樣想象,學生從課本找依據并反復讀出這種喜悅的情感,隨后提出問題:女媧給這些心
愛的孩子取什么名呢?讓學生從字形和字意上想象“人”的涵義,探究“人”的內涵。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分析關鍵語句的方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二步:根據課文分析女媧母親形象,并與古人眼中女媧形象作對比。
引導學生圈點勾畫女媧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要求學生朗讀、欣賞,將每一句話在腦海中慢慢映射成一幅畫面。多角度分析其勤勞、善良、樸實的母親形象。通過閱讀交流,學生會有這樣的收獲:
如:第五段中的“掘起、摻和、揉團”,第15段中的“拉、伸、攪、揮灑”這些動作描寫。學生腦海中呈現出,莽莽榛榛的天地間女媧在池塘邊造人的畫面。一個勤勞的女媧便在腦海中清晰的浮現。
第9段女媧聽見叫媽媽的喊聲那種洋溢幸福的情境。
第13段的朗讀分析,呈現女媧日以繼夜辛勤造人的場景。
學生像這樣將每一句話通過朗讀、欣賞幻化成圖畫。這樣既是對女媧形象的賞析,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通過朗讀、賞析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畫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也使字里行間潛在的含義溢于言表,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者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fā)出來!耙髡b,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親切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就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一環(huán)節(jié)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讀、思、議的過程中深度分析文本把握女媧這一母親形象。
【教學就是交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合作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互補性,給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則要抓住學習過程中的契機,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賞析語言等方法,挖掘內涵,賞析人物形象。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挖掘出了“人”的內涵與女媧的母親形象,從而凸顯亮點,突破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4、拓展閱讀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想象子自己是當時造出來的第一個人,會有哪些舉動?
小組合作,選出一個發(fā)言人。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如:“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會有怎樣的舉動,“我”和女媧怎樣相處,女媧會交給“我”哪些能力等。幫助學生展開想象。
【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開拓學生想象力,達到由感知想象到創(chuàng)造想象的升華。這既是運用,又是知識的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5、遷移練習
1)認真修改你創(chuàng)作的《女媧造人》,注意細節(jié)描寫。
2)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充實女媧的形象。
【整理思維,進一步拓展想象能力以促進學生對女媧形象的把握與充實,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六、簡化板書設計,以畫龍點睛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的板書反映的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力求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復雜的內容明朗化,體現板書設計的簡潔性、直觀性、目標性原則,使學生準確把握本課的學習重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4
指導思想: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說教材:
《短文兩篇——禪、貝殼》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這兩首散文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散文的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散文詩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大體把握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采用的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法,散文以情成篇,以理服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于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范讀時,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jié)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散文的情感及富有哲理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欣賞散文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yǎng)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散文中深層道理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作家莫頓·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課文的最后一段老師要求大家能夠背誦,不知道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下面由老師提示你們,我們一起來誦讀文章的最后一段。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道理,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當我們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把大困難化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那么最終就會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以致贏得最后的勝利,獲得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節(jié)課我們就接著來欣賞兩篇優(yōu)美的散文,看看我們能從中悟出什么樣的人生真諦。(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ㄒ唬⿴熒献鳎贫繕耍
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散文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
第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主,通過反復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huán)節(jié)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huán)節(jié)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自讀詩文,整體感知:此環(huán)節(jié)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檢查朗讀:指生朗讀,其余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局部示范朗讀。(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中蘊含的哲理。)
。ǘ┖献鹘涣,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蟬》中的“想起秋風顏色”,“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點撥】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2)作者寫蟬,先抑后揚。抑在哪里?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只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
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后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于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3)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來并說說對它的理解。
【點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fā)的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4)。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人生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那生命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呢?既然生命是短暫、脆弱的,那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呢?作者席慕容在她的散文《貝殼》中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ㄈ⒑献鹘涣鹘庾x探究
1。朗讀課文,教師范讀。
2。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點撥】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zhí)著、努力而感動。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
【點撥】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細、一絲不茍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zhí)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zhí)”“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zhí)著和單純的意思。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風云的豐功偉業(yè),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致、一絲不茍來塑造執(zhí)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肮虉(zhí)”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并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ㄋ模、小組討論,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點撥】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fā)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于“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
。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fā)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ㄒ陨檄h(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fā)學生面對困難、勇于進取的精神。)
。ㄎ澹┛偨Y反思,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這篇短文,讓我們知道,無論生命怎樣渺小,無論生命如何短暫,我們都必須要做到認真地對待活著的每一天,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更多說課文章,請訪問說課網頻道。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速讀文章,整體感知
組織同學們用最短的時間讀文章,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做好歸納與整合。本文主要寫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間散步的事情,展現了作者一家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生活畫面。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遵循了“輕松走進”課堂的原則,讓同學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很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的人所說的內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時,這樣既鍛煉了同學們的整體感知能力,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并且還營造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面課堂的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時間5分鐘左右。
二細讀文章,感悟品味
同學們細讀文章,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兩處來品析,并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賞析,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內容出發(fā),抓住關鍵詞語來賞析,比如“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子中“熬”字既寫出了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還可以從語言特點方面來分析,如“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對稱,形式優(yōu)美,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感;還可以從個人感受來談。在這個過程中,要別關注待轉化生,因為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態(tài)。這時老師一句溫馨的話,比如有困難嗎?需要我?guī)兔?或者是一個友愛的眼神,就能幫助他們盡快投入到學習中。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
根據學生圈點批注的情況,組織同學們小組交流,互相借鑒、補充、添加、完善。
時間約8分鐘。
三自主匯報,成果分享
匯報的環(huán)節(jié)為先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來,然后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其他同學可以即興評價,可以補充,可以質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談到文章第四段: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對初春美景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一般情況下,同學們都會說到這一點。有的同學不僅理解了這一點,可能還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寫景的片段誦出來;或者想到自己家鄉(xiāng)初春的景色,即興說出來或寫出來;或為這段文字寫上一首小詩;或者圍繞著這種美景畫出一幅畫,然后說出畫面的內涵;或者為這段文字配上音樂唱出來等。
補充說明:由于此處設計的是學生自主回報,難免會出現學生的發(fā)言頭上一句腳上一句的現象,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別著急,越是這樣,越能看出老師的教學智慧。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便是對學生的發(fā)言要洗耳恭聽,當學生說到某一個關鍵詞或句子時,要追問。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
同學們可能會說出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我抓住關鍵點: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請同學們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還表現了這一點?同學們便會把體現這一點的內容找到,老師做好總結與歸納,再進入下一個關鍵點的賞析。
由于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往往孩子們喜歡哪句就說哪句,對于個別較難理解且又是重點的句子無人設計,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把問題拋出來,讓同學們交流討論,自主發(fā)言,根據學生發(fā)言的情況進行總結: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jié)上,既尊老又愛幼,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以上內容預計15分鐘左右。爭取人人展示,個個發(fā)言,每個同學既是分享者,參與者,合作者,又是學習者,收獲者。
結合學生發(fā)言的情況,教師做好總結和歸納:《散步》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于一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fā)學生的悟性。《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親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里。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里的親情故事。學生小組交流,代表發(fā)言!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
時間約5分鐘。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或祝福?梢杂迷姼璧男问絹肀磉_,或對聯的方式,或仿寫,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寫一點自己獨特的感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偨Y全文,表達祝福。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2、 教學目的:
、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范,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币虼,這環(huán)節(jié)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想,還要要求所聯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借此培養(yǎng)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fā)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序】
1、 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1分鐘)
明確目標(1分鐘)
指導朗讀(15分鐘)
提問探究并質疑(15分鐘)
小結鞏固(5分鐘)
練習提高(8分鐘)
2、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引導入境:(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fā)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
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①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苯處熃庹f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fā)現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fā)現詩中的“美”,問題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B、怎樣聯想和想像?C、詩歌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鐘)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和節(jié)奏重音,接著教師屏幕顯示朗讀要點并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并核準節(jié)奏和重音,然后組織齊朗誦、小組內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并質疑(15分鐘)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a.全詩共四個小節(jié),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并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鐘)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于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后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yōu)美親切,節(jié)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chuàng)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鐘)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yè)。安排兩題:a、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fā)聯想和想像,b、課后練習,仿例續(xù)寫。
3、 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7
一、依綱據本,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再塑生命》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抒發(fā)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之情。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還極其不穩(wěn)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態(tài)或心理障礙。他們還不大懂得怎樣面對人,怎樣面對生命,如何面對挫折,人活著的價值何在……鑒于此,本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進而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倮斫、積累“企盼、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不可名狀、期期艾艾”等詞語。
、诶砬逦恼滤悸罚w把握文章內容。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準確獲取語言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課文一體兩面的思路結構。
、谄肺吨攸c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學習海倫凱勒不怕困難、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4、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5、教學難點:
體會作為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及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的運用:
教是為學服務,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
1)閱讀感知法:遵循語文閱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
2)問題導思法:用問題的方式導讀文本,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設置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
3)啟發(fā)式教學:以啟發(fā)、點撥、誘導的方式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擴大教學容量,優(yōu)化學習效果。
2、學法的滲透:
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討論交流法: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因此討論交流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品評積累法:學習中,對精彩的語言進行品評積累,把文章的精華裝進大腦變成活材料投入周轉,將會終身受用。
3)角色體驗法:變換角色,換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利于感知,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學應為現實生活服務。
4)讀寫結合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中,使學生的學習達到質的飛躍。
三、優(yōu)化組合,說程序
(一)課前準備階段
、賹W生:預習課文,自學字詞,把握文章大意。
、诮處煟褐谱髡n件,準備閱讀材料。
(二)課堂學習階段
1、導入新課,簡介作者。(2分鐘)以古今中外獲得成功的殘疾人士導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明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并了解作者,其作用是定向。
導語設計如下:失去光明的民間藝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給我們描畫了一個凄涼哀怨的世界,也讓我們感到了命運的殘酷和抗爭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病榻上完成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幾乎全聾的貝多芬扼著命運的咽喉,奏出了與命運抗爭的最強音一一《命運交響曲》……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付出艱辛努力而獲得成功的殘疾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引領她人生轉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
2、檢查預習,達標測評。
(3分鐘)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完成教學目標中積累詞語的要求,這一程序主要針對中差生設計。
3、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7分鐘)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快速閱讀文章,篩選主要語言信息,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文章一體兩面的結構特征。這一程序要鼓勵、指導學生全員參與。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學生速讀課文后先獨自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教師可做適當提示,如:課文寫了什么人?寫了哪幾件事?
4、深層研讀,體察文意。
(15分鐘)此程序在于引導品味、積累語言,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1)課文展示了兒時海倫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起步的足跡。請學生通讀全文,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說說海倫性格中的特點。
[小組合作研討,課堂交流,學生歸結,教師補充,爾后打出課件,展示有關內容。]
2)課文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學生再讀全文,品評并積累文中優(yōu)美而精警的語句。
[學生在文章中圈點、勾畫、批注,品味、積累語言,并自由誦讀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學生品評、積累的語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唯恐發(fā)生意外!薄中蜗蟮卣故玖藟嬋撕诎刀良攀澜绲暮惖男撵`歷程。
(2)“我又獲得了一種新的知識——大自然有時也會向她的兒女開戰(zhàn),在她那溫柔美麗的外表下面還隱藏著利爪哩!”——與自然的相處中感受自然的嚴厲、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說出。
(3)“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薄髡咴趫(zhí)著癡想后體悟到的“愛”的情感。
5、歸納小結,過渡遷移。
(1分鐘)
[打出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引出下面的拓展閱讀。]
6、延伸拓展,角色體驗。
(8分鐘)此程序目的是擴展學生視野空間,并進行換位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可貴意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打出課件,展示閱讀材料。欣賞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屏幕顯示歌詞。換位思考,自由發(fā)言。]
設問:假如你是潘子潔,在父母為你托起了這第二次生命后,你對生命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潘子潔,你正在這間教室里和你的老師、同學和作家海倫·凱勒共同探討生命,請你對遠去的父母說說,你將如何對待生命?
7、結束語。
(1分鐘)這堂課就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xù),我們對生命的思考、探索才剛剛開始,我們的生命會在現在和未來閃光。
8、布置作業(yè)。
(1分鐘)這一步目的在于“讀寫結合”,深化課堂教學。
1)學了這篇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并把自己的感受寫成500字的讀后感。(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從莎莉文老師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海倫凱勒的角度考慮。)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篇8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并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課文節(jié)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劇本集中體現了畫面感和音樂故事片特有的音樂特色。
指導學生自讀本文,應引導學生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體會音藝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課堂教學可采用朗讀品味賞析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崢嶸、嬤嬤”等詞的讀音,理解“鱗次櫛比、頂禮膜拜”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了解《音樂之聲》的劇情。
能力目標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美。
2.結合影視劇本的特點,賞析其畫面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影視劇本的興趣。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揣摩文中的兩個場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底色。
教學方法
1.朗讀品味賞析法
2.討論法
3.點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研習課文,整體感知;欣賞品味,鑒賞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說話訓練,體現鑒賞的個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戲劇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影視劇等。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大型的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多媒體出示課文標題)
二、資料助讀
影視劇本的特點
電影文學劇本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chuàng)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劇本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jié),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制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學劇本又不同于小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電影語言”則是連續(xù)不斷的
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切都須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以敘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于小說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jié)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三、明確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學習本文。應實現以下目標:
1.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樂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四、整體感知,了解劇情
1.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片斷,學生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2.學生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明確:
課文節(jié)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后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游玩,后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于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征詢意見,眾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眾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
提問,本文寫了哪些畫面?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艘艘對瑪麗亞的議論。
五、欣賞晶味,引讀提高
1.師生共同賞析作品的畫面美
(1)仔細晶讀第一個場景描寫,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畫面,感受其詩情畫意。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巍峨崢蠑的阿爾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樹林中不時傳來云雀的歌聲,婉轉悠揚。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點點殘雪,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如溫潤的白玉般,攝人心魄。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和著樂聲,回響在曠野上。
山腳下,群峰相擁,綠水環(huán)繞,薩爾茨堡坐落其中。極目遠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在綠樹濃陰中靜靜矗立,山坡上綠草葳蕤,樹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間仙境也。
(2)學生評點并體會其作用。
示例: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由遠及近,層次清晰,動靜結合,色彩和諧。作為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人物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師生共同品讀描寫瑪麗亞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品味瑪麗亞的唱詞和動作描寫的語句。
明確: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僅表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揭示了她自由活潑的天性。
瑪麗亞遠眺群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拍額頭、拔腿跑、撿外衣、驚呼等動作描寫,從外在形象上層現了她純真快樂、無拘無束的性格。
(2)課文第二個場景是眾修女七嘴八舌評說瑪麗亞,請概括眾人的意見,說說眾人眼中的瑪麗亞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自由發(fā)言。
課文科代表作總結: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guī),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旣悂喿杂苫顫姷男愿瘢c修道院的環(huán)境和要求極不協(xié)調,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3)課文臨近結尾處寫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請仔細閱讀課文,嘗試表演,體會其性格特征。
選五個同學表演,一人演瑪麗亞,其余四人演修女。
選兩位同學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明確:瑪麗亞闖進來時的一連中動作要匆忙,慌張、快捷:在眾修女嚴肅而毫無聲息的注視下,瑪麗亞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
這一段文字是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4)劇本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生1: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tài)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
生2:立體刻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中有正面描寫,如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側
面描寫,如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對話和對唱。二者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個人物形象。特別是側面描寫,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頗見藝術功力。
教師提問:劇中為什么沒有對瑪麗亞的心理描寫?
學生明確:心理描寫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觀眾看不到。
教師引申: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qū)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為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象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瑪麗亞和眾嬤嬤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5)教師總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育描寫和動作,神態(tài)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體味音樂美
師生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瑪麗亞歌唱片斷。
教師提問:課文是如何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學生明確:劇本中,瑪麗亞的內心獨自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這一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教師適當補充:音樂故事片是似音樂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早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電影藝術類型。《音樂之聲》被譽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杰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fā)展的重要表現手段。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六、說話訓練
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音樂之聲》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一度風靡美國,你認為人們喜歡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
生1: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據說許多觀眾連看十余次都不滿足,這其中多半是婦女。
生2: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音樂不朽的魅力。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人們也許彼此言語不遇,但音樂在哪里響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無怪乎,全世界都為瑪麗亞所傾倆倒。
生3:劇中眾修女活潑風糙的議論,突出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這也是(音樂之聲)成功的一個因素。
……
七,課堂小結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這一節(jié)課我們集中欣賞了其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眼前似似乎是薩爾茨堡那壯田優(yōu)美的景色、瑪麗亞活潑輕快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瑪麗亞歡快的歌唱,那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從心里流過,得到了至美的藝術享受。讓我們誠摯地道一聲:癌謝瑪麗亞,感謝勒曼。
八、布置作業(yè)
1:修遭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認為這樣的比榆恰當嗎?為什么?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提示:結合語境,這兩個比喻句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眾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2: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注意觀察,用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8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師求職簡歷模板10-03
小學英語面試說課稿01-23
小學英語教師面試說課稿01-21
高中英語面試說課稿11-16
工作求職簡歷自我評價范文匯總08-22
調動工作個人簡歷范文匯總10-03
商務英語實習報告范文匯總9篇07-20
商務英語實習報告范文匯總五篇05-13
實用的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總六篇11-27
商務英語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總10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