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
《三字經(jīng)》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之《孔融讓梨》
孔融的父親拿一些梨給孩子們吃,讓孔融先挑,孔融卻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吃。這故事被用作兒童教育的好教材,成為千古美談,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謙讓風格。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后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著有,《隋書·經(jīng)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兹谖挠忠妵揽删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度珴h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
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之《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fā)奮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yè)大進。嘉佑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辟,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之《母子同刑》
三國時期,魏國王經(jīng)在征討篡位的'司馬昭時被捕,司馬昭要王投降,并抓來他的母親相威脅。王說:“為國盡忠,死而無怨。”司腦羞成怒,決定處死王母子。臨刑前,王苦著對母親說,是自己連累了她。母親卻笑著說,自己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王在忠與孝矛盾時選擇了忠,實際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
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之《孫敬懸發(fā)》
“頭懸梁”的是晉朝人孫敬。孫敬,字文質(zhì),漢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學,后入洛陽,在太學附近一小屋安頓母親然后入學。他曾采楊柳為簡,加以編聯(lián),用來寫經(jīng),這是歷史上“輯柳”的典故!短接[》上記載: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常年閉門謝客,攻讀詩書,人稱“閉戶先生”。他苦讀詩書,常常通宵達旦,困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就弄根繩子把頭發(fā)綁起來吊在房梁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發(fā)就驚醒了,繼續(xù)讀下去。
【關于《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三字經(jīng)的勵志故事06-28
關于職場的勵志故事08-08
關于職場勵志的故事11-20
關于名人的勵志故事11-25
關于經(jīng)典的勵志故事03-05
關于兒童的勵志故事08-14
關于勵志的小故事08-13
關于誠信的勵志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