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jié)日記模板匯編四篇
一天即將完結,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日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jié)日記 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 我們這兒的習俗是這樣的:過年前幾天。送年,辦年貨。如殺雞、鴨。做饅頭……三十晚上吃團圓飯,正月剛開始幾天,家家戶戶走親訪友。有空余時間小孩子放鞭炮玩耍。
老人們在家等候晚輩來拜年。 最后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天天向上。
春節(jié)日記 篇2
今天是大年夜,我們一家人吃好晚飯后就打開電視機,看起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節(jié)目實在是太精彩了,那兒有好聽的音樂,精彩的舞蹈,搞笑的小品,有神秘的魔術,有趣極了。其中我最愛看的小品是《開學了》,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早早地來到學校,為的就是幫孩子搶到一個第一排中間的'位置?伤M了學校,發(fā)現有一些家長都已經來了,都在搶那個位置。那位爸爸裝模作樣地走了過去說:“大家停一下!”他馬上拿出了他的身份卡說:“你們先別急,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座位……”
那位小朋友的爸爸說得口干舌燥,總算是幫兒子搶到了那個位置?墒撬拥揭粋電話,那個電話那頭的老師說:“某某人的爸爸,你走錯班級了。”他失望地走了。
小品很搞笑,這個爸爸也是為了自已的孩子使出了渾身解數。不過我覺得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guī)則,我相信老師會安排好每一位小朋友的座位的。我們也應該懂得謙讓。
春節(jié)日記 篇3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們一家到外婆家拜年。太陽暖洋洋的照在大地上,真舒服啊!
吃過中飯,爸爸帶我到后面小山上去玩,外婆家的小花狗“旺旺”也搖著尾巴跟來了。我們來到后山外婆家的大堰塘,塘里的水早干了,淤泥也干得裂開一個個小指寬的.口子,像一些不規(guī)則的六邊形。 突然,爸爸大叫一聲跳了起來,像踩到了一條蛇一樣。我仔細一看,哇——,原來是一只癩*!它的樣子可真丑啊,渾身是疙瘩,一動也不動。爸爸說:“怎么這么早*就出山啦,噢,今天天氣好 ,小動物們也從冬眠中醒過來了。春天來了,它馬上要哺育自己的孩子了!農民伯伯還等著它捉害蟲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深深的懂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是我們的朋友啊,我們應該好 好的保護她。
春節(jié)日記 篇4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朋@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日記】相關文章:
春節(jié)的日記01-16
春節(jié)的日記07-26
春節(jié)的日記06-12
春節(jié)的日記(精選)07-07
春節(jié)的日記10-02
春節(jié)的春節(jié)日記01-12
春節(jié)記事日記08-21
春節(jié)拜年的日記12-04
春節(jié)到了日記12-05
春節(jié)的習俗日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