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的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的讀書心得1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xiàn)出來且回饋他人!瘪R寨一中實施感恩教育已經(jīng)僅十三個年頭,學校從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實現(xiàn)感恩教育的規(guī)范化與效能提升”,發(fā)言稱不上,我只是想談談自己對感恩教育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理解。
申校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目前學校在感恩活動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理念引領,二是缺乏活動創(chuàng)新。理念層面學校通過鄒越老師的團隊等對師生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和學習,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領作用。我想重點談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校感恩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馬寨一中的感恩教育在各個方面已經(jīng)做得相當成功,我想能不能在學校做好感恩教育的同時帶動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例如:哪些家庭的感恩教育做的相當好的,可以請這些家長和孩子一起向全校師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還可以改編成劇本、小品演出,制成感恩小視頻、電影、電視等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自身不足。激勵學生不斷反思現(xiàn)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學生在這種不斷的“獲得”、“反思”、“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二、呼吁感恩教育“鏈條化”。
感恩教育各校都在做,各個階段都在做,有的做得扎實有效,有的只不過是在課堂或者小范圍內做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夠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活動,這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或不足,F(xiàn)如今我們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小時候學知識,大學生活學禮儀。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從小就樹立一種感恩情懷。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常識,感恩教育不僅僅是所有學校的事,更是一個民族乃至世界的大事。所以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幼兒、小學就得常抓不懈,并且還要將感恩教育活動作為鏈條式的教育模式推廣到每一所學校,讓感恩教育在學校與學校之間起到無縫對接。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齊美爾在《忠誠與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獨特之處,不在于回報而在與意識到無法回報!,既然恩情無法回報,就應當以施恩的形式將恩情傳遞給其他的人,形成一個“感恩之鏈”。有了這個“感恩之鏈”,我們的社會將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圓圈,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人生的讀書心得2
如果覺得生活淡出鳥味來,不妨讀讀書,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要知道你挑選的這些作者在你生活里或者身邊方圓百十里都沒有的人。
遺憾的是,生活里絕大多數(shù)時候,大家寧愿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頓火鍋,也不愿花30元買本書,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幾天,獲益匪淺的過程大多數(shù)人都是拒絕的。寧愿做一個大多數(shù),擺拍咔嚓一下,曬個朋友圈的愉悅程度遠遠大于讀書。
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直沒看,竊以為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遙其他書就不必看了,沒想到看完之后對自己的狹隘觀點感到慚愧。這本中篇小說,還是會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當天讀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個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評論,做個鍵盤俠總是偉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進入中央部委的機會,談了個愛人在農(nóng)村,你怎么取舍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說不違法,也沒結婚,分手唄,我們還是現(xiàn)實一點吧。置身其中的時候百般托詞,置身事外的萬般指責,這就是我們的狹隘視野。這個問題也不太貼切,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
換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選擇。我會畏懼一眼望不到邊的農(nóng)田,也會擔心自己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從此遠離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單調枯燥的人生不發(fā)一語,生和死都變的沉默。正如《東風破》里寫的那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近幾天看到最為狠毒的一句話: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這句話對于處于備考狀態(tài)的各位,最為恰當不過。
你覺得今天的時間和一月之前的時間別無二致,正是這毫無差別的每一天的普通,讓你在命運轉折點大勢已成的時候又開始喟嘆運氣不好。
人生的讀書心得3
讀者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就會得到片刻的安靜,不知道為什么,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一切看起來都有點小小的瑕疵。當我的心靈開始顯得疲憊的時候,在這里,總有那么一兩句話,使我感悟一些人生的哲理。
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好吧,我認為生活就要活得有真性情,不要在意太多,在平凡中尋求最真實的自己,讓自己的心靈有一個安身的地方。
肖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蔽以(jīng)深以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松俏皮。但仔細玩味,發(fā)現(xiàn)這話的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chuàng)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說的多么有哲理,喜歡這樣淡淡的句子,平淡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在鄉(xiāng)村中,時間保持著上帝創(chuàng)造時的形態(tài),它是歲月和光陰,在城市里,時間卻被抽象成了日歷和數(shù)字。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發(fā)自內心的被觸動了一下,生活在大都市,生活在城市,你那還有歲月和光陰,完全把自己束縛在日歷和數(shù)字當中去了。
還有很多,當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內心真的被深深的觸動了。
人生的讀書心得4
安意如的這本《人生若只如初見》,書名巧妙的借鑒了納蘭的詞,向我們展示了書里封建社會里風流倜儻的詩書公子,位低靈不低的俏麗佳人,禮制觀念下才子佳人的凄婉愛情。雖然生于俗世,卻不受俗世的壓迫,也正因為如此才譜寫出一段段的千古佳話。
人們常說,只有理解了詩句,才能讀詩,背詩,懂詩。而安意如的做法讓人稱奇,她把每一首詩寫成一個故事納入文件,沒有氣勢恢宏、驚動天地的手筆,但也是深入人心。例如,元好問的《雁丘詞》,他聽了老人與獵人講的故事,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疑問,在把兩只生死相依的大雁埋下之后。元好問稱之為雁丘處,還揮筆寫下《雁丘詞》,”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燕丘處!皝砑o念這對大雁偉大的愛情。
安意如的文字美,幾乎人人都在強調。幾乎每一篇,你都可以找到幾個精辟、華美的句子“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無論你在哪里,待走完滄桑人世,我們終會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么容易就斷了呢?”。所謂的清詞麗句,也就是這個樣子吧。也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鑒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寫到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安意如真的是用詩句來讀人,那一字一句,都在抒發(fā)自己苦悶的心情。安意如在書中寫到”東漢的杳渺水煙里又看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隱約的身影!耙欢纹嗤竦膼矍閹砹藘墒讉髡b今世的《釵頭鳳》。
人生若只如初見,仿佛,這樣重要?墒,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么關系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回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與其每天過的渾渾噩噩,倒不如用心去感受詩歌、詩人、詩魂,但愿能保留我們當初的那份美好。
人生的讀書心得5
沒有仔仔細細得看完全書,有很多大章節(jié)個人感覺太過于啰嗦,陷入了一種為了圓滿解釋而圓滿解釋的境地,有點學究味。
以下是簡單摘要:
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尊重真性情才會去適配社會,坦然去改變
如果在做這些事情時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制在其中起著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蛻變成了功利行為。
如果說“義”代表一種倫理的人生態(tài)度,“利”代表一種功利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我所說的“情”便代表一種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
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
不習慣于失去,至少表明對人生尚欠覺悟。一個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進取心,實際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標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著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譯成:“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钡拇_,一個人一旦認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了,如同有神守護一樣,不會在喧鬧的人世間迷失方向。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jīng)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人生有許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藝術創(chuàng)造等等,其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我把這類享受稱作對生命本身的享受。
但金錢在抵抗災難方面還有巨大的作用。至于在提供積極的享受方面,金錢的作用就更為有限了。
人生的本質決非享樂,而是苦難,是要在無情宇宙的一個小小角落里奏響生命的凱歌。
一個人唯有經(jīng)歷過磨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靈魂才會變得豐富,而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項偉大成就。
人天生是軟弱的,唯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
認識到因緣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緣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煩瑣復雜的戒律,借以把它的哲學觀念轉化為肉體本能。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來,只要不死,好了傷疤又忘疼。
請不要責備“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wèi)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要解決個人生存的意義問題,就必須尋求個人與某種超越個人的整體之間的統(tǒng)一,尋求大我與小我、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無論何種人生哲學都不能例外。區(qū)別只在于,那個用來賦予個人生存以一的整體是不同的。例如,它可以是自然(莊子,斯賓諾莎),社會(孔子,馬克思),神(柏拉圖)。如果不承認有這樣的整體,就會走向悲觀主義(佛教)。
為什么活著?由于生命本身并無目的,這個問題必然會悄悄轉化為另一個問題:怎樣活著?我們?yōu)樯O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藝術、事業(yè)、愛情等等,實際上都只是我們用以度過無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則成了目的。
除了生命本身是一種目的,某種期望也有一定概率的實現(xiàn)可能。
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中一葉扁舟,其實不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也許每個方向都到不了岸。此時尋找意義的過程就是說服自己沿著某個方向走下去,這個方向可能是獨立思索的結果,或者是從大眾的盲目前行。最后歸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途中信念與準繩,幫助旅途本身成為較好實現(xiàn)的一部分。從概率角度看,這樣人生實現(xiàn)過程意義和終極意義的概率都比較大。概率學本身以及對世界的認識也是準繩的一種。如果這思路不對,那或許開始就是個錯,這是神考慮的問題。——這一段是自己的筆記。
最明顯的事實是:這條路通向死,因為人生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罷了?墒,死怎么能成為目標呢?為了使它成為目標,它必須不是死,而是一種更高的生。于是,死便被設想成由短暫的生進入永生,由易朽的肉體進入不朽,由塵世進入天國,由不完滿進入至善,由苦難進入極樂,等等。經(jīng)過這樣的解釋,人生之路就有了一個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標,一個純粹精神性質的目標。
我們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個大花園呢?這是一座很大的花園,把它逛完剛好要用一生的時間,我們從生到死都在里面,每走一步都看見新的風景,到處都是可供我們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說目標,那么,可以說處處都是目標,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標。
真正的悟者則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紅塵也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著超脫的心境。
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在命運問題上,人有多大自由?三種情況:一,因果關系之網(wǎng)上個人完全不可支配的那個部分,無自由可言,聽天命;二,因果關系之網(wǎng)上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支配的部分,個人的努力也參與因果關系并使之發(fā)生某種改變,有一定自由,盡人力;三,對命運即一切已然和將然的事件的態(tài)度,有完全的自由。
自我意識太強烈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克服對死的恐懼的,他只能努力使自己習慣于這種恐懼,即消除對恐懼的恐懼。
在一個瀕死者眼里,世界不再屬于他,他人的生和死都與他無關。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里只有他獨自一人,別的瀕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并不和他同在。
對死的思考推動人們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實際作用卻是終止這種思考。
如果這個在我生前死后始終存在著的靈魂,與此生此世的我沒有意識上的連續(xù)性,它對我又有何意義?
一切不朽都以個人放棄其具體的、個別的存在為前提。也就是說,所謂不朽不過是我不復存在的同義語罷了。我要這樣的不朽有何用?
死的絕望,唯死能解除之。
對死的思考盡管徒勞,卻并非沒有意義,是一種有意義的徒勞。其意義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脫的眼光看人世間的成敗禍福。第二,為現(xiàn)實中的死做好精神準備。第三,死總是自己的死,對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識到個人生存的不可替代,從而如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向死而在”,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其獨一無二的價值。
我相信,使我能夠忍受生命的終結的東西不是他人對我的愛和關懷,而是我對他人的愛和關懷。對于一個即將死去的人來說,自己即將不存在,已不值得關心,唯一的寄托是自己所愛的并且將繼續(xù)活下去的人。
一個人在大限面前很可能會獲得一種不同的眼光,比平常更真實也更超脫。當然,前提是他沒有被死亡徹底擊敗,仍能進行活潑的思考。
這是一個荒謬的宇宙,永遠存在著,變化著,又永遠沒有意義。它為自身的無意義而苦悶。人就是它的苦悶的產(chǎn)物。
柏拉圖對此提出了一種解釋,他推測,靈魂必定曾經(jīng)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生活過,見識過完美無缺的美和善,所以,當它投胎到肉體中以后,現(xiàn)實世界里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東西會使它朦朧地回憶起那個理想世界,這既使它激動和快樂,又使它不滿足而向往完善的美和善。他還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靈魂和肉體有著完全不同的來源,肉體會死亡,而靈魂是不朽的。
一個人唯有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靈魂去追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靈魂與信仰于目標而言是終極,值得向往,于過程而言是自證,值得依靠。
人生的讀書心得6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為錢鐘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于是去網(wǎng)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合適不過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銳氣,避其鋒芒。但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jīng),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閱讀,卻發(fā)現(xiàn)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己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說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私以為,錢先生更多是為了抒發(fā)才氣而進行創(chuàng)作,至于讀者是否能夠全盤接受,就要看自己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但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后贊嘆巧妙。但是這種對于細節(jié)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為后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為他“掉書袋”,而且小題大做。但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于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并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秾懺谌松吷稀罚@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快樂與黑暗面對立起來的《論快樂》與《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快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美好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并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fā)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于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老師。”
私以為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著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著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tài)。有誰能說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人生的讀書心得7
看《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書感覺真的很不錯,感悟很多 感觸也深,全書充滿了空靈的味道,主張用沖和、平淡的內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特別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保持一顆淡定的心。人非圣賢,更有七情六欲,怎能把持的如此之好呢?思想覺悟的升華提升你的拿捏能力,點到即止,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升華的覺悟會告訴你該如何難得糊涂的去無限激情追逐人生,實現(xiàn)自我
或許人生再多的歷練都不如一顆淡定的心來的強,我們的生活里正因為缺少了這份淡定才會多了很多的煩惱 甚至于糾結在心無法自拔,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 任何故事都會有著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tài)度是否就不會那么在意,面對生活里來去的人和事,我們最最缺少的或許就是它 淡定,誰說平淡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呢?
轟轟烈烈的愛很美,可是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面對感情里的欺瞞、背叛、拋棄和各種的心酸,真的太傷人,很多人都嘗試過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好受嗎?不好受,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么在意呢?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愛情其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人生不是只為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人而存在,美好的東西很多,盡管它們的背后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jīng)的過程,走過了 嘗到了 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并不寂寞,滿足于心,停止那無邊的欲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人生的讀書心得8
在很小的時候,我總喜歡藏在奶奶的懷抱里聽她講故事,她曾經(jīng)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國王和一位臣子賽馬。比賽開始了,第一場,國王派出他最強悍的駿馬。這位臣子很聰明,他想,自己的馬當然不夠皇上的厲害,于是派出了最不中用的下等馬。第一局的結果當然是輸了。第二局,皇上派出了中等馬,大臣派出它的上等馬,結果大臣勝了一局。第三局皇上派出下等馬,大臣派出中等馬,結果是大臣以二勝一。舍棄一場勝利,便獲得最重要的勝利。就像是《舍與得的人生課》里說的:舍與得就是這么神奇,值得你去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舍與得的人生課》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個關于舍與得的哲理故事,讀這本書,一定會明白什么是舍與得的價值。其中有一個故事是我十分欣賞:有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巨大的誘惑——只要赦免了那位有很多財富的老人的兒子的罪名,便給予他更多的財產(chǎn)。他最終選擇了舍棄,結果你可想而知,他遭到了報復,但他被領導升職了。
回過頭來看自己所走過的路,你會發(fā)現(xiàn),舍與得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人生其實就是圍繞著“舍得”這兩個字來經(jīng)歷滄桑的。人生也許就是如此,不舍不得,少舍少得,多舍多得。從古至今,有糾纏于得與失之間,越王勾踐舍棄了一時的尊嚴,最后得到了更加穩(wěn)固的江山;周瑜得到了一時傲氣,最后因為一句話,而被氣死了!
舍與得讓我們深思,《舍與得的人生課》讓我們深讀。我們初中生要舍棄的是什么?要追求的是什么?需要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人生的讀書心得9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這是路遙所寫的人生這本書的開篇,在楓哥的建議下我靜下心來細讀這本書,對于閱歷尚淺的我也許看不穿書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可是也漸漸領略了社會的真實與殘忍,而這些都和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有著密切的關系。高加林,在3次作出自己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為自己的選擇埋單了。第一次他選擇和秀珍在一起的時候忍受了村里人的冷嘲熱諷,第二次他選擇和秀珍分手和亞萍在一起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應該珍惜的人,他親愛的秀珍選擇了嫁給那個自己并不喜歡的馬栓,第三次他選擇和亞萍分手踏踏實實的回到自己所在的生產(chǎn)隊的時候,此時他已經(jīng)是一無所有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鑄就了你的一生,你的未來也在這些選擇里埋下了種子,你不知道這個種子會結出什么果子,你也不知道這個選擇給你帶來的是幸運還是禍害。對于高加林所作出的選擇,以一個旁觀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被太多的誘惑牽絆住,考慮太多的名利,權衡太多什么才是最合適的,最后卻把真正的自己最應該珍惜的璞玉給丟掉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我不知道一個人要怎么樣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適合自己的。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紛爭,太多的忽略,所以我們一錯再錯,我們一心以為能在我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時會遇見我們期待的幸福,卻不知我們已經(jīng)去了自己不知道的深淵,是不是只有掉入深淵后我們才知道我們錯了,大錯特錯了呢?
當結局漸漸清晰,我們沒大哭或者大笑,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也許這就是我們在經(jīng)歷一切之后的笑看風淡云輕吧,我們知道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可以去踏實本分的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了,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了,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的讀書心得10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么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么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著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于你時,你才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里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fā)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guī)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chuàng)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人生的讀書心得11
再讀《人生》時,已過而立之年。記得初讀路遙的《人生》,剛剛讀初中,彼時的年紀,只嬉笑或惋惜于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對于作者煞費苦心隱蘊文中的描寫和哲思,則無法參透。當十多年后,靜心再次品讀,有種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無法平靜。
多年來,對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邊同齡的朋友們熱議的話題,但一直無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會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價值……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fā)展,展現(xiàn)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于慣性、本能、環(huán)境、也有欲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nóng)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xiàn),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依然堅持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nóng)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xiàn)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nóng)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可謂一語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強大的則是內心的堅韌。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滅,此段經(jīng)歷會必會成為他最寶貴的財富。
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記得自己當初因為一份不甘心,離開了家鄉(xiāng)優(yōu)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報考了機關。等到了大城市、擠進機關之后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榮耀遠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擾卻遠比想象中的要豐滿很多。擁擠而寂寞的都市,風光而重負的工作,熱鬧而孤獨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這里體現(xiàn)了極致,內心的糾結甚至后悔總是如影隨形。與我有相似經(jīng)歷的朋友曾作過描述:回想這幾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對于每個人來說,理想的生活卻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卻意味著要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呆在大城市的某一個角落,卻意味著過著一種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卻意味著與家人聚少離多。與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變得樸素,內心已變得粗糙。
說實話,什么叫忙碌的不可開交,這幾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個晚上,我和同事們都是坐在電腦邊,核實各類數(shù)據(jù)、整理各種工作情況報告。很多不了解我們單位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甚至難以置信在機關怎么會這么辛苦。工作壓力之大,神經(jīng)之緊繃,都是我職業(yè)生涯的挑戰(zhàn)。至于逛街、美容、泡吧、看電影、旅游,盡管都不是我很熱衷的事情,但感覺已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有那么一段時間里,我曾深深地迷茫過,甚至懷疑過自己最初的選擇。
前些時日,出差時與一位老縣委書記偶然聊起關于人生和人生價值的話題,他的話語樸實卻有力,讓我印象至深:“你們這代人不像我們這代人,受過很多苦,對我們而言,特別珍惜現(xiàn)有的工作和條件,我們只想踏踏實實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但你們代表著未來,有活力,有理想,敢于質疑和抗爭,這些都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但你們也應正視自身存在的浮躁,摒棄浮躁,才能靜心做事,未來的人生方向固然遙遠,但只要明晰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心懷堅韌,努力的做好,享受奮斗過程也不失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啊!”
是的,人生的道路上,幸福的目標是什么?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說:有錢就幸福;一個忙忙碌碌的富人說:有閑就幸福;一個寒窗苦讀的學子說:能放假就幸福;一個婚姻破碎的女人說:能被愛就幸福;一個雙腿截肢的殘者說:能走路就幸福;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說:能看見就幸福……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積極心理學把這種理解和感受稱為“主觀幸福感”。不管你是通過追求什么到達幸福,所有人在這種主觀幸福感中都體驗到了兩種共同的情緒:快樂和滿足,并且這種快樂和滿足不是稍縱即逝的,而是一種長久保持的并且持續(xù)對生活施加正面和積極影響的。而努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對生命的一種赤子之情。一心努力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想獲取可謂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與其規(guī)定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獲得什么東西,不如磨練自己做一個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沒有努力,志向終難堅守;沒有遠大目標,因為努力,終會找到奮斗的方向。做一個努力的人,可以說是人生最切實際的目標,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那么,今天,明天,無論怎樣,我都必須首先使自己成為一個很努力的人,然后,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繼續(xù)努力。
人生的讀書心得12
上個學期 我們學習了政治與經(jīng)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學期還有由謝雪梅老師叫我們《哲學與人生》的課。
這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這次老師換了教課的方式,讓我們同學制定小組,每次都上去一個人教課,給了我們學生上去演講的機會,也同時鍛煉了我們的能力。
其實,我開始覺得這門課程跟小學的社會還有中學的政治一樣。但是,其實比那些學的都比較的深。老師給我們說了很多大道理,我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是我要學習的,這門課程教會了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應該要面對現(xiàn)實,要好好努力去面對這生活中的困難。還教會了我們每個人做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 ,認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我覺得我們活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就要去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多去為別人想想。寬容別人就寬容你自己,不要遇到事就退縮 就覺得自己是倒霉的不幸的,但是不要為我們現(xiàn)在的遭遇就埋怨命運的不公,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們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仍舊堅強地活著,我們又為什么不能呢?
《做夢的窮人》 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里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fā)現(xiàn):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著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說,“我沒錢、沒家、沒住宅,只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于是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愿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并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后,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fā)現(xiàn)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么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里,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讀了這個小文章 讓我們知道了 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讓毫無根據(jù)的想象破壞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著美好的不存在的東西生存。不管現(xiàn)實如何,積極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選擇。
通過這學期的哲學課,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優(yōu)勢,不要一味地掩飾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積極面對你的缺陷,放對了地方,那缺陷也就變成了優(yōu)勢。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huán)境,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積極心態(tài)的催生劑,有了希望,又有一顆積極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人生的讀書心得13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wǎng)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為還有后續(xù)情節(jié),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wěn)定的事業(yè),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后來因為叔父的關系,各種輾轉托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xiàn)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jīng)的`擔心也釋然,于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xiàn)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嘗盡了事業(yè)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fā)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fā)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jīng)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fā)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nóng)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于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后她開始表現(xiàn)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著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著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nóng)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么,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nóng)村而選擇放棄,畢業(yè)后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著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局限在農(nóng)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nóng)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后,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yè)的巔峰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xiàn)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里。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于現(xiàn)實或是迫于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系,于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xiàn)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愿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脫不了現(xiàn)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xiàn)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眾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系時,他力排眾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里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并讓他倆挨著坐后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chuàng)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后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后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xiāng)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范,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并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并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shù),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p>
因為,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的讀書心得14
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段話,我也開始審視自我的人生及生活。
童年的記憶
每個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人,應當都會被書中農(nóng)村景色的描述和人物的鮮活刻畫拉回自我的童年時光吧!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女孩,出生在農(nóng)村,童年和中學的時光都是在農(nóng)村度過的,身上充滿了泥土的味道!
春天到了,小草開始從棉被下鉆了出來,開始煥發(fā)生機,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暖,萬物開始茁壯生長!放學后的午時,我就牽著羊去放羊,羊喜歡吃槐樹葉和榆樹葉,剛好我家的兩畝地位于坡邊,地形不好,隊上就把臨坡的一片槐樹地也分給了我們,于是我就拉著羊去那片槐樹坡放羊,偶爾還挎著一只籠,會趁著她吃草的時候摘整整一籠槐樹葉帶回去,晾干了給她吃!
放羊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小插曲的。離坡近、比較矮小的槐葉羊經(jīng)常吃,所以也就吃禿了,或者隔幾天會長出嫩葉,可是羊不喜歡吃這種嫩葉,羊喜歡吃那種深綠色比較肥厚的樹葉,所以我需要用撓鉤把遠處的槐樹勾到我跟前,這個過程一般是不容易的,因為那些樹異常高大,勁也很足,而撓鉤又不是很長,所以我需要先勾住離我比較近的副干,再抻著勁兒把主干拉過來制服這顆樹,在我把樹勾到跟前的這個過程中,羊會試探性的跳躍、張著嘴巴去吃晃動的葉子、望眼欲穿的小眼神,想一想就比較好笑!如果是摘槐花的季節(jié),我還要和羊拼手速,因為羊也喜歡吃槐花,所以我就將主干的樹梢踩在腳下,用手飛快的摘槐花。
夏天的天氣比較多變,有時候還是晴空萬里,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子就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大暴雨,于是我就拉著羊一路小跑回家,有時候羊跑的比我還快!等到麥子和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jié),還要時刻堅持警惕,防止她吃麥子和玉米葉!等羊吃飽的過程一般都得持續(xù)一到兩個小時,如果肚子鼓起來了就是吃飽了,可是有時候她也鬧性子,不好好吃草非要把我往溝下邊擠。
有時候會坐在溝邊的土地上,摘一片槐樹葉吹口哨,看藍天白云,幻想有一天能夠騰云駕霧,想天上是不是真的有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會想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期望能夠把自我?guī)ё,這樣我盜取他們的秘密后就能夠回來告訴地球的科學家!
五月份是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尤其是槐花含苞待放的那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槐花拌飯。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槐樹散發(fā)著若有若無的槐花香,仿佛在提醒我該去大豐收了,于是我就牽著羊挎著籠去距離我家一公里的槐樹坡摘槐花,我站在坡邊,被濃濃的槐花香味包圍著,再哼著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別提多幸福了!
摘槐花可是一件講究的事情,要摘含苞待放的槐花,這樣的槐花香味都在里邊,并且5月份的天氣很多變,經(jīng)常會下雨,所以必須要在下雨之前摘槐花,然后回家捋槐花、清洗、晾干、拌面蒸、放調料、油潑,吃上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槐花飯,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要從坡底把比自我還要高(一人高)、粗粗的麥稈子抱上去,臉經(jīng)常被麥芒刷的紅撲撲的。小時候村里會把麥稈攤在路上,過往的車輛軋麥子就省去了專門請人用拖拉機拉石輥攆麥子的過程了,沒錢請拖拉機的只能用人拉石輥攆麥子了,等麥粒和麥稈分離后,然后就是等風準備攆場了,這個過程一般是在晚上,到處都有蛐蛐兒的叫聲,村里的人會買幾瓶啤酒或者果啤消暑,互相聊天,等起風了就開始攆場了。接下來的幾天每一天都要用彩條布或者塑料紙曬麥子,一天翻好幾次麥子,午后要及時收麥子防止回潮。一般都用裝了尿素的袋子來裝麥子,一袋麥子足足一百多斤。有時候攢上暴雨,隔壁的人都會來幫忙,有的拽著彩條布的角構成一個臨時的帳篷,剩余的人快速的將麥子裝在袋子里。
玉米成熟的時候,戴著尼龍手套,從地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在玉米地里穿梭掰玉米棒子,一般會將附近的玉米扔在一塊,最終再將這些小堆裝在袋子里拉回家,然后剝玉米、掛起來,掰玉米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了嫩玉米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回家就能夠吃煮玉米啦!
現(xiàn)實與夢想
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住著一個高加林。
農(nóng)村,是高加林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高加林向往的地方,有著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大的吸引力。農(nóng)村,就像現(xiàn)實生活的處境,充滿了許多無奈與不順心如意,城市就像夢中的伊甸園,每個人都渴望夢中伊甸園的生活,可是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戲劇性,關鍵在于自我如何選擇、如何行動!畢竟緊要處的選擇就那么幾步,如果正確的選擇戰(zhàn)勝了行動的惰性,那我們終將實現(xiàn)自我的心理追求,過上伊甸園般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夢想,比如全世界旅行、做自我喜歡的工作、學畫畫、舞蹈等等?墒谴蠖鄶(shù)人的現(xiàn)實生活都是在是吃飯、上班、睡覺、刷手機的循環(huán)中度過,有多少次這些話我們只是說說而已,從來沒有為此付出過行動,大多時候還是選擇了安于現(xiàn)狀、保守的狀態(tài)!
高加林的可貴之處在于敢于向舊的道德觀念和輿論做出挑戰(zhàn),明確自我的人生追求,做一件事情就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時間沖上前線,寫報道當記者。即使最終回到了農(nóng)村,被現(xiàn)實打到,可是并非結局,如果你還有選擇的勇氣,仍然能夠重新開始!
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生活的低潮,為了失戀沒出息的哭好久,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服從家里的安排去本地上大學,沒有喜歡的工作,沒有歸屬感等等,可是如果自我內心沒有放棄,即使阻礙再多、未知再多,多一點耐心堅持下去,終將走出霧霾,不是現(xiàn)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xiàn)實!
旗鼓相當?shù)母星椴攀亲詈玫臓顟B(tài)
對劉巧珍的印象是白楊樹般挺拔,更像臘梅一般的女子,對生活充滿了期望和熱情,大膽追求自我的感情!為了緩解心上人的自卑,替對方去賣饅頭,勇敢的去表白,為了對方去改變,刷牙,穿對方喜歡的衣服,心思和眼神從來沒有離開過對方,即使分開了還一心為他著想。
杯具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兩個人的差別太大了,從一開始兩個人的感情就是不對等的,如果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里,連最基本的對自我好都做不到,對方怎樣會對你好呢?
兩個人在一齊,提高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期望能夠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內涵。好的感情應當是旗鼓相當?shù)臓顟B(tài),共同提高,你強我也不比你差,努力將自我調試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有自我喜歡的事情對生活充滿期望,讀書或者鍛煉提高自我堅持自信,有一份養(yǎng)活自我的工作,能夠買房買車,不用去依靠另一半,一個人也能夠生活的風生水起!這樣就不用感慨“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了,因為我是仙子本身啊!
敬畏生活的智者
德順老漢,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女子,打了一輩子光棍,在德順老漢的眼里巧珍一向是像金子一樣的姑娘,喜歡村里的小孩,有一點好東西,自我舍不得吃,總是想法設法的分給別的小孩吃,并且關心村子里的大事,為了撮合加林和巧珍專門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
德順老漢,就像一個熱血騰騰的老詩人,像一個哲學家,更像人生導師。他們作為過來人,總是能夠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這樣的智者。在我們迷茫的時候,給我們指引迷津,幫忙我們;在我們開心成功的時候,替我們感到開心,也不忘敲醒警鐘告誡我們;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我們一切都會變好的。
感慨書中人物的命運,可是更應當思考如何選擇人生的每一步,讓自我不至于后悔!
人生的讀書心得15
如果說,蕓蕓眾生,有人選擇行萬里路,有人選擇讀萬卷書。那么,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因為有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愛讀書之人,會擁有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即使身陷泥濘,也可以仰望天空。
所以,讀書,是打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尤其是好書。
這個暑假,我認真地拜讀了龍應臺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目送》、《親愛的安德烈》,即“人生三書”,收獲頗多,對人生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起初,網(wǎng)上對這三本書的閱讀順序各有說辭,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個人理解不同罷了。我覺得只要愿意打開書本,先讀哪本書,后讀哪本書都是次要的。至于一些傳聞中的關于龍應臺先生的個人政治立場問題,忽略也罷。能寫出如此安靜般行云流水的文字,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地真實而令人感動,可見作者對人生的用心品味。對于酷愛讀書的我來說,有這些,就夠了。
《孩子,你慢慢來》是我第一次讀龍應臺先生的書。書的封頁印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在低頭專注地走在灑滿楓葉的小路上,畫面透露著溫情、暖心、平和卻又給了讀者無邊的想象,就像書中提得到的每一個小故事一樣,簡單卻又讓人深深地沉思。這樣一位用心的媽媽,堅持用筆記錄著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把母愛體現(xiàn)的如此淋漓盡致,跟一個“尖銳政治家”的頭銜,簡直格格不入。我也是一位母親,從龍應臺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更懂得了做父母的艱辛,父母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著孩子的成長,不問付出,不求索取。
掩卷深思,很受啟發(fā)。尤其是在我對待女兒Sunny的家庭教育問題上,更是反思良久,我開始反思自己急躁的性格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開始反思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能否接受?開始反思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jié)是否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不同階段的規(guī)律性。雖然,我也讀過幾本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包括盧梭的《愛彌兒》、《正面管教》、《童年的秘密》、《兒童教育心理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用心教養(yǎng)》、《孩子,別慌》以及和蒙臺梭利思想相關的著作《捕捉兒童敏感期》、《愛和自由》、《完整的成長》等家庭教育類書籍,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媽媽的心態(tài)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地重要。敢讓孩子慢慢來的家長,需要的不僅僅是自信,更多的還是勇氣。就像書中所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guī)缀跏且豢跉庾x完了這本書,帶著那股意猶未盡的勁兒,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目送》。第一眼,便被書中這句話深深吸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弊x起來有點凄涼,有點壓抑,但這極富張力的文字后面又透露出幾分不舍、幾分無奈、幾分深深的愛。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父母親的篇幅,讀到用情處,不免潸然淚下。尤其是父親離世的環(huán)節(jié),作者用情至深,整篇文章沒有提到悲傷和哭泣的字眼,但卻處處令人感動,甚至淚流滿面。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地把我養(yǎng)大,甚至給過我第二次生命(十幾年前的那場車禍),而我?定居在了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城市,每年見到他們的次數(shù),陪伴他們的天數(shù),真可謂“屈指可數(shù)”,羞愧呀!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弊鳛樽优奈覀,真的應該好好珍惜和父母共處的每分每秒,;丶铱纯矗煤没仞伕改,用心陪伴父母!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鳥兒尚有返哺之恩,羊兒也懂跪恩之情。更何況我們是讀過書的“有識之士”呢?
我是含著眼淚讀完《目送》的,真的。
懷著沉重的心情翻開人生三書的最后一本《親愛的安德烈》,或許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同。同樣的一本書,有人看到了階級分化,有人看到了政治立場,有人看到了自由解放,而我?看到的卻是兩代人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帶來的全新的思維和方法。在這本書中,龍應臺先生和21歲的大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了一個透著天窗的窗口,通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所進行的心與心的交流。
他們是兩代人,相差三十多歲,還隔著兩國文化的差異。但是,他們愿意用三年的時間互相通信。在這三年里,媽媽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提到的36封書信,曾感動過無數(shù)被“親子隔閡”所困擾的家長,也為無數(shù)在“親子交流”方面誤失迷途的家長指點了迷津。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龍應臺先生及其著作的耳濡目染下,我開始反思和小女Sunny的溝通方式。不容否認地說,有時候是太過于情緒化甚至家長權威了,要反思,要改進。于是,這個暑假,我采用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用和善而堅定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下的小小的失誤。在我們家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箱,我們之間可以不定期地給對方寫信,投入對方的信箱。另外,家里還有一面“感恩墻”,上面用便利貼貼滿了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要感恩的對象及其原因,用各種方式記錄著孩子成長的點滴片段。
讀這本書,時刻是在學習,學習龍應臺先生的育兒理念,學習她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甚至通過安德烈的信學習青春期孩子的桀驁不馴。書的封底,是恬靜而淡然的媽媽龍應臺先生微笑的樣子。再尖銳、再強悍的女人,在孩子的面前,也是一個平凡的母親,一個愿意放下自己所有的尊嚴,忍受孩子嘲笑的母親,一個想方設法地做各種事情,只是為了重新找回屬于自己孩子的可敬母親。
三本書,摞在一起厚厚的。堆起來的不僅僅是紙張,更多的是我的思考,淺薄的思考。打開微信,朋友圈里不斷地被各種人山人海的旅途風景所刷屏;蛟S,綺麗的人生旅途是他們打開人生的美好方式,但,對我而言,讀書,是我打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
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人生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人生》讀書心得04-27
《人生》讀書心得11-05
《人生》讀書心得12-28
路遙的人生讀書心得12-28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2-28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05-02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09-05
關于《人生》讀書心得體會09-29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