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是對生活、對世界的綜合濃縮,簡短的一句話,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知道什么樣的名言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的名言1
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
5.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6. 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7.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8. 道不同,不相為謀。
9.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1.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12.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的名言2
1.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出處:論語
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處:論語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處:論語
4. 巧言令色,鮮矣仁。出處:論語
5.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出處:論語
6.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處:論語作者:孔子
7.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8. 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出處:論語
9. 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襞也。
10.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1. 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1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作者:孔子
13.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14.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5.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的`名言3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15、有教無類。
1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學詩,無以言。
2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不學禮,無以立。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3、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鮮矣仁!
3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3、不遷怒,不貳過。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名言4
1、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 《論語》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3、 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論語》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8、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9、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論語》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論語.季氏》
1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1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13、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 《論語》
14、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15、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論語》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論語》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18、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論語》
19、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wèi)靈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孔 子 《論語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24、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論語》
25、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26、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論語》
27、 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論語》
29、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 《論語》
3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論語》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論語》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 《論語·里仁》
34、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論語》
35、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論語》
36、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孔子 《論語》
37、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 《論語》
38、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
39、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 《論語》
41、 知恥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43、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丘 《論語》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論語》
45、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 《論語》
46、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孔子 《 論語 》
4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 《論語》
48、 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49、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 《論語》
50、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 《論語》
51、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孔丘
52、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 《論語》
53、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 《論語》
54、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孔丘 《論語》
55、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 《中庸》
56、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57、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論語·子路》
58、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59、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
60、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 《論語》
61、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 《論語》
62、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63、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論 語》
64、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論語》
65、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
66、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論語》
67、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孔子
68、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 《論語》
69、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 《論語》
70、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論語》
71、 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孔子
72、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 《論語》
73、 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 ——孔子 《論語·雍也》
74、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 孔 子 《論 語》
75、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論語》
76、 “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 ——孔子 《論語》
77、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論語》
78、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祿在 其中矣 。 ——孔子 《論語》
79、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 《論語 》
80、 民無信不立。 ——孔丘
孔子的名言5
1.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5.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1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 子謂于產!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2.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 放于利而行,多怨。
24.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6.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2. 不學禮,無以立。
33.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5.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6.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7.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38.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39.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40.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1.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2.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3.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4.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5. 過,則匆憚改。
46. 不遷怒,不二過。
47.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9.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0.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孔子的名言6
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作者:孔子
4.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處:論語
6.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8. 不學禮,無以立。
9.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作者:孔子
10.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出處:論語
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處:論語
12.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處:論語
1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處:論語
14.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5.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作者:孔子
孔子的名言7
一、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二、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四、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六、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七、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放于利而行,多怨。
九、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十、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十一、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十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十三、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十四、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十五、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十六、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十七、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十八、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十九、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二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二十一、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二十二、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十三、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二十四、 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二十五、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二十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二十七、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二十八、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九、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三十、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二、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三十三、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三十四、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五、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七、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三十八、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三十九、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四十、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四十一、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四十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四十三、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的名言8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敬鬼神而遠之。
5、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6、德不孤,必有鄰。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為之。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溫、良、恭、儉,讓。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15、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道不同,不相為謀。
1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大德必得其壽。
25、無為而治。
26、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的名言9
1、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9、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0、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8、子謂于產!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9、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0、巧言亂德。
21、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22、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6、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7、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28、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禮之用,和為貴。
31、聽其言而觀其行。
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4、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3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9、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0、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4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46、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47、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9、巧言令色,鮮矣仁。
5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2、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5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5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56、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57、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9、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6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6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4、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6、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6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68、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9、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7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7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7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7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Yt哉,回也!
7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9、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8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8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2、剛、毅、木、訥近仁。
8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84、有教無類。
85、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8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87、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8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9、不遷怒,不二過。
9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91、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9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9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95、不學詩,無以言。
9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99、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的名言10
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3.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4.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忠信仁義者可行于天下。)
7.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 不遷怒,不二過。(此三句意為人有過失是不可怕的,誰會沒有過失呢?但有過不改或者諱疾忌醫(yī)的態(tài)度是最不可取的,這樣的人會在以后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謂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謂也)
9.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10.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1.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 孔子論學習
14. 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6.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義,雖鄉(xiāng)鄰亦鄙之;忠信仁義,謙恭有禮,雖蠻夷之地,亦敬之。)
19.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1. 其使民也義。
22.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3.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4.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5. 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孔子的名言11
1.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炊。其爭也君子!
——《八佾》
【翻譯】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爭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箭時,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場;比賽完畢下場后又互相敬酒。這才是君子之爭!
2.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薄妒龆
【翻譯】孔子說:“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擔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從不感到厭煩,僅僅做到這些就是了!
3.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wèi)靈公》
【翻譯】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薄独锶省
【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伙伴!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蹲雍薄
【翻譯】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6.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薄缎l(wèi)靈公》
【翻譯】孔子說:“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更多孔子名言敬請關注的相關文章。
7.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秾W而》
【翻譯】孔子說:“少年子弟平時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講信用,要廣泛關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若還有富余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8.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哉!”——《八佾》
【翻譯】孔子說:“處在上位而不寬宏大量,舉行禮儀時不嚴肅認真,參加喪禮時不悲傷。這種表現,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额仠Y》
【翻譯】孔子說:“君子喜歡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喜歡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與此相反。
1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薄短┎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驕傲而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12.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翻譯】孔子說:“在道德上不加以修養(yǎng),在學問上不去講習,聽到合乎義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感到憂慮的呀!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么能駕車走路呢?”
14.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薄蹲雍薄
【翻譯】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xiāng)下人向我提了個問題,我原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那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加以盤問,得出答案,再盡量告訴他!
1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薄蹲勇贰
【翻譯】孔子說:“君子安詳寬和而不傲氣逼人,小人傲氣逼人而不安詳寬和!
孔子的名言12
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7、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是可忍,孰不可忍?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4、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5、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16、朽木不可雕也。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1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2、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2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過,則匆憚改。
29、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1、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3、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34、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5、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41、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4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7、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4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0、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5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54、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56、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8、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5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1、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3、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6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6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6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6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7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7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7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4、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77、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9、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孔子的名言13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边@句話選自于《論語·公冶長》,意思就是說“勤奮好學,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請教為恥!蔽蚁,這句至理名言應是我們當代學生乃至全社會所應具備的。
一定就有人問:“為什么呢?”
敏,乃勤奮也。好,乃喜愛也。所謂“笨鳥先飛早入林,”你勤奮好學終會有所成就。當你學習時,必有不懂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是必然的,有何“恥”可言。通過勤奮學習,會增長見知,提升自我;不恥不問,又會進一步地升華自己。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況且,對于社會來說,每個公民謙虛而優(yōu)秀,那么這個社會也就將得到無限的發(fā)展。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好處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那又怎樣去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呢?說起來簡單而又復雜。
孔子的名言1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 孔子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孔子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孔子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孔子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 孔子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孔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
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孔子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孔子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 孔子
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 孔子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孔子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 孔子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 孔子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孔子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孔子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子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孔子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孔子
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 孔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孔子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夫子莞爾而笑。 —— 孔子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孔子
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 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 孔子
學而不思則惘。 —— 孔子
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孔子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孔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孔子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孔子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 孔子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孔子
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 孔子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 孔子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孔子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孔子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孔子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孔子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孔子曰:因材施教。 —— 孔子
子曰: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孔子
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孔子
孔子曰:有教無類。 —— 孔子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 孔子
孔子的名言15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道不同,不相為謀。
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7、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1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4、聽其言而觀其行。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8、過,則匆憚改。
19、有教無類。
2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2、不學禮,無以立。
2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7、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8、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30、(“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3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9、不學詩,無以言。
4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3、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4、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5、禮之用,和為貴。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巧言令色,鮮矣仁。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5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5、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8、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59、放于利而行,多怨。
6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6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70、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7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4、放于利而行,多怨。
7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8、剛、毅、木、訥近仁。
79、不遷怒,不二過。
8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83、巧言亂德。
8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8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8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8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88、子謂于產!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8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90、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91、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9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孔子名言10-15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11-11
孔子的名言04-24
孔子名言01-15
孔子精選名言07-20
孔子的經典名言的精選10-25
孔子經典的名言11-10
精選孔子的經典名言01-13
孔子經典精選名言01-15
孔子的經典名言精選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