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名人故事:曾國藩

時間:2020-11-21 14:14:54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故事:曾國藩

  曾國藩與普通人并無二致,一樣有著七情六欲,有著善惡兼具的本性。這從他的學習履歷中就可以看出。曾國藩六歲開始發(fā)蒙,二十四歲中舉,連著參加了三次會試才考中個賜同進士出身。在品行方面,曾國藩小時候心胸并不寬容豁達,睚眥之仇必報;亦非老練沉穩(wěn)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氣浮躁,常與人爭強好勝。這些不足,如若不加克制,日后很難有所作為。難得的是,在因殿試考試優(yōu)秀被破格點為翰林之后,他能夠聽取名師唐鑒和倭仁的指導,躬身自省,嚴格要求自己,克制內(nèi)心私欲,壓抑人性中惡的一面。曾國藩年輕時頗有東方朔之風,喜熱鬧、私欲重、滑稽多智。他的老鄉(xiāng)理學名師唐鑒告誡他:“檢攝于外,只有‘整齊嚴肅’四字;持守于內(nèi),只有‘主一無適’四字。”也就是說,要想做一名成功的領導者,你首先要注重形象,你的外在形象一定要“整齊嚴肅”——也就是俗話講的要有官樣,要讓人覺得你可以委以重任;而要做到表里如一,你的內(nèi)心一定要秉持“主一無適”的精神。按照朱熹的說法,主一無適便是敬,也就是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去做一件事。事實上,許多聰明人之所以建功寥寥,最主要的教訓就是心高氣傲、四面出擊,啥都干,最后啥也沒干出多少名堂。正是因為秉持唐儉的八字真言,曾國藩才能夠在只有中等資質(zhì)的先天條件和身體素質(zhì)不如一般人的后天條件下(曾國藩得過嚴重的肺病,大吐血,幾于不治;35歲開始生牛皮癬,痛苦得“幾無生人之樂”;他 50多歲得了嚴重的高血壓病,多次眩暈),成為青史留名的大家!

  為了明確修身勵志的理念,曾國藩還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所謂“滌”就是滌去過去不好的東西,“生”就是重新獲得新生。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的決絕心態(tài)昭示他告別過去、追求嶄新境界的決心。

  為了修身,曾國藩為自己訂立了著名的修身十二條功課,其中最主要的有五個字,即“誠、敬、靜、謹、恒”。曾國藩自認不是圣人,“擇善而固執(zhí)之”便是曾國藩秉持的修身信念。曾國藩的精神核心可用一個“誠”字予以概括,不投機取巧,不做茍且之事。

  所謂“敬”,就是要有恭敬之心。他在自己遺囑中諄諄告誡后人:“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國藩的遺言可謂發(fā) 自 肺 腑。“敬”常 與“畏”連用。如果說“敬”是修身向善的標準的話,“畏”就是做人的底線。在曾國藩看來,要畏道、畏法、畏輿情。畏道,就是畏人世間的大道理;畏法,就是要遵紀守法;畏輿情,就是要重視社會輿論、重視老百姓的口碑。

  所謂“靜”就是人的心、氣、神、體都要處于一種安靜放松的狀態(tài)。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曾經(jīng)對此有精辟的`論述。他說人到中年,見聞增多,閱歷漸豐,人脈繁富,辦事有方,這是好事。但同時人也變得思慮過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紛披,則又不是好事。如何讓復雜變得簡單,讓紛披變得清澈,讓分散變得集中?這需要靜以修心,“靜”是 去“躁”的 良方。

  所謂“謹”就是指謹慎,就是要時時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調(diào)、收斂,不要得意忘形、貪得無厭。曾國藩常常講,人是不可能全的,不要去求全。他說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應該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正因為他時時秉持這樣的理念,在打下南京城、剿滅太平天國、手握三十萬重兵、部下竭力勸說他面南背北時,他才能抵御誘惑、不為所動,從容寫出“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這樣境界高遠的詩句。

  所謂“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曾國藩給自己規(guī)定,必須做到自訂的十二條功課,即:敬、靜坐、早起、讀書不貳、讀史、謹言、養(yǎng)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規(guī)矩嚴格施行,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人非圣賢,確立了堅定的修身信條,怎么才能保證一以貫之呢?曾國藩還有決絕的鞭策手段,那就是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時刻反省,促使自己取得心靈上的日新日日新的效果,監(jiān)督自己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的作為。曾國藩還讓倭仁點評自己的日記。他讀了倭仁給自己日記所寫的眉批大受啟發(fā),“悚然汗下”!驚嘆“叫我掃除一切,須另換一個人,安得此藥石之言!”曾國藩所寫日記的內(nèi)容真正做到了“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于書”,以至于我們今天可以從曾國藩的日記里看到他艷羨別人的嬌妻美姬、眼紅別人得到的大筆外快之類不可對人言的內(nèi)心隱秘,他的日記確實起到了“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的功效。如果說曾國藩有什么過人之處,能夠三十年如一日堅持用蠅頭小楷毫不客氣地直面自己、鞭撻自己、砥礪自己應該算一出。

  歸根到底,曾國藩修為的根本體現(xiàn)在他卓越的文化格局上。文化格局決定見識,而見識對一個人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至關重要。曾國藩在自己的遺囑中道出了“求仁則人悅”的見識。他說:“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组T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岳麓書院的一副對聯(lián)能夠很好地表達曾國藩的救世情懷:

  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這幅對聯(lián)也恰好準確地詮釋了如曾國藩“完人”般修為的那種人生境界。

【名人故事:曾國藩】相關文章:

曾國藩勵志名人名言01-10

名人故事素材02-21

名人故事的12-13

寬容名人故事12-11

名人故事:朱可夫12-11

李安名人故事12-10

名人故事林肯12-10

關于名人故事12-10

梁啟超名人故事12-08

風范名人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