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通用18篇)
發(fā)明的真諦大概就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一件新事物,發(fā)現(xiàn)一個新原理,然后更新一個時代的篇章,而發(fā)明家為了人類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以及自身的追求,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參考。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伯發(fā)現(xiàn)了一種很有趣的蟲子,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它們外出覓食或者玩耍,都會跟隨在另一只同類的后面,而從來不敢另尋出路。法伯做了一個實驗,他花費了很長時間捉了許多這種蟲子,然后把它們一只只首尾相連放在一個花盆周圍,在離花盆不遠處放置了一些這種蟲子很愛吃的食物。一個小時之后,法伯前去觀察,發(fā)現(xiàn)蟲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圍繞著花盆轉(zhuǎn)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觀察,發(fā)現(xiàn)蟲子們?nèi)匀辉谝恢痪o跟一只地圍繞著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發(fā)現(xiàn)所有的蟲子已經(jīng)一只只首尾相連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圍。
后來,法伯在他的實驗筆記中寫道:這些蟲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們中的一只能夠越出雷池半步,換一種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命運也會迥然不同,最起碼不會餓死在離食物不遠的地方。
其實,該換一種思維方式生存的不僅僅是蟲子,還有比他們高級得多的人類。
一個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業(yè)務經(jīng)理,豐厚的薪水和各項福利待遇吸引了數(shù)百名求職者前來應聘,經(jīng)過一番初試和復試,剩下了10名求職者。主考官對這10名求職者說:“你們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一個星期之后,本公司的總裁將親自面試你們!币粋星期之后,10名做了準備的求職者如約而至。結果,一個其貌不揚的求職者被留用下來,總裁問這名求職者:“知道?為什么會被留用嗎?”這名求職者老實地回答:“不清楚!笨偛谜f:“其實,你不是這10名求職者中最優(yōu)秀的。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時髦的服裝、煙熟的面試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準備這樣務實。你用了一種超常規(guī)的方式,對本公司產(chǎn)品的市場情況及別家公司同類產(chǎn)品的情況做了深入的調(diào)查與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場調(diào)查報告。你沒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誰呢?”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2
1828年謝菲爾德制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fā)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fā)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胡子,發(fā)現(xiàn)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并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于商業(yè)制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并于1928年獲得專利的。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3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o弗雷諾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涂處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穿在里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涂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4
美國有一家生產(chǎn)牙膏的公司,產(chǎn)品優(yōu)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的營銷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10年,每年的營業(yè)額增長率為10%-20%。這令董事會興奮萬分。
不過進入第11年、第12年、第13年時,營銷額則停滯下來,但每月大體維持在同樣的數(shù)字,董事會對此3年的業(yè)績表現(xiàn)感到強烈不滿,便召開經(jīng)理級以上的高層會議,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名年輕的經(jīng)理站了起來,對總裁說:“我有一張紙條,紙條里有個建議,若您要采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美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地說:“我每個月都支付給你薪水,另有分紅、獎金,現(xiàn)在叫你來開會討論對策,你還另外要求5萬美元,是不是太過分?”“總裁先生,請別誤會,您支付我的薪水,讓我平時賣力為公司工作,但這是一個重大而又有價值的建議,您應該支付我額外的獎金。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l分錢也不必支付。但是,您損失的必定不止5萬美元!蹦贻p的經(jīng)理說!昂,我就看看它為何值這么多錢?”總裁接過那張紙條,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給那個年輕的經(jīng)理。那張紙條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xiàn)在的牙膏開口直徑擴大1毫米!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試想,每天早晚,消費者多用直徑擴大了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14個年頭的營業(yè)額增加了32%。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5
幾年前,荷蘭的一座城市出現(xiàn)了亂扔垃圾的問題,原本干凈整潔的地方變得有礙觀瞻,因為人們不再使用垃圾箱了。大街上到處都是隨地亂扔的煙頭。啤酒瓶、巧克力糖紙、報紙等各種廢棄物。
衛(wèi)生部門顯然對此很關心?他們開始尋找清潔城市的辦法。一種辦法是把隨地亂扔廢棄物的罰款從25荷蘭盾(荷蘭貨幣單位)提高到50荷蘭盾。他們嘗試了這個辦法,但收效甚微。另一個方案是增加在這一地區(qū)街頭巡邏的督察員,這也可以算是另一種“懲罰隨地亂扔”的辦法。同樣,它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后來,有人提出了下面這個問題:
假如人們在把垃圾倒進垃圾桶的時候,垃圾桶能付錢給他們,會怎么樣?我們可以給每一個垃圾桶裝一個電子感應裝置和一個硬幣返還系統(tǒng)。每當有人把垃圾倒進垃圾桶,它就會付給他10荷蘭盾。
這種想法至少是對人們的大腦猛敲了一下!凹偃纭瓡趺礃印边@個問題把“懲罰隨地亂扔”變成了“獎勵遵紀守法”。不過,這個想法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缺陷,因為如果真的實施這種想法,這座城市就要破產(chǎn)了——歐洲會有一半的人到那里去倒垃圾。
幸運的是,傾聽這個想法的人并沒有以是否切實可行來衡量它,而是把它作為跳板,進而問自己:“還有其他什么辦法可以對那哪些把垃圾倒入垃圾桶的人進行獎勵呢?”這個問題使他們找到了下面這個解決方案。衛(wèi)生部研制了一種電子垃圾桶,它的上部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探測到有垃圾倒入時,就會激活錄音機,同時播放其中的一段笑話。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會講笑話的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桶講不同的笑話(有的講低俗的雙關語,有的講冗長無聊的滑稽故事,還有的講簡短的俏皮話),此舉很快就有了成效。笑話每兩周就更換一次,人們都特意地把垃圾倒入垃圾桶,于是城市又恢復了原有的整潔。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6
她是黑人,父親是一個優(yōu)秀的牧師,母親是音樂教師。父親常帶她去聽教會里的各種音樂、獻詩,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她從小就顯示出超強的音樂天賦。從她兩歲起母親就教她彈琴,她4歲時就舉辦了自己的獨奏音樂會。
當時她家所在的阿拉巴馬州是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方。黑人被公認為是下等民族,公共汽車上黑人只能坐后座,黑人白人不得同校學習,不得在同一個泳池游泳,甚至不得使用同一個廁所。她發(fā)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到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開音樂。
母親告訴她一條殘酷的規(guī)則:只有你做得比白人孩子高出兩倍,才能和他們平等;高出三倍,才能超過對方。她謹記母親的教誨,發(fā)憤學習,連跳兩級,提前完成了初中學業(yè),并且也一刻沒有落下深愛的鋼琴。
26歲時,她如愿進入著名的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演奏,朝著既定目標穩(wěn)步邁進。但是誰也沒料到,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航向。
大二那年暑假,她有幸參加了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jié)。在那里,她見到幾個音樂奇才,大感震驚。她眼里難度很高的幾首曲子,幾個十來歲的孩子竟然彈奏自如,而她勤學苦練好幾年,也無法達到他們的水平。
她突然意識到天外有天,自己的音樂天賦遠不及這些孩子,如果還堅持朝音樂的方向發(fā)展,將永無出頭之日。既然音樂不適合自己,無法做到世界一流,不如趁早放棄,另覓他途。這可是極為冒險的想法,當她征求父母的意見時,父母都以為她頭腦發(fā)熱,堅決反對。但她義無反顧,毅然放棄了為之奮斗近20年的音樂夢想。她冷靜下來,開始調(diào)整方向,感覺自己更適合學習政治,隨后轉(zhuǎn)入了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及時的轉(zhuǎn)向為她的人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26歲那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谜螌W博士學位,并破格成為斯坦福大學唯一的黑人助理教授。因為獨到出色的政治見解,她漸漸在美國政界聲名鵲起,后來又被邀入白宮,從此開始了輝煌的政治生涯。2000年年底,她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國務卿,被稱為“華盛頓最有權力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康多莉扎;賴斯。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那次及時改變自己奔跑的方向,就不會有政治上叱咤風云舉足輕重的賴斯,多的也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二流鋼琴師。換一個方向奔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換一種方式更快捷地抵達成功。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7
俞洪敏說:“一個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笨梢姽庥新斆骱陀職馐遣粔虻.,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機會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會有各種差距,想要縮短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會說,我一直在拼搏啊,可還是沒能實現(xiàn)我的夢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訴你,你之所以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而這也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當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經(jīng)歷后,你就會對他這句話心悅誠服了。因為他就是靠拼搏從一名貧窮的農(nóng)場主兒子蛻變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他的經(jīng)歷感動并激勵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億萬民眾。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于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里非常窮困。菲利帕奇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但父母雖然經(jīng)營著一個小農(nóng)場,卻沒有錢供他上學。無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農(nóng)場里幫父母干活兒。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艱辛,我難道要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變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開始自學。他白天幫父母干農(nóng)活兒,晚上就看書學習。
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菲利帕奇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父母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踏實干農(nóng)活兒。菲利帕奇也很沮喪,但他想,我的成績不夠好,只能說明我還不夠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勁拼搏才行呢。此時,菲利帕奇已經(jīng)30歲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校園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進入學校去蹭課來聽。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勁學習時,戰(zhàn)爭爆發(fā)了。菲利帕奇的家園被戰(zhàn)爭蹂躪的不像樣子,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很多在校園里的學生都放棄了學業(yè)。大家以為菲利帕奇這次也會放棄,誰知他為了學習,只身逃到了美國,開始了狼狽的乞討生活。
對英語一竅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紐約的街頭,他睡街頭長椅、地鐵、隧道,也被別的流浪漢欺負,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會改變悲慘的命運。憑著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時候,依然不忘學習。他首先學習英語,完全不顧別人的恥笑,只要有人說話,他就會專注地聽和模仿著說。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后,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語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從此告別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對自己的努力并不滿意,他堅信自己還可以有更好的人生。于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去當?shù)氐母咧邢到y(tǒng)地學習英語。七年后,他說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菲利帕奇很滿意于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動了一位語言老師。老師見他有毅力和恒心,也有拼搏的干勁,堅信他能有一番作為,于是指引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菲利帕奇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邊做清潔工,一邊選修古典文學專業(yè)。
他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上午學習,下午工作,晚上溫習功課。每天都這樣,他非常疲倦。比起身體的倦乏,來自校園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讓人難以承受。但無論多么艱難,菲利帕奇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那樣寶貴,我不能毀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負這一切!
菲利帕奇憑著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歲那年,他終于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專業(yè)的學士學位證,并一夜之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人。有作者去采訪他時,菲利帕奇說:“我只是實現(xiàn)了一半夢想,我的夢想是要攻讀博士學位,所以我還會繼續(xù)讀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真是因為他努力拼搏的結果。他用十九年時間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全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實現(xiàn)夢想的人,卻不到人類總數(shù)的萬分之一。那些沒有實現(xiàn)夢想的人,并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非常遙遠,只適合于閑暇時候想一想,卻從未真正去為實現(xiàn)它們而努力拼搏。因此他們只能過著固守陳規(guī)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實現(xiàn)夢想的人,則是悟透了拼搏的含義。他們設定了夢想后,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個個難題。他們堅信,重重困難是實現(xiàn)夢想途中必有的障礙,倘若沒有障礙,這樣的夢想也不能稱之為夢想。
夢想越是崇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越遇到更多困難。如果你在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你的拼搏尚未感動你自己,又怎么能感動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樣用盡全力去戰(zhàn)勝困難吧。等到你拼搏到連自己都被感動,你的夢想也就會實現(xiàn)了。從此,幸福也就屬于你。
看了“創(chuàng)造力名人故事”的人還看了: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8
20xx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見證了一個奇跡的誕生,更見證了一種精神,一種承擔的精神。
今天,姚明帶領著他的火箭隊在客場挑戰(zhàn)異常強大的洛杉磯湖人隊。在比賽前,幾乎沒有人看好火箭隊,他們的天賦并不出眾,經(jīng)驗并不豐富,體能和速度也都不占優(yōu)勢。然而,這樣的一只球隊卻在開場之后打了湖人隊一個措手不及,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作為球隊領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詬病,自從進入nba開始,評論家就指責他缺少霸氣,在關鍵時刻沒有血性,所以姚明盡管個人能力非常出眾,但作為一個領袖還是不被很多NBA專家認可。
然而,這次比賽讓人們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對強大得幾乎不可戰(zhàn)勝的敵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堅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將對手反超比分的熱情澆滅。離比賽還剩幾分鐘的時候,雙方的拼殺已經(jīng)到7白熱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紅著眼睛激發(fā)出全部的力量在爭取比賽的勝利。就在這時,意外發(fā)生了,帶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傷到了膝蓋,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賽場上,激烈的沖撞隨處可見,所以誰也沒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發(fā)現(xiàn)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體,雙手抱著膝蓋,眉頭緊皺。裁判馬上暫停了比賽,火箭隊的隊醫(yī)第一時間跑到姚明身邊低聲詢問著他的傷勢。
姚明的表情仍然這里是對手的主場,但對方的球迷還是將掌聲送給了堅強的姚明。當姚明再次回到場邊的時候,主教練阿德爾曼顯然沒有料到姚明會帶傷回來。擔心姚明傷勢的主教練正在猶豫著是否要讓姚明上場,姚明已經(jīng)指著場上的隊友大喊了起來,他在告訴阿德爾曼,比賽場上有他的兄弟,比賽場上有急需他的隊友,他要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當姚明再次回到比賽場上的剎那,一個當?shù)氐挠浾呖蘖,他哽咽著說道:“姚明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男人該承擔什幺,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堅強和偉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賽揚上,讓場上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時的比賽已經(jīng)到了決戰(zhàn)時刻,姚明受傷的膝蓋已經(jīng)紅腫,他接到球之后仍舊在咬著牙堅持著。姚明的回歸給了隊友們極大的鼓舞,火箭隊打出了極其強悍的氣勢,在頂住對手的反撲之后,最終贏得了這場讓所有人吃驚的比賽。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的勝利,不如說這是一種精神的勝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現(xiàn)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勇于承擔,所以才會被信賴;因為被信賴,才能有凝聚力;因為有凝聚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美國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鄉(xiāng)村歌曲,里面有這樣一句歌詞——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子漢?姚明在今天的比賽里給出了答案:一個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學會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9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并不會顯得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shù)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陕模、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么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shù)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shù)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shù)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shù),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tǒng)統(tǒng)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chuàng)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0
魯班生于公元前507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則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巧匠,杰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家。歷史上關于他的記載和傳說很多。至今,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著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
鋸和刨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鉆、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jù)傳說都是魯班發(fā)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fā)明,都是魯班在生產(chǎn)實踐中,經(jīng)過反復試驗,研究出來的。
就拿鋸的發(fā)明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nèi)伐出三百根梁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于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準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么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么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fā)現(xiàn)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zhuǎn)身,他又看見一只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出了一道深溝?墒牵瑫r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于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jié)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于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蛇@東西拿在手里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里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做木匠活時,常常遇到直角。雖然他手頭有畫直角的矩,可用起來挺費事。魯班經(jīng)過改進,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來,可方便了!后來,人們都把它叫魯班尺。由于魯班對木工工具的改進作出了這么大的貢獻,所以,兩千多年來,木匠們都尊敬地稱他是祖師。
石磨與云梯
魯班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干活。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準備做飯,可是沒有面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里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jīng)磨成了粉。魯班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
回到家里,魯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后轉(zhuǎn)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一大功啊「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農(nóng)村曾經(jīng)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魯班不僅是能為人民制造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杰出的機械發(fā)明家。
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zhàn)爭連年不休。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墻。守城的將士們關上城門,站在城墻上守衛(wèi)著。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圍了多日,干著急攻不下來。
魯國國王命令魯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來想去,想起了自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著短梯,能登上房頂,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墻了嗎?如果在梯子上還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嗎?于是,魯班造出了”云梯“。這種”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墻,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F(xiàn)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從這個云梯發(fā)展演變而來的。
據(jù)古書記載,魯班還造過一輛”木馬車“。那是他的母親死了,為了送葬造的。魯班在車上安了機關,有木人駕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圍了很多人,看著這輛自動行走的木馬車,一個個贊嘆不已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1
蔡倫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為啥哩?因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jīng)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fā)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于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里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復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干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著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里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xù)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為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fā)現(xiàn)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閑,總是在凝神考慮什么。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么。
這一年春天,張紙回家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蔡倫也去了。張紙家住白水淮溝河,交通不便,山路難行。蔡倫為朋友肝膽相照,不辭勞苦,深受張家父子歡迎。祝壽已畢,蔡倫從下榻處出來,獨自一人到村外去游玩,游到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群小娃從池里掏出稠稠的漿質(zhì),攤放在破席片上去曬,曬干了就揭下來玩。他問小娃們玩的是啥東西,說是棉花皮[3]。這名子真怪,蔡倫聽也沒聽過。于是他從小娃手里要來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個沒完,口里還獨自念叨著什么?戳撕镁,他又向小娃要了幾片,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處,急忙研墨潤筆,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寫起大字,寫著寫著,他忽然大笑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護衛(wèi)的人吃了一驚,以為蔡大人犯了什么邪癥,急忙圍過來問長問短,問的結果,才知蔡大人為找到寫字的好材料而高興呢。眾位剛放寬心,只見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倫穩(wěn)住腳步,仔細察看了池子里的漿質(zhì),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領,他便向村民打問。村民說這池子是一個死水潭,原先是飲牛的池子,后來,有人把彈花后剩下的爛棉花扔進池子,人們嫌臟,不再去飲牛,結果,大家都把爛鞋、臭襪子、繩頭、爛皮片往里扔,扔的時間長了,水變成了漿糊狀。小孩掏著曬干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么。蔡倫聽罷,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護衛(wèi)把池子里的漿質(zhì)都弄來,曬成最薄的片片,然后他把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帶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寫字材料找到了,并把帶回的片片送給皇上試驗;噬显囘^后,把他夸獎了一番,并鼓勵他試制。
他照村民的說法,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后用水浸泡。這些棉織物不知咋搞的,好幾個月也變不成漿質(zhì),他急得用棍子攪,用椽子搗,攪了幾個月、搗了幾個月,終于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像前邊那樣晾曬,終于又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為了紀念在張紙家鄉(xiāng)的這一發(fā)現(xiàn),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為紙,并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才有了紙這一名稱。
但是,初次試制出來的紙,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軟光滑,這又成了蔡倫心中的疙瘩,于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辭職,去專心試驗造紙;噬喜粶省2虃愒偕媳碚,陳說自己當官只能利于一代君王臣民,造紙可利百代子孫,堅決請求皇上答應他的請求;噬仙岵坏眠@樣忠心耿耿的好官,還是不準。蔡倫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說造紙成功后,他還要返回朝廷,繼續(xù)為君王效命。皇上看蔡倫意志堅決,含淚批準了他的請求。
蔡倫辭職后,即刻來到白水淮溝河,他請了幾個幫手,晝夜忙著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絡繹不絕,盡管蔡倫一幫人日夜苦干,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他看到這種情景,就把幫手打發(fā)出來,讓各自都去設造紙廠培養(yǎng)學徒,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
后來,皇上要蔡倫回朝復職,蔡倫又上表章推辭;噬蠜]辦法,只好讓他常住民間造紙。后來蔡倫享盡了天年,就死在淮溝河里。村人給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還給他修了廟宇,立了碑子。這碑子后來不知咋搬到馬家寨的大路邊,至解放后還在那兒。至今還不知道被誰搬走了。至于他造紙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溝河。
有人還說,蔡倫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去了,在天宮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造紙廠,聲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聲壓倒了自己,幾百年后,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間,讓他在那兒去造紙。因此,西方的造紙術比中國晚了幾百年。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2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jīng)。
畢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fā)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制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jīng)》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么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升說。
“你兒子?怎么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guī)е迌夯剜l(xiāng)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么偏偏只有你發(fā)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3
亞歷山德羅·伏特,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科摩,伏特發(fā)明電池時已經(jīng)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xù)電流對以后的影響會有那么大,因此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研究,一直在帕維亞大學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鄉(xiāng),于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特出生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八個兄弟姐妹大都就了神職,只有他例外。伏特四歲才會說話,家里人認為他智力遲鈍。但到了七歲,他趕上了其他孩子,接著就開始超過他們。他十四歲時便決心當一個物理學家。當時伏特對占據(jù)了當代科學舞臺的電現(xiàn)象非常有興趣,而這種興趣是由普利斯特利的電學著作引起的。為此他甚至還寫了一首關于電學的拉丁文長詩。
1774年,伏特被任命為科莫中學的物理教師。第二年他發(fā)明了起電盤。在給普利斯特利的信中,他首次描述了這個發(fā)明。這個裝置由一塊覆有硬橡膠的金屬電極板和一塊帶絕緣手柄的金屬電極板組成。摩擦硬橡膠板,使之帶上負電荷。如將帶柄極板置于其上,正電荷便被吸引到下表面,負電荷被排斥到上表面。上面的負電荷可通過接地排除,這個過程不斷繼續(xù),直到帶柄極板帶上很多電荷為止。這種電荷蓄貯器取代了萊頓瓶,成為電容器的前身,今天仍然使用著。
起電盤發(fā)明后,伏特的名聲因此傳開。1779年,他接受了帕維亞大學的教授職位,并繼續(xù)從事電學研究。他發(fā)明了與靜電有關的其他設備。1794年,他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被選為該會會員。
當選會員后的一天,伏特像往常一樣,來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突然,一本德國科學家的實驗報告匯編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叫斯羅扎的科學家在1750年做的一個實驗。斯羅扎在實驗報告中說:把兩個不同的金屬分別夾在舌頭的上下,然后用一根金屬導線連接兩塊金屬塊,此時,舌頭上會有一種麻的感覺;如果用兩塊相同的金屬片夾在舌頭上下,就沒有這種感覺。伏特看完這個實驗報告,欣喜若狂;氐綄嶒炇,伏特馬上找到一塊薄錫片和一枚新銀幣,并用一根導線將它們連接起來。果然,他的舌頭出現(xiàn)了麻木的感覺。“這是觸電的感覺。”伏特對助手說,“導線中肯定有電在流動!狈匕l(fā)現(xiàn),單獨使用錫片或銀幣在口腔做實驗時,沒有這種感覺。“這是什么原因呢?”伏特推測,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緣故。根據(jù)這一推測,伏特改用稀酸做實驗,果然,發(fā)現(xiàn)有麻木的感覺。稀酸實驗的成功,給了伏特極大的信心。他決定生產(chǎn)一種能產(chǎn)生和儲存電能的裝置。
1799年,伏特按照自己的設計,把幾個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后在每個杯子中裝一塊鋅片和銅片,并將前一個杯子中的銅片和后一個杯子中的鋅片用導線連接。最后,兩端用導線接出。伏特用手指捏住兩端的導線,他不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這種感覺,這說明這種電源裝置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電壓!鞍堰@‘寶貝’叫做‘伏特電池’吧!”伏特的助手建議。
1800年,伏特制成能產(chǎn)生很大電流的裝置。這就是歷史上第一組電池。伏特使用小圓銅極板和小圓鋅極板以及浸透了鹽溶液的硬紙板圓片,從底部開始,往上依次為銅、鋅、硬紙板;銅、鋅、硬紙板……如將金屬線接到這個“伏特電堆”的頂端和底部,電路閉合時就會有電流通過。
不久,尼科爾森將伏特電池付諸實際使用。電池的發(fā)明使伏特的名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1801年,伏特被拿破侖宣召到法國奉命表演他的實驗。他獲得一連串的獎章和勛章,其中包括榮譽勛位團勛章,還被封為伯爵,1810年,他當上了倫巴第公國的參議員。伏特和拉普拉斯一樣,有不受政治變遷影響、保持自己地位的權利。無論是拿破侖倒臺還是奧地利再次統(tǒng)治意大利,伏特仍然地位顯赫,春風得意。然而,伏特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卻并非出自于統(tǒng)治者,而是來自他同輩的科學家。電動勢的單位現(xiàn)被稱為“伏特”,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由現(xiàn)代核粒子加速器產(chǎn)生的運動帶電粒子的能量,以電子伏為單位量度。
在伏特之前,人們只能應用摩擦發(fā)電機,運用旋轉(zhuǎn)以發(fā)電,再將電存放在萊頓瓶中,以供使用,這種方式相當麻煩,所得的電量也受限制。伏特發(fā)明的電池改進了這些缺點,使得電的取得變得非常方便。
伏特電池的發(fā)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xù)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一個巨大的進展。伏特電池是一個重要的起步,它帶動后續(xù)電氣相關研究的蓬勃發(fā)展,后來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的電動機和發(fā)電機的研發(fā)成功也得歸功于它,而發(fā)電機之后電氣文明的開始,導致第二次產(chǎn)業(yè)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4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fā)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fā)明,不能專歸于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diào)準而成!
在戰(zhàn)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于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fā)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么原因?它怎樣明白前面有無障礙呢?關于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jīng)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
從蝙蝠口中發(fā)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制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fā)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墻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guī)則,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fā)生擾亂。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墻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5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最初是打手勢,之后發(fā)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后發(fā)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于是有了古代郵驛。
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shù)量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準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jīng)過多年的調(diào)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背面涂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qū)⑵滟N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于郵票的最初創(chuàng)意。
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準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
為了把創(chuàng)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xiàn)實,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并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懷恩創(chuàng)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fā)行郵票的權威性,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6
1775年,北美獨立戰(zhàn)爭最后爆發(fā)了。在華盛頓總司令的領導下,美國人民紛紛拿起武器,和英軍展開了殊死的戰(zhàn)斗,將英軍從大陸攆到海上。舉國上下無不歡慶這一決定性的勝利。堂堂大英帝國,豈能容忍別國滅大英之雄風,便組織殘兵敗將,妄圖卷土重來。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盡管失去了陸上優(yōu)勢,但海上優(yōu)勢猶存,他們糾集大批戰(zhàn)艦,輪番轟擊美國海防陸軍,使美國軍傷亡慘重,銳氣大減。英軍見美軍既無招架之勢,更無還手之力,越發(fā)猖狂。戰(zhàn)艦在海岸邊橫沖直闖,耀武揚威。時而還向海岸守軍送來幾炮,然后大搖大擺,得意洋洋地退去。應對英軍的挑釁和欺負,美國士兵們氣得直咬牙:“這簡直是騎到人脖子上拉屎!要是能偷偷過去炸沉它幾艘那該多解恨!”
士兵中有個叫達韋布什內(nèi)爾的,他沒有罵罵咧咧,而是憋著一肚子氣,一言不發(fā)。他認為光喊頂什么用,就應趕快想出對付敵艦的辦法。布什內(nèi)爾一向在苦思冥想,怎樣才能一下子跑到敵艦周圍去呢?從空中?不行,易暴露目標;從水下?也不行,誰能憋這么久的氣游過去,再說力氣不夠啊!怎樣辦才好呢?”他急得捶胸頓足。
一天傍晚,他與幾個士兵下崗后,一齊到海邊散步。他們爬到礁石上;一邊聊天,一邊欣賞落日余暉下的海景?磯蛄诉h景,又觀近景,水很清澈,水生物歷歷在目。他們見一群活潑的小魚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象是在覓食,又象是在玩耍。突然,水下有一條大魚悄悄潛游過來,游到小魚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躍,咬住了一條小魚,別的小魚嚇得驚魂不定,各奔東西。士兵們見了海底世界的這場“海戰(zhàn)”,覺得十分搞笑。這卻使布什內(nèi)爾大受啟發(fā):原先笨拙的大魚就是這樣逮住機靈飛快的小魚的。能不能造個像大魚那樣的船,潛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鉆到英國戰(zhàn)艦底下去放水雷,炸它個人飛艦沉呢?若能那樣,該有多痛快呀!他越想越入迷,直到同伴們喊他走,還呆呆地坐著!拔!你這是怎樣啦,想你那相好的了,嘿嘿!”同伴拍了他一把。
“我有辦法了,能炸沉它!”布什內(nèi)爾的話使同伴們聽得莫明其妙。于是他詳細說了自己的想法。同伴們一聽,都認為這個辦法好,突然有人提出疑問:“魚在水中能自由地上浮下沉,可船就不同了,浮在水上好辦,沉人水中能行嗎?”布什內(nèi)爾被間問緘口無言。是啊,怎樣才能使船既能浮上來又能沉下去呢?魚為什么能這樣呢?他一拍大腿:“有了!魚一會兒浮到水面,一會兒潛到水底,靠的就是它肚里那個鰾’,如果我們也給船仿造一個‘嫖’,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布什內(nèi)爾帶領同伴們真的制成了一艘可在水下潛行的秘密船。本來是想仿照魚的外形制造,但造成之后卻像烏龜,因此,同伴們就為它取了個代號――海龜。代號“海龜”的秘密船,底部有個類似魚鰾的水艙,水艙內(nèi)安有兩個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時,就往艙里灌水;船在水下若要下浮時,就把艙里的水排出,把空氣壓進水艙。仿照魚的鰭,“海龜”外部還安裝了兩臺螺旋槳:一臺管進退,一臺管升降。此外,“海龜”尾部還有舵,能夠控制航向。
一天夜晚,布什內(nèi)爾帶著幾個士兵,駕著“海龜”悄悄馳近英國戰(zhàn)艦,然后潛入水中,一向潛到英國戰(zhàn)艦底下。他們想用“海龜”頂部的鉆桿鉆穿敵艦,然后放水雷,沒想到英艦底部包了很厚的一層金屬,鉆了一個多小時也鉆不穿。士兵們在下面憋不住了,只好上來換氣。這時夜已深,天黑海黑,水天一色,根本辨不清方向。英軍發(fā)現(xiàn)了“海龜”,便開動戰(zhàn)艦追將過來!昂}敗眹樀煤笸耍俣仍鯓右部觳黄饋恚劭淳鸵粩撑炞驳梅凵硭楣。在這萬分危機的時刻,布什內(nèi)爾急中生智,解下備用的水雷,點著引線后,慌忙鉆進“海龜”,“海龜”潛入了水中。英艦正在尋找怪物的去向,突然艦旁一聲巨響,戰(zhàn)艦頓時起火,英軍一邊救火一邊扭轉(zhuǎn)艦頭逃跑,惟恐怪物再悄悄追來。從此,英艦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地在美國沿海耀武揚威了。
之后,經(jīng)過人們的繼續(xù)改善,制成了新的神秘武器――潛水艇。在海戰(zhàn)中潛水艇大顯神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僅德國的潛水艇就擊沉了英美大西洋艦隊的782艘運輸船,使對方的運輸線遭到巨大的破壞。
此刻,潛水艇除用于作戰(zhàn)外,主要用于開發(fā)海洋資源和科學考察。它的作用也由破壞、搗亂變?yōu)樵旄S谌祟悺?/p>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7
富爾頓(1765~1815),美國著名工程師。1807年,他利用英國機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是世界上輪船的首創(chuàng)者。他為世界人類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富爾頓出生于美國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從小讀書很少,父母沒有錢供他去學堂學習,他之后取得的成就,全憑個人的奮斗。小富爾頓從小就愛幻想,譬如,當他幫忙大人干完農(nóng)活之后,常常一個人坐在農(nóng)家閣樓上,在帶有木格條的小窗戶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藍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幾個鐘頭。
有一天,天氣晴朗,河水清澈。小富爾頓和鄰居大叔一齊駕著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們開始悠閑地撐著篙,逆流而上。小富爾頓到離開自己村莊的外地去,情緒格外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美國鄉(xiāng)村的民謠。河水的“嘩嘩”聲和小富爾頓的悠揚、婉轉(zhuǎn)的歌聲交織在一齊,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陽愈升愈高了,陽光灑在水波中,像碎銀灑在綠色的緞帶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轉(zhuǎn),富爾頓和鄰居大叔拼命地撐篙,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但船僅能艱難地移動。小富爾頓心里想:撐篙太費力了,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飛翔,他好像看見在河中出現(xiàn)了一只自動行駛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對鄰居大叔說:“大叔,撐篙又費勁,又緩慢,如果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該多么好!”
鄰居大叔正用力撐著篙,聽了小富爾頓的話,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假如有一種東西能讓船自動行走,那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是啊,這東西是什么呢”小富爾頓的臉剎那間紅了起來,他用勁地撐了一下篙,低下了頭,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樣使船自動行走”就成了小富爾頓苦思冥想的中心問題。致使他長大以后,努力奮斗,最后成為制造人類第一只蒸汽機輪船——“克萊蒙脫號”的著名科學家。
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 篇18
1973 年 4 月 3 號,一名中年男人站在紐約的街頭,從包里掏出一個磚頭大小的無線電話,引得路人一片圍觀。 “喬治,我現(xiàn)在正在使用一部無線電話跟你通話”中年男人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不過中年男人可以通過手中的這個無線電話聽出對方的妒忌與憤怒。
中年男人叫馬丁庫帕,他打這通電話的心情是復雜的,接電話的人叫喬治,是貝爾實驗室的一名項目負責人,他們的故事還要追溯到幾年以前。
馬丁庫帕不僅是一名烏克蘭移民的兒子,還是一名無線電愛好者,從學校結業(yè)的他找工作到處碰壁,終于鼓起勇氣去喬治的公司碰碰運氣,當時的喬治已經(jīng)在無線電界小有名氣,是馬丁庫帕的崇拜對象,馬丁做夢也想在無線電行業(yè)做出一番事業(yè),當他進入喬治的辦公室時,喬治正在專心研究無線電話的項目。
“尊敬的喬治先生,我很想成為貴公司的意愿,如果能留在您身邊做一名助理工程師就好,我不求待遇!瘪R丁誠惶誠恐地說。
“請問你是哪一年畢業(yè)的?做無線電多長時間了?”喬治甚至沒有看馬丁一眼,就粗暴地打斷了他。
“喬治先生,我今年剛畢業(yè),還從未干過無線電的工作,可是我很喜歡這項工作!瘪R丁坦率地說。
“年輕人,我看你還是出去吧,不要再來了,請別耽誤我寶貴的時間!”喬治還是原來的口氣。
聽了這句話以后,原本忐忑不安的馬丁反而平靜了下來。 “喬治先生,我知道您現(xiàn)在正在忙什么,在研究無線電話?或許我可以幫上忙!” 就在這一瞬間,喬治對馬丁能一眼看出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而驚訝,可他還是認為馬丁不是能夠幫助他的人,于是堅持將馬丁趕了出去。
“喬治先生,終有一天您會正眼看我的!”馬丁出門的時候說了最后一句。
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應聘者被拒的故事,可是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讓兩個人都感到驚訝,正是喬治拒絕了馬丁的應聘,才給了馬丁人生的另外一次機遇。
不久,馬丁在摩托羅拉謀得一份工作,并負責無線領域的研發(fā),1973 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發(fā)明了一種叫做‘蜂窩通訊’的技術,馬丁庫帕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正好為自己的發(fā)明提供了技術的支撐,因為‘蜂窩通訊’采用蜂窩式無線組網(wǎng)的方式,把終端和無線設備連接起來從而實現(xiàn)互相通訊。
對馬丁來說幸運的是,AT&T公司并沒有打算將此項技術導向個人用戶,公司的高管認為蜂窩通信僅僅是‘車載通信’,就像今天的固定電話主要針對家庭一樣,只能說 AT&T公司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發(fā)明的這種技術的本質(zhì)。但是馬丁卻認識到,人們并不希望和房子、汽車或者辦公室說話,而是希望和人講話,他發(fā)明無線電話的另外一個目的無非是為了證明個人通訊的想法是正確的,電話號碼對應的應該是人而不是地點。
由于當時美國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允許 AT&T在美國建立網(wǎng)絡,并提供無線服務。此外,AT&T也在開展研發(fā)無線電話的計劃,此時正是大好時機,摩托羅拉當然不愿意讓機會白白溜走,剩下的問題就是誰先研發(fā)出來誰就搶占了商機。
摩托羅拉要求馬丁在六個星期內(nèi)制作出無線電話模型,有五個工業(yè)設計小組同時給即將誕生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做外形,馬丁選擇了最簡單的一種,這個類似磚塊的設計差不多流行了十五年,事實上馬丁和他的團隊花了兩倍的時間也就是兩個月才研發(fā)出來,由于有上百個電子元器件,最后的外形也是原來設計的 5 倍大小。 馬丁拿著這個自己研發(fā)的手機,首先就想到了喬治,于是他就打了這通電話。這個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無線電手提電話方面的故事,無線電手提電話俗稱:手機。
【關于創(chuàng)造力的名人故事(通用18篇)】相關文章:
關于名人的故事12-11
關于讀書的名人故事(通用16篇)04-07
關于名人故事12-10
關于里根的名人故事04-13
關于自卑的名人故事04-12
關于名人孝順的故事12-19
關于樂觀的名人故事12-12
關于恒心的名人故事12-11
關于名人的勵志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