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消怒法的名人故事
生活中,動輒發(fā)怒者,即使不殃及他人,亦會禍害自身。為此,古代的許多名士,都有自己的抑怒解愁之術(shù)。
懸聯(lián)警怒。林則徐性情剛烈,后來知道發(fā)怒不僅無用,且常給小人制造借口,于是在書房掛一條幅,書“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廳堂懸一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鄙下(lián)自我警示應(yīng)寬宏大量,下聯(lián)自我告誡要無畏無私。
寫字散氣。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說,草書大家張旭,寫字不為練技,僅以此抒發(fā)情感,或“不平有動于心,必以草書發(fā)之”。韓愈贊曰,此法簡單有效,如握筆草書尤其是狂草,寫字前所發(fā)之怒氣,皆移向筆端,流向書面而消散。
佩韋緩氣。《韓非子》載,春秋時,魏國鄴令西門豹為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韋以緩氣”!绊f”是熟牛皮,取其質(zhì)地柔軟的.特性以自戒。每當(dāng)脾氣發(fā)作,即用手撫之良久,怒則消除。
弈棋息怒。明代鄭王宣在《昨非庵日撰》中記載,監(jiān)察御史李綱性急,但酷嗜弈棋。逢下棋,性情即趨于安詳、寬緩。其家人每見其躁怒,遂將棋盤置于其前,其面顏立刻改觀,取子布局,怒氣煙消云散。
賞花破怒。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坎坷,卻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時愛種花、賞花。每身處逆境,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賞花,“放翁年來百事惰,惟見梅花愁欲破”。
畫竹忘怒。清代的鄭板橋,任范縣、濰縣知縣時,郁郁不得志。當(dāng)受上司諷壓,怒氣來時,他便鋪好宣紙,提筆畫竹,以忘所怒。尤其在他因助農(nóng)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后,畫竹更成為他晚年排怒解愁的主要方式。
著書釋怒。司馬遷說:“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也。”清代戲曲家李漁說:“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藉以消,怒藉以釋,牢騷不平之氣藉以鏟除。喜怒哀樂,皆成文章!
【名士消怒法的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淺談高斯消元法的改進以及在工程上的應(yīng)用10-19
名人故事的12-13
貝爾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舒伯特的名人故事04-22
名人的勵志故事12-22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蒲松齡的名人故事12-11
關(guān)于名人的故事12-11
李嘉誠的名人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