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人梅蘭芳的故事講解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演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梅蘭芳的故事講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梅蘭芳
梅蘭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瀾,祖籍江蘇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戲曲家,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代表。青年時代從藝在京劇表演藝術(shù)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后來又勇于革新,編演新戲,使京劇在各方面都出現(xiàn)了新面貌。他所創(chuàng)立的 “梅派”藝術(shù),繼往開來,影響深遠。
他還是讓京劇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聞名世界的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藝術(shù)界和人民群眾中享有極高聲望。 刻苦學藝梅蘭芳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劇的名演員,是 演旦角的。父親梅竹芬也是京劇演員,在梅蘭芳四歲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師和笛師,為京劇、昆曲伴奏,會戲很多。梅蘭芳在長輩的 熏陶下,從小就喜歡看戲、聽戲。
八歲的時候,他開始學戲了,學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學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說。這就需要刻苦練習。一開始他的天賦條件并不好。有時候一出戲,老師教了多時,他還沒有學會。有一次,一位老師見他學得慢,生氣地說:“不行,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梅蘭芳臉紅了。他下決心一定要學出樣子來,就用心琢磨、反復(fù)學。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會了,他卻要唱二三十遍。漸漸地,他練出了一條又 寬又亮又圓潤甜美的好嗓子,唱出來讓人特別愛聽。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見到最早教過他的老師。老師不好意思地說:“我那時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您別這么說!泵诽m芳說,“我受您的益處太多了,當初要不是挨您 一頓罵,我還不懂得奮發(fā)上進呢!”
梅蘭芳小時候,眼睛有點近視,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氣。而旦角在 臺上的眼神特別重要。怎么辦呢?后來他養(yǎng)了幾只鴿子。每當鴿子飛起來后,他就用眼睛隨著鴿子飛翔而轉(zhuǎn)動,越望越遠。這樣天長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沒有了,變得特別有神,直到老年,在舞臺上演出,還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總以為梅蘭芳的藝術(shù)成就是天賦條件好,其實應(yīng)主要歸功于他的 刻苦學習,努力鉆研。
唱紅了梅蘭芳從十歲起就登臺演戲了。十四歲那年,他搭喜連成的戲班,正式 參加演出。
“喜連成”后來改名叫 “富連成”,是我國最有名的京劇科班,培養(yǎng)了許多京劇名演員,像侯喜瑞、馬連良、譚富英等。梅蘭芳和這個戲班 一起演戲,又學了不少戲,豐富了自己的表演經(jīng)驗。
剛開始演戲,梅蘭芳主要是演唱工戲,就是在舞臺上以唱為主,像 《二 進宮》、《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這些戲,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圓,都能受歡迎?墒呛髞,隨著清朝滅亡,社會進步了,群眾對京劇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滿足只聽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內(nèi)容、有表演的戲。
梅蘭芳心想:“看來,只演重唱的青衣戲,不能滿足要求了。我要把戲路子放寬才好!
于是,他又向老師們學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戲,像《穆柯寨》、 《樊江關(guān)》、《虹霓關(guān)》等,果然受到歡迎。梅蘭芳經(jīng)常觀看同行們的演出,從他們身上學習人家的長處,化為自己所有。昆曲,是一種古老又典雅的劇 種,具有豐富的表演技巧。梅蘭芳就又和前輩藝人學習昆曲,演出 《思凡》、《春香鬧學》、《游園驚夢》等名劇,這樣,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梅蘭芳就在北京唱紅了。后來,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響。他那甜潤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細致的表演,受到觀眾的 贊揚。本來,京劇的旦角戲不如老生戲 “吃香”。旦角演員一般唱不了“大 軸”戲,就是每場最后的一出?勺詮拿诽m芳出現(xiàn)之后,旦角戲能唱大軸了。許多人到戲園子看戲,就是為著他來的。梅蘭芳的聲望超過了前輩人,連當 時的 “京劇大王”譚鑫培也說:“如今胡子(老生帶胡子)唱不過旦角啦!”
創(chuàng)造“梅派”梅蘭芳打下了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把傳統(tǒng)劇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觀眾 的承認。但是他并不滿足。
“我們要創(chuàng)新,演新戲。”他說,“我看了新興的話劇,話劇的劇目很 多是反映現(xiàn)實的。我想京劇也可以這樣做。”
“對。咱們也編些時裝戲演!贝蠹叶假澩
時裝戲,就是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戲。因為演員要穿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服裝上場,京劇傳統(tǒng)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裝、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難更大了。梅蘭芳知難而進,很快排練出 《孽海波瀾》、《鄧霞 姑》、《一縷麻》、《童女斬蛇》等戲,上演了。
“京戲也演時裝戲啦!”觀眾們互相傳說著,“演得還真不錯。”
梅蘭芳為京劇演現(xiàn)代戲開出了一條路。他又集中精力編演古裝戲。傳統(tǒng) 京劇在旦角化妝上存在許多問題,因為大都是男扮女,在發(fā)式、服裝、扮相 上缺乏女性特點,而且缺少舞蹈,舞臺效果差。梅蘭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排練了大批新戲。在這些新戲中,他扮演的古代婦女,頭飾變了,服裝變了,扮相也十分美觀。不僅如此,梅蘭芳還為許多角色設(shè)計了舞蹈。如 《天女散花》中的長綢 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西施》里的羽舞,《太真外傳》里的盤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鐮舞,《廉錦楓》里的刺蚌舞,等等。從此,載歌載舞,聲情并茂,絢麗多彩,成了梅蘭芳演戲的突出特點。
梅蘭芳還努力學習古典文學。他讀過曹植的 《洛神賦》以后想:“這個故事雖然情節(jié)簡單,但是很有神話色彩。如果編一出有詩意的歌 舞劇演出就好了! 于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京劇 《洛神》編出來了。舞臺上,梅蘭芳扮 演的洛神,駕著云霧,身披長紗,宛如天神下凡。在川上相會一場,三層高 臺上,洛神和眾仙女邊唱邊舞,把觀眾引入了神話世界,非常精彩。
梅蘭芳的新戲,使京劇舞臺煥然一新,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的熱烈 歡迎。他的名聲更大了,因為表演自成一派,被稱為 “梅派”。1927 年,北京 《順天時報》舉辦京劇旦角評選。梅蘭芳與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獲前 四名。從此,“四大名旦”被人們公認。
把京劇介紹給世界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代表,被稱為 “國劇”,F(xiàn)在,京劇已被世界各 國人民所知曉。而最先把京劇引向世界的就是梅蘭芳。
1919 年和 1924 年,梅蘭芳兩次率劇團到日本演出。日本人過去對中國 戲曲不大了解,看了梅蘭芳的戲,他們說:“京劇不用布景,但演來有聲有色,令人欽佩。梅蘭芳的表演也是無與 倫比的!
梅蘭芳又決定把京劇向西方介紹,自費去美國演出。劇團為準備工作花 了很多錢。1929 年底,劇團就要出發(fā)了。不料動身的前兩天,從美國打來電 報,說美國現(xiàn)在經(jīng)濟危機,市場不景氣,演出恐怕觀眾少,可以推遲。有的 朋友對梅蘭芳說:“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到美國不上座,你就破產(chǎn)了!
梅蘭芳沉思了一會兒說:“歡送會已經(jīng)開過,船票已買好,如果又不去,我的聲譽必會一落千丈,我也會情緒低落的!
“那,你的意思是……”
“走,按原計劃上船。這是一次冒險,但我必須冒險!”
梅蘭芳說完,把電報撕碎扔進壁爐內(nèi)。他如期在 1930 年 1 月到達美國。第一天演出完了,他對在美國講學的南開中學校長張彭春說:“今天的戲,美國人看懂了嗎?”
“看不懂。情節(jié)太細了!
梅蘭芳激動地說:“張先生,請你幫我挑選劇目,一定要讓美國人看得懂。如果我的演出 失敗了,中國的文藝也沒有光彩呀!”
在張彭春等人幫助下,梅蘭芳果斷地改換了劇目,又加強了舞臺的布置,突出了東方藝術(shù)美。結(jié)果,他的演出大獲成功。美國人評論說:“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原來不理解的,懂了。中國戲是藝術(shù)的真實,比 生活的真更深刻!
梅蘭芳先后到華盛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演出,還會見了 電影大師卓別林。東西方的兩位藝術(shù)大師一見面就熱情地交談起來。卓別林說:“早就聽到你的名字,今日幸會,想不到你這么年輕。”
“見了你,我簡直認不出來。你的翩翩風度和舞臺電影上判若兩人呢!” 梅蘭芳說。
1935 年,梅蘭芳又率團訪問了蘇聯(lián),同樣獲得成功,有時竟謝幕達十八 次之多。他還與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等會了面,交流了 各自的藝術(shù)。 梅蘭芳的出國演出,使京劇藝術(shù)從此走向了世界。他自己也成為一位有 巨大影響的文化使者。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都把見到梅蘭芳,看他的 戲當成重要的內(nèi)容。中國戲園里也出現(xiàn)了外國觀眾。
名人梅蘭芳的故事
著名京劇藝術(shù)家梅蘭芳小時候,相貌很平常,眼神還有些呆板,見人不大會說話。在他八歲那年,家里請來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學戲。第一出開蒙戲《二進宮》,老師反復(fù)教他,還不能上口。朱先生見他進步太慢,認為他不是學戲的材料,再不教他了。朱先生臨走時,將梅蘭芳叫到跟前斥責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我也沒辦法!闭f完就拂袖而去。
梅蘭芳是個有志氣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話像一根針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難道別人能學會的戲,我就學不會?難道我比別人少點啥?他暗下決心,非闖出個樣子來不可。
不久,梅蘭芳入了“云和堂”學戲,拜吳菱仙老先生為師。吳先生對梅蘭芳的要求很嚴,有時還采取十分嚴苛的訓練方法,但梅蘭芳總是按老師要求的那樣,努力完成練功任務(wù)。當時,吳先生最厲害的一手是蹺功。他搬來一條板凳,上面放著一塊磚頭,讓梅蘭芳腳踏兩根半來多長的高蹺站在磚頭上,并要求站一柱香的工夫。起初,梅蘭芳站上去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到三分鐘,就腰酸腳疼支撐不住了。可他剛跳下來,又必須馬上再站上去,因為一柱香燒不完,是不準下來休息的。為了練出過硬功夫,梅蘭芳的腿都站腫了。
經(jīng)過一段基本功訓練,梅蘭芳的蹺功有了很大長進。但他沒有滿足,又積極主動地設(shè)法增加訓練難度。秋去冬來,他在庭院里找塊地方澆了一個冰場,冰面光潔如鏡,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擅诽m芳偏偏要踏上高蹺,到冰場上去跑圓場。高蹺本來重心就高,支撐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蘭芳經(jīng)常摔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吳先生看了有些憐惜和心疼,就對梅蘭芳說:“休息幾天再練吧!”梅蘭芳卻堅決地說:“先生,您不是常常說,練功練功,一日不練三日空嗎?”先生無奈,只好讓他繼續(xù)練下去。
冰上踩蹺的功夫,使梅蘭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時曾多次說過:“幼年練蹺功,頗以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歲時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類刀馬花旦戲,就不能不說是當年嚴格訓練蹺功的好處。真可謂‘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
接過男旦衣缽
上海思南路的梅宅,洋房梧桐依舊卻不見故人蹤影,但能夠與梅蘭芳大師比鄰卻成了周邊新近開發(fā)的花園洋房的賣點。80年前,梅大師的幼子梅葆玖就出生在這里,入讀教會學校,習洋文、學舊禮,10歲那年被認為最像父親,一出《三娘教子》注定了他一生癡纏梅派。
1934年的春天,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梅蘭芳與福芝芳的第九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
作為唯一接過父親男旦衣缽的孩子,梅葆玖10歲開始學藝,開蒙老師是王幼卿,又從陶玉芝、朱傳茗、朱琴心等前輩學藝。13歲正式登臺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
18歲,梅葆玖和父親同臺演出,至今還記得父親在藝術(shù)上的諄諄教誨。那是在3月20日的一次京昆劇目的活動中,父親跟他說,“要學好了昆曲,京劇才能演得有味兒!泵份峋琳f“大家都管昆曲叫‘困曲’,我雖然學習時也犯困,可是有父親在一旁監(jiān)督著,那是一點兒都不敢偷懶!
雖然10歲開始正式學戲,但同戲班的孩子不同的是,梅蘭芳要求梅葆玖白天學習、晚上回家學戲!澳嵌螘r間正是抗日時期,父親每日在家里作畫、不演出,我從1944年開始學戲時,父親就為我請了王幼卿等很多基本功老師。我當時很天真,一門心思就想學《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父親的代表劇目,可是他卻讓我學一些最基礎(chǔ)的老戲,而且要求我必須按老師教的唱,理由是先把基本功打好再學梅派戲,就會按規(guī)范進步。”于是,梅葆玖的小學和中學都在上海震旦學校完成,那時的“震旦”是英法雙語教學,不過到今天,梅葆玖謙遜地自稱,“英語能對付,法語全忘光了。”父親的話至今他仍然記得,“戲要學,但與社會接觸的基本知識也得有。富連成這樣的老科班就是吃了這個虧,能出好角兒,但文化上薄弱。”
梅葆玖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扮相、演唱都頗有乃父風范父。在青衣、花衫、刀馬旦等諸行當技藝方面,均有較高造詣。常演劇目有京劇《貴妃醉酒》《蘇三起解》《玉堂春》《二進宮》《木蘭從軍》《天女散花》《彩樓配》《武家坡》《三娘教子》,以及昆曲《斷橋》《游園驚夢》《思凡》等梅派京昆劇目。
乾旦坤生、天各一邊——舞臺前后的陰陽顛倒曾是梨園一景,如今男旦式微卻難掩曾經(jīng)輝煌。2014年適逢父親梅蘭芳雙甲誕辰,梅葆玖從去年最炎熱的夏季于祖籍泰州啟程,攜弟子及北京京劇院輾轉(zhuǎn)香港、臺灣、紐約、華盛頓、莫斯科、圣彼得堡、東京以及津滬等國內(nèi)京劇重鎮(zhèn),重走梅大師當年足跡。雖然戲稱眾多兄弟姐妹中只剩他一人“唱獨角戲”了,但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對父輩以及梅派的致敬與承襲,梅葆玖說,“雖然如今我的44個弟子中胡文閣是碩果僅存的男旦,但這是時代使然,我并不怨天尤人,我培養(yǎng)了40多個弟子,父親的藝術(shù)沒有斷層,將來上天跟我們老頭兒我也好交代了,我敢說對得起父親!
所謂梅派
梅葆玖本身是以維護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韻為己任。恰如梅葆玖自己當年擔當起梅劇團時所說的那樣,“父親在臺上是怎樣的,我一定還是要維持他這樣子去演,一點都不敢亂動。”可同時梅葆玖又是一個不斷革新的藝術(shù)家,例如梅葆玖前兩年錄制出版的交響樂伴奏版《貴妃醉酒》,還有將梅葆玖父親的《太真外傳》改編成轟動一時的《大唐貴妃》,也包括梅葆玖頂著各方壓力,全力支持陳凱歌拍電影《梅蘭芳》等等?梢娒份峋烈彩遣⒉环磳(chuàng)新的。那么梅葆玖覺得繼承傳統(tǒng)和改革發(fā)展的關(guān)系是不是就像梅蘭芳先生所說的那樣——“移步不換形”?
父親梅蘭芳是一個喜歡改革、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家。他并沒有一味強調(diào)味兒要是那個老味,韻還是那老韻……那個時候跟現(xiàn)在,觀眾欣賞的眼光變了,不能說老先生不好,但是跟著時代的變化,也一定得跟著時代走。梅蘭芳身上的很多戲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所以即使他改了之后,也還都是有根有源的。梅葆玖也是這樣的想法,《大唐貴妃》這戲,原來《太真外傳》里的主腔主調(diào)都沒有動!包括《貴妃醉酒》,一個譜位都沒動,加上交響樂為的是豐富一些,在戲劇氣氛上增加一點韻味。但是,不能說加上以后這就不是京劇了,因為還得靠胡琴、二胡、鼓這幾大件。那個指揮,也是聽胡琴,他看那弓一下去的時候,才開始指揮,而非胡琴、二胡聽指揮的。包括梅葆玖錄的那張愛樂樂團伴奏的CD,好多人都說愛聽。當初在找梅葆玖錄的時候,梅葆玖就要求別離開梅派的韻味。如果是梅派加disco,那就麻煩了!一定要還是原汁原味的,但是可以比原來更豐富一些,加上和弦、配器,使得聲腔更優(yōu)美,更有氣氛。
梅葆玖的父親有很多表演是吸收了昆曲、話劇的成分?涩F(xiàn)在的京劇似乎在唱功方面特別強調(diào)而忽略了表演,忽略了戲曲藝術(shù)整體性的美。梅葆玖覺得做演員來說,如何把戲唱好,把人物演好,實際上還是屬于一個文化問題。因為梅葆玖父親雖然小時候是在科班里學習,但是他大了以后跟畫家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吳湖帆等等,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寫字、畫畫、詩詞歌賦等等,他都進修。所以他演出來的很多題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有記載的,或者是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傳奇等等,無論是他的昆曲還是京劇,他都能從文學角度出發(fā),在舞臺上再把它升華提高。應(yīng)該說梅葆玖父親的戲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
另外,梅蘭芳到世界各地走訪,與當時的許多文化名人都有所接觸,眼光的廣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京劇必須有一個大文化的包含,這樣演出人物來就有血有肉了。梅葆玖常常對學生說這個道理,讓他們對此都要有清楚的認知。成功不成功,就看觀眾來不來看你的戲,這是最標準的。
生活中的梅葆玖
20世紀初,京劇是男旦的天下,也是因為有一批優(yōu)秀的男旦,把京劇發(fā)揚光大,發(fā)展得紅紅火火。那時人們看待男人演女人,大概不會覺得太特別吧?因為當初四大名旦在舞臺上展現(xiàn)女人的千姿百態(tài),臺下卻都是颯爽瀟灑的男人,似乎沒有人質(zhì)問過他們是否有性格倒錯的問題。而今的時代,女人上臺演戲不再受限制,男旦也就越來越稀罕,見得少,難免有人產(chǎn)生出某種好奇的窺視心理。
梅葆玖對此倒是不以為意,他說,男旦比起女旦,其實在體力、嗓子和演技上更有優(yōu)勢,因為不是女人,所以更加比女人用心揣摩,下的功夫更多。說起當初為什么學起唱戲,他說沒什么特別的,大概就是從小在父親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加上父親看他在扮相和嗓子上有條件,便請人給他教戲,培養(yǎng)他做了傳人。
生活中的梅葆玖真有股子說不出的爽快麻利勁兒,說起自己在舞臺和生活中給人的強烈反差,他講起一件趣事。他說因為自己從小喜歡汽車,但父母一直不讓他考車本,怕他出事,待到父母都離世了,沒人管了,他就在上世紀80年代去考車本?嫉氖强ㄜ嚤咀,練車是在大興郊區(qū),因為天氣很熱,他就光著膀子練車。一位老太太看見了,認得他是梅葆玖,就問:“昨兒還看見你在電視里演穆桂英呢,今兒怎么就光著膀子開車了?”他回答:“啊,昨兒是小媳婦,今兒是大老爺們了!”
梅葆玖是汽車、音響以及和電有關(guān)的機器的發(fā)燒友,他自己打趣說:“我是不務(wù)正業(yè)。什么都喜歡,除了汽車、音響,什么無線電、遙控飛機模型都做得很好,還喜歡運動,什么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只是沒去參加比賽。生活很充實,不是除了唱戲,回家喝喝茶就完了!睆男∷拖矚g看著圖紙自己制作模型、電子管收音機什么的,他說最高興的就是聽見自己裝的收音機一響那一刻。據(jù)說傳奇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梅葆玖就自己鼓搗出一臺立體聲音響,相當?shù)那靶l(wèi)。而看梅葆玖那一雙大手,不唱戲,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
梅葆玖說,從小,父親就注意讓他們好好受教育,這樣即使不唱戲,也可以做別的。加上父親本身是個開明而兼容并蓄、愛好相當廣泛又相當聰明的人,使得他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興趣也相當廣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務(wù)正業(yè)”。說不完的梅府傳奇父親,也是梅葆玖談不完的話題。有那樣一位出色、開明又可親的父親,有誰能不驕傲呢?
父親去世后,留下了價值幾十個億的收藏和家產(chǎn),他的藏品中很多是無價之寶。梅葆玖說,母親很聰明,把這些全部獻給國家了。把這些東西留給子女,時間長了難免散失,不如給國家,還能永久地保存起來。梅葆玖說,那些東西若是給子女,是不得了的財富,但難保他們不會成為“畫販子”,今天這個人找,就東賣一幅,明天那個人找又西賣一幅,然后換寶馬,換別墅,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他們都理解媽媽的決定,沒有爭議。他說,除了父親戲曲方面的一些東西,有一頂父親在美國得到的博士帽也留給了他,那是他永久的紀念,但是終有一天他也會交給國家,他開著玩笑說:“絕不能讓人說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給賣了!”
梅派的衣缽在梅葆玖他們的下一代沒有傳人,他說:“‘文革’耽誤了一代人,我們的子女應(yīng)該學戲的年代正趕上八個樣板戲,那時男旦靠邊站,老戲不讓唱。”本來他哥哥梅紹武的兒子很有條件,但是那個年代不讓學,最終他選擇出國了。但讓梅葆玖感到欣慰的是,大哥的孫子梅瑋能唱上幾段,梅瑋正上著北大中文系,業(yè)余跟著梅葆玖學學戲。梅葆玖說:“這也算梅家隔代的傳承吧!
名人梅蘭芳成名之路
梅蘭芳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shù)的先驅(qū)。他的交流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shù)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并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1.不計前嫌
在戲曲界,長期以來流行著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習,即“一日為師,畢生為尊”。很多聲譽卓著的優(yōu)秀演員,出名成家乃至老邁年高之后,每當提起自己的恩師,無不畢恭畢敬感念良深。盡管自己地位顯赫,享譽遐邇,盡管恩師當年責打過自己,苛待過自己,乃至用刻薄的話語挖苦和貶斥過自己,他們也都不計前嫌。這方面梅蘭芳就是最好的楷模。
1902年剛滿8歲的梅蘭芳,經(jīng)人介紹拜見一位姓朱的京劇前輩,想投其門下從師學戲。朱先生看他目光有些灰暗,缺乏光澤,便有點失望,但礙于介紹人的金面又不好推卸,于是勉強收了下來。第二天,朱先生作了幾個眼神示范動作讓梅蘭芳跟著學,但看他呆板遲鈍,毫無靈氣,便斷定這一對“死魚眼”不可救藥。接著又以昆曲開蒙戲《思凡》教其演唱,前兩句并不繁難,朱先生教了十幾遍,梅蘭芬唱得依然是荒腔走調(diào),極不入耳。最后,朱先生把他臭罵了一頓讓其回家,并斷言“祖師爺沒有賞給你飯碗,你沒緣分吃這口飯”。
回家以后,梅蘭芳又拜在一位姓喬的先生門下繼續(xù)學戲。在喬師指導下他勤學苦練,發(fā)奮圖進,每天對著壇子喊嗓子,望著飛鴿練眼神兒,看著古畫學身段兒,面向墻壁念口白,通過一番苦練,終于練成絕藝,譽滿京都。
一天,那位姓朱的老師也來看他的戲,看畢大吃一驚,愧悔交集地來到后臺向他道歉。梅蘭芳當即跪倒在地上說:“師傅,您可千萬不能這么說,要不是當初您罵我一頓,說不定我還沒有今天哩!”接著問清楚朱先生的住址,第二天便拿著禮品登門看望。往后多少年來一直去問業(yè)求教,并在生活上、經(jīng)濟上給朱先生多方照應(yīng)和孝敬,直到這位老先生去世為止。
2.成名之謎
梅蘭芳8歲學戲,10歲登臺,14歲便成名。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獨創(chuàng)梅派風格。他還多次出國訪問演出,為中國京劇走向世界做出積極貢獻。那么,梅蘭芳是怎樣成名的呢?
這要從吉林富商牛子厚說起。牛子厚熱愛京劇,對京劇這個行當很有研究,歡樂宴飲時,常請戲班子演戲助興。
1901年,牛子厚為母親祝壽,特地請來北京的“四喜班”獻演。牛子厚與戲班子文武老生葉春善交談,打算出資辦“科班”,由葉春善在北京招徒組班,在北京、吉林兩地輪番演戲。葉春善十分贊成,回京后就張羅組建戲班子,并從牛子厚三個兒子喜貴、連貴、成貴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戲班子合名為“喜連成”班。
葉春善演技高超,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連成”戲班很快享譽京華。少年梅蘭芳也在戲班子學戲,他那時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之一,梅蘭芳自小受到藝術(shù)熏陶,幼年時便具有表演天賦。梅蘭芳來到名角濟濟的“喜連成”班,虛心請教,刻苦練功,深得葉春善喜愛。
1908年,葉春善率“喜連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蘭芳功底深厚,氣宇軒昂,便向葉春善詢問梅蘭芳的來歷。得知他藝人世家出身,帶藝入班,牛子厚囑咐葉春善要多加培養(yǎng),幫他早日走紅。
葉春善有意安排14歲的梅蘭芳飾演《白蛇傳》中的青蛇,并取得極大成功。牛子厚認為梅喜群這個藝名不夠豁亮,為之改名“梅蘭芳”并大作宣傳工作,令“梅蘭芳”這個名字一炮打響,在戲迷中廣為傳揚。“喜連成”班在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蘭芳受到熱烈歡迎,人們爭相一睹當紅名旦的風采;氐奖本⿻r,梅蘭芳已成為紅極一時的京劇名角兒。
【名人梅蘭芳的故事講解】相關(guān)文章:
名人故事:梅蘭芳04-04
名人梅蘭芳童年練蹺功的故事11-14
梅蘭芳的傳奇故事06-08
梅蘭芳蓄須明志故事05-13
成語故事及講解03-01
梅蘭芳的勵志故事17個12-05
梅蘭芳的勵志故事(精選17篇)08-23
名人資料名人故事02-16
名人故事02-26
名人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