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武夷山景點景觀概況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下面,yjbys小編為您帶來武夷山景點景觀概況,歡迎瀏覽!
文化遺產(chǎn):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tǒng)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符合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3、5標準。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fā)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29]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shù)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shù)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xiāng)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
古閩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國內(nèi)外發(fā)現(xiàn)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nèi)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后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占地48萬平方米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
在武夷山東部絕壁巖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先民喪葬遺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現(xiàn)今國內(nèi)發(fā)現(xiàn)年代最久遠的懸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懸棺葬俗的發(fā)祥地,其實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和已消逝的古閩族文化的極為珍貴資料。
古漢城遺址
武夷山漢城遺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現(xiàn)代化”城市[31]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是全國唯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漢代王城遺址。遺址面積占地48萬平方米的漢城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研究價值。它是中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址,在創(chuàng)建選址、建筑手法和風格上獨具一格,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中國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現(xiàn)已發(fā)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當、鐵器青銅器等,分別代表當時先進的生產(chǎn)力,體現(xiàn)了中國文明的最高水平,為研究漢代閩越族盛衰及江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漢城遺址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道教洞天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游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游人絡(luò)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錦繡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宮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33] 據(jù)《武夷山志》記載:武夷宮始建唐天寶年間(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夷宮初建時,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稱天寶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為其弟李良佐“辭榮入道”,才移建今址,名“會仙觀”。會仙觀建成后,歷代篤信仙家的封建統(tǒng)治者,都不惜花費重金,多次修葺、擴建這座宮殿,改名“仲佑觀”。南宋詞人辛棄疾、詩人陸游、理學家劉子軍、朱熹等都主管過沖佑觀。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觀為宮,稱“萬年宮”。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觀毀于兵燹。天順、成化年間(1457-1487年),雖經(jīng)官府多次撥款修葺,都未能恢復舊觀。嘉靖四年(1525年),觀又遭火焚,次年創(chuàng)復。即為的武夷宮。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jīng)不住數(shù)次火焚和兵燹,后僅留下幾間空房。2006到2008年這幾年間,在旅游、文化部門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又重新修復,庭院里的兩株桂樹,則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是800—900年的古樹。全面恢復武夷宮的計劃將逐步進行。這座千古名觀必將重現(xiàn)昔日的雄姿。
自然遺產(chǎn):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郁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yīng)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yīng)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九曲溪
九曲溪發(fā)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qū)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巖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zhì)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準。
大紅袍景區(qū)
大紅袍景區(qū)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部位,景區(qū)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nèi)。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gòu)造控制發(fā)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cè)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jié)理發(fā)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余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xiàn)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后,武夷山將不再制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巖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巖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斂的巖腰之內(nèi)。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余米的斜覆巖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lián)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lián)珠”。
拓展閱讀
武夷山旅游景點
【九曲溪景區(qū)】
九曲流域面積已5平方公里,全長9.5公里,平均寬約7米。山技水轉(zhuǎn),水繞山行。九曲溪的兩岸,奇峰怪石林立,爭奇斗巧,日不暇接,引得游人稱奇叫絕,河道彎彎曲曲,淺灘接著深潭,時而波平如鏡,時而浪打飛舟,“一時輕舟似B箭,瞬息已過千重山”。乘竹筏觀山,水在腳下;游水,山在眼前;賞洞,洞在巖壁。一派人熱情趣,意味無限。
一曲
九曲溪的次序是逆流而數(shù)的。武夷宮前晴川一帶為一曲。這里大主峰巍然雄踞,矗立云天,雄峙溪北;獅仔峰怪石崢嶸,狀如雄獅,坐鎮(zhèn)溪南。兩峰南北,遙遙相望,主要景點有;大王峰、幔亭峰、換骨巖、三姑石、鐵飯嶂、水光石、大小觀音石、儒巾五、兜峰等。
二曲
舟過鐵板嶂,從浴香潭北上,是為二曲。奇麗的玉女峰,插花臨水,亭亭玉立于溪畔,成為武夷山的象征。峰下浴香潭水澄碧如染入奇巧玲瓏的“印石”、“香流石”點綴在玉女峰周圍,兩岸掛竹蒼翠,隨風婆娑起舞,影隨波蕩,綠滿清溪,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主要景點有:玉女峰、仙榜臺、翰墨石、仙館巖、鏡臺等。
三曲
峰回疾轉(zhuǎn)近雷磕灘,溪水依南而流,形成一個彎環(huán),是為三曲。小藏峰危崖峭壁,聳立溪畔,仰望崖際,可見三千多年前古越人的懸棺葬具“船棺”凌空懸架,風雨不毀,遠航九天,令游人發(fā)思古幽情。
主要景點有小藏峰、仙游巖、升日峰、車錢巖等。
四曲
大藏峰下一泓溪水為臥龍?zhí),向北流過占錐灘,這一段為四曲。大藏峰危立水際,陡峭千仞,與昂首云天的仙釣臺隔水相峙,溪畔有元代御茶園,茶香縷縷,令人心醉。
主要景點有:大藏峰、仙釣臺、御茶園、小九曲、試劍石、題詩巖、金雞洞。
五曲
舟過臥龍?zhí),右折?jīng)題詩巖,小九曲北上至于林渡口,是為五曲。五曲地勢寬曠,隱屏峰下,右宋代大理學家朱熹親自創(chuàng)建的“武夷精舍”,五曲是武夷山風景的縮影,巨石崎嶇,背山臨水,其境尤佳。
主要景點有:隱屏峰、接筍峰、武夷精舍、云窩、茶洞等。
六曲
舟沿溪北上,行至老鴉灘為六曲,六曲僅一泓溪水,然天游乃“武夷第一勝地”,登臨峰頂一覽臺,極目四望,群峰積翠,九曲環(huán)碧,一覽無遺。
主要景點有:天游峰、曬布巖、蒼屏峰、仙掌峰、響聲巖等。
七曲
舟過老鴉灘,溯流兩行,到百花在附近的獺控灘,是為七曲。巍然矗立在七曲溪北的三仰峰,是武夷山風景區(qū)中最高峰,峰連三疊,斜插碧霄,峰影朦朧,令人神往。盤峙溪南的城高巖上,松竹環(huán)簇。滿坡滿綠。
主要景點有;三仰峰、三層峰、北廊巖、天壺峰、瑯環(huán)巖、城高巖等。
八曲
芙蓉灘東西為八曲。夾溪兩岸,奇峰環(huán)拱,怪石磷峋,狀如動物,宛如水F動物園,有雄獅石、水龜石、象鼻巖、駱駝峰、貓兒石、青蛙石、魚磕石、海蚧石、牛轱潭、人面石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九曲
從峭巖附近的淺灘,到齊云峰下的星村鎮(zhèn),是為九曲。到了這第,放眼西望,平疇沃野,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宋詩人朱育在九曲種歌中吟道:“九曲欲窮眼豁然,桑麻雨霧見平川,漁郎更寬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主要景點有二齊云峰、蟑巖、白云巖等。
【天游峰景區(qū)】
天游峰海拔410米,相對高度215米,位于景區(qū)中心,東接仙游巖,南續(xù)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周圍群峰拱衛(wèi),峰下九曲瀠回,是縱覽武夷群峰,俯瞰清瀅九曲的理想勝地。景區(qū)內(nèi)人文景點薈萃,融合儒釋道三教文化于一體,令人流連品味,不忍遽離,號稱武夷第一勝景。
每當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觀賞云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于云端,變幻莫測,宛若置身蓬萊仙境,遨游瓊樓玉宇,故名天游。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云開霧散之后,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徐霞客評之為:“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yīng)第一也”。天游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從峰頭飛流直下下,若銀河落九天之勢,名為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區(qū)。
【桃源洞景區(qū)】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意即可與陶淵明名著《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源媲美,勝景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圍北廊巖、三層峰、蒼屏峰換列。由于位置幽深偏僻,一般游人較少前往游覽,但實為一處值得觀賞的佳境。 順六曲溪北的山徑沿松鼠澗婉蜒上行約一華里,沿澗山徑曲折縈洄,山轉(zhuǎn)水復,幾疑無路,巖罅遍布,鐫滿題刻“疑無路”、“問津處”、“仙源”等。山徑窮處,忽有一處大型石巖崩塌堆積而成的巖洞,穿越迂回出洞后即見小桃源的洞口。宋末抗元名臣謝枋得在此遁世隱居時曾賦詩抒志云:“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后人即書“桃源洞”三字于洞門之額。
【虎嘯巖景區(qū)】
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四壁陡峭,屹然獨聳,上覆危崖,下臨絕壑,山形似虎,勁風襲來之時,松濤聲以及巖洞里的回蕩之聲宛如虎嘯陣陣,又相傳有仙人騎虎咆嘯其上,故名。峰間勝景多奇特,有武夷山水縮影之美稱。
【一線天景區(qū)】
一線天,又稱一字天,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里。該處有一座巨巖,宛若城廓,名甫靈巖。巖傾斜而出,覆蓋三個毗鄰的山洞,其頂有裂隙100余丈,寬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觀崖頂裂隙,可見天光一線奇景,此即一線天。三洞名伏羲、靈巖、風洞,前后通連,由一線天兜進的風,轉(zhuǎn)從風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頓覺涼爽。靈巖洞終年滴水,匯成一壑清泉,叫圣水。在一線天的天崖縫中,時常有罕見的哺乳動物白蝙蝠,洞邊有竹中奇珍四方竹。右邊是伏羲洞,中間為風洞,左為靈巖洞。
【水簾洞景區(qū)】
水簾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水簾洞的水簾,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點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鷹嘴巖、流香澗等,而天車架則是這一景區(qū)內(nèi)較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它位于章堂澗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在好幾個高矮、大小不一的崖洞內(nèi)依崖構(gòu)筑的幾幢小木樓,有的深藏洞內(nèi),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錯落,欄桿圍護,懸梯環(huán)接,這便是天車架。
【大紅袍景區(qū)】
武夷山大紅袍景區(qū)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廟天心永樂禪寺,有被傳為神茶的大紅袍。大紅袍景區(qū)主要景點有:牛欄坑、永樂禪寺、大紅袍、三花峰、磊石巖、馬頭巖、悟源洞、杜轄巖。
大紅袍是神奇的茶樹,它有與眾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大紅袍的樹齡已逾千年,現(xiàn)在九龍窠絕壁上僅剩四株,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yǎng)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它們也生長茂盛。大紅袍茶產(chǎn)量極少被視為稀世珍寶。
【武夷山景點景觀概況】相關(guān)文章:
安徽景點概況導游詞11-08
武夷山旅游景點路線07-27
武夷山旅游景點介紹07-21
武夷山旅游景點推薦08-02
職稱英語概況06-18
新加坡留學概況08-29
藥監(jiān)局實習概況08-19
無錫求職概況08-02
泰國旅游概況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