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洲遺址旅游指南
藥洲遺址簡介:
藥洲遺址是五代南漢的千年園林遺跡,在今教育路南方劇場北側。當年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假以為園名。今園內尚有一泓湖水,面積440平方米,九曜石散處水中和岸邊,水石洲渚的園林意境,依稀可見。
南漢主劉龔割掘嶺南時,建都廣州,稱興王府,遍筑離宮別院,在城西開鑿西湖 (又稱仙湖)長500余丈,地連南宮。據(jù)《南誨百詠》載:此處為劉龔“聚方士習丹鼎之地”。故稱藥洲;蛘f因栽植紅藥(有說即芍藥),故名藥洲!赌虾0僭仭芬秷D經》載:九曜石為太湖舊產,劉龔時有富民負罪者,以石贖罪。
但明代正統(tǒng)年間學使張明先懷疑此石不必遠取自太湖、三江,而可能運是從韶州運來。宋初統(tǒng)一了嶺南,藥洲成為士大夫泛舟觴詠、游覽避暑勝地。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經略使陳峴加以整治,在湖上種白蓮,號稱白蓮池。
藥洲上建亭“愛蓮亭”,取周濂溪《愛蓮說》之意,后圮。明代以“藥洲春曉”為羊城八景之一。后來湖漸淤塞縮小,市街展拓。現(xiàn)在的仙湖街、九曜坊等,昔日都是湖區(qū)!稄V東新語》載九曜石“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巖?兀,翠潤玲瓏,望之若崩云,既墮復屹。上多宋人銘刻。”現(xiàn)將8座遺石分述如下:米題藥洲石,在北岸,高1.5米,狀如持笏,上有宋代人書法家米芾題刻“藥洲”,署“米黻元章題”。米黻即米芾,時為熙寧六年(1073年)。
該石曾被移到廣東布政使署東院及兩廣總督署。50年代遷回。海上洲石,在北岸靠西,高2米,圓石為頂,若牛頭,四旁有十余竇相穿。宋熙寧年間許彥先在石上刻詩:“花藥氤氳海上舟,水中云影帶沙流。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斗牛。”池東石,在湖東端,上下兩塊石相疊,上石較小,狀如黑豬,石上通身有荷小孔如泡沫。下石形如巨龜,重約16噸。仙掌石,在池東石南側。
米芾在石上題刻一詩:“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云。瑰齊?怪石,錯落動乾文。”明人關鵬在石上題“仙掌”2字。九曜第一石,在石堤東側,高3.4米,重約25噸。石形似鰲魚。1988年維修時,把石升起約2米,發(fā)現(xiàn)石下有木柱樁。
近底部有明嘉靖題刻“此即九耀第一石也”。清人翁方綱篆書 “拜石”。還有隸書“龍窟”等題刻。翁題藥洲石,在湖中偏西處,形如筍峰。高2.4米,上有翁方綱題刻“藥洲”2字。屈大均所說 “門色中空”石,在翁題藥洲石西側,上有兩處清人題刻。珠泉石,在湖中西南側,西面刻“珠泉”,東面刻“釣磯”。此外,還有較大的6塊石散落于湖西南角及西岸、北岸石間。
1988年挖出大小3石,置于西部新拓湖上。它們可能是從九曜石崩裂出來的.。
八座石碑:
1.米題“藥洲”石。在池北岸,高1.5米,上有宋代名書法家米芾題刻“藥洲”,署“米黻元章題”。該石清代時曾被移到廣東布政使署東院和兩廣總督署,本世紀50年代遷回現(xiàn)地。
2.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高2米、圓石為頂,若牛頭,四旁有10余竇相穿。宋熙寧年間許彥先在石上刻詩:“花藥氤氳海上洲,水中云影帶沙流,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斗牛。”
3.池東石。在湖東端,上下兩塊石相疊,上石狀如黑豬,下石形如巨龜,石身有泡沫小孔。
4.仙掌石。在池東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題刻詩:“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錯落動乾文。”明人關鵬在石手掌紋旁題“仙掌”兩字。
5.九曜第一石。在石堤東側,高3.4米,石形像鰲魚。1988年維修時把石升起約2米,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間題刻的“此即九曜第一石也”。還有清代書法家翁方綱題刻的篆書“拜石”和隸書“龍窟”等題刻。
6.藥洲石。在湖中偏西處,形如筍峰,高2.4米,上刻翁方鋼題“藥洲”兩字。
7.白色中空石。在“藥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題刻兩處。
8.珠泉石。在湖中西南面,西面刻“珠泉”,東面刻“釣磯”。
藥洲遺址交通:
附近有公交站:廣衛(wèi)路總站、中山五路站
附件有地鐵站:公元前
藥洲遺址門票:
免費開放.
【藥洲遺址旅游指南】相關文章:
哈密旅游指南10-21
杭州旅游指南10-17
肯尼迪旅游指南09-24
出境旅游指南09-21
旅游指南越南12-09
去泰國旅游指南11-08
菲律賓畢業(yè)旅游指南09-01
南京旅游指南10-29
寧波2016國慶旅游指南10-03
旅游指南越南旅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