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三則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名人勵志故事。
名人勵志故事1:成功源于一張舊報紙
你也許不會相信,日本著名搬家公司“阿托搬家服務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奪田千代的成功竟然源于一張舊報紙。
有一次,奪田千代乘火車從大阪去北海道看望朋友。上火車前,她在車站買了一份用報紙包著的魚子壽司。火車啟動后,吃完壽司的奪田千代正要扔掉那張舊報紙。無意中,她的眼睛在報紙上匆匆掃了一眼,一個不起眼的新聞引起了她的注意:日本國內居民每年用來搬家的總費用大約在400億日元左右,其中大阪市就有150億日元,這是一筆驚人的開支。憑著女人的直覺,奪田千代意識到:隨著現(xiàn)代人口流動性的與日俱增,幫人搬家這個很不起眼的行業(yè),在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⒉豢上蘖。而且目前日本還沒有一家很專業(yè)的搬家公司,如果自己朝這方面發(fā)展,一定會大有賺頭。于是,她果斷地拿出所有的積蓄成立了一家專業(yè)的搬家公司。
一開始,奪田千代的搬家公司名氣很小,很多人并不知道有這么一家企業(yè)。奪田千代意識到,要想把成千上萬的散戶吸引過來,必須提升公司的影響力。一般來說,做廣告是最快捷的途徑,但公司剛成立不久,廣告費用又太高,她還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
聰明的奪田千代另辟蹊徑。注意研究客戶心理的她敏銳地洞察到顧客們在通過電話聯(lián)系搬運公司的時候,面對電話簿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司名稱,他們往往選擇排在最前面的公司,而電信部門又是按照拼音排列公司順序的。按照這個規(guī)律,她就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為“阿托搬家服務中心”,如此一來,“阿托搬家服務中心”在電話簿上排在最前面,查找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與此同時,奪田千代為公司選擇了一個醒目易記的“123”作為服務號碼。這樣一來,打電話提前預約搬家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
另外,針對日本城市高層住宅多的特點,奪田千代又定制了搬家專用吊車。高層公寓的居民搬家時,只需用吊車把集裝箱送至顧客家的窗前,就能進行操作,這種新穎快捷的搬家方式很受顧客歡迎。此外,在搬家的同時,“阿托搬家服務中心”還向顧客提供了與搬家有關的各種配套服務,如消毒、滅蟲、清掃衛(wèi)生、改換電話號碼以及子女轉學等。奪田千代就是從這些最細微的地方入手,想顧客之所想,最終以其優(yōu)質的服務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經營理念,在日本眾多的搬家公司中脫穎而出,并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在全日本近40個城市擁有分公司和聯(lián)營公司的大型企業(yè),美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還爭相購買她的搬家技術專利。
最初幫助奪田千代打開成功之門的,就是舊報紙上那一條不起眼的信息。是的,在這個世界上,被蘋果砸中的`人也許有千千萬萬,而最后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卻只有牛頓。其實,機遇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能夠在機遇出現(xiàn)的瞬間緊緊地將它抓在手中。
名人勵志故事2: 成功就是不放棄
她從小就夠努力,可命運卻總是跟她開玩笑。
為了能讀書,她6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干活。到了賣柑橘的季節(jié),她常常凌晨兩三點鐘就得起床,走5公里多的山路,幫母親把柑橘背到街上,然后再趕到學校上學。即使這樣,上到初中還是被迫輟學了,因為家里還是供不起她念書。母親說,我的這個娃兒幾乎都是餓大的,不是喂大的,命慘。
為了改變命運,她做過建筑工人,擺過地攤,賣過小火鍋,承包荒山種苦竹,養(yǎng)雞、養(yǎng)豬……她嘗試做過幾十個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連她自己也記不清到底經歷過多少次失敗。
“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站起來!泵看问,她都這樣寬慰自己。
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吃到了一種口感特別的蔬菜,這讓她預感到命運有了轉機。
那是她的家鄉(xiāng)四川宜賓極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叫大頭菜,是芥菜的一種。不過她吃到的是一個叫陳家華的朋友用祖?zhèn)鞯氖炙囯缰频,味道非常獨特,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點,但又不像傳統(tǒng)的腌制大頭菜那么咸,甚至可以當零食吃。她想,如果能把它開發(fā)成產品,一定會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樣喜歡吃。
她向陳家華提出了合作開發(fā)大頭菜的想法,沒想到對方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一口就回絕了。原來陳家的手藝是祖?zhèn)鞯模惣易嫔嫌幸?guī)矩,腌制大頭菜的獨門絕技都是直線單傳,即使沒有孩子也不允許外傳。
這樣的拒絕,并沒有讓她灰心喪氣,因為她早已歷經失敗的磨礪,已不會輕易地回頭。
她頻繁地去陳家,卻沒有死纏爛打地天天講合作的事,而是只幫忙做些家務,扯扯閑天。時間長了,她與陳家人越來越近,終于有一天,陳家人被她的誠意打動,同意合作辦一個大頭菜加工廠。
初戰(zhàn)告捷,她很興奮,立刻用東拼西湊的4萬元購進了7噸大頭菜,就在她的家里開始了把大頭菜做成產品的實驗。
傳統(tǒng)制作腌菜的方法,是將大頭菜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院子里自然風干。成噸的大頭菜都掛起來,顯然太耗費人力了,為了省工省力,他們決定改進工藝,全部平攤著晾曬。七八天后,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起大頭菜查看時,瞬間心里就涼了半截。原來朝下的一面,因為不能跟空氣接觸,都腐爛變質了。
7噸大頭菜,沒等腌制就全部扔掉了。不過原因是明擺著的,她沒有氣餒,四處籌款,再次購進了5噸大頭菜,并研究調整晾曬方法。這次他們專門制作了一個鐵爐,希望在大頭菜霉變之前就進行烘干。然而,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實驗還是失敗了,大頭菜一噸接著一噸地被倒掉,借來的錢也跟著全部打了水漂。
血本無歸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心痛吧,難受得不行,朋友想打退堂鼓了。她也心疼,但她沒路可退,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本,但她有足夠的外債。
在她的堅持下,實驗再次啟動,只是回歸了最原始的辦法——人工串掛晾曬。為了節(jié)省人工,她成了主要勞力,為了最后的希望,她幾乎拼盡全力。有時干到清晨,大家都受不了,倒下睡了,她非要把手頭的菜串完,指頭都串破了,她也沒哼一聲。
串完的大頭菜需要掛在架子上,經過20天的晾曬才可以做腌菜。最原始的方法竟成了唯一的方法,晾好的大頭菜,終于做成了產品。當那麻辣鮮香的味道浸滿她的口中時,她禁不住熱淚盈眶。
實驗成功,她再次舉債,一下子就買回了10噸大頭菜。一串串大頭菜掛滿了架子,就好像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她覺得夢想的財富離自己越來越近了,然而命運跟她開的玩笑,還遠沒有到頭。
2007年3月,持續(xù)降雨引發(fā)的大水突襲了她的工廠,10噸快要腌制好的大頭菜全部被水淹沒。幾天后,大水退去,留給她的是一片狼藉。所有被水浸泡的大頭菜不得不扔掉,成車的菜被拉了出去,她的心也跟著碎了,此時的她已經身無分文,還欠下了一屁股債;氐郊遥匆娔赀~的父母,她無言以對。
她不怕吃苦、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陳家華的家人伸出了援手。在歷盡艱辛之后,2008年初,承載著財富夢想的大頭菜產品終于問世了。短短幾年間,她們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500余萬元。
她就是宜賓市華銳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施正琴。
對于那些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旅途中苦苦思索成功秘訣的人來說,施正琴或許給出一份令人欣慰的答案,她說:“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去,就不想起來!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失敗了,卻從不放棄。
名人勵志故事3:苦難的另一面是恩賜
1965年,他出生在河南長垣縣一個農民家庭,一生下來,命運就向他展示了殘酷的一面,他先天脊柱變形,前弓后駝,而貧窮的家庭連他的溫飽都無法保證,醫(yī)治殘疾更成為了一種奢望。
1982年,17歲的他身高僅有1.55米,體重僅37公斤,那一年他高中畢業(yè)面臨高考,成績優(yōu)秀的他自信滿滿,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家人看他如此投入,不忍心告訴他真相,一直到填報志愿的時候他才知道,因為身體殘疾,沒有一所大學會錄取他。
得到消息的他痛苦不堪,他撕扯著自己的頭發(fā),一遍遍嘶吼著:“我應該怎么辦?應該怎么辦?”
這樣的痛苦一直持續(xù)了10年,他閉門不出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名為《我與地壇》的書。這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同為殘疾人,他深深理解史鐵生的痛苦,也被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樂觀向上的情緒深深打動,看著為他奔忙的年邁父母,他決定與命運抗爭。
1992年,他開始外出打工,雖然身體殘疾,但由于頭腦靈活,他很快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專門向醫(yī)院推銷醫(yī)療器械,在一次推銷中,他無意中聽說當時氣管導管比較緊俏,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突然萌生了生產這種器械的念頭。
但一個身有殘疾的農村青年想要做成在當時還屬高技術的產品談何容易?為學技術,他10多次上河北、下上海,7次騎著摩托車跑洛陽、鄭州,向專家討教。有一次,為了一個關鍵技術,他騎摩托車連夜趕往200多公里外的洛陽,專家聽了他的經歷,感動得熱淚盈眶,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全部傳授給他,隨后,他向鄉(xiāng)親們借了兩萬元錢開辦了自己的工廠。
1995年,他的氣管導管研制成功,當年便獲得河南省技術成果獎,還填補了國內氣管導管生產的空白。1996年,他注冊了“駝人”牌商標,他說:“這商標‘駝’字小、‘人’字大,我想告訴大家,殘疾人照樣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駝人也能頂天立地!”
鏗鏘有力的話語背后,是夜以繼日的勞作,身為一名殘疾人,他要付出比一個健康人多出十倍百倍的艱辛努力。
上蒼是公平的,經過他的努力,2010年,駝人集團已擁有數(shù)百種醫(yī)療器械產品,生產的麻醉包和鎮(zhèn)痛泵銷量穩(wěn)居全國首位,并且出口到印度、土耳其、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
他富了,但他沒有忘記曾經的苦難,他說:“創(chuàng)業(yè)富民、助殘,讓更多的鄉(xiāng)親們富裕起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就業(yè)自立,是俺的最大愿望!
為造福鄉(xiāng)親,他把企業(yè)遷回家鄉(xiāng),安排了近2000人就業(yè);為改善家鄉(xiāng)落后面貌,他拿出400萬元資助修路、架橋、建學校;為幫助殘疾人,他花錢在媒體上刊登錄用殘疾人就業(yè)啟事,接納近400名殘疾人就業(yè),還建起方便舒適的殘疾人公寓。
他的名字叫王國勝,駝人集團董事長,河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會長,河南省政府“扶殘助殘慈善大使”,中國殘聯(lián)和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lián)合會“愛心人士”。
時至今日,46歲的王國勝早已看淡了苦難,他對每名招募來的殘疾人說,其實苦難的另一面是一種恩賜,因為伴隨苦難而來的往往是一種超乎常人的堅強與不屈,而這種精神才是人生在世最為寶貴的財富。
【名人勵志故事三則】相關文章:
勵志中外名人故事01-06
名人的勵志故事12-22
名人勵志故事素材12-10
名人創(chuàng)業(yè)勵志故事09-04
經典名人勵志故事12-11
名人勵志求職故事07-12
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名人勵志故事:貝多芬勵志故事_900字08-02
名人勵志故事(15篇)12-07
關于名人的勵志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