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
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第十一期于上周六播出,該期主題為“那一天”。如下是勵志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希望能幫助到你。
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1】
談及金士杰,臺灣知名演員導演,話劇界的教科書,《白銀帝國》里的劉掌柜、《一代宗師》里的五爺,《繡春刀》里的魏忠賢,《師父》里的鄭山傲,《剩者為王》里的感動眾人父親,熱播劇《外科風云》里的老院長……每一個標簽都是工作給予他的,也是為人所熟知的。而不婚主義,58歲結婚,花甲之年喜獲龍鳳胎,這些是生活中的金士杰,有又哪些不一樣呢?在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近期播出的第十一期節(jié)目中,解讀了不一樣的金士杰。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是流動的,過去決定了現(xiàn)在,現(xiàn)在預示著將來。然而總有一個時間節(jié)點,在那一天,聚焦著整個事件的關鍵時刻,讓所有人為之銘記。這期的《朗讀者》以“那一天”為主題,邀請到前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安文彬、中國南極科考奠基人郭琨、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杰、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特級攝影師姚建中、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江疏影等嘉賓一同在朗讀中分享生命中最難忘的那一天,和那些令人驚奇感動的細節(jié)。
金士杰的那一天,是愛讓他改變
金士杰是不婚主義者,卻在58歲突然結婚,然后花甲之年喜獲龍鳳胎,對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金士杰用“奇幻”來形容,“我是一個凡人,怎么會在我手上出現(xiàn)另外一個生命。”他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喜悅,“不敢說多,我總覺得自己應該低調(diào)一點,謙虛一點”,但是從他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你無法不感受到他對于這份喜悅的珍惜和滿足,還有他對于幸福的定義。
談及那一天,他說,當時爸爸都已經(jīng)96歲高齡了,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爸爸,他能分辨出爸爸當時的心情,那拉長的語音中對自己的祝福。從對世界的害怕,到害怕自己來不及陪伴孩子更長的時光,金士杰說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進,他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從他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改變他的是愛,是妻子單純因為快樂事情而笑出眼淚的樣子,是孩子一天天成長直到初中結婚生小孩的樣子,是百歲高齡父親對于自己的理解和支持,當然也是金士杰自己對整個世界的愛,對家人還有他熱愛的`舞臺。
臺詞不僅僅只是臺詞,更是他生活的樣子
作為臺灣話劇界最具影響力的老戲骨之一,金士杰在之前的很多年里都只活躍在話劇藝術的世界中,很少參演商業(yè)影視劇。不過近年來,觀眾們卻經(jīng)常能在各種商業(yè)片中看到他,精湛的臺詞功力加上細致入微的表演甚至經(jīng)常把主角的光芒都掩蓋過去。為什么金士杰老師有戲?
金士杰談及孩子的時候,很難不讓人想到《剩者為王》里的父親對于女兒婚姻的態(tài)度,現(xiàn)實生活中金士杰也說他希望孩子經(jīng)受挫折,但是又無條件的支持他。相較其他朗讀者,金士杰的朗讀,似乎多了一份代入感,這與他多年的舞臺表演經(jīng)歷自然分不開,但更多的應該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言,這些感動來源于金士杰的本身。多年以后,他的戲劇融于了他的生活,戲劇里關于家庭,關于愛的內(nèi)容,正是金士杰的生活,又或許也可以說是他融于了戲劇。“愛!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如果我們沒有愛,就好像小鳥折斷了翅膀。”因為如此,才足以動人。
“我愿意他提早發(fā)生,但是我又不愿意撤銷原案”,或許正如金士杰說言,他是矛盾的集合體,但是這讓他的生活更豐富,也讓他的戲更動人。
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2】
《朗讀者》作為一檔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自開播來便大受好評。他兼具著綜藝與文化的雙重優(yōu)勢,在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喚醒了我們心中的文化感。
而也有一些不太友好的聲音,說該節(jié)目是“碎片化閱讀”,“名人光環(huán)”。誠然,在當今社會,電子媒體橫行,傳統(tǒng)紙質(zhì)媒體甚至被擠出主流,而深層次的閱讀更是被碎片化閱讀取代,說的嚴重點,這是一種文化亂象。但在我看來,“碎片化閱讀”也好,“名人光環(huán)”也罷,不能妨礙《朗讀者》成為促進國民閱讀的有力傳播工具。
通過邀請名人在節(jié)目上朗讀他們喜歡的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片段,《朗讀者》實現(xiàn)了吸引更多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同時弘揚文化的雙重目的。觀眾也能在了解名人故事的同時,欣賞到一篇出色的文學作品,在觀看節(jié)目的同時,有了更多的文學儲備。
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朗讀者》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累作文素材的便捷途徑,但更重要的,還是幫助我們有了更多的文學沉淀,增強了我們閱讀文學性書記的興趣。“喚醒文學”也是這樣的道理。國人甚少閱讀是事實,就連我們中學生,即使主業(yè)是讀書,也很少真正閱讀那些文學書籍,巨大的課業(yè)壓力下,雜志稱了我們閱讀的不二途徑,這也就造成了普遍的碎片化閱讀現(xiàn)象。“碎片化閱讀”并不是說國人不讀書或是不愛讀書,只是少了拿起厚厚的一本書來讀的勇氣!独首x者》則正是應用了“名人效應”,鼓勵觀眾像節(jié)目中的名人一樣讀書?梢姡鼘ν炀葒说乃槠喿x是有一定幫助的。
再者,《朗讀者》通過朗讀文學作品,喚醒觀眾內(nèi)心深處對有深度的文化的認同感以至向往,著實是綜藝節(jié)目中的一股清流,它的熱播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就像節(jié)目中的一位嘉賓讀的是老舍的《宗月大師》,大師對老舍的思情,就是給了老舍一次上私塾的機會,而正是這小小的舉動,是老舍有機會接觸文學,也最終造就了老舍文壇大師的地位!独首x者》也正是給電視機前某些被民著的厚度下壞了的觀眾一個翻開民著的機會,或許,這也能造就更多未來的文壇大師。
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3】
江疏影:想走屬于我江疏影自己的路
2004年江疏影以專業(yè)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yè)后,她并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yè)。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jié)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xiàn)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于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么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與江疏影想象的相差甚遠。由于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shù)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枚舉。由于選擇的是經(jīng)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jīng)濟以及數(shù)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jīng)濟學科書,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zhèn)渥⒅形囊馑,最后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著。”
除了學業(yè)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fā)明顯,如果網(wǎng)絡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后她表示:“那段經(jīng)歷造就了現(xiàn)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xié)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xié)調(diào)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相關文章: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后感05-07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后感精選05-07
觀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后感05-26
董卿《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05-07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十一期07-15
朗讀者最后一期青春觀后感05-08
朗讀者最新一期觀后感05-07
cctv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05-10
朗讀者觀后感第十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