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端午習俗
溆浦端午節(jié)的習俗極為豐富,保存了很多原始的古老風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溆浦人是怎么過端午節(jié)的吧!
清乾隆《湖南通志》認為:“龍舟競渡最早始于武陵”,溆浦古為武陵郡治所。遠古溆浦的賽龍舟,是為了祭祀龍神,這與當?shù)厝嗣竦纳姝h(huán)境、生活方式與生活習俗相關(guān)。
溆浦人傳說:龍,是水神之王,它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因此,溆浦人崇拜龍、祭祀龍,希望它常年風調(diào)雨順,河水波瀾不驚。在溆浦,無論是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是交通運輸,都與沅水、溆水相關(guān);因此,龍的祭祀自古昌盛,龍舟競渡起源較早。“駕龍舟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屈原在《九歌》中的描述,也就是溆浦龍舟生動寫照。
溆浦是屈原流放湖南時定居較久的地方,也是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溆浦人以此為榮幸。據(jù)傳,屈原離開溆浦去汨羅時,溆浦人民含著熱淚送他上船。至今,溆浦還留存有不少關(guān)于屈原的傳說。
溆浦傳說: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羅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傳到溆浦的,因此溆浦人將每年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jié)”,十五作為“大端午節(jié)”來紀念屈原,他們在溆水岸邊建起了“招屈亭”,并舉行龍舟祭祀。
溆浦龍舟競渡分為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大河龍舟結(jié)集點在江口鎮(zhèn);小河在溆浦縣城。大河龍舟是專供龍舟競渡的船,船可載六十余人,競渡時,原始粗獷,具有很強的爭斗性,而且有專供龍船停放的龍船亭,大河龍舟曾多次參加岳陽龍舟表演賽。小河龍舟、船小靈活,競渡前需到溆水南岸屈廟中祭祀,然后入水,競渡時兩岸人聲鼎沸,場面壯觀,凱旋者,要殺豬宰牛慶祝。
賽前的“祭龍”,造船前的“偷料”,比賽時的“搶水”、“搶鴨”等都是源于古時“雙端午節(jié)”的舊俗。至今,如扒龍舟、看戲、食粽子、懸艾葉、掛菖蒲、飲雄黃酒、吃綠殼鴨蛋、系花花繩、系香袋、掛天師像等風俗在溆浦猶存。
近些年,當?shù)攸h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陸續(xù)投資了二千多萬元恢復(fù)和修建紀念屈原的名勝古跡——涉江樓、招屈亭、懷屈樓、慕義亭、旭日亭、桔頌亭和屈原文化廣場等。收集、整理并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關(guān)于屈原與溆浦、溆浦雙端午等方面的學(xué)術(shù)論文,建立了雙端午活動資料庫。
溆浦端午節(jié)的習俗極為豐富,保存了很多原始的古老風俗:
一、偷料:每年農(nóng)歷四月下旬,溆浦人就開始為溆浦雙端午節(jié)做準備。古老的習俗中,“偷料”是五溪地區(qū)龍舟賽一個古老的習俗。其源由打造龍舟時,買的木料笨,偷的木料靈,龍船要靈不要笨。因此,每逢小端午之前,人們便半夜去偷料。如果木料的主人發(fā)現(xiàn),便會追,便會罵,但那是偷料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偷料人跑在前,木料的主人在后追,那就意味著龍船在比賽時也會被別人追著跑,自然會羸。所以,溆浦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龍船料要偷,十賽羸九頭”。
二、扒龍船(龍舟競渡):溆浦稱劃龍船為“扒龍船”。溆浦的扒龍船從五月初五一直要劃到五月十五才告結(jié)束。
三、看大戲:端午節(jié)看地方戲,是溆浦雙端午節(jié)的又一主要習俗之一。它從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散布于溆浦各鄉(xiāng)鎮(zhèn)的宗族祠堂,一直上演著各類地方戲,其中以辰河目連戲和陽戲居多。大多在重大節(jié)日和祭祖修譜時上演辰河目連戲。因而,以紀念屈原的雙端午節(jié)更是少不了,好戲一臺連一臺,有時從上午一直演到晚上,演員不辭辛勞,觀眾也樂此不疲,場面甚是隆重、熱烈。
溆浦縣辰河目連戲已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四、包粽子:溆浦人包粽子,多是在五月初五,或者是五月十二、三就開始。這里有很多原因,五月初五小端午包粽子,很多是為了送禮而準備的,也有部分是先在自己家過小端午,然后去岳母家過大端午。端午節(jié)送禮,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禮品。在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五這兩個大小端午節(jié)中,溆浦人有接女兒,女婿以及親戚朋友過節(jié)的習慣。去岳母家就必須送粽子、鴨或者是鵝等禮物。溆浦人包粽子有很多技巧。你的粽子從外表看是否包裹得緊,粽葉繩子的結(jié)頭清不清,糯米的咸味配得好不好,肉餡用的什么原料,蒸煮時火候達沒達到,那些明眼人看一眼就知道得一清一楚。只有精明能干的婆娘才能包出好的粽子。包粽子的功夫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哪一環(huán)都不能馬虎。例如,粽子扎松了,放在鍋里一煮就爛,咸味不對,吃起來就更不是味道,火候達不到,粽子就是外面熟,內(nèi)里生的夾心粽子……溆浦的粽子有很多品種。有角粽、背兒粽、船兒粽、秤砣粽以及枕頭棕等。
枕頭粽,溆浦最負盛名的粽子。溆浦人講,端午節(jié)不吃枕頭粽,就不算過節(jié),要吃了枕頭枕才算真正的過了節(jié)。枕頭粽,顧名思義,就像溆浦古時人們睡覺的一種長條正方形枕頭。這種形狀的枕頭,與唐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瓷枕非常相似。因此叫它“枕頭粽”。這種粽子,它如茶杯大小,短的約一市尺,長的有一尺三、四寸。大約需要一升糯米才能包成。溆浦人又稱它為“肉粽子”、“肉糍粑”。
五、懸艾葉、掛菖蒲:每逢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小端午,溆浦各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懸艾葉,掛菖蒲,這已成為溆浦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之一。端午節(jié)來臨前,鄉(xiāng)下農(nóng)婦們便去彩艾葉和菖蒲,采回來經(jīng)過清洗。在初五小端午的早上,就挑著艾葉和草蒲進城往各家各戶送。因為懸艾葉,掛青蒲是紀念屈原,因此不能用“買”字,同時也不能收對方的錢,不然,就會被看作是褻瀆屈原的魂靈。收到他人送來的艾葉和菖蒲的人,主人也要回贈一些如粽之類的禮品給送艾葉和菖蒲的人。
六、飲雄黃酒,酒蒜瓣子水,食蒜瓣子:飲雄黃酒,酒蒜瓣子水,食蒜瓣子、吃包子等風俗在溆浦也流傳甚久。繁當溆浦大小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飲雄黃酒,同時還要用雄黃酒涂在太陽穴、鼻子、耳朵或額頭上畫個“王”字。這種習俗除了避邪防病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移植了湘西土家族驅(qū)趕白虎的習俗。
七、系香袋:系香袋,也是溆浦端午節(jié)的`一個古老習俗,它也和避邪止瘟,驅(qū)邪禳災(zāi)有關(guān)。香袋里裝的香料,多為白艾、菖蒲根、雄黃、八角等香料。香袋都纏有避邪的五色絲。而且編織得非常好看,有些姑娘的香袋,還有用五色絲繡出許多吉祥圖案。由于香袋越來越美觀,因此也就成了姑娘們的定情信物。相傳,哪一位姑娘看中了某一后生,端午節(jié)觀龍舟時,就送香袋為信物。因為,每逢端午龍舟比賽,姑娘和小孩們都要系著香袋來看龍船,這種習俗直到解放初期,才逐漸消失。
八、掛驅(qū)邪像:端午節(jié)掛張?zhí)鞄煛㈢娯傅壬裣,貼天師符都是與驅(qū)邪避疫有關(guān)。在掛這種避邪像時,要先燒香紙蠟燭祭祀,還要殺一只大紅公雞,把公雞的血滴在紙錢上,再上雞頸部扯下沾有雞血的雞毛沾在鐘馗像或張?zhí)鞄熛竦纳喜。每一年的端午掛像,都要加蓋一次道士的牒印,以示今年已經(jīng)祭禮過。
九、系花花繩:系花花繩也是端午的習俗之一。所謂的花花繩,又叫五彩絲,它是由紅、黃、白、黑五色絲組合而成的細索。溆浦人端午節(jié)系花花繩,多系在手臂,頸部和腳上。它是有長命、長壽、續(xù)命百歲、合歡等作用。當然也有避邪驅(qū)魔等作用。
十、吃綠殼鴨蛋:吃綠殼鴨蛋也是溆浦的端午習俗。傳說端午節(jié)這一天,把煮的綠殼鴨蛋拿出來,趁熱拿出來放在小孩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去殼給小孩吃下去,說是日后可免除肚子痛。
從我們所考證的資料來看,溆浦端午的民間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或者是和屈原有關(guān)。但是,這些習俗中,仍然有很多與全國各地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顯現(xiàn)在這溆浦古老的端午民間習俗之中。
【溆浦端午習俗】相關(guān)文章:
溆浦廉租房申請條件07-08
端午節(jié)習俗用英語怎么說08-08
端午節(jié)習俗手抄報-端午節(jié)手抄報插圖08-13
英國圣誕習俗08-14
我國飲酒習俗10-24
越劇習俗大全09-07
東北結(jié)婚習俗11-12
陜西婚禮習俗11-12
菲律賓婚禮習俗11-12
中國婚禮習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