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
語文如何彰顯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發(fā)揮漢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和意,使一個個文字符號成為有呼吸、有脈搏、有翅膀的靈性之物,叩擊學生的語言敏感點,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在課題的導入中,筆者從漢字的本義出發(fā)理解“啟蒙”,由形及義,形中通義,字中藏理,感性而富有意味。中國的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在它自身的結構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如“斬”字,可以證明古代有一種車裂的酷刑;如“國”字,“口”與“戈”合成,“口”為人口,“戈”為武器,合起來便是用武力管理、保衛(wèi)人口,這正是國家的職能。如果我們在字詞教學時能夠多一點對漢字文化內涵的理解,讓學生感悟字詞的意象、意蘊、意趣,感受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由衷的敬畏和熱愛。
如“長”字的教學,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句子中“長”字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當代青少年的智能應包括7種彼此相互獨立的能力,其中第一種就是“語言能力:對文字意義和搭配的敏感性”。這一理論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從中可以看出語言能力的重要性。而語言能力的獲得,有賴于對教材范文中的典范語言進行揣摩、評點、推敲、賞析甚至質疑,對標題、標點、詞語、句式等種種實例增、刪、調、改,在對照中展開對話,從而識別文字的“通”與“好”,“好”與“妙”。由言及意,由言悟神,以“語文的方式”練就學生的“眼力”,這將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閱讀的技能,自主建構語文的能力。
素描淡抹又何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素面朝天,干干凈凈,不蔓不枝。一支粉筆一本書,演繹最本真的語文常態(tài),是為境界。
面對多種媒體聲色光影的“入侵”而影響學生“擁抱”文字的現(xiàn)象,目前有這樣一種導向:語文要走一條回歸路,要學會勇敢地拒絕外來的“干涉”。一位參加全國小語閱讀大賽的選手執(zhí)教《月光曲》,為是否播放樂曲而猶豫不決:語文的五彩繽紛已承受了較多的爭議,播與不播,都是問題。
語文課堂唱起了歌謠,是不是喧賓奪主、嘩眾取寵?
課文中出現(xiàn)了民歌、童謠。關于童謠,那些天真爛漫、貼緊兒童的童謠,在學生拍手、跺腳、打桌子的節(jié)律,在一遍遍的朗讀甚至叫喊中被喚醒,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它們的明快、流暢、含蓄和幽默。
但是,民歌不行。如果不能讓這美妙的民歌復活,如果不能感受這些文字背后民間文學的精彩,學生怎么去體會母親聲音的美妙,感受月光下母親的美麗?1分28秒的無伴奏吟唱,改變了現(xiàn)場的溫度。寧靜的歌聲所帶來的心的潮潤,對課文重點的理解、難點的突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外來的“營養(yǎng)”,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使語文更為健康紅潤而誘人。譬如,音樂與文學,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音樂讓人有靈性。合適的音樂非但不會傷害語言,而且會讓語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長久。
量體裁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素描淡抹又何妨!
【《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月光啟蒙教學反思范文07-29
月光曲教學反思07-20
月光曲教學設計及反思06-12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01-01
月光曲教學反思3篇07-17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的興起》的教學反思07-28
初中歷史《啟蒙運動的興起》的教學反思07-31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5篇01-01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5篇)01-01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精選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