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1
我講的是第一冊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懂嫛愤@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著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其一,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了解課文,知道題目與詩句的關系。其二,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并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不斷地滲透,并進行歸類,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能力。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找朋友。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
雖然,在課前我對于教材和教案都爛熟于胸,自認為胸有成竹,但是,不論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1、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jié)課上,我認為: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倍乙埠芸隙ǎ媸浅龊跷业囊饬,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2、對于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于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后,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后,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因為擔心讓學生自己組詞浪費時間,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寫字教學,故而直接讓學生讀卡片上的詞語,沒能聽聽孩子們的的發(fā)言,就不能很好的發(fā)現問題。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于過于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2
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古詩《畫》時,本著上一節(jié)扎實、質樸的課的'原則,我選定集中識字、感悟古詩為教學目標,通過對重點字和重點偏旁進行字理分析,對古詩進行想象感悟,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
目標確定好之后,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顏色的意思嗎?可是除了畫上的山可以有顏色以外,現實生活中的山從遠處看也是能夠看出顏色的。如果山上種滿了樹,那么遠遠看上去,山就是綠色的,“青山綠水”這個詞就告訴了我們山是有顏色的,換言之,即便山上沒有樹,我們也能遠遠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參中沒有對這里做解釋,雖然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強調感悟,但是,這里不明確出來會影響學生對古詩以及畫面感悟的方向。經過思考,我認為這個“色”指的是“景色”。藝術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畫面中的山離我們再遠,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確了“色”的所指,我設計了“想一想,畫中的山上都會出現怎樣的景色?”為出發(fā)點來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古詩的畫面和詩意。經過課堂生成,感到這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說得也很好,想象展開得比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問題:“山上有水有瀑布,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是因為這是一幅畫,你還能從哪看出這是一幅畫?”進而引導學生去找,去說,去展開想象,達到感悟全詩的目的,實現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1個字按照“半包圍”、“左右”、“上下”、“獨體”四種結構出示,指導學生從看拼音讀詞,到去拼音認詞,再到單個生字的拓展、結構與偏旁的認識進行學習。重點偏旁進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訓練,向學生滲透以一帶多,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tài)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貫穿《六書》中的造字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和回憶象形字,使學生記字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加一加、講字理。課堂生成后,感覺學生對不同的記字方法還是比較感興趣,伴隨著贏得金鑰匙,打開智慧鎖的整體設計,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于參加課堂。
本堂課結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還有一些問題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強調從整體感知詩意,從整體中來,展開想象進行感悟之后,再回到整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在展開想象,感悟古詩的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只通過教師結合山水畫來朗誦古詩和學生集體試背、指名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想想,在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完古詩之后,如果我能夠再將古詩的詩境做以整體的敘述小結,再來試背古詩,進行回歸,整堂課的教學可能會更充實一些。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3
《畫》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它是一首古詩,古詩的教學不同于課文,有點難以把握的感覺。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認讀生字,第二課時重點是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課堂設計:
新課開始,我從畫引入,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引出古詩。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字音讀準,讀對。然后和學生一起品詩。每一句詩句都有一副圖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四句詩的意思,同時板書詩的內容,讀出詩。特別是最后一句“人來鳥不驚”的教學,我讓學生親自感受鳥在畫中和生活中人來后的反應,加深理解。接下來是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誦讀古詩,分男女生對讀,小組讀,集體表演讀,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根據感悟做出動作。如“遠看”時學生把手放在額前,仿佛眺望遠處,“近聽”時則做出側耳聽的樣子,“花還在”做出花開的樣子,“鳥不驚”做出擺手的樣子。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的讀,學生感受、理解了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也在短時間內背下了古詩。最后是鞏固練習,給詩排隊。拓展學習反義詞。
二、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1、古詩教學比較難,我在教學中沒有把握好詩的整體性,如朗讀時的整體范讀,詩句理解時的整體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這樣淡化了詩的意境,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整體美。
2、受方言的影響,我的個別字音不準。特別是前后鼻音。低年級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生字識讀,那么作為老師,我必須做到字音準確,給學生很好的示范。
3、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更應注重孩子評價性的語言,不能都是單調的“你很棒”、“很好”……、應該讓他們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中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興趣、向往和創(chuàng)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來,飛揚起來。那樣我才會和學生一起快樂起來、發(fā)展起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精選3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精選」06-19
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習方法12-28
《畢業(yè)贈言》教學反思12-26
名言警句教學反思10-21
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習方法(4篇)01-01
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習方法4篇01-01
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習方法6篇12-28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5篇)12-27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5篇12-27
小學教師語文教學個人學習總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