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1
針對我校高一美術新課程模塊教學的一些現(xiàn)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課改對高中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是美術教學活動的主體,扮演的是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其條件是“聞道在先”,“術業(yè)有專攻”。國家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為了實現(xiàn)美術課程各模塊的教學要求,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具備能開設3個或3個以上模塊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就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廣泛的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藝術流派的美術作品,形成一種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礎上的審美文化態(tài)度。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必須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
其次,新課改對美術課堂的要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盡快地投入到藝術作品中去,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動、構圖均衡穩(wěn)定、色彩層次豐富 ”之類的老套數,學生們便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講解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欣賞的意義了,更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鑒賞模塊中,常常要作一些諸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作品意義的闡述。這還不夠,還需要進行較深入的藝術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藝處理方面的知識,只有學生感受和鑒賞美的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增強,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認識作品的內涵,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從中受到啟發(fā)獲得感悟。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在參與中從體驗出發(fā),運用比較的方法,積極開展對作品的`評論,在活動中增強能力。
美術欣賞教育是以視覺欣賞為主,欣賞教學所需的范圖和音像質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設備設施和輔助材料、資料,勢必使美術欣賞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體做法是:利用學校的幻燈機、投影儀、等現(xiàn)代化手段,通過對圖像的欣賞,比較(橫向比、豎向比),提示、議論、提問,最后總結歸納。有的內容還可配放音樂。,如抽象畫蒙特里安“百老匯的爵士樂”的欣賞等等。視聽結合,如臨其境,再輔以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的介紹,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體驗。
在雕塑模塊的教學中,我結合具體情況開設了石膏雕塑,將教師講解、示范、啟發(fā)、引導和學生動手實踐、思維拓展結合起來,開課過程中,我和學生之間有了很好的互動,學生之間也獲得了充分的協(xié)作交流,模塊結束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藝術教育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效果,但卻是影響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給學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2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xiàn)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_教師組織調度;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于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閑課。高中教學不同于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xiàn)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窒悶得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從現(xiàn)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手動”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應當另論。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初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大學里也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高考學生的專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因為真正的知識,它的本身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綱鼓勵教師靈活機動,但這當中還得有一個“約定”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yè)”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后,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景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一下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了。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也未能實現(xiàn)“叢中笑”的初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3
高中美術教學以欣賞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說采用的方法有別于其他學科。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而藝術課也不是高考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取決于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要先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課。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fā)展,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體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審美理想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chuàng)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敝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要求和體現(xiàn)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xiàn)崇高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理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藝術課是最讓人心動的一門學科,它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也輕松地接收一些本學科外的知識。可是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部分學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尷尬的自習課或休閑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比如說《新的實驗》這一課,關于電子科技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90后學生來說早已不稀奇了,為了調動學生的上課胃口,我把這部分的內容改為另一種對于學生來說很稀奇的藝術——行為藝術,達到了我預期中的效果,學生都很感興趣,聽的也特別認真。
此外,我的課力求在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課堂情況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應變了,比如說:我所帶的高一年有七個班級,每個班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對他們所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一班的學生屬于過分活躍類型,所以課堂上及時抑制他們過于興奮的情緒是主要任務,否則會嚴重跑題;三班的學生又屬于過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課要時不時的幽默一下,調動他們的上課情緒。讓學生以開心輕松的上課情緒跟著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走,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這對于我自己來說也有一些成就感,對以后的教學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4
在現(xiàn)實美術鑒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現(xiàn)象,這其中一部分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師還熟悉的感覺;也有一些學生就不行了,老師講得非常辛苦,可學生卻似乎沒什么反應,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老師對自己授課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合體,他們在美術方面的知識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分類教學的必要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體現(xiàn)在各不同學校的情況不同上,而美術鑒賞課教學只有適應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教學對象,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其美術的基礎往往表現(xiàn)出驚人的差異,所以,不同地區(qū),面對著不同學校的畢業(yè)生,采用分類教學,將極大地增進授課的針對性。
我們老師首先要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老師要利用目標指導教學過程中各種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指引學生學習。分類分層次教學應結合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學生差異,不同的地區(qū)設定不同的目標。
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分類教學能否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能否切實提高美術教學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數量充足、業(yè)務精通、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抓好師資培訓工作,穩(wěn)定和擴大美術專業(yè)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學生資源,如請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較差的學生;另外,集體備課的普及,也將大大緩解師資緊張這一矛盾。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教師面對同一班級教學對象的壓力大大緩解了,但不同區(qū)域層次、不同班級的學生出現(xiàn)也要求老師改變過去那種同教學目的、同一重點難點、同一評判標準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導學要做到精講、對路、有啟發(fā)、盡量把“教”的活動變?yōu)閷W生“學”的活動。
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高中美術教材是根據不同線索編寫的,它不可能體現(xiàn)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卻不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只有經過我們教師的結合自己所處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加工,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做到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因此,美術教師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大量具體而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要調查當地學生美術課是否正常授課等現(xiàn)狀,建立各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實際情況調查檔案,編寫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術鑒賞校本教材,這才是美術鑒賞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總之,分教學,分層達標的美術鑒賞教學新模式,從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上,從教學目標層次定位上,全面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美術鑒賞教學實現(xiàn)了教與學、個性秘共性、階段性與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了“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宗旨。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5
一、“點、線、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學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開,高中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對課程目標新的調整,教學內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學理念新的界定,這些變化終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途徑得以體現(xiàn),由此引發(fā)教學策略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舊觀念,對傳統(tǒng)教學策略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探究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策略。
同時,我們農村高中的美術鑒賞教學,正遭遇著一種非常無奈的尷尬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對教學策略的研究,致使美術教學課堂容量龐大,作品挖掘膚淺,課堂結構散亂,教學目標自然難于達成。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時候大部分學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來回答或評價美術作品。這種教師對美術鑒賞教學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課堂師生互動的缺失和學生對作品分析的膚淺,使得美術的審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筆者的調查,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中學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點、線、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構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三維目標的達成,要求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體驗的過程。基于此,我們構思以“點、線、面”策略展開教學活動,探討如何立足于美術的學科本體,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探索挖掘作品深層內涵,以提升教學層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點、線、面”教學策略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對傳統(tǒng)教學策略的傳承和發(fā)展,要求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并抓準一個“點”,使它貫穿教學始終,從而建構一條教學主“線”,并由此鋪開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主動生成符合學生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知識“面”,有效改變高中美術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照本宣科”的尷尬現(xiàn)狀。
1、“點”和“點”的選擇
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內容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程以美術類別或美術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每一課都按照一個主題來進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術現(xiàn)象,更加貼近了生活,擴大了視野。作品類型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建筑、雕塑、工藝、民間美術、電腦美術等。教材內容的這種變化,使美術教學的課堂容量變的更加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對教材的內容以及相關的知識一一羅列,要求我們有所選擇。正如德國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所描述:在現(xiàn)代知識量無限膨脹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的心智特點,選擇一種具有共性,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能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一種個案作為范例,使學生從典型范例中發(fā)現(xiàn)所屬知識的規(guī)律,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認為初中美術是“走馬觀花”,而高中美術教學則是有選擇的“下馬賞花”,是一個由博返約的過程,是學生興趣相對集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有所選擇并較深入的進入個別典型范例知識的學習,才會對這一類型的美術作品或美術現(xiàn)象有更深的審美認識和情感體驗,才會關注與之相關的作品、風格以及藝術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學科本體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選擇多少?選擇什么?我們認為:只要選擇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并對此展開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就是我們所界定的“點”。這個“點”可以是一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畫家,可以是一句美術評論,可以是一種美術現(xiàn)象等等。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該“點”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該“點”的背后隱藏著的規(guī)律與本質。而這個規(guī)律與本質恰是我們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要突破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我們選擇的“點”不僅是切入點,也要是教學的重難點的外在形式,對這個“點”的挖掘能直指教學目標并是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的關鍵。
2、“線”和“線”的建構
建構主義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而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相應的,認識既不起源于主體,也不起源于客體,而是起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學習是在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中,調節(jié)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引起認知結構的一種新建構的過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他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要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币虼耍诟咧忻佬g鑒賞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關注這種知識的建構過程,在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鑒賞藝術美的能力,使得美術鑒賞活動成為是一個有深度的藝術行為。
在課堂教學中,從“點”切入,到展開,到深入,再提升,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挖掘,步步深入,從而達到對“點”問題本身的認識和對包藏在“點”其中的規(guī)律與本質的掌握的知識建構的過程與方法,這就是我們所界定的“線”。既是課堂教學活動鋪開的“教學鏈”,又是達成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的一般思維,是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的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從“點”到“面”的一個具體行為。由于涉及到教師素質、學生基礎以及授課內容的不同,構建“線”的方式也隨教學的具體情境產生變化。所以,構建“線”是新課程美術鑒賞教學實施過程最為關鍵之所在,是最具不確定因素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至少包括: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七種智能,它們同時并存,相互補充,統(tǒng)合運作。每一個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種智能,但由于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的差異,每個人在各種智能領域的發(fā)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種智能上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能力,而且也會以不同的方法來統(tǒng)合其它智能。教育應該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智能特點,從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優(yōu)勢智能的充分展示,促進學生優(yōu)勢智能向其他智能領域的遷移。
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課程改革借鑒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美術鑒賞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要使學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特點,從自身體驗出發(fā),有選擇的開展對不同美術現(xiàn)象或作品的比較、分析、評論,生成符合自己智能優(yōu)勢的美術知識系統(tǒng),促進個性發(fā)展。所以,“面”的生成應當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是教師基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實施教學而進行的預設,即針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的知識“面”。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由于學生的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差異,對知識構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知識“面”。這是我們界定的“面”的另一層含義。所以,“面”不僅是對關注全體性與基礎性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是關注符合學生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差異性的知識體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終目的,是達到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點、線、面”策略模式的教學實踐探索
1、課堂教學實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本課屬人教版《中國古代花鳥畫》的教學內容,教材通過對不同時代的花鳥畫的分析,闡述傳統(tǒng)花鳥畫以寫生為基礎,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為目的的獨特傳統(tǒng),進而理解中國古代的繪畫審美觀。
“點”的選擇:以齊白石的名句“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作為教學的“點”。
“線”的建構:以作品的對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與不似之間”?為什么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理解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緣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審美理念。
“面”的生成:對中國傳統(tǒng)花鳥繪畫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審美觀能衍射到對其他作品的認識。
本課于20xx年10月9日獲溫州市美術學科新課程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評比一等獎。
2、公開課《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xiàn)世界的獨特方式》
教材通過四組作品的比較,要求: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認識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以及對美術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fā)看待世界和事物,并運用適當的手段,把自己對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達出來。
“點”的選擇:以校園里樹的照片與具象(希施金《松樹林》)、意象(倪瓚《六君子圖》)、抽象(蒙德里安《開花的蘋果樹》)組圖進行對比。
“線”的建構:以自然的樹與藝術作品的樹比較描述:美術作品是美術家尋求適合“我”的方式來表現(xiàn)“物”的結果,欣賞的關鍵是追尋包藏在美術作品中的“我”;可以通過探究畫家表現(xiàn)的不同方式來追尋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使美術家具有了獨特的審美眼光和不同表達方式。我們也應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fā),用自己的方式欣賞作品。
本課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順開展的溫州市第三屆高中美術學科青年骨干教師研修班學員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執(zhí)教。
3、公開課《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風貌與藝術流派的關系》
教材通過對不同的地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氣候、地形、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對建筑的影響等幾方面內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對繪畫流派和建筑風格產生的重要影響;了解在繪畫、建筑等領域由于地域因素而產生的一些流派和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點”的選擇:與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接觸的機會多,相對比較熟悉,而且比較有感情,因此選擇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為教學的“點”。
“線”的建構: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環(huán)境、建筑色彩等不同側重點的問題,由學生討論并思考,教師由地域環(huán)境對建筑的影響這一角度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進行集中并引領挖掘。
“面”的生成:對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能有比較深刻的情感體驗,()認識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環(huán)境對建筑風格的影響,并能從相應的角度,思考地域環(huán)境對徽州建筑(地理環(huán)境)、天壇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響,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強對不同地域文化的保護意識。
本課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開展的瑞安市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執(zhí)教。
4、課例說課《構建 “點、線、面”模式的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課為例,簡單描述為什么進行“點、線、面”模式進行美術鑒賞教學和如何進行“點”的選擇、“線”的建構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課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溫州市美術學科新課程高一(下)課前培訓活動中做公開交流。
四、“點、線、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這種“點、線、面”模式的教學策略,對于理清教師的教學思路,構建課堂結構,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解決現(xiàn)行美術教學中教師教學設計的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鍛煉,以及教學實施過程中解決師生互動的缺失和對作品分析的膚淺等尷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層次涵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需要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如課例對朱耷與《荷花水禽圖》的探究過程,對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聯(lián)想到畫家不與統(tǒng)治階級的合作態(tài)度,從荷葉的倒掛聯(lián)想到畫家的垂頭喪氣;學生通過肢體語言模仿兩只水鳥的動態(tài)來揣摩畫家的情緒等都是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啟發(fā)而帶來的靈感,恐怕在任何資料中,都沒有描述象學生這樣富有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審美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知識經驗。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課,學生從地理、歷史、哲學、語文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作品分析時,我們怎樣進行引領,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3、只是一種策略和一種嘗試,并不適合所有課題和所有教師。如何更大程度的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仍然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電腦美術教學反思初中美術教學反思美術教學反思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5篇)12-02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集錦5篇)12-02
高中鑒賞課教學反思12-06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反思11-23
【熱】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12-06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8篇)12-26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精選9篇)12-06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28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8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