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格言
一、寧叫老僧墮地獄,不拿佛法當人情
世法是依人情的,但佛法是不依人情的,有些事情從世間情感看來是合理的,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是不相合的,修行只有在超脫人情人性后,才能有道情佛性的。
佛門中這句“寧教老僧墮地獄,不拿佛法作人情”,是說修行之人,寧可窮死、餓死,寧可不建寺院,沒有信徒,也不可說出違背佛法的話,做出違背佛法的事。
佛門中有則著名的'故事說,唐朝的從諫大師,中年出家后就從未回家,過去俗家的孩子長大了,非常思念父親,希望能見父親一面。他經(jīng)過多方打聽,知道父親駐錫處,于是千里跋涉,終于找到那個寺院,但因從小離開父親,不知父親的樣子,剛巧,一個大和尚開門出來,他問道:“請問大德!從諫師父在哪里?”“你找他做什么?”從諫大師說,“因為他是我的父親!”從諫大師用手一指東邊說:“在那邊!”孩子走后,從諫大師把門一關再也不開了。
學佛的人,如果每事都在人情里周旋,當然就會離道很遠,唯有把佛法看得比人情還重,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在佛法真理之前,甚至在公理正義之前,也要有道德勇氣,要顧及大眾的需要,更要堅持佛教真理,不做背離佛法的事情。只有如此,在修學的路上才能更有成就。
二、照顧蒲團,照顧腳下,提起正念
這句格言是禪門大德在教育禪宗學徒時經(jīng)常說的話。格言意在告訴禪子,在修行禪坐之時,應當提起正念,專注于一句話頭認真參究,從而破除障道的雜念,直到證得大智慧。使自己能夠在禪坐中得到真實受用。
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在叢林中最常說的格言就是上面這句話。常住的一草一木都是信施之物,出家人受用了信徒供養(yǎng)的物品,應當精進修行,將修行的功德回向給廣大信徒。從另一方面來說,常住之物是供真修行人用來維持色身,用功辦道的,我們在利用這些常住之物的時候,應當像護持眼珠一樣愛惜。若是不知珍惜,肆意浪費信施之物,就會遭致無盡的苦報。即如佛經(jīng)所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甲還。”因此,作為一名出家人,當存“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心,愛惜常住之物,我們才能會道業(yè)日漸增進。
三、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
對于這句格言,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疑惑,佛門不是講慈悲嗎?怎么有那么嚴苛的事!其實佛法正是如此,有些看似無情的教育,都是造就未來龍象的因緣。因為我們的習氣使然,面臨壓力境界,容易心生煩惱,佛門教化的方式,就是要你去認清自己的煩惱來由,找出對治的方法,懂得調(diào)御自心,就是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真正透視煩惱,才能見到心地風光。
四、寧動千江水,不擾道人心
初學修學的人,常常會在坐禪念佛時妄念紛飛。這時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打得念頭死,即達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最終見到智慧,得到般若。對于一個修行者而言,能夠修行到妄念不生的程度已經(jīng)是相當不容易,當他們正在用功的時候,你若是動了他的念頭,令他修行很長時間的功夫都白費了,其罪過彌山。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見到別人用功的時候,你應當生起歡喜心,贊嘆他人修道的功德。如要從他們身邊過時,盡量繞道而行,以免引起修行者起心動念,妨害道業(yè)。如果有事需要向正在誦經(jīng)念佛或是坐禪觀心的修行者請教時,應當待修行者行持完畢方可。這樣,才是尊重修行者,才是不擾道人心。
【佛門格言】相關文章:
佛門經(jīng)典智慧語錄09-03
佛門經(jīng)典哲理語錄09-04
佛門經(jīng)典感悟禪語09-04
精選佛門禪意禪語09-04
佛門人生感悟語句08-19
佛門心語經(jīng)典語錄08-11
佛門精選有意境的禪語09-04
自強格言01-06
參賽的格言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