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飲食及習俗介紹
月圓最是中秋明,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八臅r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我國歷法解釋,農歷八月居七、八、九三個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舊時的中秋節(jié),有賞月、拜月、飲團圓酒,吃月餅等風俗,而中秋節(jié)又喜被人們看作團圓的象征,因而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佳節(jié)之時,合家歡聚,賞月、飲酒、吃月餅,以示祝福,喜慶團圓。
中秋過節(jié),始于唐代。中秋節(jié)的韻事是賞月,有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聞,到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中秋節(jié)“臨軒玩月,……安排家宴,團聚子女,以酬佳節(jié)”的記載,形成風尚。月餅被列為節(jié)日佳品,流傳至今。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币褜ⅰ霸隆焙汀帮灐甭(lián)系在一起。
明代以來,有許多關于中秋節(jié)賞月吃月餅的記載。月餅用以祭月,及作為饋贈的禮物,流行于民間!锻鹗痣s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制作面餅互贈,呼為“月餅”。《熙朝樂事》也說,中秋,民間以月餅為禮品相互贈送,取團圓之意。《西湖游覽志》亦云:“中秋民間以月餅想遺,取團圓之義!泵髂┡硖N章在《幽州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絮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谏锋隙鸶`年藥,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單顏。”說明廚師將嫦娥奔月的傳說藝術地再現(xiàn)于月餅之上。
到了清代,清統(tǒng)治者的宮廷生活皆襲明制,每遇中秋,便制月餅。為了適合本民族的飲食習慣,清宮月餅的餡心中摻入了奶油等,出現(xiàn)了“敖爾布哈月餅”、“**月餅”等特色品種。敖爾布哈為滿語,漢意是奶餅子。在塊形上,清宮月餅小者寸許,大者尺余。重量上,輕者盈兩,重者二十斤強。在品種上,除以上所舉**月餅外,尚有桃頂月餅、供尖月餅、自來紅月餅等二十余種。月餅的花色品種進一步斗奇爭妍。據說大的直徑有一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用做祭祀。
中秋節(jié)到來時,家家戶戶除吃月餅外,有些地區(qū)還有自己的應節(jié)食品,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比如陜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jié),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征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父母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在江蘇東臺一帶,每逢中秋節(jié),則以藕橫斷為餅,包以碎肉,敷以小麥屑,入油鍋炸熟,謂之藕餅。俗稱“荷花”,寓意和睦團圓。
中秋佳節(jié),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東北的一些地區(qū),人們采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陜西的一些地區(qū),賞桂花、劃船、爬山、夜吃西瓜;安徽婺源地區(qū)必食塘魚;江蘇南京一帶食烤鴨或鹽水鴨;云南昆明每戶必做“合家大月餅”,然后一人一塊分而食之;山東泰安一帶吃小包子;江蘇武進人早上吃糖芋頭。有些少數民族更是隆重。仡佬族人在中秋前全寨合伙宰一頭公牛,取出牛心留到中秋節(jié)晚祭祀祖先,分吃牛肉。朝鮮族人于中秋之夜,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爬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月亮為好運。最后點燃“望月架”,人們圍著火堆吹起筒簫、嗩吶,敲起長鼓、銅鑼,歡歌曼舞直至深夜。
潮汕地區(qū)的許多人家于中秋之夜在庭院中設案供上水果、月餅祭月,俗稱“拜月娘”。祭月之后全家人邊吃月餅邊賞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月餅種類越來越多,有蘇式、廣式、京式、潮式、滇式等百余種。月餅餡有豆沙、花生、百果、金華火腿等多種。餅皮上還刻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外觀、口感更是各具特色,工藝越來越考究。
【中秋節(jié)飲食及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德國留學的飲食習俗12-06
韓國留學的飲食介紹11-01
瑞士留學相關飲食介紹08-31
韓國留學的生活飲食介紹09-22
印度飲食文化介紹09-24
墨西哥飲食文化介紹09-24
元旦的習俗英文介紹09-27
大脖子病飲食及護理方法07-15
狗狗毛發(fā)粗糙飲食及護理攻略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