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春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的習俗
古代春節(jié)時間跨度較長,從農歷臘月初八拉開序幕,除夕正式過節(jié),正月初一掀起第二個高潮,陸陸續(xù)續(xù),直到正月十五夜又掀起第三個高潮,至此,節(jié)日才算結束。
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為臘八節(jié),這天的食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粥由八種配料混合熬成,各地在配料上有差異,例如江浙多用紅棗、菱角、栗子、粳米、糯米、粟米、秫米、赤豆制作,四川則多用大米、糯米、臘肉、花生、黃豆、豆腐干等原料制作。原料配伍爭奇競巧,品種不一。
過了臘八,就是小年。小年指臘月二十三,主要活動為祭灶,故稱灶神節(jié)。相傳灶神是玉皇大帝下派各家的使者,每年臘月二十三將回天庭匯報戶主之作為,除夕再返回人間。為了討好灶神,須祭灶和送灶。祭灶聯(lián)語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吉星高照”。有的地方還在灶神嘴上涂滿糖漿,希望其在玉帝面前美言幾句。
小年一過,便開始迎接大年。農歷二十四至二十九稱為迎春日或掃除日,人們必須在此期間把房屋打掃干凈。相傳屋塵是記錄人間過失的載體,把灰塵清掃干凈,便可銷毀不良的記錄!岸模瑨叻咳。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二十九,倒貼‘有’!薄@段歌謠形象概括了人們過節(jié)的準備工作。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要吃年夜飯。吃年夜飯有很多的講究,如整條的魚不可一頓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丸子則表示團圓,豆腐則表示來年富足,等等。北方人還要在午夜子時吃餃子,以寓“更歲交子”之意。餃子要形同元寶,象征財源滾滾。南方人愛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吃完年夜飯,小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則要給小輩壓歲錢。壓歲錢須以紅線扎上,放進印有“吉祥如意”、“新春快樂”等祝福字樣的紅包中。同時,除夕之夜還須熬夜守歲。而今,全球華人在這個晚上,大都守在電視機前,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中國中央電視臺制作的春節(jié)晚會節(jié)目。當午夜鐘聲敲響,爆竹聲聲、焰火照亮夜空,新的一年也就到來了。
在過去,大年初一早上起來,先要放上一掛鞭炮,驅邪除疫,迎接神靈。早晨的食俗是吃湯圓,象征合家團圓。湯圓的主料為糯米,餡料分甜、咸兩類,講究很多。吃罷湯圓,便要整潔衣冠,舉行祭祀活動。祭祀儀式之后人們開始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由于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現(xiàn)在在許多地區(qū),尤其是城市,拜年和祭祀活動已經被簡化,人們更多的是采用短信拜年的方式。
初二早晨的食俗是吃面條,象征長壽。有的地方,人們選在初二、初三上祖墳祭掃。初五俗稱破五,據(jù)說是財神的生日,人們在這一天要放爆竹、擺酒宴,為財神慶生。商家常常選在初五開門營業(yè),盼個好兆頭。初七為人日,這天各地風俗不一。因為唐代大詩人高適、杜甫有草堂人日唱酬的佳話,近幾年成都杜甫草堂每年都會于人日舉辦盛大詩會。
在整個春節(jié)期間,逛廟會是中國各地的重要年俗。經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演變,舉辦廟會已經從一種宗教祭祀活動發(fā)展成為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展示,游戲的方式有舞獅子、踩高蹺、跑旱船、看皮影戲、觀游藝雜技表演和各種手工技藝展示等。廟會上還有各種風味小吃和琳瑯滿目的小商品,為春節(jié)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兒。北京東岳廟廟會、白云觀廟會,浙江普陀山廟會,上海城隍廟廟會,四川都江堰二王廟廟會等,都是著名的廟會。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也是送年的日子,節(jié)日活動也達到高潮。這一天的食俗在北方為吃元宵,在南方為吃湯圓。前者是把糯米粉篩到團好的餡上裹上薄薄一層,后者類似于包餃子,其寓意與湯圓相同。元宵節(jié)燃燈、放燈的習俗起源于漢代,盛于唐代,城鎮(zhèn)須張燈結彩,火樹銀花,耍龍燈、舞獅子、放焰火,萬人空巷,稱為鬧元宵,又叫鬧春、鬧社火。猜燈謎也是一種流行的活動,主辦方在彩燈上掛有寫著謎面的紙條供游人來猜,猜中的人可以領到彩頭——獎品。有的地區(qū)保留著走百病的習俗——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墻邊或橋上結伴而行,相傳可祛病禳災。
【中國春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的習俗】相關文章:
中國元旦習俗有哪些12-30
江西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12
天津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12
北京的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1-20
北京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12
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呢12-26
河南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29
海南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03-12
遼寧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