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的傳統(tǒng)習俗
二月二龍?zhí)ь^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氣,在二月二龍?zhí)ь^的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進行一些民俗活動,那么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歡迎大家參考!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1
龍?zhí)ь^(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傳說這一天是龍?zhí)ь^的日子,這一天,老百姓要慶!褒堫^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大多與節(jié)氣有關(guān),“龍?zhí)ь^”這個日子自然也不例外。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wù)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nóng)村水利條件差,農(nóng)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愿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jié)”流傳至今!
那么今年“龍?zhí)ь^”這一天還有哪些禁忌呢?
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zhí)ь^”,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shù)農(nóng)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條),俗稱“頂門棍”。為什么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jié)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干活過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習俗,就是將黃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鍋里炒,然后食用,民謠曰:“二月二,龍?zhí)ь^,家家鍋里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云降雨保豐收!庇腥诉在附近的藥王廟里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溫馨提示:今年的龍?zhí)ь^,逢辛卯日,恰巧是個大吉日,這一天適合出行、交友、修建等,諸事都比較順利,非常適合和親友們一起慶祝節(jié)日哦。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2
剃頭。
北京等北方地區(qū)將二月初二理發(fā)稱為“剃龍頭”。這些地方流傳一種習俗,正月不能理發(fā),否則會給舅舅帶來致命的災(zāi)禍。有俗諺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人們紛紛趕在“龍?zhí)ь^”這天理發(fā),相信這樣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岸露?zhí)ь^,大人孩子要剃頭!倍露觐^是許多地方的習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這天理發(fā)店里還是人滿為患。之所以選擇這天剃頭。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頭發(fā)已經(jīng)長長了;另一方面是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又是龍?zhí)ь^日,這天剃頭、理發(fā)能帶來一年的好運。內(nèi)蒙古歸綏、河南僵師都將此日剃頭稱作“剃龍頭”。
吃龍頭。
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樣也是講究吃喝的尤其要吃豬頭,稱為龍頭。但在民國時已不大聽見有人吃龍牙、龍發(fā)、龍麟了,而且有的地方還稍有變更,要添用些洋醬油或西紅柿汁之類的新東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時代特色了。這一天農(nóng)家以菜作團稱“食龍蛋”,用面作湯餅稱“食龍須”。此日女子也是忌針的.,恐怕刺傷了龍目。
串龍尾。
在黑龍江鐵嶺地區(qū),二月二這天,主婦們要剪長約一、二寸的箭桿兒若干,以紅絲串之,每段箭桿兒間夾彩色圓布或紅紙兩片,串成長短不一的鏈條,呼為“串龍尾”。龍尾頂部綴以銅錢,頭上尾下,懸掛屋門院門和房梁上,以示青龍準備升天騰云。又盤龍尾于柜箱或炕席下,說是能招祥納福,財物滿盈,不遭蟲蛀。當?shù)氐臐M族婦女,串龍尾用山房草,亦稱“苫房草”。除其敗皮枯葉,亦剪寸長骨節(jié),以五彩線串制橢圓形蓋簾為龍頭,草節(jié)間串布片為龍身,再剪彩布穗為龍尾。如此一大一小,大者示龍,小者謂蛇,于二月二日晨起,戴于小兒衣襟,謂可辟邪,打雷下雨不受驚嚇。
熏蟲。
在這一天為了能驅(qū)除家里的娛蟻等物,母親們還會念叨一些歌謠:“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娛蛤無處藏!逼湫Ч斎徊荒苋缙渌噶,只是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渴望罷了。與此相似的是擊坑的習俗。俗語說:“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納蜒不見面,二月二日打炕頭,蝎子燦蜒全不留!绷硗庠谶@一天還有“熏蟲”和“引龍回”的俗例。
“熏蟲”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蟲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餅子油炸一下吃掉,這稱為熏蟲!耙埢亍眳s不是吃東西了,而是用灰從門外撒到屋內(nèi)的廚房,并繞水缸一周,或者筋門外撒到寢室繞床一周,據(jù)說這樣能避百蟲。在北京這一天還是土地爺?shù)纳,所以各個土地廟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會放花盒來酬神的。
引錢龍。
山東一帶二月二這天用灶煙在地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云播雨,祈求農(nóng)業(yè)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nóng)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白天用面粉制作壽桃、五畜,蒸熟后插上竹簽,晚上再把它們插到墳地、田間,認為這是供奉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qū)趕蟲災(zāi),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引錢龍”,也有的地方管這種風俗叫做“領(lǐng)龍”。二月初一日落前,家家都擔水,將水缸蓄滿。第二天黎明,家主起床忌言,以灶膛灰撒灰線,經(jīng)水缸周圍,至門外,到井堰,繞井一周,在井堰撒灰或黃土,口中默禱:“青龍去,黃龍來。”引至水缸后,將余灰撒至居室炕沿下,說是能防老鼠打洞。因為龍可以保佑年內(nèi)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所以這天清晨,村民爭先恐后擔水引龍,認為誰家先把龍引到家,誰家莊稼就長得好。
引龍回。
流行于北京、山東等地。農(nóng)歷二月初二家家戶戶以水井為起點開始拋撒石灰,以屋內(nèi)墻根灶腳為終點,石灰線看起來好像彎彎曲曲的龍蜿蜒人室,預(yù)示吉祥發(fā)財。也有的人家直接從門外散播石灰進屋!段鼋蛑据嬝酚涊d:“二月二日,謂之龍?zhí)ь^。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圍摻引白道,直人家中房內(nèi),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泵鞔虬瘛锻鹗痣s記·民風一》也說,在“龍?zhí)ь^”日,“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蛇布人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敲財。
山東濟寧二月二有敲財?shù)牧曀。這天吃過晚飯,各家孩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棍,去敲門枕、門框,或其他的物件,邊敲邊唱:“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庇袝r各家的孩子會跑到胡同或大街上比賽,看誰敲得、唱得花樣多。
避蟲毒。
在晉南一帶,這天煮蔓著湯,將湯灑到墻角墻縫里,叫禁百蟲。有的是用紙剪一個葫蘆,葫蘆上面畫上蛇、蝎、蜈蚣、蛤蟆、蜘蛛等五毒,貼到墻壁或門上,叫避百蟲。交城、文水一帶是用紅紙畫剪刀和錐子貼到門上,叫斬百蟲。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3
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diào)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理發(fā)
二月二這天,理發(fā)店里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fā)。有“正月里不理發(fā)”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fā)后,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yōu)槭裁炊家凇岸露边@天理發(fā)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fā),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shù)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qū)也很流行,不少地區(qū)一直沿續(xù)至今。
引龍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里放著銅錢,提上水后邊走邊灑,到家后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nóng)歷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锨上散落成圓圈,然后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愿。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qū);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zhí)ь^節(jié)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qū)。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人類產(chǎn)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后,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nóng)作物的豐歉聯(lián)系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岸露鄙缛樟曀變(nèi)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4
二月二龍?zhí)ь^習俗吃什么一:民俗專家表示,所謂龍?zhí)ь^指的是經(jīng)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青島人還常吃炒豆子、炒面棋。
二月二龍?zhí)ь^習俗吃什么二:打囤
打囤,又稱打灰囤、圍倉,就是用草木灰在場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倉廩狀的圖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當家人來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輕敲其邊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線,邊打邊走,圍一圓圈,名為囤或倉,中間再放上少許五谷雜糧即成。
煎餅熏蟲
煎餅熏蟲就是這天人們都吃煎餅,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蟲。這是因為時在驚蜇前后,各種毒蟲都開始活動,意在以此來提醒人們不要受毒蟲的.傷害。
二月二龍?zhí)ь^習俗吃什么三:農(nóng)歷二月初二,民諺說二月二,龍?zhí)ь^,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這一天,人們會理發(fā),圖鴻運當頭,還會將美食加上龍以示吉慶: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面條稱吃龍須,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米飯叫吃龍子。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源于堯王的誕辰
龍?zhí)ь^(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龍?zhí)ь^是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龍頭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qū)也有二月二龍?zhí)ь^,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這一天升起了龍角星
二月二,龍?zhí)ь^是一句古老的諺語。我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根據(jù)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qū)(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zhí)ь^。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于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jié)和青龍節(jié)。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5
趕歌圩
鄧龍屯壯族歌圩節(jié)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年二月初二,遠近群眾匯集于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壯族歌圩節(jié),賽唱壯族山歌。他們以歌傳情,以歌會友,節(jié)目精彩紛呈,吸引四鄰八方眾多群眾到場觀看,熱鬧非凡。
看斗牛
上林縣木山鄉(xiāng)廟會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發(fā)組織。廟會上,人們可以興味盎然地觀看斗牛、斗雞、山歌對唱、獅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賽等多種傳統(tǒng)民間活動。還可品嘗各種美食小吃,欣賞民俗節(jié)目演出。
逛廟會
農(nóng)歷二月初二,當?shù)嘏e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廟會,祭社游行、舞龍舞獅、賞花燈、唱大戲等活動相繼上演。村民則殺雞宰鴨、擺酒設(shè)宴招待親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諧安康、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土地節(jié)
桂東地區(qū)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jié),客家人居住的村邊都修建有土地廟。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這天,他們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到村邊土地廟祭供,場面肅穆,以求土地神庇護,得以安居樂業(yè)(王建同:《廣西客家研究綜論》第一輯)。
飲社酒(治聾酒)。傳說社日酒可以治耳聾,因此人們稱社日酒為治聾酒。宋代陸游《社日》詩:“幼學(xué)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yī)。”又作注曰:“古謂社酒治聾!鼻骞饩w《通州直隸州志》載:“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賽土神,置酒聚飲,曰:‘酒治聾!贝送,在廣西也有此俗記載。民國《來賓縣志》載:“蓋古者社日飲治聾酒,因以是恐村婦之溺愛耳!泵駠读窠h志》也載有春秋“社日”飲治聾酒的習俗。
廣西賀州客家人在土地節(jié)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兒歸寧。早在宋代,婦女在社日一般不參加祭社活動,而出現(xiàn)婦女于是日“歸寧”的習俗。民國廣西《桂平縣志》《全縣志》都載有此俗。
搶花炮
搶花炮的“花炮”是鐵制圓環(huán),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鐵炮,內(nèi)裝火藥,燃放后即把花炮沖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時參加者均可奮勇爭奪。按民間傳統(tǒng),只燃放三炮。搶得頭炮者,則萬事吉祥如意。搶花炮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歷經(jīng)千百年的搶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廣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6
一、剃龍頭
農(nóng)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fā)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發(fā)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fā)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據(jù)考證,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tǒng)。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二、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fā),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農(nóng)歷二月初二還有龍?zhí)ь^,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龍?zhí)ь^吃什么美食推薦)
二月二龍?zhí)ь^,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guān)的傳統(tǒng)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
三、金豆開花
春節(jié)過后農(nóng)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jié),要對種子發(fā)芽率進行鑒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里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zhì)的種子不會炸裂,農(nóng)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fā)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guān)于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說,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于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四、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qū)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五、圍糧倉
農(nóng)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qū)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六、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qū),既有類似龍?zhí)ь^節(jié)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七、接姑娘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娘家。過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有將龍氣帶回娘家的說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輕松而愉快。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shù)地區(qū)很流行,不少地區(qū)一直沿續(xù)至今。
八、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xué)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nèi)容。現(xiàn)在很多地方也恢復(fù)了這項活動。
九、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qū)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yù)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十、芥菜飯
農(nóng)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jīng)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斗的用意。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傳統(tǒng)習俗 篇7
“二月二,龍?zhí)ь^”,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每年驚蟄前后,陽氣升騰,大地返青,萬物萌動,各地會興起“祭龍神”、“剃龍頭”等習俗,這些習俗背后,蘊含了我們祖先淳樸美好的心愿。我國自古是農(nóng)耕大國,在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司雨之神,他的職能直接關(guān)系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命脈,“龍?zhí)ь^”的美好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作為寶爸寶媽很有必要跟娃講講我們老祖宗的這些習俗,文化傳承不能丟哦!
理發(fā)
在漢族民間流傳“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雖然無根據(jù),但卻影響極深。大家都會等到“龍?zhí)ь^”的日子。二月二理發(fā),俗稱“剃龍頭”,據(jù)說可以帶來一年的好運。
飲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很多講究的。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
熏蟲
在二月二的清晨,很多地方的農(nóng)民會用石灰繞著家門以及廚房等地方撒線,也有的地區(qū)的人們通過烙煎餅、燃燒熏香等,希望憑借煙氣驅(qū)走毒蟲。
炒蝎豆
在我國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jù)說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蝎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毙挂话阌命S豆炒制,有的蝎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蝎豆不僅可以辟蝎,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除膠東部分地區(qū)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蝎豆風俗的一個新發(fā)展。
忌動針線
在二月二這一天,很多地方的風俗,忌諱動針線、刀剪,認為會傷了龍眼。在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qū)的風俗時也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zhí)ь^。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nèi),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的傳統(tǒng)習俗】相關(guān)文章:
二月二龍?zhí)ь^的寓意10-01
二月二龍?zhí)ь^的風俗02-20
廣西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02-20
二月二龍?zhí)ь^理發(fā)的風俗03-11
二月二龍?zhí)ь^的由來與傳說10-02
南方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06-17
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與來歷03-12
北方二月二龍?zhí)ь^的習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