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太極拳氣法教學
太極拳是形體運動,更是意氣運動,從傳統(tǒng)的角度講,太極拳更注重身心、意氣的修煉,孟子日: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正氣。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太極拳氣法教學,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如何認識太極拳的“氣”
氣在人體里看不見,摸不到,但我們確實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氣在人體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說人體中處處都有氣的運行。用中醫(yī)的理論講,氣是促進血液在人體內循環(huán)的動力。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的,氣為陽,血為陰,氣為血運行的動力,血為氣的物質基礎,故中醫(yī)學稱之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病可及于血,血病可累及氣”。氣血運行主要是沿著經絡運行的,氣血的運行與內臟的關系
也十分密切,臟腑發(fā)生病變可以直接影響氣血的運行,而氣血運行失常也可以影響臟腑功能發(fā)生病變。因此運動對氣血運行的調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動作輕柔舒展,呼吸深長均勻的太極拳,正是現(xiàn)代人愿意接受的一項促進身心健康的有氧運動項目。
在先人的太極拳理論中對氣的論述有很多,如十三勢行功要解曰:“以心行氣,務使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十三勢行功歌曰 “氣宜鼓蕩.神宜內斂”,“腹內松凈氣騰然”等等,都是說氣的重要。有人寫文章說,內家拳法注重“氣”的鍛煉,實際上是掉進了“氣”的誤區(qū)。我認為這可能是他的一種誤解,如果你把內家拳家所論之“氣”當成呼吸氧氣和人體固有的力氣,其概念與內家拳家所論之氣自然不同了。其實太極拳中所說的“氣”,一面概括了中醫(yī)學中的“正氣”、“元氣”、“經絡之氣”、“真氣”等物質的氣.另一方面還包含有武術、氣功中說的“內勁”、“內功”等功能的氣。這兩種氣的相互作用,共同組成太極拳中所說的太極內氣。太極拳練習者通過足夠時間的合理訓練,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方面都會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也會使太極拳內氣自然充盛,同時在練拳時把這種意氣糅人拳勢動作之內,即可產生防病、御敵及技擊防身的生理效應。
二、太極拳之“運氣”
談到太極拳的運氣,必先論及太極拳的呼吸。練太極拳初級階段的呼吸,純任自然,以順遂為準,不必強求與動作合拍,呼吸的方法主要是鼻吸鼻呼。但練到一定程度,就要進一步研究對氣的呼吸如何運用了。
十三勢行功心解曰:“能呼吸然后能靈活。”就是說呼吸與動作要努力做到合拍,該呼就呼,該吸就吸。一般在走架中,蓄勁時吸,發(fā)勁時呼;提升時吸,沉降時呼;開時吸,合時呼,拳式運轉時可以調氣加短促呼吸?傊,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動作變化復雜,有時呼吸又很難與動作合拍,這時運氣的功夫就顯得非常重要。
1.“松”是前提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氣”暢行無阻,首先一條是要做到身體的放松。拳論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jié)節(jié)貫串,虛靈在中。”這里強調了練太極拳要求身體從上到下、從里到外一定要放松。不能松就不能柔,不能柔就不能靈活;不能松,勁就會僵,氣就會滯,氣勁僵滯就不能做到一氣貫通,勁力完
整,變化靈活。不能做到放松,推手時就容易產牛僵勁、頂勁;不能做到放松,聽勁就不靈,不知變化易被人所制。所以歷來太極拳家把放松作為練好拳的第一要求。過去拳家練拳都盡量選擇一個幽靜沒有干擾的場地.這是創(chuàng)造一個放松環(huán)境;上場打拳先要洗心滌慮。平心靜氣,這是創(chuàng)造一個放松的心態(tài)。陳照奎先生曾經說過:“太極拳全過程都要松下來,要沉下來,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時,周身節(jié)節(jié)都要松下來,要松到手指肚。”有了松有了靜,頭腦清晰,心平氣和,興趣盎然,在這種狀態(tài)下打拳,自然是行云流水,動作流暢,神采自現(xiàn)了。
“節(jié)節(jié)貫串”就是強調動作南形整而勁整,把人體的四肢和軀干視為三節(jié),三節(jié)之中各節(jié)又可分為三節(jié),節(jié)節(jié)再分。運動時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順節(jié)序而動就能達到“整”字訣的要求。如能做到了這一點,那么虛靈就會自在其中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動作,要由內勁(內氣)帶動,所謂內不動外不動,以氣運身,內氣鼓蕩,外形飽滿,身體上下兩個關節(jié)都要在意識的指揮下,一節(jié)節(jié)松開運轉,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動、在旋動。初學太極拳者,從外形上往往動作不協(xié)調,顧了手顧不了腳,顧了上顧不了下,動作不到位,勢子不連貫,氣力不足,這些都是不能一氣貫通的具體表現(xiàn)。待練到一定時日,慢慢掌握了太極拳的運勁、運氣規(guī)律,就會氣勁順遂,動作也就連貫了。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氣遍身軀不少滯”,但這串珠子是用一根線串著的,線不能斷,線斷了珠子就會散落。這根線就是內氣。
2.“意”是主導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拙力,對初學者雖然有一定困難,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練拳時可以從“假想”入手,練習意氣的感知。比如我們以陳氏太極拳斜行拗步第五動為例,左弓步右手前推時,你可以假設前方有一個人,你用右手掌推他,前推之勁的大小你自己可以掌握,前推之時要意注丹田,并使真氣徐徐貫人丹田,此時小腹部隆起,命門同時向后膨脹,并且?guī)}一圈也要隨之向四周膨脹,這時你可以假想丹田之氣沉到海底,然后順尾椎上升到脊背,再后從脊背到大椎到肩到肘到掌,最后從內勞宮穴透出氣來。這種假想初學時很渺茫,但練習時間長了,就能運用自如了。
關于意念“假想”,其實在武術其他門派中也有同樣類似的練法,如大成拳的七步功法中的站樁和試力兩部功法,就非常強調意念調控與精神假借的訓練。如其樁法中講意念的“頭如線吊”、“雙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這些意念活動的目的,主要為幫助初學者以抽象思維方式來正確地掌握姿勢,體會力量,抑制雜念,放松入靜。
太極拳的運氣和氣功家的運氣有所不同,一般氣功家煉氣是意念專注于一點,而太極拳練的是活勁,氣由意導,所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氣為形體的動力,氣行之內,體形之于外,表里一致,是為完整。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松開,尤須貫串一氣。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行拳時要求氣貫四梢,勿使有斷續(xù)處,“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氣遍身軀
不少滯”。實踐證明太極拳的整個修煉過程完全應以意氣為主導,行拳走架時全身放松,要用意引導氣之運行,內氣鼓蕩,外形飽滿,全身皮毛與大自然之大氣相互鼓蕩,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呈現(xiàn)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融融自然之情景。常見一些練太極拳之人舉手投足毫無定向、漫不經心,這種練法玩玩可以,于練太極功夫相差甚遠。而那些自恃有一點拙力之人,打拳推手全靠一身僵力拼老本,如此練功久而久之人不敷出,透支過甚,傷身傷氣,功不得法耗時傷神實無益處。
太極拳是生命之學,它既練身又煉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雙修,整個修煉過程以意為主導,以丹田為核心。楊澄浦公云:“氣能人丹田,丹田為氣的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太極拳一定要把腰勁(丹田勁)練出來,腰勁出不來,不管你怎么動都是“單擺浮擱”。有些人拳架外形練得也不錯了,可是細品其昧,總覺得淡了許多。觀其打拳,動臂搖膀,動腰扭胯,總是扭扭捏捏,感覺別扭不雅。其原因就
是腰勁沒有練出來,一動不是拱肩架肘就是腰胯亂晃。其病必于腰勁(丹田功夫)求之。陳發(fā)科公曰:“內不動,外不動;腰不動,手不發(fā)。”陳照奎先生講。“丹田內轉”,一切拳勢動作都要“結合丹田帶動”。腰是樞紐,丹田是氣之源,是核心。拳論中所云:一動無有不動。其“一”者,腰也、丹田也。所以太極拳各種勁力的運用,關鍵在腰部(丹田)的修煉,練拳一定先要把腰勁練出來。腰勁有了,身體其他各部的勁才會
有效地運作。這個腰勁就好比串起那串珠子的線,這條線的抖動,會帶動整串珠子的旋動。如果這條線不動,線上的珠子再動也是散珠一串,其動而無章,動而無序,動而無力。這根線牽動著整串珠子,好比腰部(丹田)牽動著全身上下的各個關節(jié),腰部發(fā)勁時,丹田之氣一部分上升,內氣由海底抄尾閭三夾脊、玉枕、三關連成一線,以腰部為核心,上肢之勁出于脊背,由肩而肘到手。丹田之氣另一部分下沉由胯到膝至涌泉穴,然后通過腳蹬地其勁反彈,由腳而腿而腰復歸丹田。
三、“氣”之運行
太極拳在內講氣,在外講勁,氣是勁的動力,勁是氣的外在表現(xiàn),“拳法之妙在于運勁”,實際上就是運氣,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互為里表。初學太極拳者在走架推手時,是很難把氣勁融成一體和隨意隨氣而發(fā)勁的。他們行拳走架往往是手是手勁,腳是腳勁,很多動作是“單擺浮擱”,顧此失彼,不能做到“一動無
到位、腳到位、身到位、眼神到位,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形成太極整體勁。前面已經談到太極拳的氣勁是按節(jié)循序而行的,氣行之源在腰部(丹田),發(fā)勁前身體先要放松,氣沉丹田。然后吸氣提肛收腹,丹田之氣從海底抄尾闖上翻人命門為蓄勁。發(fā)勁時呼氣,命門之氣前翻人丹田(形成一小周天),拳論所謂“內有海水波浪翻,外有珍珠倒卷簾”。此行氣之法,初時渺茫,時間久之亦能掌握。功夫到一定程度,腰部(丹田)之氣
始終是飽滿的。呼吸運氣,體現(xiàn)在內就是氣沉丹田和丹田內轉,也就是腰部的螺旋鼓蕩。做到了這些,在行拳走架和推手時,才能隨意收發(fā)自如,從而發(fā)揮勁力之威。陳鑫曰:“出腎入腎是真訣。”丹田是氣之源、勁之發(fā)動機,出勁入勁都離不開腰部(丹田)的樞紐作用。
以陳氏太極拳老架掩手肱捶一式第五動之發(fā)勁過程為例分析,我們對其運勁規(guī)律或有所悟。這一動是左弓步打右拳,而其發(fā)勁并不是只簡單地打出右拳而已,發(fā)勁時其下是有腳蹬地,其上是頭部百會穴領勁不丟,同時右膝里扣,腰左轉,左肘后襯,丹田內轉,從而用腰的螺旋勁抖出右臂拳。此動左腳為支撐點,右腳為施力點,腰(丹田)為樞紐,丹田內勁出脊背,通過肩臂達于右拳。這種協(xié)調周身力量而用于一點的運勁方法,必須是以全身放松為前提,以意念為主導,節(jié)節(jié)放松,一氣貫通方可達到。這種以點帶面整體作戰(zhàn)的運氣運勁方法,在太極拳的行拳走架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新太極拳氣法教學】相關文章:
太極拳常用的摔法05-04
太極拳養(yǎng)生法推薦06-22
太極拳“內氣”的鍛煉順序09-15
太極拳內氣練習方法08-30
太極拳科學訓練法05-08
太極拳怎樣做到氣沉丹田09-27
何謂太極拳的“四法”“四功”?07-15
太極拳的十種技擊法10-12
太極拳的五種練法簡介08-01
太極拳中胯的單勢練法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