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彈棋”的來歷
彈棋,古代漢族棋類游戲。是西漢末年開始流行,最初主要在宮廷和士大夫中間盛行。彈棋源于何時,尚無一致結(jié)論,但大都認(rèn)為是在漢代。下面小編就彈棋的起源和歷史發(fā)展給大家講述一下。
起源:
晉人葛洪的《西京雜記》,曾對彈棋的創(chuàng)始作了記述。該書卷二云:“(漢)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為勞體,非至尊所宜。帝日:膚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揖(指劉向)作彈棋以獻(xiàn),帝大悅,賜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勤。”從這里我們看出,彈棋系士大夫階層所創(chuàng),并因以解決“勞體”問題而取代蹴鞠引入了宮禁中。同時,還參照蹴鞠對其局勢、規(guī)則作了某些改造。
而魏·邯鄲淳的《藝經(jīng)·彈棋》中說“彈棋,始自魏宮,內(nèi)裝器戲也。文帝于此技以特好。用手巾拂之,無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為之?椭鸾矸髌澹钣庥诘邸本褪钦f“彈棋是始自魏宮的,它的內(nèi)部裝有器械用來戲玩。文帝十分擅長玩彈棋,用手巾來甩動,沒有不擊中的。有個人向文帝說自己也能。文帝就請他來,客人拿下頭上的葛巾(葛布制成的頭巾)來擊打棋,比文帝的技藝更精妙。”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說彈棋始于魏宮。
盛行:
彈棋所用棋局,根據(jù)魏文帝《彈棋賦》所描繪:“局則荊山妙聯(lián),發(fā)藻揚(yáng)睬,豐腹高隆,憚根四頹,平如砒碉,滑若柔夷!奔词钦f,棋局采用華美的聯(lián)玉料精工做成。正方形,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礪,光彩映人。至于所用棋子,一般用“玄木北干,素樹西枝。等木質(zhì)精制而成。彈棋的玩法,按照晉人徐廣《彈棋經(jīng)》的記載,是“二人對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當(dāng),下呼上擊之”。也就是說以自己的棋子擊彈對方的棋子。但具體的對局方法,由于文獻(xiàn)記載厥如,還不是太清楚。
唐代,是我國古代彈棋史上發(fā)展的一個高峰。這種靠技巧取勝的棋類游戲,不斷成為文人吟詠的對象,杜甫、白居易、李賀、王涯、韋應(yīng)物等均有詩作。王涯《宮詞》中的“向晚移燈上銀擎,叢叢綠鬃坐彈棋”,正是對在唐代廣泛流行的彈棋的絕好描繪。北宋時的沈括曾看過一卷《彈棋譜》,他認(rèn)為此譜“蓋唐人所為”,反映了唐代彈棋盛行的面貌,尤其是讀書人,對彈棋的喜愛已成了他們休閑時的主要娛樂。柳宗元《彈棋序》中說:“房生直溫與予二弟游,皆好學(xué),予病其確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因而教他們玩彈棋游戲。正是由于彈棋的如此盛行,使得唐代彈棋高手輩出,不減漢魏時代!短熘杏洝啡眨骸疤祈樧谠趯m日,甚好彈棋,時有吉達(dá)、高絨、崔同、楊同愿之徒悉為名手。”李欣的《彈棋歌》亦云:“崔侯善彈棋,巧妙盡于此……坐中齊聲稱絕藝!庇纱丝梢姡拼鷱椘宓乃揭延邢喈(dāng)高度。
形制:
唐代的彈棋,在棋型、布局和行棋步驟等方面,基本上因襲漢魏舊式,但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革。棋局的形制,據(jù)唐代盧渝《彈棋賦》所述,為“下方廠以法地,上圓高以象天。起而能伏,危而不懸,四隅成舉,四達(dá)無偏,居中謂之豐腹,在末渭之緣邊!逼淦寰种虚g為圓頂,象征著天,局的四邊代表地,與我國古代人認(rèn)為天圓地方的觀念相適應(yīng)。這樣增加了彈棋的復(fù)雜性,因而在游戲方法上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上述唐代彈棋局末能留下實(shí)物或圖式,但是我們從當(dāng)時傳入日本,經(jīng)過變化,盤式由四面變?yōu)閮擅娴膹椘寰,約略可以窺知唐代彈棋局的形制。
布局:
唐代的棋子仍系木制或象牙雕刻而成。但棋子的數(shù)量已增至24枚,二人對局,每人12枚。上引日本彈棋局,每邊設(shè)局道12條,可能就是用棋子24枚的彈棋。唐代大文學(xué)家柳宗元作《彈棋序》對24子彈棋進(jìn)行了解釋:“置棋二十有四,貴者半,賤者半;貿(mào)曰上,賤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每一方的12枚棋子中,又分貴賤子各6枚。玩時,大約是以一方的棋子擊對方的棋子。柳文接著又寫道:“下者二乃敵一,用朱、墨以別焉……既而抵戲者二人,則視其賤者而賤之,貴者而貴之。其使之擊觸也,必先賤者,不得已而使貴者”。在24子中一半是紅色,即所說的“貴子”,一半是黑色,即所說的“賤子”。玩棋的人都應(yīng)先以賤子去擊觸對方的子,不得已才用貴子。唐以前的彈棋沒有貴賤之別,上下之分,入唐以后,小小的彈棋竟成了一龐大的等級社會的縮影。
興衰:
到了宋代,也許是由于圍棋、象棋的特別興盛,流行了幾百年時間的彈棋突然銷聲匿跡,其玩法也從此失傳。到元明之時,就連博弈行家語及彈棋,也要引經(jīng)據(jù)典,費(fèi)力考究了。從16或17世紀(jì)以來,有一種被稱為臺球的游戲風(fēng)靡歐洲許多國家,20世紀(jì)60年代又漸次傳入日本,近即年來,這種游戲又盛行于我國各地根據(jù)這種游戲的特征,有人從臺球與彈棋皆是在一個盤上,擊一球(或子),令其滾動(或滑行),去撞擊另一球(或子)的玩法,提出二者具有淵源關(guān)系,至于彈棋局中間高四面低,白球則一馬平川,彈棋以手彈子,而臺球則以杖擊球的不同點(diǎn),正體現(xiàn)了由彈棋到臺球的變化發(fā)展。其間的演化、傳播和發(fā)展軌跡,因史料所限,尚難以明之。彈棋在東南亞地區(qū)流行起來,是一種逸趣橫生的棋類玩法。
漢朝的彈棋
彈棋是古代博戲之一種,本作「彈碁」,現(xiàn)在寫作「彈棋」。彈棋首創(chuàng)者為漢成帝并流行于宮中。魏晉時達(dá)到鼎盛,唐代曾有改進(jìn),唐以后絕跡,宋時已不可考其形制。
漢成帝劉驁,酷愛蹴鞠,踢弄不輟。文武群臣以為此戲運(yùn)動量過大,不為皇帝所宜,因勸諫阻攔。成帝卻說:「這是我所喜愛的游戲,不能不玩。你們可以選取一種類似蹴鞠而不勞體力的游戲,奏報上來!褂谑,劉向就根據(jù)蹴鞠的法則,創(chuàng)制了彈碁,獻(xiàn)給成帝。帝大悅,賜青羊羔和紫絲履。從此,中國就有了彈碁之戲。《后漢書·梁統(tǒng)傳》附梁冀傳:「能挽滿、彈碁、格五……意錢之戲!拐f明彈碁至少在宮中十分流行,并與格五、意錢等博戲處于并列的地位。
彈碁最初為十二子,黑白各六子,以木為之。棋盤用石板制作,兩人對博,「先列棋相當(dāng),更先彈也;其局以石為之!蛊灞P中央隆起,四周平齊,棋子置兩側(cè),以手彈子,使子越過中央滾向?qū)Ψ,擊中對方之子為勝?/p>
東漢沖帝、質(zhì)帝以后,彈碁在宮中衰落,此技幾乎中絕。獻(xiàn)帝建安中,曹操執(zhí)政,禁令頗多,竟有宮中禁弈之舉,舉凡博弈之具,一律不得妄置宮中。宮人枯寂無聊,因以金釵、玉梳等梳妝具在梳妝匣子上模仿彈碁之法而戲弄之。魏文帝曹丕繼位之后,喜作彈碁之戲,宮中朝臣名士無不爭能。
文帝還作《彈碁賦》以敘其情,賦中有:「文石為局」、「豐腹高隆」、「二八次舉」等語,透露了彈碁的形制信息。此時彈碁已改為十六子,黑白各八。文帝彈碁不用手,而用手巾角拂棋,無不中的。又有棋客自謂有絕技,魏文帝立即召見?椭敛挥檬郑膊挥檬纸,而是低下頭,以頭上所戴葛巾角拂棋,尤為精妙,文帝不能及。據(jù)《典論》載,文帝曾自敘曰:「戲弄之事,少所喜,惟彈碁略盡其妙。少時嘗為之賦。昔京師少工有二馬、合鄉(xiāng)侯、東方世安、張公子,常恨不得與之對也!购相l(xiāng)候是后漢馬援之孫馬朗,曾封為合鄉(xiāng)侯。當(dāng)時與東方世安、張公子等人皆為彈碁高手。
唐代彈碁尚有流傳,增至二十四子,黑白各十二。唐順宗李誦甚好彈碁,當(dāng)時有吉達(dá)、高釴、崔同、楊同愿等皆為一時名手。唐以后,彈碁之戲漸絕跡。
【“彈棋”的來歷】相關(guān)文章:
10個彈吉他的技巧07-26
琵琶快速彈挑的技巧04-01
跆拳道彈踢腿法11-25
彈吉他右手撥弦的步驟08-03
彈古琴的基本姿勢是什么10-29
除夕的來歷09-26
圍棋的基本棋理匯總10-09
圍棋行棋規(guī)則講解06-16
指彈吉他基本功練習(xí)07-29
彈古琴的基本姿勢-右手常用指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