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山前必須熟知常識
很多人都喜歡登山這項運動,但同時,很多人并不了解登山的常識,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登山的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地理景觀介紹
隊伍行進過程遇到視野開闊的地點或休息期間,向導群須適時介紹周遭景觀與地圖定位,讓隊員了解活動山區(qū)的景觀概況與簡單的地圖判讀,步伐與調節(jié)呼吸
隊伍行進初期的一公里內,領隊須提醒隊員
1.步伐無需太快,呼吸調勻,盡量不要用嘴呼吸,步幅的寬度不超過肩寬,同時向導隨時注意周遭隊員狀況
2.脫去多余的御寒衣物。
二、休息
隊伍行進過程須有數次的休息調節(jié)隊員的體力與掌控全隊的功能,領隊與向導自行視狀況決定之,基本的決定為
1.隊伍前後差距太大,前導者須適時以增加休息的次數,縮短休息時間的方式縮短隊伍差距
2.每位向導的目視距離內至少能看到全隊1/4~1/3的隊員,否則須以休息方式等對員,如此向導都能照顧到全體隊員,不會出現中間的隊員走到叉路,自組探勘隊找新路
3.休息的地點須能容納向導周遭的隊員,向導須依地形決定為人員為縱列或聚為一堆的休息方式,并非自己看到一個最佳的位置就一屁股坐下,若造成其他人無合適坐或立空間與防礙其他人員通過就會被視為自私行為。至於休息時間視狀況而定,每次最好不超過五分鐘,不可等到身體感到冷涼才走。
行進過程,欲休息可將背包置於巨石、倒木或樹干如此背包好上肩,若是背包置於地面,將大腿彎曲呈半蹲姿勢,把背包移至大腿,右手伸入右肩帶,將背包重心移至肩膀同時左手再伸入左肩帶,此種方式僅限背包重量25公斤以下,超過此重量的背包最好采坐姿背負。
三、記錄
領隊須指派人員依據活動記錄表格,完成文字與圖片記錄,文字記錄內容含行程時間記錄與一篇游記,時間記錄依負責人的時間為基準,游記屬每日行程日志,詳述行程路況、營地、水源與景觀慨況。
圖片記錄須至少表達
1.山區(qū)景觀
2.登山布道概況
3.隊員活動慨況
4.營地生活概況。風景圖片須注明拍攝點與拍攝方向。重新分配器材
隊伍行進一小時左右,前導者可確認周遭隊員的體力狀況是全隊最佳的人員,此時須確認各項的炊事裝備與當日炊事糧食,前導者所屬的前集團人員需要有一組以上的炊事裝備,否則前導者須等到裝備重新分配才能全力和隊員向前走。如此不會前集團到達山莊卻無炊事器材或無法搭帳篷的糗事。
前導者到達目的地需分配任務
1.炊事下午茶或晚餐
2.開始點名,如此隊員才會集中,同時讓後面的隊員知道前導者已開始炊事,自然會放快腳步。
押後者須攜帶醫(yī)藥品,因為後集團的體力差容易出狀況,尤其是擦傷藥品,押後者需了解每個人的狀況適時激發(fā)每個人的潛能,後集團出現任何狀況,押候者全權處理,事後再回報領隊即可。有任何爭議必須等檢討會議再議決之,活動期間不可發(fā)生爭吵事件。
四、迷路
一般行走於傳統(tǒng)登山路線的隊伍很難出現迷路狀況,因為登山步道會有許多登山社團的路標,即使叉路亦會有人置枯木阻隔且開闊的巖屑地或河床都會出現人為的疊石指示登山步道,隊員容易發(fā)生迷路的情況是抄捷徑,林道叉路,此種路線發(fā)生迷路僅需退回原路重新觀察再出發(fā)。
一般行走於非傳統(tǒng)路線的隊伍迷路的機率較高,地圖定位判斷錯誤與天候惡劣,所以此種探勘路線,天候惡劣不宜行進避免全隊進退失據,發(fā)生call直升機載客的情形。
五、箭竹林步道
小隊伍的探勘或訓練活動常會躦行於箭竹林或茅草堆,前導者的體力與精神消耗相當大,前導者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走錯且容易出現不可預知的錯誤,前導者的後方隊員須適時的提醒修正,同時領隊須適時輪換前導者避免全隊被誤導與單人的體能消耗太多影響全隊行進速度或陷入危險地區(qū)。
六、摸黑訓練
不論任何型態(tài)的隊伍最好排定一日凌晨輕裝行進的行程活動,目地是訓練隊員使用頭燈攀登的感受,自己須找出走路的感覺,摸黑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否則人員易疲困想睡覺。
七、失溫處理
隊伍行進間遇到天候惡劣容易出現隊員失溫狀況,一般隊員行進就會發(fā)現他的步伐不穩(wěn),如喝醉般行走方式,此時就須就地想辦法保護他的安全,大致上可用
1.取出暖暖袋(此物品每位干部隨身至少攜帶三個),按照暖暖袋使用說明使用,等到溫度上升到理想狀況再置於患者的胸部與心臟附近
2.取出爐子,煮開水或攜帶一只保溫瓶,沖泡甜飲料,如姜湯等。
如果隊員以成半昏迷或昏迷狀態(tài),合并兩個睡袋,失溫者於胸部置兩個暖暖袋,重點是失溫者須全部脫掉外衣物,另派一人也是脫掉外衣物以共享體溫的方式緊抱失溫者,此時大家須輪流提供體溫給失溫者,同時自己須不斷的喝姜湯驅寒,若失溫者依然昏迷,將雙腳浸泡於溫水,須注意水溫的恒定。
八、高山病處理
行前會議須告誡所有隊員,出發(fā)前兩日必須睡得好,吃的好,正常作息可減少高山病的發(fā)生,高山病的徵兆與潛水夫病類似,主要是對於外界氣壓環(huán)境不適應所引起的疾病,每個人的適應能力皆不同,解決之道是讓已發(fā)生高山病的隊員於原地或下撤10公尺休息約半小時,再視狀況決定是否繼續(xù)前進,若能勉強行走,等到營地再想辦法解決。
九、結束工作
從營地返回登山口代表活動接近尾聲,隊員的掌控更重要,從營地到登山口都需逐一清點人數,避免隊員被放鴿子,開車前亦須再清點一次。
親近大自然是每個人於假日最想找一處清凈感受天地之美的時刻,然而本身的野外經驗不足常無法盡興,野外的經驗累積除前人的口述、書本的資訊外,更重要的是親身的體驗,身處自然環(huán)境忌晦意氣用事與不服輸的心態(tài),只要沉著應付,頭腦冷靜,小心行事,一切的狀況自然能克服,野外知識無標準可依循,亦無正確操作手冊,它在於自己如何能零活運用自己的頭腦與現有的器材與裝備。
秋季登山注意事項
秋季登山是廣受大家青睞的一項休閑活動,它不僅可以使人們的工作壓力得到充分釋放,而且能使機體的心肺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得到相應的鍛煉。但同時作為一項耗氧量較大、比較劇烈的運動方式,也潛伏著一定的危險,常見的傷害有高山反應、行走損傷以及生物傷害等,需要適當注意,做好防范。
一、準確評估量力而行
登山運動并不適宜所有人群。首先,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運動系統(tǒng)、高血壓、冠心病等心功能代償不全或者慢性呼吸功能代償不全的患者不適宜登山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加重心肺負擔。其次,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已接受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患者、患有踝關節(jié)和足部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議進行登山運動,因為登山會增加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負重載荷,加速關節(jié)軟骨的皸裂、剝脫,增加關節(jié)滑膜的分泌,致使關節(jié)腫脹、疼痛加劇。第三,不經常鍛煉的中年人、體質不好的老年人不適宜突然參加運動量大的登山活動,有的中年人工作壓力較大并且長期缺乏鍛煉,突然爬山,體力負荷加大,容易誘發(fā)心肺疾病;老年人在準備爬山前,最好先進行一些強度不大的運動,給身體一個緩沖和適應的過程。總之不論哪個年齡段的登山者,在登山的過程中都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速度,建議使心率保持在18次左右/10秒。
二、使用手杖避免損傷
登山過程中應穿舒適的軟底防滑鞋,尺碼要合適,足底、足尖或者足跟局部不要承受過多的壓力,避免引起勞損造成局部疼痛。
登山過程中使用手杖是有益的。首先,使用手杖上山、下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體力,減輕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的負擔,減輕腿部的壓力,緩解腰部和肩部的疲勞感,這一點對于老年人非常實用和有益。其次,使用手杖可以增加行走的穩(wěn)定性,正常行走時雙下肢支撐身體,使用手杖則變?yōu)槿c或者四點支持,可以有效防止跌倒。
如果登山路程較長,則可以嘗試使用帶有彈力的綁帶纏繞在小腿上或者穿彈力襪,這樣能夠加快下肢靜脈血回流,防止登山后下肢腫脹。
秋季早晚溫差大,登山過程中容易出汗,最好穿透氣性較好的衣服,帶一件保暖外套也是很有必要的。
登山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熱量和水分,要根據自身體能適當補充食物和水分。喝水最好多次少飲,一次進水太多會增加心血管的額外負擔。
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建議使用雙肩背包攜帶,這樣會減緩疲勞。
三、跌傷后盡快消毒止血
登山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損傷,比較常見的有皮膚擦傷、關節(jié)扭傷以及跌傷等。若要防止這些損傷發(fā)生,首先要集中精力,提高警惕性。俗話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登山時千萬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追逐打鬧。其次,要掌握登山要領,登山速度要適中,不要急于到達目的地,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或者感到疲勞千萬不要勉強,要想方設法到安全的地點休息。同時為了更好、更及時地處理意外損傷,出發(fā)前最好攜帶紗布、繃帶、創(chuàng)可貼和云南白藥、甲紫溶液等急救用品和藥品。
當發(fā)生皮膚擦傷時,可使用清水沖洗,傷口涂擦甲紫溶液,使用創(chuàng)可貼等保護創(chuàng)面。當傷口較深伴有出血時,在用清水沖洗傷口后,可使用云南白藥進行止血,再用紗布、繃帶等包扎傷口;如果出血較快則要加壓包扎傷口,然后及時下山到醫(y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處理。
關節(jié)損傷中以踝關節(jié)扭傷最為常見,多發(fā)生于足底踏空或足著落點的土塊或石塊突然松動時。發(fā)生踝關節(jié)扭傷后要及時制動,使用護踝、彈力繃帶固定踝關節(jié),防止損傷加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冰塊冷敷,以減少毛細血管出血,防止關節(jié)腫脹加劇;下山后一定要到醫(yī)院進行深入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骨折、韌帶撕裂等嚴重損傷。
跌傷較易發(fā)生在下山時的陡坡或身體重心不穩(wěn)時,且易發(fā)生軟組織開放性創(chuàng)傷。應盡快清洗、消毒,并用紗布對傷口做初步包扎、止血;如果發(fā)生開放性骨折,骨折塊暴露于傷口外面的時候,不要輕易將骨塊回納到傷口內,避免加重感染;處理好患者的傷口后,要使用木板、塑料板或者長木棍、樹枝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固定起來;如果是下肢骨折,可以將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捆綁在一起,以充分制動、減輕疼痛,避免損傷加重,這樣也便于對患者進行轉運。懷疑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應該仰臥在硬木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要隨意讓患者活動,也不要翻動患者,避免加重脊髓的損傷,預防截癱的發(fā)生。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fā)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到醫(yī)院做進一步處理。
登山旅游注意事項有哪些
⑴行前預先規(guī)劃旅游路線,充分了解交通路況,進入山區(qū)應注意塌方落石與路肩塌陷。
、频巧角疤貏e要注意服裝和鞋子,盡量要輕裝上山,少帶雜物,以減輕負荷;鞋子要選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礙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與結實。
、切星皯⒁鈿庀箢A報,適時增減衣服。遇雨時在山上不可用雨傘而要用雨披,這是為避雷電,并防止山上風大連人帶傘給兜跑。
、纫龅接^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
、勺⒁庾陨砺糜伟踩,勿擅自到未開放的旅游山區(qū)和危險山區(qū)游玩;盡量避免在無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無救生人員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戲水。
⑹要注意林區(qū)防火,觀光沿途不能吸煙。愛護自然環(huán)境,不破壞景觀資源;維護風景區(qū)環(huán)境整潔,不任意丟棄垃圾。
另外還有一些登山旅游注意事項:
1、自行開車進山旅游,須事先做好車輛保養(yǎng),并留意旅途沿線的加油站、修理廠、醫(yī)院等位置。
2、登山前應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隨時攜帶藥物;有高山反應及身體不適者,勿免強上山。
3、愛護自然環(huán)境,不破壞景觀資源;維護風景區(qū)環(huán)境整潔,不任意丟棄垃圾。
4、注意保管好自己錢物,防止丟失及被竊,尤其是照相機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別丟落,特別是在換膠卷時勿將膠卷落下。
5、穿的也不能太少,覺著天熱了就穿的少,到了山頂你就會發(fā)現風大,等一會你身上的汗就沒了,時間長了就發(fā)現冷了。
6、旅游登山,不是為了競爭,只是為了游樂。旅游攀登,要不計速度,只求逍遙;蜓厥壏鎏荩驅ち株幮÷,緩慢而行,觀風景,覽古跡,邊談邊游,妙趣橫生。
7、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對于老年人來說,應帶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于安全。行路要穩(wěn),時刻留神腳下。在爬山時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腳下石頭是否活動,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時,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線攀登,這樣可減低坡度。
8、在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頂或高樹下躲避。以防雷擊傷人,也不要在山溝低洼處躲避,以防山洪傷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
9、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jié)受傷或肌肉拉傷。
10、在登山時,還要時時預防腰腿扭傷,因此,在每次休息時,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介紹的登山旅游注意事項!
【登山前必須熟知常識】相關文章:
必須熟知的舞蹈基本知識01-22
啞鈴健身必須遵循的健身常識10-15
必須知道的美國留學租房常識06-11
學跳國際舞,必須了解的基本常識06-27
貨運代理人必須了解的國際空運常識08-27
去西藏前必須知道的28個常識10-21
韓國留學生必須了解的基本常識09-11
很常見卻不被熟知的英語06-24
軟件工程師必須知道的20個常識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