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傳序原文翻譯
《伶官傳序》是由北宋歐陽修為《新五代史 伶官傳》一文所作的序.這篇序是寫后唐莊宗的盛衰成敗的歷史點評,下面小編準備了伶官傳序原文翻譯,提供給大家參考!
《伶官傳序》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伶官傳序》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為的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枝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jié)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者,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到祖廟去祭告,請下那三枝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扔在地上,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還是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為的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沒有人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結(jié)果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有智慧、有勇氣的人常常會因為沉溺某事物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難道只是伶人嗎?
《伶官傳序》作者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柳宗元,韓愈,王安石,曾鞏,“三蘇”蘇軾,蘇洵,蘇轍合稱“唐宋八大家”。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刻苦自學,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及第。晚年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卒謚文忠。早年熱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對王安石變法有所不滿。在散文理論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張,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潔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澀。為文主張切合實用,重內(nèi)容,反浮靡。積極培養(yǎng)后進,因而成為北宋中葉文壇領(lǐng)袖。他的散文明暢簡潔,豐滿生動,說理透徹,抒情委婉。詩、詞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
【伶官傳序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5.大鐵椎傳原文譯文
7.離騷原文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