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視野大學英語4第2版Unit 5課文翻譯
對于獨處和與人相處,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大學的住宿生活有沒有給大家?guī)砝_?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五單元課文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Unit 5課文翻譯【1】
事實如此,我們孤獨無依地生活著。據(jù)最近的統(tǒng)計,共有2,200萬人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住所里。其中有些人喜歡這種生活,有些卻不喜歡。
有些離了婚,有些鰥寡無伴,也有些從未結(jié)過婚。
孤獨或許是這里的一種民族弊病,我們羞于承認它,甚于其他任何罪惡。
而另一方面,故意選擇獨處,拒絕別人的陪伴而非為同伴所棄,卻是美國式英雄的一個特點。
孤獨的獵人或探險者去鹿群和狼群中冒險,征服廣袤的荒野時,并不需要有人陪伴。
梭羅獨居在湖畔的小屋,有意疏離了城市生活,F(xiàn)在,這成了你的個性。
獨處的靈感是詩人和哲學家最有用的東西。
他們都贊成獨處,
都因能夠獨處而自視甚高,至少在他們匆忙趕回家喝茶之前的一兩個小時之內(nèi)是這樣。
就拿多蘿西·華茲華斯來說吧,她幫哥哥威廉穿上外衣,為他找到筆記本和鉛筆,向他揮手告別,目送他走進早春的陽光去獨自對花沉思。
他寫道:“獨處多么優(yōu)雅,愜意。”
毫無疑問,如果自愿獨處,感覺要好得多。
看看彌爾頓的女兒們:她們?yōu)樗麥蕚浜脡|子和毯子,然后躡手躡腳地走開,以便他能創(chuàng)作詩歌。
然而他并不自己費神將詩歌寫下來,而是喚回女兒們,向她們口述,由她們記下來。
也許你已經(jīng)注意到,這些藝術(shù)家類型的人,大多是到戶外獨處,
而家里則自有親人備好了熱茶,等著他們回家。
美國的獨處代表人物是梭羅。
我們欽佩他,并非因為他能自力更生,而是因為他孤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他喜歡這樣──獨居在湖畔的樹林中。
實際上,他最近的鄰居離他只有一英里,走路也就20分鐘;鐵路離他半英里;交通繁忙的大路距他300碼。
整天都有人進出他的小屋,請教他何以能夠如此高潔。
顯然,他的高潔之處主要在于:他既沒有妻子也沒有仆人,自己動手用斧頭砍柴,自己洗杯洗碟。
我不知道誰為他洗衣服,他沒說,但他也肯定沒提是他自己洗。
聽聽他是怎么說的:“我從未發(fā)現(xiàn)比獨處更好的伙伴。”
梭羅以自尊自重為伴。
也許這里的啟示是:自我意識越強,就越不需要其他的`人在周圍。
我們越是感覺謙卑,就越受孤獨的折磨,感到僅與自己相處遠遠不夠。
若與別人同住,他們的小別會使你感到耳目一新。
孤獨將會于星期四結(jié)束。
如果今天我提到自己時使用的是單數(shù)人稱代詞,那么下星期我就會使用復數(shù)形式。
其他人不在的時候,你可以放飛自己的靈魂,讓它充滿整個房間。你可以充分享受自由,隨意來去而無需道歉。你可以熬夜讀書、大泡浴缸、一口氣吃掉整整一品脫的冰淇淋。你可以按自己的節(jié)奏行動。
暫別的人會回來。
他們的冬季防水大衣還放在衣櫥里,狗也在窗邊密切留意他們歸來的身影。
但如果你單獨居住,那么朋友或熟人的暫時離別會使你感到空虛,也許他們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孤獨的感覺時起時落,但我們卻永遠需要與人交談。
這比需要傾聽更重要。
噢,我們都有朋友,可以把大事要事向他們傾訴。我們可以打電話對朋友說我們丟了工作,或者說我們在濕滑的地板上摔倒了,跌斷了胳膊。
每日不斷的瑣碎抱怨,對各種事情的看法和意見,積在那兒,塞滿了我們的心。
我們不會真打電話給一位朋友,說我們收到了姐姐的一個包裹,或者說現(xiàn)在天黑得比較早,或者說我們不信任最高法院新來的法官。
科學調(diào)查表明,獨居的人會對著自己、對著寵物、對著電視機嘮叨不休。
我們問貓兒今天該穿藍色套裝還是黃色裙裝,
問鸚鵡今天晚餐該做牛排還是面條。
我們跟自己爭論那個花樣滑冰選手和這個滑雪運動員到底誰更了不起。
這沒什么不妥,
也對我們有好處,而且不像有些人那么令人尷尬:在超市付款處,排在前面的女人告訴收銀員,她的侄女梅利莎星期六可能會來看她。梅莉莎非常喜歡熱巧克力,所以她買了速溶熱巧克力粉,雖然她自己從來不喝這東西。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
重要的是不再等待,而是安頓下來,使自己過得舒服,至少暫時要這樣。要在我們自身的條件下發(fā)現(xiàn)一些優(yōu)雅和樂趣,不要做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英國詩人,而要像一個被關在塔樓里的公主,耐心地等待著我們的童話故事迎來快樂的結(jié)局。
畢竟,事已至此,
這或許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局面,但眼下我們不妨稱之為家吧。
不管怎么說,沒有什么地方比家更好。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Unit 5課文翻譯【2】
同卵雙胞胎卡蒂和薩拉·莫納漢去年來到賓夕法尼亞的葛底斯堡大學,決心闖出一條獨立之路。
雖然這對18歲的姐妹曾要求住在不同的宿舍樓,但宿管處還是把她們安排在了同一棟樓的第8層,中間只隔一條過道。
卡蒂與室友相處融洽,但薩拉卻十分不快。
她因許多事情與室友暗地里不和,諸如什么時候熄燈、家具應如何擺放等等。
最后她們將房間一分為二,彼此不再說話,主要通過寫便條進行交流。
這段時間里,薩拉不斷跑到過道對面卡蒂那兒尋求慰藉。
不久兩人又想住在一起了,
而薩拉的室友最終也同意搬出。
“從重新住在一起的第一晚開始,我就感到很舒服,”薩拉說,
“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樣。”
薩拉以和同卵雙生姐妹同住的辦法走出了她的困境,這種辦法很少見,但她所遇到的沖突卻并不罕見。
盡管許多學校已做了許多努力來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室友,但結(jié)果常常不盡如人意。
一位室友總感覺冷,而另一位卻總是不想調(diào)高暖氣溫度,盡管氣溫計顯示室外溫度已達零下5度。
一個喜歡安靜,而另一個卻每天練習兩個小時的小號,或?qū)⒁繇戦_得很大,響得連整個房間都在振動。
一個只吃有機蔬菜產(chǎn)品,認為所有生物都是神圣的,即使是螞蟻、蚊子也如此,而另一位卻愛穿皮草,喜歡在生物課上將青蛙開膛破肚。
彼此性格不合時,離家上大學的那種興奮感就會立刻變得索然無味。
而且,室友會互相影響對方的心理健康。
根據(jù)最近的研究,大學生室友的憂郁癥往往會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
學會容忍陌生人的習慣可使大學生學會靈活應變和妥協(xié)的藝術(shù),但這往往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
21歲的朱莉·諾埃爾是大四學生。她回憶說,她一年級時與室友無法溝通,彼此整整一年都很不自在。
“我曾從早到晚用CD機播放同一張碟,就是為了試試她,因為她太羞怯了,”諾埃爾說,
“直到那天晚飯時,她才終于改變了她的羞怯。”
雖然她們沒有將房間一分為二,但是到了年末,她們還是大吵一場分開了。“回想起來,我真希望當時能跟她談談我的感受,”諾埃爾說。
大多數(shù)室友間沖突的起因都是小小的令人不快的分歧,而不是抽象的哲學原則上的重大爭執(zhí)。
“都是具體的事情弄得室友不和,”俄亥俄州一所大學的'宿舍管理處主任助理說。
在極端的情況下,室友間的沖突可能引發(fā)嚴重的暴力事件。去年春天哈佛大學就發(fā)生了這種情況:一位學生將她的室友殺害后自殺。
許多學校都已經(jīng)啟動了化解沖突的項目,以緩和緊張形勢,要不然它們就會像火山一樣蓄勢待發(fā),最終導致暴力行為。
有些大學采用了“室友合同”的做法:所有新生在參加有關室友關系的討論會之后,都要填寫簽署該合同。
學生們訂下詳細的宿舍行為準則,包括可以共同接受的學習時間、睡眠時間,動用彼此物品的原則,以及如何處理留言。
雖然合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永遠不會訴諸法庭,但合同副本都被送到所在樓層的宿舍指導員處,以防日后發(fā)生沖突。
宿舍管理處主任說:“合同允許我們處理一些同學們沒有想到或不愿談及的問題。”
有些學校試圖通過電腦配對安排住宿,以期防止爭吵發(fā)生。不過這種做法更像推測游戲,并不科學。
它根據(jù)學生對住宿表格上一系列問題的回答將他們組合在一起。這些問題包括是否容忍抽煙,選擇什么樣的作息時間,以及對個人習慣是整潔還是凌亂的自我描述。
有時家長會拿走表格,就他們孩子的習慣填入不真實的、一廂情愿的數(shù)據(jù),特別是在吸煙問題上,這就削弱了這種做法的效果。
此外,宿舍管理人員中關于大學生活特色的理論之爭也使這一安排過程復雜化。這一爭論圍繞的主題是:“到底是讓相似的人住在一起,還是讓不同的人住在一起,讓他們?nèi)¢L補短呢?”
一幅漫畫道出了許多學生對這一做法的感受:面對一大堆資料,宿舍工作人員隨便拿出兩張待選的表格,叫道:“這位喜歡象棋,那位愛好足球,他們住在一起是最理想的了!”
一位二年級學生艾倫·薩斯曼回憶道:“我覺得他們肯定了解我們的性格,然后就選性格相反的(搭配)。”
薩斯曼喜歡整潔,學習認真,而他的室友卻邋里邋遢,而且喜歡通宵聚會直至凌晨。
“我一進房間,就看見他在我的桌子上到處亂翻,想找郵票去寄信。
還有一次,我回來就看到他在吃我的最后一塊巧克力曲奇餅,那是我媽媽帶給我的。
宿舍樓里的人都在打賭我們什么時候打起來,”他說。
但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卻最終成了朋友。
薩斯曼說:“我們彼此從對方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但我也決不想再有這樣的經(jīng)歷了。”
【新視野大學英語4第2版Unit 5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課文翻譯09-13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2課文翻譯06-18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3冊Unit 9課文翻譯06-19
新視野大學英語4課文翻譯Unit 811-09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6課文翻譯06-18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翻譯04-27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9課文翻譯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