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散文作者通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贊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藤野先生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緋紅、標致、落第、詰責、油光可鑒、深惡痛疾、抑揚頓挫”等詞語。
、屏私馍⑽募冻ㄏκ啊泛蛯懽鞅尘啊
2、能力目標:
⑴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祁I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品析“無非”“實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詞對表達文意的作用。
、抢砬逦拿},把握本文的敘述線索。
3、德育目標:
、艑W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尚品質。
⑵體會魯迅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1、理解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品評重點句段,領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引導學生揣摩品讀重點句段,悉心體會作品的結構方法和富含濃郁感情的語言。
2、研討探究法:
散文回憶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學生活和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變化,材料雖多卻井然有序。引導學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語、副詞的表意等,以求準確深入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時代背景材料。引導誦讀,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過研讀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憶及老師,三味書屋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壽鏡吾先生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臺醫(yī)專留學時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則如日后魯迅在回憶中所說的:“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么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是魯迅在北京至廈門這段時間寫的,在廣州編定。其時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眼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絲安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正是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樓上寫的,當時他“是被學者們擠出了集團之后”,只好借這樣一朵兒時的“小花”,來排遣寂寞,這是一。第二,《小引》還說明,原來集名是《舊事重提》,編定時,“我還替它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這一改動,是為了更符合散文的內容實際。因為,在苦悶失望中的魯迅,當時常常回憶起兒時的故鄉(xiāng)的瓜果。這組散文,正是浸透著兒時故鄉(xiāng)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魯迅書桌上那盆“水橫枝”,樹葉青蔥得可愛。所以魯迅把這美好的回憶散文,比作一組晨光里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自慰,而并不是直接為了戰(zhàn)斗?梢哉f,《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而不是投向敵人的投槍和匕首。
2、時代背景:
、鹏斞噶魧W日本期間的經(jīng)歷: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在《自題小像》詩中發(fā)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1904年,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兩年后棄醫(yī)從文,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
1908年,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并加入光復會。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國。
、七@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時間則是在離別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到日本,最初,“夢很美滿,預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仙臺醫(yī)專學醫(yī)時,觀看反映日俄戰(zhàn)爭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國人給魯迅以很大刺激,促進了他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決心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喚醒國民靈魂。寫作此文時,正當“三·一八”慘案發(fā)生后,魯迅積極支持愛國青年學生的正義行動,與反動軍閥以及反動文人進行斗爭,用戰(zhàn)斗的文章抨擊“正人君子”的迫害,抒發(fā)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
(投影)
、抛⒁:
緋紅(fēi)蘆薈(huì)油光可鑒(jiàn)解剖(pōu)不遜(xùn)芋梗湯(yù ɡěnɡ)匿名(nì)詰責(jié)瞥(piē)爛熳(màn)深惡痛疾(wù)
⑵釋義:
緋紅:鮮紅。
詰責:質問并責備。
標致:漂亮。文中是反語,用來諷刺。
油光可鑒:文中是說頭發(fā)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掌故: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文中指學校里發(fā)生過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文中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無禮。遜,謙遜。
托辭:借口。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
2、學生情讀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敘述線索:
思考:
⑴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jīng)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莆恼聵祟}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jù)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么為中心記敘的,敘述線索又是什么?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钦n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么線索來組織的?
師生互動交流,探究文意。明確: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去”“我離開仙臺之后”。
、票疚囊宰髡吲c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圍繞表現(xiàn)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前往仙臺的緣由,接著寫初到仙臺受到優(yōu)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最后寫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⑵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惡濁、庸俗的生活,赴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受到仙臺醫(yī)專的職員的優(yōu)待,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作者兩次易地求學,兩次輾轉奔波,無不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文章開頭寫對東京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和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xiàn);即便是往仙臺途中記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也是因為這里是富有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xiàn);對初到仙臺受到優(yōu)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現(xiàn);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為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后,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為實際行動。
四、研讀,分析藤野形象
1、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2、學生根據(jù)閱讀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組織語句,選擇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學生積極思考,精彩發(fā)言。
教師引導、提示:
、盘攸c鮮明的肖像: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醫(yī)學教授。
、粕盍晳T角度:
生活儉樸。
、侵螌W角度:
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葘Υ龑W生角度:
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3、研討:
⑴文中具體寫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
、“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么感情?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學生交流研討結果,教師明確:
、盼闹羞x取的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僦鲃雨P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擔任的功課”,這些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跒“我”改正解剖圖。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坳P心解剖實習。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一直惦記著“我”的解剖實習,“我”考試及格了,他很高興,如釋重負。
、芟“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這件事表現(xiàn)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我”對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懷念,體現(xiàn)在:
、傺b訂收藏講義;
②懸掛先生照片;
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為斗爭的勇氣和力量。然后是因“狀況無聊”對沒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文章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藤野先生》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國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學過與本文同一出處的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宛()如驛()站教誨()
瞥()見畸()形詰()責
不遜()匿( )名
3、請寫出下列語句的描寫方法:
、牌鋾r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⑵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堑俏疫不服氣,回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人哪樕路鹩行┍В坪跸胝f話,但竟沒有說。()
〖參考答案〗
1、《朝花夕拾》、魯迅、周樹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wǎn yì huì piē jī jié xùn nì
3、⑴外貌描寫
、普Z言描寫
、切睦砻鑼
⑷神態(tài)描寫
六、布置作業(yè)(分發(fā)講義資料)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我是在夏末秋初進了協(xié)和女子大學的校門的,在大門前抬頭就看見書法家吳芝瑛女士寫的“協(xié)和女子大學校”的金字藍底花邊的匾額。走進二門,忽然看見長廊下開滿了長長的一大片猩紅的玫瑰花!這些玫瑰花第一次闖入了我的眼簾,從此我就一輩子愛上了這我認為是艷冠群芳又有風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開了我生命中最絢爛的一頁。
1919年,“五四”運動起來了,我因為參加學生運動又開始寫些東西。1920年,協(xié)和女子大學同通州潞河大學和北京的協(xié)和大學合并成燕京大學,我們協(xié)和女子大學就改稱“燕大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學生自治會”里任務多得很。那時我們最熱心的就是做社會福利工作,而每興辦一項福利工作,都得“自治會”自己籌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戲賣票。我記得我們演過許多莎士比亞的戲,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記得有一次魯迅先生和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來看我們的戲──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魯迅先生是從哪一位同學手里買到戲票的。
我和魯迅先生只談過一次話,還是很短的。因為我負責請名人演講,所以請過魯迅先生、胡適先生,我記得還有吳貽芳先生……我主持演講會,向聽眾同學介紹了主持人以后,就只坐在講臺下聽講了--我和魯迅先生的接觸,就這么一次。
這時燕大女校已經(jīng)和美國威爾士女子大學結成“姐妹學校”。威校的女校長來到我們學校訪問,住了幾天,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禮儀式,女校主任就讓學生們表演一次,給她開開眼。這事自然又落到我們自治會委員身上,除了不坐轎子以外,其他服裝如鳳冠霞帔、靴子、馬褂之類,也都很容易地借來了,只是在演員的分配上,誰都不肯當新娘。我又是主管這個任務的人,就急了,我說:“這又不是真的,只是逢場作戲而已。你們都不當,我也不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就當了!”于是我扮演了新娘。凌淑浩──凌淑華的妹妹,當了新郎。送新太太的是陳克俊和謝蘭蕙。那夜在女校教職員宿舍院里,大大熱鬧了一陣,又放鞭炮,又奏鼓樂,我們還磕了不少的頭!演到坐床撒帳的時候,我和淑浩在帳子里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急得克俊和蘭蕙直捂著我們的嘴!
……
1923年8月3日,我離開北京到上海準備去美國。
臨行以前,我的弟弟們和他們的小朋友們,再三要求我常給他們寫信,我答應了。這就是我寫那本《寄小讀者》的“靈感”。
8月17日,美國郵船杰克遜總統(tǒng)號就把我載走了。我寫過一首《紙船》:
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我在國內的大學生涯,從此結束。在我的短文里,寫得最少的,就是這一段,而在我的回憶中,最愜意的也是這一段,提起筆來,總說個沒完沒了!
(選自《大學往事》,作者冰心,有改動)
1、修改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將沒有歧義的改句寫在下面。
2、作者是以怎樣的人稱和記敘順序行文的?
3、選文在記敘上有詳有略。其中詳寫的是哪一件事?
4、如果請你朗讀文中的詩行,應以怎樣的感情基調來朗讀?你是依據(jù)哪些詞語確定這種感情基調的?請用波浪線把這些詞語勾畫出來。
5、你認為詩中“用紙船載著愛和悲哀”這種以實寫虛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
1、我記得我們演過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許多戲。
2、第一人稱,順敘。
3、我們?yōu)橥PiL表演中國古老的婚禮儀式。
4、以滿懷愛和悲哀的感情基調來朗讀;“至愛”“含著淚”“愛和悲哀”等。
5、把抽象的感情表達得具體、形象、生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精彩語段,體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語言。體驗反思,理解課文主旨。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采用小組自改互查的方式,組長點評完成情況。
二、研讀關鍵語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語段,思考:
⑴“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后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實在標致極了”改為“實在丑極了”可以嗎?
學生交流后回答,教師明確:
、排c“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
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huán)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諸多復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里面。反襯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⑵句中“標致”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致”,增強了這一反語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后則語意直露,缺乏了諷刺意味。
2、學生集體誦讀第5語段,思考:
、懦醯较膳_的“我”受到優(yōu)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為貴”,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為”替代嗎?
⑵“居然睡安穩(wěn)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對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師點撥: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語氣。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臺受“優(yōu)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隱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臺受到的優(yōu)待,推斷為“物以希為貴”,包含著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為”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wěn)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不以為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1語段,合作探究:
、旁鯓永斫“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特意寫明呢?
、“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嘗”是什么意思?
⑷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促成作者棄醫(yī)從文的轉變,對這兩件事的敘述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思考、交流后發(fā)言,教師明確:
、胚@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后寫下的一句極為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shù)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于偏見而武斷作的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chǎn)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愿望。
、莆闹锌措娪笆录兴鶖⑹龅闹袊说那樾,是依著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群圍著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⑶“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學生看到槍斃中國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xiàn)。句中的“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饶涿攀吕凶髡哂幸饨沂救毡“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現(xiàn)在遭受屈辱后極為辛酸和憤懣的感情?措娪笆录从匙髡唠y以抑制的激憤。這兩件事各有側重,第一件事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fā)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國富強的志向,第二件事寫中國國民的不覺悟--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件事促使作者棄醫(yī)從文。
4、學生自讀課文38語段,教師點撥:
語段中“良心發(fā)現(xiàn)”一詞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斗爭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是指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xù)奮斗。文章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統(tǒng)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xiàn)實政治斗爭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xiàn)實意義。
5、學生齊讀課文1、5、24~31、36~38語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誦讀要求:第1段要讀出辛辣嘲諷意味,第5段以輕松親切語調來表現(xiàn)友好之情,24~31段則充滿憤激,36~38段應滿溢感激。
三、合作研討,體驗反思
1、關于課文主旨的理解,論爭頗為熱烈,對于下面的說法,你更傾向于哪一種?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看法。
(投影)
、艠祟}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普n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jīng)歷和思想,主要表現(xiàn)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⑶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學生各抒己見,激烈爭論。教師提供參考意見如下:
較傾向于第⑴種:“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為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理由:第一,散文敘述的焦點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恰如結尾處點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而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從全文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后者是暗線。也正因作品飽含的愛國主義感情,從而使藤野的形象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魯迅全集》,譯者增田涉寫信征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你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你譯出加入。”1936年魯迅又向來到上海的增田涉打聽藤野的近況,可見其懷念之情。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2、魯迅棄醫(y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么啟示?請聯(lián)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學生積極發(fā)言,教師引導、鼓勵。
四、課堂小結
欣賞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只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升華。魯迅的文章尤為如此。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更深刻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鐫刻在讀者的心中,愿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為湛藍、亮麗。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投影)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⑴上文選自課文《________》,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
、圃谏衔姆娇蚶锾钊霕它c符號,正確的一組是()
A、!:──
B、:──!
C、────!
、俏闹屑訖M線的“他們”分別指代:
、偎麄僟_________________。
、谒麄僟_________________。
、任闹屑哟肿“偏”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A、意外B、反感C、為難D、不滿
、晌闹心男┰~語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受到了極大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挫傷?
、蔬x文最后一句“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中的“我的意見”具體指什么?
⑺選文第一句所運用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參考答案〗
、盘僖跋壬ㄏκ
⑵B
、洽偈芏竞Φ娜毡厩嗄
②指麻木的中國人
、菵
、“聽得刺耳”“無法可想”
、试瓉硭в械尼t(yī)學救國的想法。
、俗h論。
六、布置作業(yè)
以“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師”為題,構思完成一篇小作文。要求:①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②敘事具體、中心明確。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同樣是寫老師的回憶錄,試比較本文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兩文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提示:作者對三味書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則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毫無民族偏見,熱心誠懇地關心、幫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誠的感激和深切的懷念。
2、魯迅先生的作品你已經(jīng)學了不少了,你能把這些作品匯總起來進行分類總結嗎?把這些作品與魯迅先生的生平與思想變化結合起來去理解和體會,相信你會對魯迅先生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請以“我眼中的魯迅”為題寫一篇作文,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回憶魯迅先生
蕭紅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腳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
魯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見的……”
魯迅先生生病,剛好了一點,窗子開著,他坐在躺椅上,抽著煙,那天我穿著新奇的火紅的上衣,很寬的袖子。
魯迅先生說:“這天氣悶熱起來,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裝在象牙煙嘴上的香煙,又用手裝得緊一點,往下又說了別的。
許先生忙著家務跑來跑去,也沒有對我的衣裳加以鑒賞。
于是我說:“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魯迅先生從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過了一會又加著說:“你的裙子配得顏色不對,并不是紅上衣不好看,各種顏色都是好看的,紅上衣要配紅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很混濁……你沒看到外國人在街上走的嗎?絕沒有下邊穿一件綠裙子,上邊穿一件紫上衣,也沒有穿一件紅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魯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著我:“你這裙子是咖啡色的,還帶格子,顏色混濁得很。所以把紅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得寬……”
那天魯迅先生很有興致,把我一雙短統(tǒng)靴子也略略批評一下,說我的短靴是軍人穿的,因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條線織的拉手,這拉手據(jù)魯迅先生說是放在褲子下邊的……
我說:“周先生,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訴我,怎么現(xiàn)在才想起來呢?現(xiàn)在我不是不穿了嗎?我穿的這不是另外的鞋嗎?”
“你不穿我才說的,你穿的時候,一說你該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個宴會去,我要許先生給我找一點布條或綢條束一束頭發(fā)。許先生拿了來米色的綠色的還有桃紅色的。經(jīng)我和許先生共同選定的是米色的。為著取笑,把那桃紅色的,許先生舉起來放在我的頭發(fā)上,并且許先生很開心地說著: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規(guī)矩又頑皮地在等著魯迅先生往這邊看我們。
魯迅先生這一看,臉是嚴肅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我們這邊看著:
“不要那樣裝她……”
許先生有點窘了。
我也安靜下來。
魯迅先生在北平教書時,從不發(fā)脾氣,但常常好用這種眼光看人,許先生常跟我講。這種眼光魯迅先生在記范愛農(nóng)先生的文字中曾自己述說過,而曾接觸過這種眼光的人就會感到一個時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開始問:“周先生怎么也曉得女人穿衣裳的這些事情呢?”
“看過書的,關于美學的。”
“什么時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讀書的時候……”
“買的書嗎?”
“不一定是買的,也許是從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嗎?”
“隨便看看……”
“周先生看這書做什么?”
“……”沒有回答。好像很難以答。
許先生在旁說:“周先生什么書都看的。”
……
魯迅先生的休息,不聽留聲機,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覺,魯迅先生自己說: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就是休息了。”
……
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鐘起就陪客人,陪到五點鐘,陪到六點鐘,客人若在家吃飯,吃過飯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剛剛喝完茶走了,或者還沒走就又來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點鐘,十點鐘,常常陪到十二點鐘。從下午兩三點鐘起,陪到夜里十二點,這么長的時間,魯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斷地吸著煙。
客人一走,已經(jīng)是下半夜了,本來已經(jīng)是睡覺的時候了,可是魯迅先生正要開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闔一闔眼睛,燃起一支煙來,躺在床邊上,這一支煙還沒有吸完,許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邊睡著了。(許先生為什么睡得這樣快?因為第二天早晨六七點鐘就要起來管理家務)海嬰這時也在三樓和保姆一道睡著了。
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樣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樣黑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
海嬰從三樓下來了,背著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jīng)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
“輕一點走,輕一點走。”
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太陽就高起來了。太陽照著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著魯迅先生花園的夾竹桃,明亮亮的。
魯迅先生的書桌整整齊齊的,寫好的文章壓在書下邊,毛筆在燒瓷的小龜背上站著。一雙拖鞋停在床下,魯迅先生在枕頭上邊睡著了。
……
鬼到底是有的是沒有的?傳說上有人見過,還跟鬼說過話,還有人被鬼在后邊追趕過,吊死鬼一見了人就貼在墻上。但沒有一個人捉住一個鬼給大家看看。
魯迅先生講了他看見過鬼的故事給大家聽:
“是在紹興……”魯迅先生說。“三十年前……”
那時魯迅先生從日本讀書回來,在一個師范學堂里也不知是什么學堂里教書,晚上沒有事時,魯迅先生總是到朋友家去談天,這朋友住得離學堂幾里路,幾里路不算遠,但必得經(jīng)過一片墳地,談天有的時候就談得晚了,十一二點鐘才回學堂的事也常有。有一天魯迅先生就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
魯迅先生向著歸路走得很起勁時,往遠處一看,遠遠有一個白影。
魯迅先生不相信鬼的,在日本留學時是學的醫(yī),常常把死人抬來解剖的,魯迅先生解剖過二十幾個,不但不怕鬼,對死人也不怕,所以對于墳地也就根本不怕。仍舊是向前走的。
走了不幾步,那遠處的白影沒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時小時大,時高時低,正和鬼一樣。鬼不就是變幻無常的嗎?
魯迅先生有點躊躇了,到底是向前走呢,還是回過頭來走?本來回學堂不止這一條路,這不過是最近的一條就是了。
魯迅先生仍是向前走,到底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樣,雖然那時候也怕了。
魯迅先生那時從日本回來不久,所以還穿著硬底皮鞋,魯迅先生決心要給那鬼一個致命的打擊,等走到那白影的旁邊時,那白影縮小了,蹲下了,一聲不響地靠住了一個墳堆。
魯迅先生就用了他的硬皮鞋踢出去。
那白影噢的一聲叫出來,隨著就站起來,魯迅先生定眼看去,他卻是個人。
魯迅先生說在他踢的時候,他是很害怕的,好像若一下不把那東西踢死,自己反而會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來是個盜墓的人在墳場上半夜做著工作。
魯迅先生說到這里就笑了起來。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腳就立刻變成人了。”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讓魯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為給了他一個做人的機會。
(摘自《蕭紅散文選集》)
1、讀完上文后,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給文中加粗字“躊躇”注音并解釋:
躊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魯迅說“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就是休息了”呢?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4、作者寫魯迅先生踢鬼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5、這篇文章是蕭紅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她機敏地捕捉了生活中的細節(jié),用深切的懷念之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既可敬更可親的魯迅先生,讓這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guī)е钪械牟衩子望}的香味走來,與我們握手玩笑談天。讀完文章以后,試著寫一下你的童年生活,描繪一個你特別熟悉的人物,像蕭紅一樣,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一定可以使你領略到寫作的快樂。
〖參考答案〗
1、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對人熱情,思想上不迷信,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言之成理即可)
2、chóu chú猶豫
3、魯迅這句話不僅指身體的放松,更是指心靈、思想的暫時放松。(言之成理即可)
4、魯迅先生在生活中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并不迷信,寫他踢鬼的故事,更證明了魯迅先生作為偉大的革命家的胸襟和膽識。
5、略。
【備課資料】
課文補遺。
《藤野先生》主題的再省視
求旨,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主題”或“中心思想”的分析和歸納,它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說是課文分析的必須歸宿。它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本質性的理解,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思維的健全;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認識水平,拔高道德境界。正是由于上述認識,在我們的語文常規(guī)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求旨上投放了大量的精力,但由于我們在求旨上正如前文所說,往往力求得到課文主題的統(tǒng)一認識,漠視了學生在閱讀思維上的個性差異,忽略了作品或文本所蘊含的豐富意蘊,缺少對作品或文本“多元主題”的開掘,導致了學生在閱讀作品或文本時創(chuàng)造性閱讀思想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補。其實,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早就注意到了作品或文本所寓含的藝術張力和意蘊主題的豐富性,如鐘嶸的“滋味”,嚴羽的“興趣”,王士楨的“神韻”,王國維的“境界”等文藝鑒賞觀的提出,無一不是以閱讀文本主題的豐富性和閱讀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出發(fā)點。但是,這些觀點在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表現(xiàn)了很大程度的失落與遮蔽。而這種“失落”和“遮蔽”恰恰體現(xiàn)了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缺乏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根本性的錯誤,這就是“求旨”上,教師往往只承認一種正確的理解,并試圖蠻橫地強迫學生接受這種理解,有的甚至把他的思想向整個社會輻射,希望得到同行和社會的認定。事實上,正如前文筆者闡述,作品和文本的主題具有極大的開放性與發(fā)展活力,在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主題歸納時,我們應鼓勵學生敢于反傳統(tǒng)、反中心、反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一個文本或文學作品的主題的理解,只有打上學生自身體悟經(jīng)驗的烙印,才能真正學有所獲,才能真正成為他們自己永久的智力成果。
《藤野先生》的主題是什么,這幾年一直爭論頗多,大致有四種意見:
1、表現(xiàn)作者的愛國情感;
2、主寫作者的愛國情感,次贊藤野先生;
3、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4、主贊藤野先生,次寫作者的愛國情感。
其分歧點集中于:《藤野先生》到底是歌頌藤野先生,還是抒發(fā)作者的愛國情感。曹家標先生認同的是第三點,張德勤先生肯定的是第四種。對于兩位先生對本文主題的理解,筆者不想作出評判。雖然就我個人而言,更傾向曹先生的觀點,當然,這并不是說我便因此否認了張先生的看法。只是,這不能成為我認識本文主題和評價學生理解的拘囿。因為作品和文本的主題是一個多元的開放性系統(tǒng)。說不定哪天,對我個人來說,我也許又會站在張先生的陣營。
在一篇文本或一部作品中,作者總是試圖把他的意圖附于其中,即他總是打算透過作品或文本向他人表達些什么,這就是作者的“原意”。從曹先生的論述看,他是在試圖恢復作者的原意。
一篇文本或一部作品問世后,讀者總是試圖結合特定的時代背景,立足于自己的體悟經(jīng)驗,對文本或作品作出自己的詮解。從這一點看,張先生更多地著眼于以讀者的身份對其作出解釋,求取的是文本意義。
我認為,關于一個文本或一部作品的主題,我們不能過分執(zhí)著于求得同一的認可,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多元的開放性的系統(tǒng)。這樣做,不僅可使我們免于無謂之爭,而且,如果我們以此作為我們閱讀教學主題分析的指導,還可極大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畢竟,“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可以說,承認文本或作品主題的多元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闡釋文本或作品的“多元主題”,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僅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而且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對其他學科教學應承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教案08-28
八年級下冊語文藤野先生教案08-29
八年級語文下冊藤野先生教案06-13
藤野先生教案ppt08-28
藤野先生教案及反思06-13
《藤野先生》教案設計07-25
八年級藤野先生教案08-28
余映潮的藤野先生教案08-28
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設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