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理想國讀書筆記

時間:2021-08-15 09:16:18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8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8篇)

  理想國讀書筆記1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巨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光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xiàn)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yīng)為哲學家,哲學家應(yīng)為政治家,政治家應(yīng)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并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guān)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于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jié)為:“每個人務(wù)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wù)”,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干他自我份內(nèi)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nèi)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lǐng)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fā)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就應(yīng)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jù)史料,柏拉圖就應(yīng)是經(jīng)歷恩師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fā)政治家就應(yīng)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xiàn)理想政體而游歷的12年中,在游歷塔侖它木時結(jié)識的當?shù)孛裰髡w的領(lǐng)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帶給了現(xiàn)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受到當?shù)厝嗣竦膿碜o和愛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qū),個性在數(shù)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shù)呢暙I。在阿啟泰的領(lǐng)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上比較發(fā)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zhí)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xié)調(diào)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yè)。由哲學王統(tǒng)領(lǐng)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職責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xiàn)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huán)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chǎn)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斗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lǐng)了一股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理想國讀書筆記2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yīng)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yīng)該為哲學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在《理想國》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柏拉圖是通過對正義的深入探討。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shè)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nèi)绾稳ダ斫庹x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

  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diào)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shè)意圖出發(fā),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yīng)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fā)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們要把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充分理解,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是偏激、狹窄的,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在當今社會,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正確理解柏拉圖的一個重要因素。

  理解兩者正義之間的關(guān)系后,我們現(xiàn)在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蛟S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qū)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意味著一定是級別的劃分,或許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圖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圖關(guān)于人應(yīng)該各做各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nèi)在素質(zhì),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于自己的稟賦,而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yīng)該從事的事業(yè),那是正義的。

  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導出個人的正義,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于當時的城邦的正義,而對于如今,關(guān)于正義的描述是困難的事情。

  此外,柏拉圖提出了理念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學說,用三個著名的比喻解釋了他的思想。他認為每一類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紅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紅”等。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質(zhì)和存在根據(jù)。

  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其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為其有了善的理念。理念是在感性世界之上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離的。柏拉圖強調(diào)感覺和理性的區(qū)別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覺只能認識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認識理念。他對人類的認識作了如下區(qū)分:對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認識是“猜測”;對外部事物的認識是“信仰”,在理智階段,人們所認識的是較低的理念的認識,如對“圓”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認識。

  理性階段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猜測和信仰不是知識,是意見。對理念的認識才是知識。柏拉圖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講了一個人如何經(jīng)歷了猜測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過程。這個人獲得了關(guān)于理念的知識后,感到有責任教導那些還在洞穴中的人們。柏拉圖由此指出,在一個正義的國家里,哲學家應(yīng)該成為國王,憑借責任治理好國家。

  柏拉圖認為品德來自于教育。教育是排除不理性干擾,將真理發(fā)掘。而柏拉圖認為教育是一個回憶的進程。此外辯證法也是找回真理的主要手段,同時“讓靈魂安適”的求善欲望又為求知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然而這種教育往往會遭到他人的不理解。柏拉圖將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形象地比作了洞穴。因而那些缺乏哲學的人被視為關(guān)在洞穴里的囚犯,那些哲學家便是走出洞穴的人。

  哲學家用真理的教育他們,說服他們出去,但由于突然離開了陽光,眼睛受到刺激,他看到的影子還不如別人那么清楚,在別人看起來,他仿佛比逃出去以前還要愚蠢。因此唯有強制大家都認識到真理,走出洞穴,哲學家才能最終得到解放,這是上天賦予哲學家智慧的天然使命。因此作者認為唯有由哲學家作為掌權(quán)者,強制推行。同時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個人才智,利用社會資源,使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國家才會最為強盛而和諧。柏拉圖將這種哲學家為王的國家稱之為“理想國”。

  與柏拉圖的其它對話一樣,《理想國》一書語言優(yōu)美,極富文學價值。因此不僅可以在提問與回答、定義與反駁的過程中鍛煉哲學思維的能力,深入鉆研其中重要的哲學問題,同時也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作為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柏拉圖繼承并發(fā)揚了蘇格拉底的學說,終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傳播真理,也始終在與大眾的偏執(zhí)作斗爭。正如柏拉圖所說的“在我們從錯誤知識走向正確知識之前,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處于無知的狀態(tài)”。

  理想國讀書筆記3

  曾經(jīng)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墜云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輝煌巨著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如今,看著柏拉圖的《理想國》,盡管依舊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但它帶給我的啟迪確是深遠的——盡管我只能仰望而嘆之,道聽途說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實,經(jīng)典的影響力,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掌權(quán)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

  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yīng)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yīng)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yīng)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yīng)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quán)。政治家應(yīng)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么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qū)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jié)制)之一。

  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于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借助于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采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借助于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xiàn)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nèi)部“各做各的事”。

  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yīng)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nèi)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yīng)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斗不和、相互間管閑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nèi)部取得領(lǐng)導地位。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后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

  后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guān)于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wù)、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

  傳統(tǒng)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xiàn)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xiàn)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么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棱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

  社會現(xiàn)象紛繁復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讀書筆記4

  《理想國》作為柏拉圖的遺世著作,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們接觸哲學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之作。

  《理想國》開篇以正義爭辯入題,借助其他人的悖論引出柏拉圖自己的看法。何謂“正義”?每個人對正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堅持各自的分工,堅守崗位是正義;也有說智慧勇敢是正義;有說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義。而柏拉圖一一予以反駁,不斷地疑問,引出了相悖的論點。其實這也暗藏了辯證法和歸謬論。這種爐火純青的辯論手法在整個理想國中貫穿。

  究竟什么是正義?柏拉圖并沒有直接告訴大家,而是層層深入之后找到自己的論據(jù),再提出自己的論點。在《理想國》中,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問題,還是一個城邦的問題。城邦跟個人的靈魂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正義的城邦是理性的,個人分工明確,婦女兒童共產(chǎn),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哲學王。哲學王以哲學治城邦,讓整個城邦能在哲學探究中成就正義。

  而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可不說,柏拉圖盡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局限性的。而這本書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柏拉圖式非?粗貎和墓胶徒逃。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但是這樣完全將婦女兒童當成了一種附屬品的態(tài)度,局限了其對婦女作用的正確估算。他不將婦女當成一種完全的客體,而是當成一種貴族政治的統(tǒng)治需要,這也表現(xiàn)出他對貴族生活的渴望。眾所周知,柏拉圖式一個落魄貴族。

  而最能體現(xiàn)其對貴族生活的向往的,就在于他提出的哲學王的理論。其實,一個擁有哲學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治理這個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而這種統(tǒng)治的基石便來自于他的金屬血統(tǒng)理論。這種理論完全統(tǒng)治了整個城邦的思維。

  理想國讀書筆記5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jié),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王權(quán),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yīng)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yīng)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yīng)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yīng)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quán)。政治家應(yīng)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xiàn)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yīng)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xù)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nèi)ダ眠@個探索研究構(gòu)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理想國讀書筆記6

  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正義。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jīng)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里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墩撜Z》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桌戏蜃訉τ谝缘聢笤沟挠^點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么用什么來報答德呢,所以應(yīng)該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非常類似。當然這里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說如何確定報的對象,這些都在后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蘇格拉底首先通過一系列例子說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shù)上的幫助,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說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shù)才是有用的東西。蘇格拉底這番“助產(chǎn)術(shù)”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說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于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shù)。接著蘇格拉底談?wù)摰饺绻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么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說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后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對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币簿褪钦f,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fā),討論說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說得有點繞,不過意思還是明白的。這里其實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xiàn)正義的目的的。用現(xiàn)在的時事來說就是打著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說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quán)啊,人道主義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diào)。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后,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對話。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快樂?”。色拉敘馬霍斯在對于蘇格拉底的裝B作出了批評之后,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边@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現(xiàn)在的所謂“強權(quán)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接著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tǒng)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種情況下,正義就不能說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7

  理想國》的開篇從最日常的對話引入,蘇格拉底在獻祭和觀看表演后回城的路上被普來馬庫斯攔住留下談話,經(jīng)過來回的對話,蘇格拉底提出“正義者是快樂,而不正義者是痛苦的”這一觀點,雖然這一觀點雖然是辯論結(jié)論,卻是未經(jīng)詳細審察的,因為連基本的“什么是正義”還未有定論。所以接下來應(yīng)該首先去看什么是正義。此時柏拉圖大開腦洞,提出了先探討城邦里的正義是什么,然后再來看個人的正義。

  如何評價這種“由大見小”的方法呢?我直觀的感受是贊嘆柏拉圖的智慧?吹蕉卟粌H在靜態(tài)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上是一致的,不同政體和對應(yīng)著的不同靈魂,而且在各自動態(tài)的轉(zhuǎn)換也是非常巧妙地吻合。對我個人而言,從大的國家來看個人,以及從個人來看國家也都是非常新穎和有趣的視角。這種方法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對于《理想國》到底是一部關(guān)乎個人幸福的倫理說著作還是關(guān)乎城邦幸福的政治學著作,自由主義者和極權(quán)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有著完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回到柏拉圖的論述,慶幸在當時還沒有對哲學有著像現(xiàn)在這樣對于哲學的分門別類,他的思考是問題而非學科框架驅(qū)動的。在《理想國》第四卷434E中,他提出不僅僅是要由大見小,還要將“兩處所見放在一起比較研究”,以便可以“照見了正義”。由此可見柏拉圖并不囿于某一類學科的限制,他最終的落腳點的不止是個人或者城邦的幸福,而是他認為更實在的關(guān)于正義的理念。

  在柏拉圖看來,城邦的建立源于單個的人不能自足;趯θ粘5幕拘枰,不同職業(yè)的人生活在一起通過各自的工作來相互滿足生存需要,一個“豬的城邦”建立起來了,隨著城邦的擴大,不斷有新的職業(yè)產(chǎn)生,新的階層也出現(xiàn)了。城邦基本的三個階層為生產(chǎn)者、護衛(wèi)者和統(tǒng)治者,每個階層都最善于從事他們的工作。

  這里值得留意的是,城邦內(nèi)建立了分工原則,分工的依據(jù)則是根據(jù)各人的天賦,每個人發(fā)揮自己所長,專門做一項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柏拉圖特別談到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是年紀大一點的最好的人,護衛(wèi)者應(yīng)當具有護衛(wèi)國家的.智慧和能力,而且應(yīng)當真正關(guān)心國家的利益,在隨時的考察中也能保持護衛(wèi)國家的信念。這些特征為后面的美德尤其是正義的展開做了鋪墊。

  理想國讀書筆記8

  《理想國》整體采取對話的形式,開篇又有著與主題看起來并無多大相關(guān)的場景介紹、寒暄和使讀者們略有些不知所云的開場白,這并非毫無意義。對話,尤其是日常的對話,反而更接近智慧的本質(zhì)和政治學(政治哲學)所關(guān)注的政治動物——人的本質(zhì)。我們每天都活在的這個世界而非智者們臆想的理性人、無知之幕或者其它什么假設(shè),才是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之所在。

  這一篇對話的一開始,蘇格拉底、克法洛斯由對于人生的閑談轉(zhuǎn)到了對于“正義”的研討上?朔逅购推淅^任者波勒馬霍斯似乎與蘇氏達成了這樣的默契:講真話不是正義的本質(zhì)要素(331B——332,克法洛斯開始以為,“正義”即“講真話”和“歸還所應(yīng)歸還的債務(wù)”,不過馬上不再堅持,波勒馬霍斯則自動放棄了這個觀點)。這一點作為伏筆,實際上在整個《理想國》中都提及了。甚至可以說,理想的城邦必須由哲學家們采用“講假話”的方式才得以構(gòu)建。那么,說謊的手段是否會演化成目的呢?蘇氏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不在“正義”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

  克法洛斯的朦朧的正義觀似乎應(yīng)該得到關(guān)注,因為到后來蘇格拉底恍然大悟般地發(fā)現(xiàn)城邦的正義在何處時,所指的“各司其職”正與克法洛斯的說法不謀而合——每個人得到他所應(yīng)得的,處于他所應(yīng)處于的。這是否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種正義觀的正確性?畢竟,某個接近于真理的觀點的提出不可能得不到一個普通人的認同,因為正是這樣的人構(gòu)成我們的世界。

  講真話不是正義的本質(zhì)要素,這是《理想國》的原則之一。把持正義者有必要利用人們的無知、愚昧,利用假象引導使其走向“好”的生活。實質(zhì)上,對于這一點的同意基于人類普遍贊同的兩個前提和一個仍有爭議的假設(shè)。前提是:1、絕大部分人類無知,如洞穴中之人,無力認識到真相之所在;2、人類所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是幸福。問題在于:幸福究竟是否為一種終級價值?(邊沁似乎理直氣壯的回答說:“是”,然而這出自像他那樣思想者的本意嗎?幸福有統(tǒng)一標準嗎?)另外,最為人關(guān)注的一點是:幸福是否在于一類超乎常人的存在(神、先知、哲學家)引導常人向其邁進,在途中這些“超人”可以使用任何手段(甚或改造人性)而不必問其理由如何?《理想國》似乎表明,這不現(xiàn)實。

  克法洛斯及波勒馬霍斯所主張的正義在于歸還、給予他人所屬于他的一切。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將屬于某人的東西給予他是不明智的,并非所有人都善于利用其財產(chǎn)和所有物。蘇格拉底巧妙的反駁似乎隱含了這樣的前提:正義有益。確實,若正義有益,則我們就被迫要求每個人只應(yīng)擁有“適度的”(因為這樣才是于其有利的)東西。(原文332)

  這里所圍繞的仍然是剛才的問題:人民是否需要統(tǒng)治者的引導來走向“幸福”?實際上,若蘇格拉底的隱含(正義有益)不成立,即正義獨立于“幸!倍嬖,這個問題或許會得到某種程度上的解決。這里實際上隱含了“權(quán)”與“利”之爭,古典政治思想很明顯傾向于后一方。

  色拉敘馬霍斯此時出現(xiàn)在辯論現(xiàn)場并帶來無禮的卻極為有力的一種觀點:正義是統(tǒng)治者的利益。如此,正義無異于合法的東西,即現(xiàn)代所謂“法的約定主義”。正義的源泉是立法者的意志。

  蘇格拉底馬上敏銳地抓住一點:統(tǒng)治者會犯錯誤。既然犯錯誤后統(tǒng)治者的意志違反其利益,那么正義豈不是變做違反統(tǒng)治者利益的事?

  色拉敘馬霍斯可能是忽略了蘇格拉底對于“意志”和“利益”的偷換(更可能他自己本身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采取了改變“統(tǒng)治者”的定義的方法,這種定義將“統(tǒng)治”定義為一種極其嚴格意義上的技術(shù)。而蘇格拉底馬上又反駁:嚴格意義上的技術(shù)實際上是關(guān)注他人利益的。

  實際上,蘇格拉底在此已提出了《理想國》中一個重要原則:正義來源于嚴格技術(shù):當每個人各盡其職、各得其所,發(fā)揮其所具有的技術(shù)時,才可實現(xiàn)最大公益即正義。

  色拉敘馬霍斯也立即提出了有力的反駁:有一種技藝,即牧羊人的技藝關(guān)注的實際并非技藝服務(wù)者的利益,這很好地闡述了統(tǒng)治者與人民的關(guān)系。但是,色拉敘馬霍斯是否意識到,還有一個角色即“羊群所有人”。當牧羊人的角色與所有人的角色分離時會怎么樣呢?即使這兩者重合,他也必須意識到,牧羊人、統(tǒng)治者和一切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意志貫徹于一個群體的人都無法只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他們都必須實行某種程度上的正義。(以上在351—352C中較明顯)

  格勞孔的接替似乎使剛才沒有明確的一個問題明確了:正義是否獨立于,或者說,高于幸福?換句話說,我們選擇正義,是否因為不是或者不僅是正義有益,而且是因為它本身值得選擇?當我們?nèi)缒莻悲慘的正義斗士一樣時,我們還會選擇正義嗎?

  這種正義有益的觀點與后來的契約正義何等神似!此處我們暫不對此作出討論。

  阿得曼托斯更前進了一步,他提出正義之利益實際使人追求偽正義。

  正義本身值得選擇似乎隱含了這一點:它是輕松愉快的。這是否可能?且看蘇格拉底的雄辯。

  此時真正引入了對于理想城邦的討論。蘇格拉底對此的解釋是:城邦與靈魂對應(yīng),而且城邦更大,正義作為一種美德更易觀察。實際上,這是不是說,正義只有在一個好城邦里才可實現(xiàn)呢?所謂“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蘇格拉底可能潛意識中想說明,正義與法律在一個好城邦內(nèi)才能統(tǒng)一。

  但是,這個邏輯前提,即個人靈魂與城邦是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這一點是否為真?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沒有說明,而這可能是《理想國》最大的問題之一。蘇格拉底的這個前提假設(shè)實際是一種先驗的,正是因為他和他的聽眾都接受了這個假設(shè),所以在后來所得出的一系列結(jié)論,例如:最好的城邦應(yīng)該是像一個人的城邦(即意見之統(tǒng)一),以及實行共產(chǎn)主義,都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在格勞孔的論述中已經(jīng)指出了,即使個人的正義和城邦的正義是可以相對應(yīng)的,幸福卻并非相對。個人選擇不正義時可能得到幸福,然而作為城邦的整體卻要遭受“不幸!薄S纱怂鶓(yīng)提出必要的懷疑是:個人的靈魂和城邦,是否根本就具有不同的屬性,以至于在個人身上發(fā)現(xiàn)的正義實際上在城邦中不能被稱作正義,反過來也如此呢?

  整個《理想國》不可能注意到這個問題。

  下面蘇格拉底對城邦簡單地作了一下分類:健康的(豬的)、純潔的(戰(zhàn)士的)和美的(哲學家的)。在建設(shè)美的城邦中尤為重要的是音樂教育,即美和節(jié)制的教育。這其實是強盜和武士的區(qū)別——是否具有對美的崇敬。同時,這種教育本身有賴于共產(chǎn)主義,因為共產(chǎn)從根本上消滅欲望。

  接下來就是正義的發(fā)現(xiàn),作為重頭戲此段文字有著極為戲劇性的效果——對于那些智慧并無那樣高級的讀者來說尤其如此。正義是什么?它一直在我們討論的話題里面。它就是使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各自處在各自所應(yīng)在的地方的那種美德。有其中任何一樣都不是正義,只有三者都具有才可能有正義。

  這實際上是說,城邦內(nèi)除了哲學家之外,不論是武士、商人還是政客都不存在具有“正義”的可能性,因為他們最多只具有三者中的一種美德,而且因為如此,他們有著將自己所具有的美德擴大化的那種趨勢——比如說,武士趨于更加勇敢和激情,商人趨于更加精確的算計(節(jié)制),政客趨于對于權(quán)術(shù)更加嫻熟的掌握。因此,這些人骨子里渴望(甚至不是出于自愿)的是暴政的不正義。

  聯(lián)系到韋伯的“鐵籠”概念,這種不正義的闡發(fā)確實發(fā)人深思。誠然,專業(yè)化(在此可將其看作把某種美德持續(xù)發(fā)揚光大)使人類的物質(zhì)能力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相應(yīng)的,正義和諸如此類的價值觀,是不是更難達到了,是不是逐漸被極端的工具理性和暴政不正義取代了呢?(聯(lián)想到法西斯的種族滅絕和蘇聯(lián)的高壓控制)自由主義之所以興起的深層原因,是否該向這個方向追溯呢?

  讓我們回到問題上來。為了克服這種不正義,要求每個人在其所應(yīng)在的位置上,統(tǒng)治者所應(yīng)做到的包括:在較高階級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克服欲望、不傷害羊群),保證城邦不過大(夠大且統(tǒng)一),使黃金歸黃金、白銀歸白銀、青銅歸青銅、黑鐵歸黑鐵。

  接下來是對于兩性平等和共產(chǎn)主義的描述。因為對平等的概念不甚明確,蘇格拉底只給出了“應(yīng)然”的說明,而這說明也是基于“好的城邦應(yīng)當符合自然”這個前提下的,我們只需注意這一點和前文“最好的城邦是像一個人的城邦”實際上遙相呼應(yīng)就可以了。

  然后是民族主義的描述。對于希臘的和非希臘的嚴格區(qū)分實際上隱含了柏拉圖自己似乎也不甚明確的民族主義論斷。根據(jù)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處于悲慘的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描述,要使一個城邦如一個個人一般統(tǒng)一,關(guān)鍵在于對他們進行民族主義的危機教育,使他們深覺得有外敵入侵的危險而有必要同仇敵愾的團結(jié)起來,而且越是要求高度統(tǒng)一越應(yīng)這樣做。!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之后蘇格拉底給了正義崇高的獨立的“理念”地位,也許因為他發(fā)現(xiàn)要說明正義自身值得選擇而不僅僅是有益,必須這么做。此處是否是奧克肖特所說的“唯理主義”的表現(xiàn)呢?有可能。

  接下來一段論述非常重要:現(xiàn)實城邦轉(zhuǎn)變?yōu)楹玫某前畹耐緩绞钦䴔?quán)與哲學的統(tǒng)一,但是所有人很快注意到,這一點是不現(xiàn)實的。蘇格拉底在此實際上給出了好城邦的兩點天生悖論:

  1、好城邦不可能實現(xiàn)于野蠻人中,但是已受文明開化的人由于習慣了壞城邦的統(tǒng)治,對于哲學家是有敵意的。

  2、哲學家與城邦的天性又是相悖的,即使能夠說服大眾接受哲學家統(tǒng)治,哲學家也不可能被說服統(tǒng)治城邦。那么,誰來迫使哲學家統(tǒng)治城邦?

  答案是蘇格拉底的邏輯前提假設(shè)。!假如個人的靈魂與城邦對應(yīng),那么個人的正義顯然有賴于城邦正義的實現(xiàn)。為此,哲學家為了成為哲學家(也即實現(xiàn)正義),必須擔負起統(tǒng)治城邦的責任。柏拉圖精心的設(shè)計到哲學王的論述一段,實際上達到了高峰。

  至此《理想國》中重要的值得分析的部分可以說暫告一段落。其所代表的,古典政治學的高峰有如滄海桑田變換后被洋面淹沒大半的山峰,盡管殘留部分偉岸雄壯依舊令我們贊嘆不已,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可能它目前不過是一個島嶼。在此我們以《理想國》結(jié)尾一段話作結(jié),并向已逝去的偉大的古典政治哲學思想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格勞孔啊,這個故事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沒有亡佚。如果我們相信它,它就能救助我們,我們就能安全地渡過勒塞之河,而不在這個世上玷污了我們的靈魂。不管怎么說,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

  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里還是在我們死后(象競賽勝利者領(lǐng)取獎品那樣)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8篇)】相關(guān)文章:

理想國讀書筆記12-16

理想國讀書筆記800字(通用6篇)08-13

理想國讀書筆記(精選11篇)08-19

理想國讀書筆記(精選6篇)08-13

《理想國》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08-13

《理想國》讀后感范文800字(通用5篇)05-27

淺析《理想國》的國家論10-15

《理想國》的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5篇)04-21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