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后感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紀(jì)90年代。高爾基就有了撰寫具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島的寓所做客, 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述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yīng)當(dāng)把這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的……”不久他兌現(xiàn)了這個諾言,于是就有了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童年》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想所有有意義的生活都需要記錄,所有值得紀(jì)念的東西都要寫出來。
阿廖沙三歲時,父親病死,母親帶著他到外祖父家中生活。而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xí)氣的,令人窒息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而六親不認(rèn),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斗毆。外祖父還有善良的一面,但又喜怒無常,脾氣暴躁,經(jīng)常惡毒打外祖母,阿廖沙被打得失去知覺,在這之前,阿廖沙從未被打過,因為父親不支持棍棒教育,他的父親說:“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幸好外祖母對阿廖沙,疼愛有加,給他講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并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dǎo),但她自己卻獨自默默承受著一切生活給她帶來的壓力,還毫無一句怨言。而阿廖沙的母親呢?被迫改嫁,幾年后患肺結(jié)核,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外祖父破產(chǎn)后,阿廖沙被迫流落街頭,開始了他的獨自謀生生涯,這是他的童年。這本書深刻地勾勒了19世紀(jì)俄羅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為展現(xiàn)了一些下層勞動人民的純真、樸素和勤勞,而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羅斯文學(xué)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
雖然阿廖沙的童年歷經(jīng)坎坷,但依然阻止不了他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高爾基在生活底層與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社會、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yǎng)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
盡管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多少苦難,但我們也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樂觀!
【《童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阿廖沙與90后的童年——《童年》讀后感09-01
《童年的饅頭》讀后感童年的饅頭出自哪本書11-27
童年的讀后感08-02
童年讀后感06-02
童年讀后感經(jīng)典10-19
經(jīng)典《童年》讀后感12-15
童年讀后感01-10
童年 讀后感08-08
童年經(jīng)典讀后感11-08
《童年》讀后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