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篇(薦)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
我以前是不愛看書的,特別是所謂的名著,每次只要一看書,就犯困?涩F(xiàn)在,我很愛看書,簡直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這是為什么呢?
記得有一天,閑著無事,就隨手從書柜上拿了一本書——《三國演義》,當時,我很好奇,不知“三國”是哪三國,一個中華民族怎么會有三個國家,“演義”大概就是故事的內(nèi)容了吧!我翻開這本書,第一章就是“桃園結(jié)義”,看著這四個字,我感到莫名的熟悉,原來在小學的時候,我的班主任程老師已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個故事了!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看了一下目錄,故事的名字真精致,真新穎。我一口氣就看了四章的內(nèi)容,卻一點兒也不要睡覺,反而更想看了,更想知道下面的內(nèi)容。我喝了一杯水,就繼續(xù)往下看,不知不覺天已經(jīng)黑了,書,我也看了一半了,我沒有感到半點疲倦,只是打算著明天接著看,一定要把書看完。
整本書圍繞三國時期魏、蜀、吳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故事,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關(guān)羽、趙云等眾多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故事情節(jié)善于變幻,匪夷莫測,令讀者的心隨之興奮傷感,難以捉摸,作者羅貫中采用記敘、講述等寫法,把故事描寫刻畫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但之余又不免讓人有想象的空間,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其中心寓意也非常深刻。利用這場激烈的戰(zhàn)爭,人們之間的勾心斗角,表面上是說:諸葛亮那樣的才華橫溢以及當時社會的人才濟濟,但是它一語雙關(guān),更深一層含義是說:戰(zhàn)爭給人們、給家園、給生命都帶來傷害,不能傷害那些無辜的生命,否則天理不容。
其中心意象告訴人們: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智,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不能一味的橫沖直撞,要考慮后果,隨機應(yīng)變。另外,這部書的一個亮點,莫過于它的人物了,大概歸納如下;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直”),神機妙算、機智勇敢、富有正義、悲天憫人。
讀三國,品味三國演義中的風情與豪邁,在我心中豁然開朗。我愛三國中人們身上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熱血男兒骨子里所擁有的堅貞不屈!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狡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lǐng)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chǔ),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jù)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xiàn)實,指出現(xiàn)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fā)現(xiàn)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fù)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
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guān)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jīng)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jīng)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并且三次大笑展現(xiàn)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
今天,我不厭其煩的有讀了一遍《三國演義》我清楚的感覺,每一遍品味,就像酷酒一樣感覺也會越來約有滋味,越來越醇厚。
他里面有各種傳奇人物:趙云,諸葛亮,劉備,關(guān)羽……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我印象深刻的趙云單騎救幼主,他對劉備忠心耿耿,為了保護劉備的'血肉,拼死殺敵,勇往直前,冒死救幼主,這不是那時世界難能可貴的精神么?
還有令我感觸更深的一段劉備為了給關(guān)羽報仇,盡然領(lǐng)了他的所有人,去跟東吳決一死戰(zhàn),最后被一把火燒了幾十萬大軍,這不僅僅是無視生命,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yōu)榱艘粫r仇恨毀了一生,這值得嗎?
我緩緩合上書,低頭沉思著,現(xiàn)在的世界,不也像那樣變幻不常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guān)張結(jié)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出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為,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云的英勇善戰(zhàn),張飛的粗中有細,關(guān)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后贊嘆不已!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jié)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dǎo)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jié)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dǎo)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么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nèi)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5
《三國演義》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書,而在不同的時候讀這一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看的《三國演義》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的文字書,而是一本本連環(huán)畫。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和故事,如:桃園三結(jié)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這一些故事都讓我一直無法忘記。
上了初中之后,我讀起了原著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現(xiàn)在的《三國演義》比原來的'連環(huán)畫更加讓我明白了對書的理解,以及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
上大學我又看了一次,而我最崇拜的人是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中顯示了他的才華和他的智慧。而且他和劉備一起,擊退了曹軍多次,在三國鼎立的年代,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劉備死后,諸葛亮掌控著蜀國的大權(quán)。而諸葛亮沒有趁機奪取蜀國的王位,并且一心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想把蜀國變得更加強大。相比之下,東漢末年的丞相曹操,他也是一個有大智慧、有雄才偉略的人才。但他并沒有效忠漢朝,而是想發(fā)展自己的勢力,成為霸主。由此可見,諸葛亮是一個忠心耿耿、品格高尚的人。其實諸葛亮也沒有次次打勝仗,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dǎo)致丟失了街亭和柳列城,丟失了兩個軍事重地,給自己也降了職,這也說明諸葛亮是一個秉公執(zhí)法的人。但他如果做錯了什么,他也照樣會懲罰自己。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這樣,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去責罵和怪罪別人,也不應(yīng)該因為一點點好事而驕傲,人沒有完全完美的人,所以我們要盡力改掉自己的缺點和自己的缺陷。
另一個我喜愛的猛將是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身體健壯,但做什么向來都是十分十分沖動。不過他也是劉備的好兄弟和好幫手?墒菑堬w也沒有永遠與劉備一起去對抗曹軍,而是在深更半夜的時候被范、張兩人給暗殺了,所以張飛也是一位英雄。
《三國演義》這一本書給我們講述了古代三國時期的故事,書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讓我們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
自劉備、關(guān)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后,就一齊走向了投軍之路,他們一路上驚驚險險,幸好三兄弟齊心協(xié)力,打了不少勝仗?墒撬麄円灿斜鴶〉臅r候,因為他們?nèi)鄙僖粋軍師。劉備從水鏡先生那兒得知:得到臥龍、鳳雛先生二者之一就能夠安定天下。于是劉備三顧草廬。最終請來了臥龍先生,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因為他的得力相助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之后他們都死了,可是他們很勇猛,可是他們的后代都是昏君,在這本小說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時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7
《三國演義》是一部巨著,幾百年來大家已經(jīng)耳熟能祥了?墒钦嬲芰私獾狡渲械乃枷脒需要仔細研討。
當下人們對于《三國演義》有這么幾類的應(yīng)用。一者用作商業(yè)價值,在電影,電視,游戲等領(lǐng)域橫行,作為重要的文化ip形成了重要的一種消費導(dǎo)向。一者則是網(wǎng)絡(luò)時代所興起一種關(guān)于三國時代武將戰(zhàn)力的討論。再有就是民間流傳演繹的故事和學術(shù)領(lǐng)域的研究。但現(xiàn)在大家各說各異,但大多都在指向?qū)τ谠囊环N顛覆或者與原著不同的解讀,因此希望正本清源的再來梳理一下《三國演義》。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么是演義。演義不是小說,也不是什么傳記更不是什么歷史。演義根本上來講是要把社會公義演出來,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必然就會走向很強的指代性。我們今天好像在批評這樣的一種臉譜化的表達,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很明確的道德指向。比如,關(guān)公就代表忠義的精神,關(guān)公用他的一生都在體現(xiàn)忠孝仁勇,最難能可貴的是可以做到忠義倆全。我們現(xiàn)在也很需要忠義的精神,我們也應(yīng)該從《三國演義》中提倡發(fā)揚這種精神,可是我們大多都在關(guān)注其他方面。曹操則是奸詐的代表,前半生可以稱為治世之能臣,后半段則是亂世之奸雄。很多人都在為曹操鳴不平,說曹操很有才藝,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為什么不能陰陽倆面來思想,曹操這么好大家卻會給他貫以惡名,就是因為曹操根本不重視道德,惟才是用。曹操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就是召賢令,不顧道德,有才就用。他就沒有考慮到同樣有才,有德的人和無德的人根本不能相容,要么彼此相斗,要么同流合污,那這樣下來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而劉備則是仁德的代表,仁義著于四海,很愛護老百姓,所以蘇東坡說他有他有次聽見有人講三國的故事,大家聽到劉備勝都非常高興,聽見曹操勝都非常氣憤,可見很早之前大家對于曹操和劉備就有不同的感覺。這里面有很強烈的一種選擇,大家喜歡仁善愛民的君主而不是善于權(quán)術(shù)奸詐的政治家,這就是一種切回公義的體現(xiàn)。而整個三國最核心的精神代表就是關(guān)公和諸葛亮,所以《三國演義》前半段以關(guān)公為核心,后半段以孔明沒核心,孔明死后大家對后面的事情就不太關(guān)注了。
其次,我們需要有個正當?shù)臍v史觀。中華民族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家并不真正的重視歷史。我們聰明的知道歷史很多都是假的,歷史大多數(shù)情況是為政治而服務(wù),所以正史大家感興趣的不多,而什么野史,秘傳之類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所以《三國志》真正讀過的人反而不多。我們真正讀歷史是讀歷史背后所蘊藏的那個道理,叫做歷史意識。《三國演義》不是真正的歷史,但是含有豐富的歷史意識,能體現(xiàn)那個時代的世道人心也能給現(xiàn)代人很大的啟發(fā)。比如趙子龍從千軍萬馬之中把阿斗救回來,劉備的表現(xiàn)。這個時候劉備沒有重視他的孩子,而說為此孺子,幾乎損吾一員虎將。如果是今天人,肯定先問我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驚等等。那么趙子龍肯定會怎么想?大家會怎么想?下次還有誰去救阿斗?何況古人認為為天下者不為家,不能說因為你自己的一家就不顧將士的死活。再比如空城計不只有諸葛亮用過,張飛在長坂坡用樹枝揚塵也算是空城計,趙云在定軍山一個人打開寨門對曹操也用過,為什么老用什么真假簡單的觀點去看這部著作。當然諸葛亮空城計之所以可以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司馬懿要放過他,因為沒有諸葛亮他會更倒霉,后來諸葛亮死后司馬懿果然被皇帝冰凍十年才找到機會復(fù)出。整部的《三國演義》都在從各個層面在給大家展現(xiàn)歷史的道理,而不是歷史本身,我們不注重這方面的學習老是在糾結(jié)是否合乎歷史,不是可惜了這么一部巨著么。
再次我們還需要理解《三國演義》中到底有幾個國家,如果是只看到三個國家那么顯然存在很大的誤區(qū)。我們要理解三本身就不是實指而是虛數(shù)代表多,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因此也可以把這個反過來理解,三代表多,也包含有一。所以三國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而且從來都是一個國家,只是內(nèi)部的軍閥混戰(zhàn),所有的人都有天下要一統(tǒng)的意識,只是互相爭霸。因此里面的人在各個陣營流動不屬于叛國而屬于跳槽,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也可以理解為多個國家,三個明面上的國家和一個看不見的國家,從孔明知道漢朝氣數(shù)已盡就應(yīng)該留意到那個將要取代的國家是哪個,就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整不巨作。
《三國演義》是一部巨著,所表現(xiàn)出來一個復(fù)雜時代的世道人心,讓人覺得人間自有一股正氣留存,哪怕滄桑多難,也終會體現(xiàn)馳騁世間。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8
今年寒假,我讀了小說《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羅貫中描寫的三國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經(jīng)常寥寥數(shù)語就令人物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對于事情的發(fā)展,更是有條不紊,娓娓道來。
小說《三國演義》是以小說《三國志》改編而來,描寫了劉備、孫權(quán)、曹操三分魏蜀吳的故事。小說《三國演義》中有眾多英雄:劉備胸懷大志,對兄弟肝膽相照;關(guān)羽英勇善戰(zhàn),對兄長肝腦涂地;諸葛亮知識淵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原來隱居在臥龍崗,所以也稱臥龍先生。劉備聽說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顧茅廬用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最后,諸葛亮當上了劉備手下的謀士。第一次出戰(zhàn),關(guān)羽和張飛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不聽從調(diào)遣。因為諸葛亮拿到了劉備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執(zhí)行命令。劉備、趙云假裝戰(zhàn)敗,將曹軍領(lǐng)進蘆葦蕩中,借著風勢,火燒曹軍。與此同時,關(guān)羽和張飛火燒曹軍糧草,幾對人馬前后夾擊,令曹軍狼狽不堪,倉皇逃跑。就這樣,劉備帶領(lǐng)的人馬憑借著諸葛亮完美的計謀,以少勝多戰(zhàn)勝了曹軍。我看到此處感嘆不已,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謀士!我讀完小說《三國演義》之后,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9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說主要從黃巾起義,終于到了西晉統(tǒng)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fù)雜的統(tǒng)治軍事斗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zhàn)役,如袁,曹官渡之戰(zhàn),魏,蜀,吳赤壁之戰(zhàn)。每次戰(zhàn)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國演義》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guān)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里面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濟世愛民的.品格為后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據(jù)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于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的事情時,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動蕩不安的現(xiàn)象。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關(guān)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zhàn)”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fā)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jié)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chǎn)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tǒng)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guān)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dǎo)致失去了一員戰(zhàn)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lián)吳抗曹。
接著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yīng)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后是關(guān)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zhàn)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jié)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guān)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guān)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guān)。他在統(tǒng)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tǒng)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zhàn)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dǎo)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lǐng),也沒能識破龐統(tǒng)為他提供的連環(huán)計,結(jié)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
這個星期,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終于知道這本書為何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里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驚心動魄,故事七分實三分虛,這本書還是章回小說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如曹操奸詐、狡猾,諸葛亮機智、穩(wěn)重,周瑜勇猛、心胸狹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壇孔明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用二十只火船偽裝成曹操的糧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時立刻點火,二十只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只立馬全著火,而且又被鐵環(huán)鎖住,無處可逃,曹操士兵損失慘重。這就是“火燒赤壁”。
諸葛亮借助他的聰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借助火把曹操的百萬大軍損傷大半。諸葛亮借東風,實為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識,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戳诉@個故事,我才知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三國演義》眾多的梟雄、英雄中,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武力不算高強,但他卻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在眾多戰(zhàn)役中給劉備出了許多絕妙的主意,讓蜀國打了許多勝仗。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就像人間的珍稀佳肴,讓人回味無窮。還待我反復(fù)細細品味。品三國,悟三國,還要用心去參透三國,這樣才能真正懂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
《三國演義》中三就是三個的意思,三國就是指魏、蜀、吳三個政治國家,演義就是為了奪取政權(quán)而展開的斗爭,“三國演義”的意思就是指魏、蜀、吳三個國家為了統(tǒng)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雖然這只是一層普普通通的意思,但他卻蘊含著無比深刻的意義。有這深刻的意義,就會有著動人心弦的故事。而這部小說正是講述了勇猛無敵的趙云、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仁義善良的劉備,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惜一切代價而將對手往死里打。這部小說不僅僅是講述了這么幾個小知識,還講述了許多經(jīng)典語句呢!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悠悠蒼天,竭其有極;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苦肉計。
先說關(guān)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里也有很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三英戰(zhàn)呂布》了,講述了三英(劉備、張飛、關(guān)羽)重聚,打得呂布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把敵人給打垮,他們雖然遭到敵人千方百計的暗算,但他們?nèi)匀辉趫猿职。∽x《三國演義》我不由想到《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愚公為了便于人們交通,想用人力把一座大山移走。在某些人眼里看來,這是多么愚蠢的事!可是愚公卻堅持不懈,不愿放棄。這種精神多么可貴,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
讀《三國演義》我又不由地想起了自己,做什么事都老是半途而廢。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爸爸沉著冷靜,我卻煩燥不安,求勝心切。棋下到一半,我終于沉不住氣了,把棋盤一推,大喊;“不下了!不下了!什么破棋!”說完還踩幾腳棋盤。爸爸見我這副樣子,只是笑著搖著頭。這件事雖然不起眼,嚴格來說,不也是半途而廢嗎?半途而廢,會讓人做事做到一半,功虧一簣,害處極大。我們一定要從小養(yǎng)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做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2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nèi)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xié)昏庸無能。后被董卓奪權(quán),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lián)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后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jīng)過一番群雄割據(jù),劉備、孫權(quán)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孫權(quán)占江南地區(qū)。就這樣,又經(jīng)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quán)。建立晉朝,統(tǒng)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jīng)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于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tǒng)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jīng)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shè)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后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zhàn);孫權(quán)、劉備在強敵進逼關(guān)頭,結(jié)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zhàn)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chǔ)。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fā),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3
今年寒假,我在書架中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zhàn)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杰,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后來經(jīng)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后,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jīng)典的戰(zhàn)役都是經(jīng)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云,當年曹操帶領(lǐng)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shù)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贊嘆說:趙云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jié)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后的戰(zhàn)斗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guān)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yōu)點——重情義,在關(guān)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dǎo)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zhàn)勝一切的攔路虎!
重溫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孫權(quán)、周瑜、曹操等。
這些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還精通兵法?芍^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為有他,蜀國才能在戰(zhàn)爭中多次獲勝。而他的計謀也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比如:空城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諸葛亮對劉備忠心耿耿,他的智慧和忠誠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趙云。當時曹操幾十萬軍馬突然來襲,他為了就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單槍匹馬,殺死曹操數(shù)十位大將和數(shù)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劉備的兒子。趙云那樣的勇猛,那種可以為主子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忠誠深刻我心。我想,可能這正是劉備能在戰(zhàn)爭中獲勝的原因,何等賢德的軍師,何等勇猛的將士,何嘗不能取天下。我認為,如若劉備死的晚一點,劉備的兒子能有志氣一點,天下就一定是劉備的了。
《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形象,使我們從中領(lǐng)悟了人生哲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
1、“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揭示了《三國演義》中,劉,關(guān),張的特殊關(guān)系,請簡述“桃園三結(jié)義”這一故事情節(jié)。 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都懷有一腔報國安邦的熱血,他們在涿郡相遇,意氣相投,三人決定結(jié)為異姓兄弟,于是他們在張飛莊后的桃園里結(jié)拜,自此之后三人便如親兄弟一般。
2、“怒鞭督郵”第一次表現(xiàn)了張飛的'個性特點,張飛為何鞭打督郵,請簡述之。 督郵奉上面的命令來到安喜縣,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不給,督郵逼迫縣吏誣陷劉備,張飛聞知大怒,沖進縣衙,將督郵拖出,縛于馬樁之上,鞭打督郵。
3、諸侯爭霸戰(zhàn)中,“三英戰(zhàn)呂布”是《三國演義》開篇一次精彩的戰(zhàn)斗,請簡述這一故事。 呂布是董卓部下的一員猛將,驍勇無敵,十八路諸侯部下的眾將相繼敗陣,這時張飛沖出陣來,和呂布交鋒,大戰(zhàn)百余合不分勝負,關(guān)羽便前往助陣,兩人夾攻呂布,卻還是無法擊敗呂布,于是劉備出陣,三人圍攻呂布,在三人的圍攻之下,呂布終于敗北。
4、董卓之亂中,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終使董卓,呂布反目,請簡述“連環(huán)計”的具體內(nèi)容。 王允先答應(yīng)將美女貂蟬獻給呂布,又將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董卓為了貂蟬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撥之下,呂布終于手刃了董卓。
5、“陶恭祖三讓徐州”使《三國演義》中有名的智謀故事,陶謙為何讓徐州,結(jié)局如何,請簡述之。 陶謙因見劉備是仁德之人,決定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執(zhí)意不要,于是陶謙讓劉備暫時在小沛屯兵。后來陶謙病危,又要把徐州讓給劉備。陶謙病死以后,劉備終于接管了徐州。 但事實上似乎不像演義那么簡單:因為曹操當時對于徐州志在必得,這對于陶謙必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執(zhí)意要把徐州讓給劉備,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而劉備的推讓,自然也是不愿使自己立于險境之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對歷史動蕩時期的那些奸臣無比痛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quán),當了太師,費少帝,立獻帝,臥龍床,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后來王充獻計殺了董卓,真實大快人心。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因美色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徐州,最后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yīng)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周瑜,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guān)羽一向沉穩(wěn),曾打過無數(shù)敗仗,但最后由于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侯所害。龐統(tǒng)曾與孔明合稱鳳雛臥龍,但在落鳳坡中了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上!可惜!
最后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我欽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奇功;我欽佩趙子龍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成為今人的一面面鏡子!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寒假讀書三國演義心得04-20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心得08-19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10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10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2-27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2-29
《三國演義》 讀書心得01-11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01-17
讀書心得三國演義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