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
從小,我就不是個喜歡文學的男孩子,更喜歡讀史書。今年暑假,在學校的必讀書目中我讀到了《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通過一個個精彩精妙的故事傳說,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曹操第一次在文學的世界里親密接觸,從此便深深愛上了他,更幫助我拿到了推開文學之門的鑰匙。
盡管這部小說對曹操是貶低的,但仍阻擋不了他膽識才略散發(fā)出來的獨特氣質,尤其小說中對他優(yōu)秀一面的刻畫十分成功。通讀完故事傳說,一位真實豐滿,多面立體的文學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已躍然紙上。掩卷沉思,雖然作為一名小讀者,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小說里面的深刻思想,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原來我已經深深喜愛上了曹操這位慨而慷的大英雄啦!
我愛曹操,因為他有才華愛讀書。曹操自幼頑皮,但他十分有才華,也非常努力。這些也是幫助他成年以后,成功走上軍事道路打下江山的大前提。故事傳說里對官渡之戰(zhàn)的描寫,面對十倍強大的袁紹,他毫不怯懦出奇制勝多謀善斷盡顯名將風采。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統(tǒng)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后來三國的“魏”奠定了基石。
我愛曹操,因為他處亂不驚深謀遠慮。在故事傳說中反對十常侍的斗爭中,“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的高見,以及事件最終結局,都充分體現了他對斗爭策略的周密思考和治世能臣的卓越才華。
我愛曹操,因為他胸懷大志有容乃大。故事傳說中張繡與曹操原本有深仇大恨,但張繡投降曹操之后,他樂不自禁不僅封為大將軍,還結為兒女親家。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曹操正是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吸引了各方英才爭先恐后投其門下。
讀著這本沉甸甸的文學名著,享受著羅貫中筆下曹操的故事傳說,想象著刀光劍影和英雄氣短,我時而拍手稱快,時而熱淚盈眶。就這樣,我從一個門外人不知不覺地走入了文學的世界,甚至如饑似渴,手不釋卷不曉晨昏,這就是曹操的強大魅力和文學的偉大之處吧!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2
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我認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在作者羅貫中神奇而有魔力的筆下,又重現了三國時期戰(zhàn)火紛飛的場景,讓我這位小讀者看得如醉如癡。
當我看到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為蜀國立了大功時,我實在激動了,對諸葛亮的卓越才華敬佩之極!安荽杓、“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哪一個計謀不是令世人驚嘆?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空城計”。由于前城意外失守,司馬懿領十萬大軍進攻孔明,孔明身邊只有一班文官,能抗擊敵人的有五千人,其中有一半人正奉命去異地執(zhí)行任務,所以只有兩千五百人可用。正當眾人焦急萬分,一籌莫展之時,孔明曰:“把城門大開,讓20兵偽裝成百姓,在城門內掃地,此刻,城門禁止進出,若有違抗者,斬之!”這時司馬懿已兵臨城下,見異情,便下令退軍。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曰:“孔明莫非無軍,故作此態(tài)?父親為何退兵?”司馬懿曰:“孔明一生不曾弄險,做此態(tài),必有埋伏,懂此?”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無人可及。他以巧計,用氣勢嚇退了司馬懿大軍,因為他深知司馬懿個性多疑,見此異狀,必定不會冒險出兵,反而退兵,從而守住自城,化險為夷,贏得勝利。這是一枚險棋,但諸葛亮卻巍然穩(wěn)坐在城墻上焚香撫琴,心中有必勝的把握,此舉除了諸葛亮無人敢用。
其實我們在面對自已不利的情況下,也要不退縮,不落荒而逃,而是開啟智慧的大門,想出巧妙計策,應對眼前的困境,那么就會有一個讓你滿意的結果,就會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跟孔明一樣,利用計謀,取得勝利。那是一個星期五,我們正在體育課上進行五對五的精彩賽,我們看到對方那個投籃高手,覺得奪冠無望,情緒低落。我略一思考,心生一計,我便對我們隊中的隊友說:“他們那兒有一個隊員很強是事實,但的隊員比不過我們的球藝,你去攔住他,讓他沒有投籃機會!弊詈,我隊以弱勝強,真是欣喜若狂。
用計謀,贏得勝利!這是人生的法則,這也是取勝的法寶!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3
我在暑假里讀了一本《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終身難忘。
《三國演義》不僅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巔峰,在所有同類的作品中,無論是影響力之大還是流傳面之廣,《三國演義》都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故事起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終于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斗志斗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三國演義》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屬,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以屬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有淵博的知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在第20回當中,諸葛亮料到了曹操中計殺了蔡瑁和張允,江東無難,周瑜知道后,想到諸葛亮料事如神留此人必為東吳大患,于是想除掉他。周瑜故意刁難,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枝箭,諸葛亮卻只要三天。他向魯肅借了二十只船,六十名軍士,準備些稻草,青布。在一個云霧彌漫的晚上出發(fā)了,船到了曹軍附近,曹軍以為有伏兵,就命令射箭,一下就射了十萬多。太陽出來了,云散了,諸葛亮下令全速往回開,并叫士兵齊聲喊:”謝曹丞相贈箭!”曹操大呼上當,急派船追擊,卻以來不及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后,周瑜自嘆不如。
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的精神感染了我,就連這么大的事都難不了他,那這世上還有比這件事更大的事情,恐怕也難不住諸葛亮。就從此事開始,我就知道了諸葛亮他淵博的知識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經過每天學習,日積月累得來的。同時,也要有一個能寬容他人的心。要是一個人不能寬容他人,即使再有淵博的知識,但不能寬容他人,只能說你的成就只成功了一半。就拿這《草船借箭》來說,不能寬容他人的人只會覺的:要我做這么多的箭,這不是為難我嗎?能寬容他人的人就會謹慎的思考,想出好主意,然后再去完成任務。所以,以后我也要每天學習,日積月累,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也要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4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當然我并不是著迷于書的內容,而是有一種感覺讓我難以忘懷。坐在陽臺上軟軟的椅子中,將書本平攤在雙膝上,再沏上一杯咖啡,那醉人的香氣讓我無法忘懷,然后看著書,便被那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的吸引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剛看不久就欲罷不能了,我的父親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看三國,可我這個女孩子也對三國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其實只有我知道是那一個個鮮明的.故事情節(jié)讓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喜歡的無非是那幾個情節(jié)。首先是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我不得不承認曹操很聰明,他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是他曹操和劉備,能說出這話,說明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未卜先知,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是如此的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備日后定會成為他的大敵,但他也不忍心殺良才之士,這才稱得上為一代梟雄,一世偉才。三國年間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從張角叛亂起就不得安寧,后來更是英雄輩出,戰(zhàn)亂不斷,生靈涂炭,在那個年代中沒有一個男人是沒有野心的,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一統(tǒng)天下,成為天下之主。斗來斗去,到最后只剩下了最強大的三方勢力,最大的勢力是一曹操為首的朝廷,其次是以孫權為首的東吳,再其次是以劉備為首的蜀漢。顯然,當年曹孟德說得沒有錯,劉備從沒有勢力到現在的稱霸一方,可以跟曹操、孫權抗衡,劉備確實不簡單!由于當時曹操的勢力是這三方勢力中最強的,所以魯肅和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抗曹,這樣東吳和蜀漢才不會在祖國的土地上消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于是這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一直持續(xù)了好多年,后來三國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統(tǒng)一,建立了西晉王朝。那浩浩蕩蕩的三國史才得以劇終。對于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不盡人情和出乎意料,曹、孫、劉爭了一輩子的天下卻被司馬氏給統(tǒng)一了,這讓讀者們多少會有一些詫異。但這就是歷史,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我把那本厚厚的《三國演義》看完后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我愛書,我愛三國。也許只有在讀書時,我才會得到一個真正的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并且純粹的我!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5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寫了東漢末年群雄并戰(zhàn)、三足鼎立直到司馬氏統(tǒng)一三國的故事。讀完這本書,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浮現在我的眼前:奸詐狡猾的曹操、赤膽忠心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嫉賢妒能的周瑜。
周瑜見諸葛亮處處略勝一籌,心生嫌疑。在準備攻打曹操時,便以軍中缺箭為由,限諸葛亮十天時間造好十萬支箭,并立下軍令狀,想借此害死諸葛亮。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淡定表示“只用三天”,令在坐的大臣們都為之咋舌,覺得十萬支箭不要說十天,就是三個月也造出來。而諸葛亮不僅通天文,識地理,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zhàn)中的布陣和兵勢,在三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并在第三天清晨順利向曹操“借”來了十萬只箭。當魯肅向周瑜說明諸葛亮取箭之事。周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我不如他”。由此看出,周瑜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容不下有能之人。
現實社會中不乏像周瑜這樣的人,究其原因是妒忌心理在作怪。當別人不斷努力奮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大家的敬佩和愛戴時,嫉妒心強的人卻不向他們看齊,不愿努力爭取,不去拼搏奮斗,而是想坐享其成。甚至有的人暗地里嘲笑、破壞,陷害別人。這是一種多么不健康的心理啊,小則危害自己,大則貽誤國家。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不是時常會妒忌別人嗎?當我們考試成績下降時,不是尋找自身的不足之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忐忑不安,局促憂愁,希望那些成績好的同學以后考試也出錯。面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成績好的同學不是想方設法幫助別人,而是置之不理,顧若罔聞,甚至冷語熱諷。難道我們也要像周瑜那樣,被嫉妒心害得口吐鮮血而亡嗎?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做人不能懷有妒忌心,要做一個心胸坦蕩、神定氣安的人。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
自從讀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劉備、關羽、張飛、袁紹、曹操《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關羽溫酒斬華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了,董卓在漢山橫行霸道,有一次令華雄到袁紹寨前挑戰(zhàn),袁紹派名將俞涉、潘鳳出擊,誰知都被斬了。關羽請戰(zhàn),卻因關羽只是馬弓手被袁紹大罵。曹操卻釃上溫酒讓關羽壯膽,關羽要求先戰(zhàn)后喝。關羽果然斬了華雄,并且回到寨時酒還尚溫,曹操大喜。
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寫的栩栩如生,僅用幾個詞就寫出了當時的激烈場面,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這段的點眼之筆。釃提擲更寫出了關云長的英勇、大膽。這也正是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可見關羽比那些認為厲害的人要強好多。
《關羽溫酒斬華雄》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職位定一個人的才能,并且不能只欣賞地位很高的人,因為他們不必須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當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強記多了,卻只是還沒被人發(fā)掘出來。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做人就必須做像關羽一個勇敢、有膽識、有自信、雄心壯志,不能貪生怕死、胸無大志。讓我們也來當上個小英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愿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zhàn),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于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7
三國啊,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時代,是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是中華民族由盛轉衰的時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東漢末年分三國,這是一個需要領袖的時代,也是一個誕生領袖的時代。在董卓廢帝時,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復活,還有多少自持世家貴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覺得亂世來了,也意味這機遇到來!斑@江山,有能者居之!币泊呱藨(zhàn)爭。
在三國里,我要敬佩的是劉備的堅毅性格。堅毅的性格讓劉備每逢絕境都不放棄,是什么支撐這劉備呢?我想也有這那爭霸一方的志氣吧。還有曹操和孫權,這二人皆有相同之處,就是厚黑。其實在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夠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大局,在對待異族的態(tài)度是無情,不講什么圣人道理。雖然說曹操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個真性格的人!吧赢斎鐚O仲謀”,孫權不足二十歲卻執(zhí)掌一方,可以說年少有為,雖然不是自己打的基業(yè),但也是子承父業(yè)。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剛看三國時,看到貂蟬一個弱女子讓董卓尸首分家是,也沒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細研究了一下三國歷史,卻猛然發(fā)現貂蟬的舍身為國的勇氣是那么的讓人敬佩,那么的讓人慚愧,讓那些自以為是的士大夫一個響亮的耳光,巾幗不讓須眉,只是伊人已逝,我們只能緬懷,讓這一永遠的流傳下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統(tǒng)一天下,只能不斷的內耗,不斷的消耗中華民族的底蘊,以至于,在晉連滅三國后,卻發(fā)生了五胡亂華的悲慘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茍延殘喘。幸運的是出現了
冉閔大帝,發(fā)出著名的殺胡令!胺俏易孱惼湫谋禺悾参覞h人,皆可殺胡人”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三國有太多的著名武將和文臣。武將如呂布,趙云,關羽,張飛,張遼,甘寧,顏良,文丑。典韋,夏候淵等。文臣如諸葛亮,郭嘉,龐統(tǒng),荀攸,田豐,周瑜,法正,鐘繇,賈詡,張昭,魯肅,陸遜等。三國的人才太多了,導致三國的局面始終不能打破。
三國啊,你讓人著迷,卻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重回三國。三國時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8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zhàn)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后,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zhàn)區(qū),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qū)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qū)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zhàn)爭。
再后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fā)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9
今又讀《三國演義》,不覺感悟頗深,中間的不少情節(jié)都讓人敬佩不已,《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不覺對他可貴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現在人與他一樣,社會將會多么和諧。
國家的統(tǒng)治不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智慧無人能比,連聰慧的司馬懿也稱絕
曹操從積極的方面為結束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和軍閥混戰(zhàn)做了杰出的貢獻,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他打擊了地方的士族門閥加強中央權力,奠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暫緩了土地兼并的壓力.但是他生性多疑,為人嚴厲且頭頂漢賊大帽,而且曾經有過盜墓,拿人肉充做軍糧的丑聞.故歷來為中國的文人和傳統(tǒng)價值觀所唾棄,這些都無法掩飾他作為一個英雄的光輝,這就是一個奸雄的一生。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0
在寒假中,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讀后感。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度龂萘x》,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訴說了一個個傳奇生動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火燒連營,草船借箭,煮酒論英雄……,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薄暮x。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氣量狹隘的周瑜,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zhàn)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我讀了《三國演義》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很講義氣。曾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智勇雙全,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zhàn)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軍殺了,但關羽忠義兩全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國演義》,我才感覺到了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非常好,作者羅貫中把所有的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1
《三國演義》上演著叱咤風云人物的大恩大義,知恩圖報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三國時代,硝煙四起,群雄紛爭,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義士。
華容道上,關公手執(zhí)大刀,斷聲大喝,驚散了曹軍的七魂六魄,曹軍離死亡線不遠了,然而,當關公昔日的恩公——曹操向他求饒時,他猶豫了,是遵從主帥號令,擒此反賊,還是本著他義氣為重,知恩圖報,放他一馬?他的思想在激烈的斗爭著,他認為曹操以后還有機會擒得,如若此時殺了他,我關公一世英名就將毀于一旦,會成為一個恩將仇報的人,這斷斷不可,于是一揮手,軍士退后,曹操得脫。如果當時關公不放他,與吳、蜀三足鼎立的魏國也許就不再存在,指不定劉備會問鼎中原,他也可以出侯入相,但是,試問關公后悔嗎?答案是否定的,他也因此成為了千百年來忠義的代表。
黃公家中,一白發(fā)者——黃忠來回徘徊,只聽家丁上報:“劉公今又來也!秉S忠沉吟不語,是忠于原主還是歸順劉備?不,不可以歸順,原主雖無能,但對我恩重如山,我怎能在他無權無勢時就投奔他人?吩咐下去,說黃忠臥病在床。晚上,輾轉難眠,為了昔日的主人,我寧可自殺也不可背棄,我黃忠一輩子就認他一個主人,披衣起身,點起燈,取下掛在墻上的寶刀,在燈下細細端詳,寶刀未老,可以后只能將你收起來了,想著,想著,不禁落下淚,揮舞寶刀,刀光與人影分不出來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十五天,當家丁再報劉備上門時,黃忠嘆了口氣,這夜夜所思皆為此事,劉備的一次次親自登門讓他心中逐漸不安,像劉備這樣的人才是明主,是我黃忠應該扶持的人。舊主,并非我黃忠是不忠不義之人,只是劉君如此厚待我,我只有為他打拼天下,來世我一定跟隨您,他望空拜了三拜,取出寶刀,打開門迎接劉備,從此,后半生追隨了劉備。
在那個年代,恩恩怨怨,難辨難分,但知恩圖報卻是每個人應該做的,我們哪個人在臨死的時候能自信地說:“我不虧欠任何人,我只付出,不曾索取。”那你便真正擁有了有意義的人生。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三國演義》從普通角度來看這是一本記錄朝代興亡盛衰、文武百官謀朝篡位以及各路英雄豪杰打拼天下的歷史文學。可是從一個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則妙趣橫生!我將我看出來的“門道”寫為以下幾篇:
第一篇——蔣干盜書,學生作弊
蔣干盜書講述了一個曹營謀士——蔣干從周瑜那里盜取一封書信,從而讓曹操知道蔡瑁、張允有意叛變,可卻中了周瑜一計,上了大當。在學生時代,同學作弊也不為過罕見之事,很難與古代事件相比,但是細想蔣干盜書、學生作弊之間不都是為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戰(zhàn)國時代可以當做一種策略)卻自作自受,騙了自己!
第二篇——草船借箭,靈活運用
草船借箭講述了一個諸葛亮為完成三日打造十萬支雕翎箭的任務,巧妙利用曹操水上作戰(zhàn)時的謹慎和大霧天氣從而收集敵軍射來的雕翎箭。在學生時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問題也是一個好方法,例如運用語文、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運用科學、地理知識解答實際天氣問題……古代的草船借箭和現代的靈活運用這兩件事不都是以多種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例子嗎!
第三篇——妙使空城,巧用換位
空城計講的是諸葛亮為了嚇走曹軍,故作鎮(zhèn)靜,利用司馬懿心計復雜、為人謹慎的心理,讓他誤以為城中藏有伏兵從而達到目的。在學生時代也可以運用此計:我們的同學相處中難免有一些矛盾,這時我們就可以像諸葛亮那樣利用那個同學的特殊心理,換位思考,化解矛盾從而和睦相處!這不都是通過思考對方的內心,從而達到目的的例子嗎!
這是我把《三國演義》與學生生活中的事件結合在了一起。雖然兩者之間相距數年,但是卻有相同之處。也許這便是《三國演義》流芳百世的原因吧!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薦這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3
響徹云霄的擂鼓聲,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撕心裂肺的馬鳴聲匯成了眾人皆知的《三國演義》。還記得“大丈夫處世,碌碌無為,與朽木腐草何異!”的豪言壯語嗎?還記得官渡、赤壁、夷陵的熊熊烈火嗎?還記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場面嗎?還記得“是非成敗轉頭空”的大徹大悟嗎?多少豪杰用他們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這首永傳千古的壯歌。
初看此書,我最愛呂布,因為我佩服他的勇猛,他的勇猛所向披靡。劉、關、張都是當世豪杰,他三人聯手與呂布作戰(zhàn)也未能占到多少便宜。更有人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比裟墚斏线@種“人上人”一定會千古聞名。
再觀此書,我才知道我先前的愚昧無知?v然呂布能勇冠三軍,沖殺自如,可如果單槍匹馬又怎能抵擋百萬大軍?更何況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用于正途,光有匹夫之勇,卻不知廉恥,被人稱作“三姓家奴”。這種人的確會千古聞名,但絕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遺臭萬年,永遠被天下唾棄,被世人鄙視。于是我開始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正好和呂布相反,他初出茅廬就火燒博望坡,棄城焚新野,大烤赤壁巖。他略施小計就讓百萬大軍大敗而歸,寥寥數言就讓周瑜氣得吐血身亡。然而他那“不取中原,誓不回蜀”的,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為后人傳唱。
第三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明白了:人物的好壞并不重要,因為在羅貫中筆下的這些人物,大到一國之君,小到一兵一卒,個個性格鮮明、各有千秋。例如曹操雖通曉統(tǒng)軍之道,但為人多疑;關羽雖義勇兼?zhèn),但居功自?周瑜雖足智多謀但嫉賢妒能。于是我開始研究每個人物的一言一行,并且學會了把他們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分析。我還學會了分析戰(zhàn)役,分析交戰(zhàn)雙方的動機,戰(zhàn)爭過程中雙方使用的戰(zhàn)術策略,以及戰(zhàn)爭造成的后果。現在我成了一個真正的三國“通”,不僅對《三國演義》的內容倒背如流,而且把它的內涵搞得一清二楚。其實我并沒有刻意去背,只是沒事時讀一下消遣消遣。
古代時《三國演義》就是必讀書,現在人們對它的喜愛更是毫不遜色。從《三國演義》里我學到了忠義、計謀、戰(zhàn)略,也學到了用科學的歷史觀去分析人物形象。《三國演義》將永遠伴隨著我成長。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4
羅貫中,中國明朝的文學巨匠,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它賦予了三國時期的人物諸多感情色彩,把原先只專注于史實的《三國志》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讓人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感情。
不知是何原因讓羅貫中個人感情更傾向與劉備。不知是不是劉備廣告做得好。開口一個皇叔,閉口一個皇叔。作者以劉備為線索從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倒劉備建立蜀國。寫出了劉備成功的歷程。卻把曹操寫成了奸雄。
作者善于刻畫人物形象,劉備穩(wěn)重,關羽義氣,張飛魯莽。趙云善戰(zhàn)。諸葛亮多謀等等。
我看文章當然只為了趣味,當然還要讀出一些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讀的才有意義。劉備究竟憑什么從織席販鞋的人到一代帝王,有人說他是當今天子的皇叔。其實不然,如果只因為他是當今天子的皇叔,那么當今天子沒落的皇叔多了去了。為什么只有劉備成功了呢?也有人說是他的運氣好,當然我們不否認他的運氣好。但是運氣好不是成功的關鍵。所以說如果大家能讀懂劉備是如何成功的。那么對現在的8 9后和北漂一族,南漂一族都有極大的幫助。
劉備之所以會成功,第一:他會交朋友。他結交的關羽張飛趙子龍哪一個不是重義氣的大人物。他和他們稱兄道弟的,甚至還上演了一幕"氣摔阿斗"來拉攏子龍,讓子龍感動的真是一塌糊涂啊。而且劉備從不結交一些對他無用的朋友,從前面的劉關張到后面的魏延黃忠馬超個個都是推動劉備事業(yè)成功的關鍵。所以對現在的我們交什么樣的朋友以及如何交朋友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劉備會善于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說的劉備的優(yōu)勢真是屈指可數啊,雖然少,但劉備會善于利用,劉備是拿皇叔的稱號打的天下,雖然別人不信,都是礙于面子,心里不承認嘴上也得說是啊。人劉備憑這個投奔劉表,得了荊州。你說合不合算,所以說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從劉備身上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走向不普通,從一個流浪漢到一個成功者,記住吧,對你會有用的。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學生讀后感:《三國演義》11-12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1-26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01-21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后感01-16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0-19
《三國演義》中學生讀后感09-23
三國演義讀后感中學生08-18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中學生09-19
中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11-26
中學生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