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千年一嘆800字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通用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千年一嘆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1
煩悶的夏日,實在是讓人疲倦,只好坐在桌前,靜靜的看書,才能解此時乏困。翻到余秋雨的《千年一嘆》,我便立刻為他的文章所折服,看完后也是長舒一口氣,完全忘卻了夏日的疲憊。
余秋雨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作家,總能在文章中表現(xiàn)他所看到的世界,《千年一嘆》中的千禧之旅便是如此,從長江到愛琴海,數(shù)千里風景,數(shù)千年歷史盡在其中,讓人流連于書中,這可能就是余秋雨這《千年一嘆》的魔力吧。
《千年一嘆》無聲無息的讓我走進余秋雨的世界,走進他所描寫的世界,古希臘的文明,古羅馬的風情讓我向往。讀罷這本書已經(jīng)是滿腹的滄桑,隨余秋雨游歷了一邊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時間、戰(zhàn)爭所吞噬的文明遺跡。那是怎樣的一種旅程?
不怎么了解希臘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怎樣的宏偉歷史;初識希臘是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的,還有就是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04年的歐洲杯的冠軍。希臘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這是我對希臘僅有的了解。隨著余秋雨先生的筆跡慢慢的游走,讓我知道希臘竟然有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談到希臘衰落的原因,余秋雨有兩點認為: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nèi)耗;二是內(nèi)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tǒng)一的集權(quán)的國家。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zhèn)鱽,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恒河畔邊傳來。是誰?是誰的悲嘆?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jīng)破殘,當人們已經(jīng)開始了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
歷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也無法理清。的.確,歷史已經(jīng)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jīng)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說;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無末,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歷史是家,是廣闊天地里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經(jīng)衰落了,歷史也開始褪色,輕聲一嘆,人類又投身于新的歷史。我們在總結(jié),在回憶,在悲祭我們的祖先。隨后毅然走上腳下的路,順著他們的腳印一步步走下去。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2
斑駁的城墻,慌亂的廢墟,雜草從生的山溝,臟亂的河岸,隱藏的土匪,沉重的心情。
輕輕翻開書,沉重,惋惜,無奈,懷念交織在一起。
《千年一嘆》,嘆的是惋息,嘆的是敬重,嘆的是哀思,為車隊一行人的驚險探險吸引,又不忍了解其余三大文明古國的文明衰敗
在旅途中的那些文明古跡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位巨人,一位孤獨的巨人。他們曾經(jīng)是文明的見證者。而今的它們好似曇花一現(xiàn)之后留下來沉睡。曾經(jīng)建造了他們的后代子孫,現(xiàn)在因為文明的偏差,正在遭受著戰(zhàn)爭,饑餓,寒冷,失去情人的悲傷。余秋雨先生說過,看到作為一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我覺得這豈止是痛心!耶路撒冷的哭墻之下那夜夜不絕的哭聲,診所里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小心謹慎,令人心寒,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說得清,道得明。不記得是在哪個國家,為了讓外來旅客能夠安全地參觀國家的文化遺址,每個車隊都必須派兩輛車前后保護,余秋雨先生那時候的心情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不過是想讓外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他們路過印度,提到印度就必須要提一提恒河。但恒河在古代歷史中的清澈,美麗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是污濁的`河水,河岸有驚人的景象,臨死的人,在上游洗澡,希望洗凈靈魂,下游壯漢們刷牙喝水。印度人認為恒河的水是靈水,喝一口,可以把身上的病痛治好,洗一洗,可以讓自己長壽。還有的老人自己知道自己去命不久矣了,就讓家人把他們抬到恒河邊上,鋪一張草席子,躺在地上等著飛到西天。他們說“就算死也要死在恒河邊!”在那些人死后,會有政府的人堆好木堆,把尸體排好,一批一批的火化,人就這樣化為一縷濃煙了。
各大文明古國的確輝煌過,不過不是現(xiàn)在,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時,我們中國卻奇跡般的存活了下來,并且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我們的文明,我們中華的祖先,除了成吉思汗,幾乎沒有統(tǒng)帥進行過遠征,最多只是內(nèi)部矛盾,內(nèi)部戰(zhàn)爭,正是這些使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3
通讀整本書后才頓然醒悟秋雨先生為何要給他這本旅行日記起名為千年一嘆了。不論是尼羅河文明,還是兩河文明,抑或是恒河文明。不論他們是造就強大的波斯帝國,還是顯赫的所羅門王朝,精美的巴比倫花園。終究埋沒在歷史的文字里,再也看不到它們明艷的色彩,只能從字里行間中去尋找昔日的輝煌。
隨著日記的推進,好像秋雨先生帶著我穿越千年的時光,一起暢游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
希臘,想象中藍色的海與天夾著白色建筑群。但眼前是陳舊狹小的道路,閑散的人們,只有從那些破落的古代遺址中看到曾經(jīng)文明的影子,F(xiàn)在的希臘是閑散無爭的。
埃及,金色的沙漠與燥熱的`空氣。法老們千年前留下陵墓群依舊保持著高高在上與神秘,但這種所謂的神秘切斷了他們理想中的延續(xù)。如果說在希臘還能看到一絲古老文明的影子,那么埃及只能去看看法老們的墓穴了。
古巴比倫,朝氣蓬勃的空中花園與繁榮的街道。這些都是描述的動人畫面,因為遺留的遺址告訴我們是如何被無情的歲月和人們的貪婪糟蹋的體無完膚、不堪入目的。在古巴比倫遺址,看到的只有傷感
印度,密密麻麻的人群和糟糕的治安沖淡了泰姬陵那白色優(yōu)雅的圓頂。書中寫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閑站”讓人觸目驚心。歷史上描述的無數(shù)教徒們神圣的“恒河晨浴”,在現(xiàn)在依舊神圣,但不知恒河水里已經(jīng)堆積了多少排泄物與尸體。
同樣作為大河文明發(fā)源的我們,依舊繼續(xù)傳承了先祖留下的文明,是否感到慶幸呢?縱使歷史的記載在過于精美他們也只是記載,今天我們只能看著這些文明與文明對抗之后的殘垣斷壁。每一個大河民族都是智慧的,敏銳的,充滿生機的,而唯有我們是幸運的:在地緣上有著喜馬拉雅,帕米爾的天然屏障才使得我們有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在意識形態(tài)上,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農(nóng)耕為主,熱愛和平,安分守己,很少有大規(guī)模的遠征,這是我們的文明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宗教與政治的結(jié)合,不曉得到底是宗教問題引發(fā)政治問題還是政治問題影響宗教問題。在我看來宗教應該是給人以安定,寄托,截止,自律的精神工具,而不用來引發(fā)戰(zhàn)爭的因子。當然讀過世界史,便不難發(fā)現(xiàn)多少戰(zhàn)爭的起因是打著宗教的旗號,智者們的思想被玷污。書中最有印象的是說恒河晨浴。之前的印象是虔誠的信徒們千里迢迢來到恒河岸邊,只為清晨那第一縷陽光在河中沐浴,親吻河水?汕镉晗壬鷧s說:我拒絕說它美麗。的確看完樸實的描述后,很難在去贊美她的美麗。
秋雨先生行了十個國家,經(jīng)歷了六種文明,面對四種宗教意識形態(tài),所感所嘆,足夠讓我們品味久已。先生說走了這么多國家,最歡喜的是尼泊爾,的確通過文字的描述可以感覺到,這個喜馬拉雅山下小國的恬靜,即使貧窮但是決不臟亂,動蕩。同樣是貧窮但是尼泊爾的貧窮是干凈的,勤奮的。我想這和尼泊爾信仰佛教有關(guān)吧,溫和的虔誠著。
大師筆下的文明還要慢慢體悟。也許只能通過大師的筆,來遙望那些古老的文明。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4
家中有一本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千年一嘆》,以前并未認真讀過。今年寒假,我有了時間細細品讀,被這本游記深深吸引。
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jīng)歷。一行人從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出發(fā),經(jīng)埃及一路向東,經(jīng)約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印度,最后回到祖國。余先生在旅途勞頓中每日寫一篇文章,討論當?shù)匚幕妓魑拿鲓W秘。
讀過他作品的人不難看出,余秋雨的筆觸一向優(yōu)雅細膩,書卷氣很濃。但是這本書是在遠離靜雅書齋的滾滾車塵中寫作出來,沒有任何后期的修飾和改動,也沒有身邊取之不盡的書籍資料,所以說,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純樸,帶著一絲糙糲,但更多的是最新鮮的思想結(jié)晶。用余秋雨自己的話說: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guān)注生命;與精細相比,我更傾晴糙糲。這種做法有點像現(xiàn)代的行為藝術(shù),一切只在行為過程中完成,不再在行為之外進行涂飾;也有點像中國書法,大筆一揮總有諸多遺憾,卻不宜在收筆之后東修西描。根根攀攀、泥污水漬都留著,圖個真切。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余先生在伊拉克的文章。伊拉克有著底格里斯及幼發(fā)拉底兩條大河的滋潤,是兩河文明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孕育出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兩河文明以商業(yè)與法律著稱。而現(xiàn)在,在余先生的眼里、在鏡頭下,文化二字竟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被踐踏了!那時的伊拉克還是薩達姆統(tǒng)治的時期,伊拉克戰(zhàn)爭還未爆發(fā),但在余先生的筆觸下,我看到很多文明古跡被遺忘和毀滅,西方文明在這里被深刻排斥,宗教之間的.紛爭從未停歇.,百姓的生活難以得到保證.....我從余先生的文章中,讀出了他對這篇土地未來的深刻擔憂。不幸的是,余先生一語成讖,十幾年后的今天,那片土地的現(xiàn)狀甚至不如余先生涉足時的樣子。
在一篇篇文章為我勾勒出的精神世界中,我明白了,文明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美麗又脆弱。我感到幸運,因為與我們中華文明同期誕生的其他文明,到現(xiàn)在早已支離破碎,唯獨我們的華夏文明綿延數(shù)千載,飽經(jīng)風霜,卻從未斷絕。我們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應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并積極去故納新,開拓創(chuàng)新,讓我們?nèi)A夏文明在世界的東方繼續(xù)熠熠生輝!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5
追尋歷史的腳步,視國家的興亡,觸摸古跡的滄桑,問道荒原的茫!}記
一個古跡,一段歷史。
希臘,這個引起人們感嘆的名字,在希臘,處處是滄桑的古跡,光榮的歷史;在這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古奧林匹克的莊嚴、肅穆。2000多年前,當幼發(fā)拉底河開始孕育新文明的時候,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已經(jīng)開始井井有條的舉辦了;當許多國家受到戰(zhàn)火的洗禮時,希臘仍不失本色,奏響勝利的凱歌。它,一個承載了希臘幾千年的辛酸與驕傲的建筑,一個飽經(jīng)風霜、經(jīng)受挫折的建筑,希臘的路在它腳下延伸。它,便是巴特農(nóng)!巴特農(nóng)阿克洛玻利斯的中心,白云雪亮,石柱殘跡斑駁,一種古典的美彌漫開來。但,當希臘的黃金時代過去后,它還在,這是悲哀還是大幸?“他們都走了……”巴特農(nóng)喃喃道。是啊,唯有這藍天陪伴著碧草。
金字塔的輝煌。
埃及,一個古老的文明,正是這個源自于尼羅河的文明,創(chuàng)造了舉世無雙的金字塔。當年一位工匠的意外的喊叫,驚起了夜空中的黑暗。大金字塔聳立在沙漠中,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的當一名看客,俯瞰朝代的衰亡,風云的變幻。任何人在歷史面前都不值一提。拿破侖氣焰如何囂張,將整個世界都看成沙盤,但當他來到了金字塔下時,也感到了渺小。在高亢的歌喉,怎能抵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頂端的`呼嘯聲?
黃沙漫天,永遠陪伴著金字塔。
斯人已逝,一抷黃土。但他們建筑依存,屹立不倒。也許我們都忘了千年前僧侶的吟誦、祭司的虔誠禱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我們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歷史,忘記了先輩流傳下來的精神。千年一嘆,在嘆什么?在嘆千年文化的迷失,在嘆千年精神的空白,在嘆我們內(nèi)心對千年文化的不屑!游歷了名山大川,流連于處處古跡中。波光粼粼的藍是希臘的顏色;燦爛耀眼的金埃及的顏色:醉人心脾的綠是尼泊爾的顏色……
千年一嘆,需要的是毅力與耐心,頭腦與思維。千年一嘆,嘆過去;嘆文化;千年一嘆,引人深思……
追尋歷史的腳步,仿佛回到了歷史;追尋歷史的腳步,我們才能更好的體會生活——后記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6
余秋雨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應該說是他的風格很適合我,可能他那種對現(xiàn)象理性的、客觀的分析就是個理科生的風格吧,所以我讀他的文字總能靜下心來,并且我也總能被他的文字所感動。
《千年一嘆》算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吧,寫的是從1999年底到2000年初和鳳凰衛(wèi)視在幾大文明古國考察的歷程,被他們稱作是“千禧之旅”。在這本書里面,作者面對了許多文明遺跡的衰落和變遷,談到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事情,讓我感觸頗深。在文章開頭的一張圖下面,有這樣的一句話:古文明的遺體已經(jīng)冰冷。這句話確實很讓人心痛。這便是人類最輝煌的古文明,一種種輪著看過來,最后讓尋訪者成了一個站在街頭不知該說什么才好的泥人。
首先是希臘,希臘的文明是需要從很早就說起的`,這里曾經(jīng)有荷馬的杰作、奧運會的輝煌,但是作者從第一篇文章開始,題目就顯得沉重——哀希臘。
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是與他的周際生態(tài)相比較而言的,因此,他注定要與野蠻和愚昧為鄰?上У氖牵粋雅典、一個邁錫尼,都無一例外地衰落了,就是常年的戰(zhàn)爭,拖垮了整個希臘的經(jīng)濟。但是,盡管曾經(jīng)有過衰敗,如今的希臘人卻有自己的人生觀。希臘人的生活確實是閑散的,我不敢說他們正確與否,我只是覺得有時候,人生要的不是常年為到老時能過上安逸的生活而奮斗的日子,而是那種純粹地用自己青春的熱血和激情去創(chuàng)造、去拼搏并以此為樂的日子。我們的人生最后必然會從絢爛走向平淡,但平淡之時是否也需要一點回憶呢?就像我們的高中三年,如果所有人都只是為了最后能上一個好的大學而學習、而奮斗的話,那么說我們的高中生活就絕對不會有那么多值得回味、值得珍惜的記憶了。其實高中可以說是我們最后的天堂了,因為到了大學之后,就有了許多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而不僅僅是考試這么簡單的了。所以說,我一直覺得,生活就是要五彩繽紛,不光要做自己必須做的,還應該多體驗生活,畢竟“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嘛!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7
文明——世域延續(xù)千年的漫長路途,懲戒的鋒刃和貪婪的箭矢以恥辱的罪名逼迫文明在殘敗的遲暮下幻滅,漸漸消逝。往昔,文明的鼎盛宛如天涯落幕,于遭受冷漠、眾叛親離之際,獨自衰弱。余秋雨先生嘆息的筆尖下,圓明園破碎的垣柱,為歲月所勾勒;大流士宮殿兀長的裂痕,為時光所渲染。千年的惋惜,一瞬的嘆息,閱覽的是文字,銘心的是文明。
傾聽愛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視埃及邊境森森軍容,文明的隕落以文字的形式完美的詮釋,余秋雨先生以堅實的'腳步,邁向文明殘存的圣地,尋覓文明千年的訊息。已逝的滾滾黃沙,忘卻遺留的遠去背影。千年一嘆,詠嘆不止。字里行間的情所依戀的是湮滅于戰(zhàn)爭之下的廢墟。文明與私心的斗爭何時歸回于盡止?回溯昔年,先人耗盡畢生心血創(chuàng)造了文字、語言,以友好的溝通締結(jié)生死契約,但也正因此,才鑄就文明的毀滅。千年一嘆,所嘆息的正是那為終結(jié)之光照耀的文明。
回首今世,我們依賴的現(xiàn)實,終將淪為后世人眼中硝煙般的遺地,或是天災的降臨,或是異域的侵擊。人性的蠕蟲蛀蝕了孤寂文明,可又有誰能保證。它不會侵食我們的現(xiàn)實文明,無休止的破壞,最終必將迎來災禍。我們期盼碎石瓦礫間能誕生希翼的萌芽,在飽經(jīng)風霜之時,給予故地生機。千年以來,多少文明經(jīng)受著蒼涼、荒蕪。余秋雨先生踏足至此,發(fā)出感嘆:“盛極必衰嗎?”當希臘帝國廝殺于血之洪流,中華正思念屈原之死;蛟S正是因為這種孤獨的沉默,中華文明免遭戰(zhàn)爭之火吞噬,幸而存活于矛盾之中。那些為之追捧的失落文物,也僅僅作為文明的見證,心靈的寬慰,逝去在文明之巒的頂峰,化為嘆息。等待千年之后未來的發(fā)掘,他默默祈愿——后世的嘆息歸結(jié)于此,文明之海幾近枯竭。
千年一嘆,嘆于心底,嘆于腦海,出于對文明悲憤寫作成書本,即使百年之后,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后靈魂為眾人的感悟,余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8
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征的巴特農(nóng)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xiàn)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文明是健康的、閑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節(jié)奏感到一種有趣?上У氖,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為它過于閑散,過于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shù)是沙漠仿佛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秘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著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lián)系的感覺的話,那么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lián)想的興致,仿佛除了數(shù)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筑便什么都沒有了。
作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們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zhàn)火一遍一遍的摧殘著那些已經(jīng)殘剩無幾的建筑,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秘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戰(zhàn)爭,因為時代,因為政治,因為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后,我們的后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jīng)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后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筑我們的后輩又能重新復制嗎?
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于秦始皇早早的就統(tǒng)一了文字,要歸功于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跡就會留下“到此一游”的“見證”,古建筑成了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yè)化元素占據(jù)了那些古舊建筑所散發(fā)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案匾氖牵F(xiàn)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復多數(shù)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著這種疑問。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后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現(xiàn)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9
讀《千年一嘆》,時常讓人掩卷長嘆,那些曾經(jīng)璀璨的文明古國無一例外都已衰敗了,徒留殘垣斷壁供世人憑吊。盛極必衰,應了這句話吧!而背后的原因無不令人唏噓,有的至今仍能做警鐘,震耳、扣心,讓人一驚。
對《千年一嘆》持續(xù)喜歡、百讀不厭的第三個原因,恐怕是與我對歐洲歷史和宗教的興趣有關(guān)。
和前幾次看這本書時的純粹作為讀者的疏離感不同,此次閱讀就像是在給自己的旅行做注腳,書中那些熟悉的'地名和城市,因為我的足跡曾經(jīng)掠過,就有了很強烈的現(xiàn)場再現(xiàn)之感。
而近期讀到過的有關(guān)歐洲歷史的散點知識,也在此時連成線,鋪成面。
作者在結(jié)束行程前,曾居住在喜馬拉雅山下的旅館幾日,整理書稿,靜心思考。
回到終點回望起點,總有很多過程中來不及沉淀的深刻。
讀罷,掩卷。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屋里有爐火,案頭有蠟燭,作者燭下疾書:
"——文明的非自然化有多種表現(xiàn)。繁衍過度、消費過度、排放過度、競爭過度、占據(jù)空間過度、繁文縟節(jié)過度、知識炫示過度、雕蟲小技過度、心理曲折過度、口舌是非過度、文字垃圾過度、無效構(gòu)建過度……顯而易見,這一切已經(jīng)構(gòu)成災難。對這一切災難的總結(jié)性反抗,就是回歸自然。"
"——我突然設想,如果我們在世紀門檻前稍稍停步,大聲詢問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意見,那么我相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會有太大分歧。對于文明堆積過度而傷害自然生態(tài)的現(xiàn)象,都會反對。
孔子會說,我歷來主張有節(jié)制的愉悅,與天和諧;墨子會說,我的主張比你更簡單,反對任何無謂的耗費和無用的積累;荀子則說,人的自私會破壞世界的簡單,因此一定要用嚴厲的懲罰把它扭轉(zhuǎn)過來……
微笑不語的是老子和莊子,他們似乎早就預見一切,最后終于開口: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么?要講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這就是說,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向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zhì),使它節(jié)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
千年一嘆讀后感 篇10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看得我是口齒噙香,不忍輟卷。常常是隨著余先生的妙筆神馳思往,精神徜徉。
跟著先生的腳步從雅典、埃及、走到了耶路撒冷、伊拉克、伊朗、約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文明的摧毀與陷落的確讓我越讀越理解了為何千年過后依然長嘆,但是跟隨著先生的嘆息之后居然又有幾多慶幸。
一幸我們生長在未中斷的文明、和平的國度。先生此行的主旨就是在對比中思考探求中華文明的奧秘,在作者的行走途中,無論是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印度文明,都曾經(jīng)那么恢弘浩瀚,唯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而始終綿延,依照先生的分析,我們有五大獨特的條件,我們何其幸運,生長在中華文明的懷抱下,而且是和平發(fā)展而日負影響力的`國度。沒有戰(zhàn)火中的焦灼,沒有看不懂古老文明的木然,沒有文明一次次更迭踐踏后流離失所,更沒有躺在文明柱上的不思進取。正基于此,我們可以有閑有情的感慨下別的文明的生發(fā)史,感念一下自己的幸運,何其美好。
二幸越來越多的靈魂被中華文明浸染,同路客甚多。除了比較細致的讀了本書,每個書友的留言筆記也都認真的思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大家是靈魂相通,思想共感的,弘揚我們的文明,贊賞我們的文化,并深入的感知,正確的理解,同時最深沉的熱愛我們國家。我們的文明雖沒有被中斷,但也飽受創(chuàng)傷,內(nèi)亂不斷,且遭受了嚴重的外來入侵,但中華文化的包容、博大,消逝了這一切傷疤,繼續(xù)前行,趕路,并且在新的生機走過了十幾個春秋。
三幸我能夠讀得此等好書,沒有失之交臂。這本寫于上個世紀末的書,很遺憾鄙陋如我,十幾年之后才讀到,但是一直執(zhí)拗的認為,讀書與交友一樣,都是在剛剛好的時候遇見,中年如我,情感更加深沉,這幾年的積累如我,對文化類的題材更加敏銳的感知,所以,于我恰恰是最好的遇見,何其幸也!
贊嘆中華文明,熱愛中華文明,就更應該身體力行的弘揚中華文明,我不可能擁有余老師那樣的博學厚重,也沒有那么引人入勝的文字功力,唯有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做一名學習者何傳承者。
【千年一嘆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千年一嘆經(jīng)典語句06-19
千年一嘆經(jīng)典語錄06-07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06-03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3000字09-18
千年一嘆、霜冷長河經(jīng)典語錄05-05
余秋雨散文《千年一嘆》讀書筆記09-20
《千年一嘆》讀后感09-18
千年一嘆的讀后感07-18
《千年一嘆》讀后感1000字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