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
讀《追風箏的人》,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作者對生命之純粹和本真的描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一起來看一下吧!
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1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風箏,它拴著正直、勇敢、善良、忠誠。它是象征我們?nèi)烁竦娘L箏,讓我們勇敢地追尋那支風箏。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年少時的阿米爾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爺,他本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他卻也存在等級觀念和宗教種族觀念。因此阿米爾捉弄哈桑之后,盡管心懷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辯解和自我原諒。但在一次風箏比賽后,因為阿米爾的懦弱間接地逼走了哈桑,不久后看書也隨父親去美國。成年后的他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喜謊言。他一點點探索,在戰(zhàn)爭中的阿富汗,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已經(jīng)離世的哈桑的兒子,找回了那支他曾丟棄了的風箏。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震撼,原本的阿米爾是懦弱的,無法保護也無法面對自己的伙伴。好在他還是找回了失去的心,可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傷害都可以彌補的。有的風箏是再也找尋不到的。所以說阿米爾是幸運的。
這也使我聯(lián)想到學習,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有時是懦弱地遠離難題,有時盜取別人的方法解決難題,難題于我們而言,難道不是一次好的鍛煉機會嗎?正確的應該是迎難而上。抓住成長的機會,抓住即將遠走高飛的“風箏”。
細細想來,我們似乎比阿米爾更幸運,他與哈桑再也回不去了,他的“風箏”是殘缺的,而在這“風箏”的背后,附著的是人性、是誠實、勇敢、善良的品質(zhì)。是我們?nèi)烁竦囊徊糠。只有不失去我們的“風箏”才算一個真正的“人”像年少的阿米爾,他那懦弱的表現(xiàn)使他的“風箏”丟失。即使后來不顧一切的救贖,得到的也只有殘敗的“風箏”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而罪惡導致的善行,卻是最大的救贖。
在那飄蕩的風箏上有著對人命運的掌控。無論因什么,為什么,我們都應牢牢地抓住它,即使錯過了花滿枝椏的昨日,也不要錯過今朝。
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2
追風箏的人,短短五個字,一直是我心底最單純又美好的信仰。
這本小說其巧妙、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交錯,令我震撼。在這本驚世之作里,出現(xiàn)了兩個少年:一個叫阿米爾,一個叫哈桑。他們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兄弟,但他們的地位卻有天壤之別——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只是他的仆人。
1975年的那個冬天,阿富汗像往年一樣舉行了風箏大賽,阿米爾成為了最后的贏家,父親為他歡呼雀躍,可他卻從此失去了最忠誠的哈桑。他眼睜睜地看著哈桑受欺負,卻沒有伸出援手。他為此感到自責和痛苦,哈桑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出他一切丑惡的背叛,他最終逼走了哈桑。不久后,阿米爾和父親由于戰(zhàn)亂逃往美國,直到二十五年后……
阿米爾最終還是回了一趟阿富汗,他意外得知那個已經(jīng)死去的曾被他背叛卻始終愛著他的哈桑,竟然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米爾為了“贖罪”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經(jīng)歷一路的艱辛和危險,他終于救回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在讀完小說的.最后一句——“我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那么靠近阿富汗,我看到的不是戰(zhàn)爭和恐怖主義,而是那些執(zhí)著的追風箏的人。
我討厭阿米爾的懦弱自私,他看到哈桑受欺負時選擇了逃避,選擇了背叛;但我又欣賞阿米爾,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成年后的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于是他返回故鄉(xiāng),希望能為自己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他勇敢了一次。
哈桑的風箏是阿米爾,他追;阿米爾的風箏是爸爸,他追;哈桑的兒子的風箏是安定,他追。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追風箏的過程,每當風箏被放起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告訴自己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去追吧!
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3
昨天,終于順利的把《追風箏的人》看完,這本書,我曾經(jīng)看了四遍,前面三遍,總是在匆匆開頭后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車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節(jié)不算復雜,卻偏偏摻雜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紛紛交雜糾纏在一起,在那兵荒馬亂的社會中,抽絲撥繭般的將人性一層層的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被社會認可的阿米爾,擁有繼承父親一切的權(quán)利,財富榮譽諸如此類,但與此相伴卻也承擔了父親的愧疚,在父親疼愛的同時,也被父親所嫌惡,他渴望得到父親的全心疼愛,卻又對父親充滿敬畏,于是他嫉妒,膽怯。不被社會認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與阿米爾一同長大,受到老爺?shù)母裢馓蹛,也始終最是忠誠的陪伴著阿米爾,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爾背叛,也依舊可以為阿米爾挺身而出。他單純,誠懇,始終有一顆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終日惶惶不愿與哈桑在一起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爾少爺一直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己的原諒;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為阿米爾付出的哈桑,縱然一生忐忑,卻始終活的真誠。
直至數(shù)十年后,阿米爾才從父親的好友口中知道真相,為什么父親對自己時有厭惡,為什么父親總是格外疼愛哈桑,只因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樣一個彌天大謊,是父親對自己對阿里,對哈桑無言的愧疚,卻成為了阿米爾自我救贖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而當知道哈桑為了保護父親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傾注了父親的精力,承載了他們所有歡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槍下,哈桑的孩子成為孤兒流落的時候,阿米爾終于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整本書以阿富汗的戰(zhàn)爭為背景,溫暖舒緩的筆觸卻數(shù)次讓人忍不住落淚。突然想起一句古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的一生,或許會犯很多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和恐懼,我們唯一所能做的是讓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對,縱使傷痕累累,也要問心無愧。
心疼哈桑,也萬分的敬佩這個始終誠摯的男孩。而阿米爾,卻總讓人覺得可憐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當他為哈桑的孩子去追風箏,說道:為你,千千萬萬次的時候,卻又忍不住想為他祝福。
為你,千千萬萬次。
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4
去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他講述了12歲的阿米爾與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場風箏比賽后,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睽違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愛,恐懼,愧疚,贖罪……都交織在這部小說里。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風箏。他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自己。
或許,我們都面臨過與主人公阿米爾相似的困境,在生命成長的某個階段,有過那么一次深刻的錯誤:曾經(jīng)我在鄰居家里玩,在無意間把他們家的一個精致的陶瓷打碎了,當他們家人找上門時,硬仗著自己能說回道而把一切責任推到了另一個和我在一塊玩的小孩身上,卻不顧他哭著離開……然而并沒有人愿意因為一次錯誤,就甘心承認自己是可惡的是錯的。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追風箏的人,那天空中漂浮不定,而遲遲不肯落地的風箏,或許就象征著讓我們內(nèi)心無法安定的愧疚。我們每個人它的下面奔跑,追逐……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須要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我們無法推卸;需要面對的,我們無法選擇;需要克服的,我們無法逃避……只有向正確的方向努力去做,只有堅信“風箏”總有“落下”的那一刻,“風箏”最終會被追到。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
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去尋找救贖……
【初三追風箏的人讀后感600字】相關(guān)文章:
放風箏的人讀后感07-19
名著《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8-29
暑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8-15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000字06-23
經(jīng)典名著《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9-09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500字10-29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500字10-29
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000字10-20
2000字的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9-29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000字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