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猖會》讀后感1500字
《五猖會》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看完之后你們有沒有什么樣的感悟呢?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五猖會》讀后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五猖會》讀后感1500字【一】
其實,想必在中國許許多多的人小時候多會有此經歷,可大部分人卻都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把這些忘卻了,五猖會讀后感。當他們看過《五猖會》后又會大嘆:“咦?!我小時候似乎也有這樣的經歷!”而他們現(xiàn)在可能正像小時候的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他們的孩子!!
的確,造成這種后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淀!!其實魯迅先生的這個問題并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特別是現(xiàn)在)無數(shù)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蛟S許多家長不同意我的說法,可如果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這種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游戲,什么感覺)?當然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國家實施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僅僅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想讓他們成為最棒的?蛇@想很容易就愛過了頭,成了溺愛,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線上升;還有現(xiàn)在的孩子主要時間(大部分)是在學習,而其他的時間就是睡覺、玩、吃飯了。而這個“玩”又十分單一:游戲(主要指電腦游戲)!!一些好的放松,像讀名著,做體育活動所占的時間很少,更不要說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務)了。而且在推行義務教育減負之后,隨著空閑時間的增多,許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戀上了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家長看見了就更加不敢讓孩子玩了,可這樣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現(xiàn)在競爭十分激烈,努力學習成為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關(中考,高考,研究生)又因為是純粹的應試教育,導致大部分學生要么非常努力,要么一塌糊涂。
又再讀了幾遍《五猖會》以后,發(fā)現(xiàn)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買下了這顆種子,讀后感《五猖會讀后感》。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先生覺得可能是《鑒略》很重要父親才會讓我背,這沒有什么,但是為什么偏偏會讓我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而后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后導致了在上船之后“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的想法,現(xiàn)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家長是最該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一些家長會說:“哦,魯迅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受到了這種教育才會成功的。”我覺得就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這種敢于向封建不好的思想作斗爭的品質才是導致以后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訴大家有些看似正確無誤的想法和行為所造成的結果卻會適得其反,要真正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才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需要學習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拋棄,希望大家可以深深體會。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長,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成功。
《五猖會》記敘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十分急切興奮。但在出發(fā)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鑒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父親讓魯迅讀熟,并背下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表現(xiàn)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體現(xiàn)童年魯迅對“五猖會”的向往和背書時的無奈。
有趣的是,魯迅長大以后并沒有忘記背書時的痛苦,反而忘記了那一年五猖會是什么樣子,這體現(xiàn)了當時父親的做法在魯迅心里留下的陰影,想必那次的五猖會魯迅過的也不是很開心。
每次賽會的簡單使充滿期望的孩子十分失望。為下文寫自己想看賽會蓄勢、作鋪墊。也為了襯托下文自己背書的那種受壓抑的心情。文章反映了父親在我最高興的時候叫“我“背書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壓抑了孩子的個性。作者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語言生動、貼切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內蘊,諷刺得十分形象。
《五猖會》讀后感1500字【二】
最近買了本《魯迅散文集》,重溫魯迅的經典作品。所謂“經典常讀常新”,今天讀了一篇《朝花夕拾》里的《五猖會》就深感此言不虛。
《五猖會》 讀到結尾處,我啞然失笑,回頭看看正在自顧自玩耍的女兒,不禁捫心自問:“我也沒少干過像文中的父親那樣讓孩子掃興的事吧?”
文章寫“我”急切地盼望去看“五猖會”——“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在“我跳著笑著”,催著工人們快準備的時候,父親走到他身邊,讓他背書,并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讀到這,瞬間想起賈寶玉的父親賈政來!)
多么熟悉的語言結構!“你先給我干什么什么,再去做什么什么!否則,不許你去!” “你想去干什么什么,可以啊,但是,你得先把什么什么做了,好不好?”當孩子興沖沖地想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經常會有家長沖過來擋在面前,或疾言厲色,大聲斷喝;或做出和藹可親狀,循循善誘。雖然表達有異,但用意大抵相同,那就是不想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去享受自己的快樂!
文中的“我”,聽了父親的話,只好乖乖地去背書: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接下來的描寫很精彩,在父親的威勢下,家里人都肅靜著,默默地靜候他背書:
“……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慌’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fā)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可憐的孩子啊!”我的心里涌上了同情,我可知道這被逼著背書的滋味!
最后,給父親“夢似的”背完之后,終于可以去看五猖會了,可是經父親這么一“攪和”,“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文章最后寫道:
直到現(xiàn)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鑒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我就是讀到這里失笑的,仿佛在文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自己,我確實沒少干過這種不顧孩子感受,對孩子橫加干涉的事情!原來我也這么可笑、可惡!
記起前兩天的一件事。我躺在沙發(fā)上刷手機,孩子在一邊一會摸摸彈球,一會拿張紙撕得一地的碎紙屑,看在我眼里這不就是無所事事嘛?!我頓時沉聲說道:“你就不能干點有意義的事?”又一眼瞥見桌上的一本帶拼音的古詩卡片,說:“去,讀幾首詩去!”孩子答道:“我不,那是你說的意義!”聽到這話,我一怔,沒想到一個小屁孩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竟一時無言以對!
現(xiàn)在想想孩子說的也不無道理,很多事情只是大人覺得有意義,在孩子眼里卻不盡然。反之亦是如此。在大人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對孩子可能正是興趣所在。而且很多時候,大人是將自己世俗的、功利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逼著孩子背首古詩難道就真的比她自己在那自得其樂有意義?更何況,我自己本就在做著極其無聊的事情——玩手機,還有什么資格指責她呢?
而作為母親,我恰恰就是這樣,經常理所當然地站在權威的高地對孩子指手畫腳,“你該做什么什么”,“你怎么不去做什么什么?”……完全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還自以為是地認為我這么做 “都是為你好”!以致有時候不察事實,孩子明明已經自覺地去做了某件事,我還一味地在那嚷:“你怎么還不去做什么什么?”孩子就委屈地說她已經在做了,我冤枉她了(唉,想想都覺得自己很討厭。)
以前讀這篇《五猖會》,充其量也就是覺得這位父親挺煩人的,沒有別的更多的想法。現(xiàn)在做了母親再來讀,卻有當頭一棒之感,讓我警醒和反思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我很慶幸自己現(xiàn)在又看了它,不然我不知道我還會以愛的名義,“戕害”孩子多少次呢?
在進行以上這些反思的時候,想起魯迅的另一篇文章《我們怎樣做父親》。也找來溫習一遍。雖然,我們現(xiàn)在為人父母的要比魯迅的這篇文章中批判的父母進步了不知多少倍,但是文中很多見解現(xiàn)在讀來依然發(fā)人深省。摘錄幾句如下: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時勢既有改變,生活也必須進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異于前,決不能用同一模型,無理嵌定。”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xié)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讀著這些話,我想,讓孩子以后真的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魯迅語),為人母親的我還需要學習、思考和反省的更多。
【《五猖會》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五猖會讀書筆記02-17
《五猖會》讀書筆記12-04
《五猖會》讀書筆記06-19
五猖會讀書筆記范文02-16
最新五猖會讀書筆記03-14
《五猖會》讀書筆記最新范文10-22
五猖會讀書筆記300字07-15
五猖會600字讀書筆記07-16
《五猖會》讀書筆記(精選25篇)09-13
五猖會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