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浮士德讀后感1
《浮士德》是我看的晦澀難懂的幾部書之一。經(jīng)過讀了三遍原文,查閱了一些解析,我才看明白了一些!陡∈康隆肥歉璧赂鶕(jù)16世紀一個民間傳說寫成的詩體悲劇。它描寫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jīng)歷。主人公經(jīng)歷了書齋生活、愛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業(yè)五個階段。在這些經(jīng)歷中,我看到了一個為不滿現(xiàn)實而不斷探索人生真理、不斷追求的人,他的形象是18世紀德國先進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則象征了從文藝復(fù)興到19世紀初300年間歐洲資產(chǎn)階級精神發(fā)展的歷史。
主人公浮士德被塑造成有血有肉,善良與邪惡的矛盾體。他對學(xué)識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xué),法律連同醫(yī)典,還有神學(xué),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鉆研!鄙踔,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彼麨榱藢W(xué),放棄了自己:“為此,我才向魔法屈服,借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是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探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學(xué)的熱愛已經(jīng)不可自拔。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里。他還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所以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他的精神是向上的,對學(xué)的追求和熱愛還有希望,都是我們學(xué)生應(yīng)該學(xué)習的,我們要和他一樣,善學(xué)、樂學(xué)、愛學(xué)。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上進的人,不斷自省并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斷追求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nèi)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zhì)的、主導(dǎo)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fā)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善良與惡相生相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時,其實我們已經(jīng)變成了天使。
浮士德讀后感2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整篇文章充滿著杯具色彩。以浮士德的思想為線索,圍繞浮士德引發(fā)了一件又一件的杯具。這篇詩劇中,魔鬼魔菲斯特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浮士德確實為核心,但其影響力遠遠不如魔菲斯特。因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魔鬼魔菲斯特認為人類是無法滿足的。他們最終必會墮落于他們的貪婪。而上帝卻認為盡管人類在追求的途中難免會犯錯誤,但最終能夠得到真理。于是魔鬼與上帝打賭,下到人間去誘惑浮士德。
浮士德為了尋求新生活,與魔鬼魔菲斯特簽約,把自我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則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認為自我滿足了,那么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
于是魔鬼用自我的魔法,讓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經(jīng)歷,他嘗過了感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顯過身手,在沙場上立過奇功,又在一片沙灘上建立起人間樂園……就在他沉醉在對完美未來的憧憬中時,他不由地說,自我已經(jīng)得到滿足。就這樣,魔鬼收走了他的靈魂,可就在這時,天使趕來,挽救了浮士德的靈魂。這就是大體的情節(jié)。
魔菲斯特,書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浮士德雖然為本文主人公,具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性格上的特點卻不如魔菲斯特如此的鮮明。
因為是魔鬼。所以他有著一切人所有的壞品質(zhì)。我認為,他是人,亦是魔鬼,他將人們內(nèi)心的邪惡表此刻了臉上。而人們只是將其掩藏在心中罷了。
魔菲斯特亦是人的代表。只有他,也只能是他才能夠真正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本質(zhì)。因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他的言行舉止,處處貼合他——一個魔鬼應(yīng)有的損人利己行為。
他喜歡突然邪邪地笑,揚起嘴角,造出一個“魔菲斯特式的笑容”這個專有名詞;他喜歡一本正經(jīng)地整人,不留一絲痕跡;他能見死不救,無論你是官大或權(quán)重;他能殺人不眨眼,居高臨下的瞥你一眼,讓你尊嚴盡喪。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他是魔菲斯特,是魔鬼。
可即使他是個魔鬼,又能說明什么呢?他邪惡?他壞?
他能夠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思考別人的事,他能為了自我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輕蔑地對人類說:“造孽的不是人類自我嗎?”他能在別人急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跑出來逗他開心。
真是個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讓你禁不住要愛他一下,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愛、無私,高尚的人類和上帝卻原形畢露。
野心、政權(quán)、陣風麥芒。貪婪財寶,惡狗撲食。表面稱兄道弟,暗地互相猜忌。表面謙和禮讓,暗地私打算盤。遇到苦活累活,推給別人,嘴里還嚷著要給別人鍛煉。遇到困難雜事推給別人,嘴里還嚷著要給別人邀功請賞。
所以,我認為浮士德雖未主人公。但這篇詩劇成功之處在于魔鬼,在于魔鬼個性的鮮明。在于魔鬼邪惡,在于魔鬼躍然紙上,直觸心底黑暗的嘴角一笑。
浮士德讀后感3
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陡∈康隆
這就是《浮土德》觸動了我的一句話,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惡”的發(fā)展歷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稱為歐洲古典文學(xué)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說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shù)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臺的過程,其中經(jīng)歷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shù)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jié)了詩人自我一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概括了文藝復(fù)興以來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gòu)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xiàn)狀,享受現(xiàn)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于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后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一天爭取上進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見到了圣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只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忙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于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為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chuàng)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gòu)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能夠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xué)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xué)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jié)果的最好驗證,能夠說,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jīng)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務(wù)必選取,而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于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將使其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頑強向上、熱愛生活、尋找屬于自我的人生的品質(zhì)。
浮士德讀后感4
詩體悲劇《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該小說的創(chuàng)作延續(xù)了60年之久,凝結(jié)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結(jié)晶和藝術(shù)探索的智慧,為德國和世界文學(xué)立起了一座豐碑。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并列為歐洲文學(xué)四大名著!陡∈康隆窇{借博大精深的思想價值及其鮮明的藝術(shù)特征譜寫了一部靈魂發(fā)展史和一部時代精神發(fā)展史!陡∈康隆肥乾F(xiàn)代哲學(xué)的詩,又是詩的現(xiàn)代哲學(xué)。它藝術(shù)地表達出來的新世界觀、人生觀,是歌德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其中的“浮士德精神”更是給人巨大的啟示與力量。
(一)苦難 人活在這個世上,會遇到數(shù)不盡的苦難。刀刀說:“在某一天快樂,在某一天憂傷。”張愛玲說:“人生那么短,苦難那么長!笨梢,世上沒有人可以脫離苦難困難而存在。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難題。
讀了《浮士德》,深感一部偉大的作品自有其偉大之處。 該作品不但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特征,而且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于今天“浮士德精神”仍能給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是跨時空的人類財富。 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與上帝一起,將浮士德作為賭賽的對象,魔鬼認為人類必定墮落,代表著“惡”,與上帝的“善”構(gòu)成了矛盾的統(tǒng)一體。上帝則認為人類是不斷向上發(fā)展的。作為“惡”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活中我們誰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觀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世上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他與上帝構(gòu)成矛盾的統(tǒng)一體,在肯定與否定、至善與至惡的矛盾運動中,又推動著浮士德一生不斷前進。靡菲斯特則嘲笑一切,否定人生價值,而浮士德執(zhí)著地追求真理,肯定實踐的意義。他們二人之間的角色關(guān)系,正好辯證地解釋了惡的力量在我們生活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中的作用。苦難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價值。人生而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平安快樂一些。但是光想是不夠的,要付諸行動,而在這條路上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阻礙。唐三藏想取得真經(jīng),就要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運動員想取得佳績,就要經(jīng)歷自己的不斷鍛煉與拼搏。要想上個理想的大學(xué),也得要經(jīng)歷一番寒窗之苦。總之,我們在做一些事,實現(xiàn)一些愿望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阻礙。苦難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會缺少的元素。
(二)磨難 苦難無人不依,那么我們該怎樣面對它,解決它呢?托爾斯泰說:“當苦難來訪時,有些人跟著一飛沖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蹦闶且鰝一飛沖天,尋求真理的勇敢者,還是愿成個在困難前畏畏縮縮,自甘墮落的人呢? 伏爾泰說:“不經(jīng)歷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yè)。”浮士德精神也啟示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拋棄不放棄自己的信念,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爭取成功。不經(jīng)歷風雨怎會見到雨后絢爛的彩虹,遇到苦難要學(xué)會勇敢地面對它,勇敢地接受苦難的磨練,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偉業(yè),就算不成功,那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后你會問心無愧地說,這一遭,沒有白來過,我曾真正地活過,奮斗過。
《浮士德》中靡菲斯特說:要有苦難然后才有幸運,愚人們卻全不知情;智者之石如若他們得到,石到手時也會把智者丟掉。這句也真正體現(xiàn)了,苦難對于一個人成功成長的特殊意義。 歌德說過:“痛苦留給的一切,請細加回味!苦難一經(jīng)過去,苦難就變?yōu)楦拭。”我國圣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無數(shù)的先賢都告誡我們苦難于我們?nèi)松闹匾饔,啟示我們要勇敢接受生活抑或夢想給我們的磨難。磨難之后,必是幸福。《浮士德》的巨大思想價值還體現(xiàn)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過浮士德幾個階段的追求,對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精神發(fā)展歷程作了深刻的回顧和總結(jié)。而浮士德的悲劇性,則說明了終極的善是難以窮盡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即外在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充分肯定了現(xiàn)實的實踐意義,反映了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長曲折的道路,對自然、社會、人生都體現(xiàn)著斗爭的智慧。我們試想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zhí)迷其中不能醒悟,那么他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 特別欣賞書中浮士德所說的一句話:“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奔波,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車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yè)原本要晝夜不停!彪m然浮士德是一個悲劇,但他本質(zhì)的、主導(dǎo)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fā)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從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面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和積極的進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
(三)天堂之路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的。還要學(xué)習他對學(xué)的追求,對學(xué)的熱愛,對學(xué)的希望。我們要善學(xué),樂學(xué),愛學(xué),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并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不斷追求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且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于實踐,使自己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作品中還有些東西,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與思考。比如說,文章中學(xué)生說,我要欣喜地投入學(xué)問,要怎樣才能和學(xué)問相親,先生?靡菲斯特說,遠的不必去過問,先看你如何選擇課程?學(xué)生:我期望做一個飽學(xué)詩書,既想學(xué)地理,也想學(xué)天文,一面研究人文,一面研究自然。 靡菲斯特答,你的想法很好,不過你過于浪漫。要先學(xué)會還原與分類……是呀,有時候我就有類似的困惑,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做一個飽學(xué)詩書,無所不知的人。結(jié)果忙忙碌碌,最后啥都做不好。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學(xué)東西做事情,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與浪漫,應(yīng)該客觀評價自己,正視自己。在學(xué)好學(xué)生階段要求學(xué)習的科學(xué)知識外,其他的就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學(xué)習,不能好高騖遠,否則最后只會得不償失。
浮士德讀后感5
在年輕時,歌德說他的作包含著他生活中的全部歡樂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樣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藝術(shù),把自己那惡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顆靈魂轉(zhuǎn)述給周圍世界!氨г谷祟惖拿\,我已經(jīng)厭倦于這么做了,我只是在實實在在地描繪人,好讓人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如果他們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么辦,那就讓他們?nèi)ジ硬话埠昧!?/p>
生命的整和。浮士德老博士在書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虛,那些脫離現(xiàn)實的知識,又只使他獲得了一副博學(xué)的頭腦,卻沒有使他獲得生存的力量,這是生命中的老年。靡非斯特為了獲得與天帝打賭的勝利,步步引誘浮士德,將年老的浮士德變得年輕,讓他經(jīng)歷了兩次愛情、宮廷、美的幻夢,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是生命中的年輕時代。瓦格納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還強于常人,只是沒有得到實體的小人,應(yīng)該算是生命之初。這三部分的整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其中的特質(zhì)內(nèi)容不盡相同,下面談?wù)勛约旱臏\見:
作品以一個人類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人類對自身的迷惘為啟,而這種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時所發(fā)。深思的結(jié)果也只能是對生命的無奈。所以,這種自然貼近生活,關(guān)于你我的問題讓讀者也將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來思考,共同來關(guān)注,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啟發(fā)。人的一生涵蓋了許多,回過頭來想想?yún)s又寥寥。理想中的“我”與現(xiàn)實中的“我”達成協(xié)調(diào)一致,應(yīng)該說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理想的“我”越飛越高,讓另一個“我”不停地追趕,永遠不滿足,似乎也永遠不會達到理想中的“我”。人們正是這種不斷的執(zhí)著的追求中認識自己。生命在哲學(xué)意義上的長短應(yīng)該是由這種追求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生命的意義在于實現(xiàn)理想,證實價值。
老浮在聽到人們擁頌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們,他說:“今天即將結(jié)束,明天還要開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隨太陽,將眼前的景致永遠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陽不因我的美夢而隱退,肉體不因我的渴求而長出羽翼。精神上的追求和現(xiàn)實中的真實,難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東西總想與人分享,看到悲痛的東西總想替人分擔,多么高尚的情懷,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時只能苦苦承受這些自己壓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讓更多的人體味到的美好,讓痛苦的人不再傷心的重擔。人們苦苦受著精神的煎熬。想行動,卻舉步維艱。生命的力量告訴我們,僅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創(chuàng)造一切的,只有行動,才有希望。于是,人們不懈的努力。很多東西,當我們意識到時,已經(jīng)是時過境遷或者事過境遷,而老浮則算是“幸運”的一個。
魔鬼靡非斯特讓老浮返回年輕時代。在靡非斯特的誘惑下,浮士德愛上了瑪甘淚,在他們的美好憧憬中,浮還是失去了她,快樂與享樂不是長久的,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在吃苦,也不在享樂,而是每一天都比昨天進步。在這個意義上說,就要不斷努力,才能找到至高無上的存在,在經(jīng)歷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痛楚之后,浮士德又重新煥發(fā)了精神,他認為活著就要不志追求,不懈努力,那種至高無上的存在才是自己的奮斗目標。這種認識的寬泛性、概念化,不得不說是因為浮士德取得短暫歡樂大受靡非斯特的幫助,沒有自己太多的努力,故而這種認識是理想中的境界。
再往下看,浮以自己的力量為主導(dǎo),經(jīng)過很多環(huán)節(jié)找到的海倫。與海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卻被兒子搞得完全破碎,這一次的痛苦是一次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的徹底失敗,他對希臘古典美的追求也以悲劇結(jié)束,留給他深深印象的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奮爭過程,而那些所謂的美,快樂都離他而去。這就是努力后的極短暫的所謂“成功時刻”。
在這里,我要感謝浮士德,讓我不再為渴求成功所累,過程才是人生價值的關(guān)鍵,而成功只能被看作更高價值實現(xiàn)的起點。這樣,你才能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己,向至上邁進。生命原來如此美麗,它沒有給你任何所謂的痛苦,而是讓你充分展示自己。
浮士德讀后感6
假如浮士德博士的旅行是由地獄到天堂的旅行,那讓我們看看地獄煉獄天堂都有什么?
《浮士德》是德國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詩劇。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永遠不安于現(xiàn)狀、永遠自強不息的德國男子的故事。他一生痛苦曲折,但是卻敢作敢為、豪邁悲壯。
故事是這樣的:上帝和魔鬼靡非斯仛打賭。由靡非斯仛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下自我的高尚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忙下,恢復(fù)了青春,遨游了人間和仙界,先后經(jīng)歷了對男女之愛、宮廷中權(quán)勢財富,以及對古希臘藝術(shù)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jié)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后,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yè)中,高齡而又失明的主人公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靈魂升上了天堂。
我想當時歌德所在的社會也是這樣的吧,歌德在文學(xué)、繪畫、自然科學(xué)的學(xué)習中不斷追求真理,在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中用心奔走,并在運動的失敗中進一步深化認識,成就了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我們不能完全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封建,腐朽與罪惡,但是我們能夠從這本書里,這個小小的社會里感受到。
人們都說地獄是最骯臟的,歌德卻說人類的社會比地獄還要骯臟,腐朽。完全能夠說人間就是一個煉獄,一個充滿罪惡的地域
惡行者、偽善者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心驚膽顫!冥冥蒼天,炯炯神眼,原罪的顯現(xiàn)、欲望的暴露。聽!慈悲的天神歌,看!流淚的眾生相。有多少二戰(zhàn)戰(zhàn)犯逃過死刑靈魂卻終生受著煎熬,午夜夢回的是一具具腐尸和陰慘凄厲的催命聲;一些僥幸出逃的貪官常與親人分居世界各地,既擔心被一鍋端又忍受思親之苦;宗教觀念認為以上惡行足以下十八層地獄,最輕拔舌,重則刀鋸。
天堂地獄之在你一念之間。中國有句老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煉獄象征苦難,象征懺悔。天堂象征救贖這是基督教永恒的主題。煉獄中的懺悔指人的一念,善念惡念,天堂地獄。
看到天堂的光輝,美夢將會成真!地獄惡鬼又再哀嚎,聽得我心碎心驚,拖住我的腳想讓我沉淪,而我卻渴望自由的翱翔,向往天堂的晨光。
最后浮士德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偉斗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后答案無疑是用心的,但有著空想的性質(zhì)。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一個幻想。:我要勇立時代的潮頭,我要縱身跳上時代的巨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yè)原本要晝夜不停。
【浮士德讀后感1000字(精選6篇)】相關(guān)文章:
浮士德讀后感01-13
浮士德讀后感2000字07-15
《浮士德》讀后感范文2000字06-16
《浮士德》讀后感記2000字11-21
精選《雷雨》讀后感09-09
精選簡愛讀后感09-05
精選童年的讀后感09-01
《狼圖騰》讀后感精選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