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專訪車和家CEO李想:優(yōu)越感、價值、安全感是衡量產品的三個標準
李想,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及CEO。他認為,一家企業(yè)是由產品和商業(yè)組成的。產品關乎用戶的獲取,決定了企業(yè)的競爭力和屋頂,而商業(yè)則決定著企業(yè)的效率,關乎企業(yè)如何跳到屋頂的最高點。
5月27日,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及CEO李想在混沌研習社做了題為《產品與新商業(yè)》的分享。李想認為,一家企業(yè)是由產品和商業(yè)組成的。產品關乎用戶的獲取,決定了企業(yè)的競爭力和屋頂,而商業(yè)則決定著企業(yè)的效率,關乎企業(yè)如何跳到屋頂的最高點。
今天這篇文章,總結了李想十多年來在互聯網產品領域積累的經驗。
今天,我在這里開場講的第一個主題,是產品篇。進行這個話題的討論很有必要,為什么呢?
主要是因為在最近這兩年所謂的創(chuàng)業(yè)熱潮里面,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有一大堆完全不懂產品的人,到處去跟大家講要如何創(chuàng)業(yè),如何做產品。
但是過去這兩年里呢,創(chuàng)業(yè)的失敗率應該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真正做出來的企業(yè)寥寥無幾。這對于整個社會的效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今天首先來講講產品。
到底什么是產品呢?
那么,我們今天首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產品?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但是,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面,會面臨這些問題:產品到底講的是功能呢?還是體驗?產品到底體現了什么能力?
以我過去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我是這么理解產品的:當我們打造一個公司,打造一個服務,打造一個App,打造一個功能,甚至寫一篇文章,我們都是在做一個產品。這些事情對于我們的能力要求,其實都是相同的。
從更大的范圍來講,其實產品力不是一個技術能力,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當我們把產品當做一種專業(yè)技能去做的時候,我們會接二連三地做低效率的事情,進行各種各樣的體驗,刷各種各樣的存在感,把原本只要一個步驟就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六七個步驟去完成。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說產品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這個可能和大家平時對產品的理解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做產品的第一步:設定一個清晰、可衡量的目標
定義完了產品,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弄清楚產品的第一步是什么。
我看到大部分的創(chuàng)業(yè)者,還有在做產品的人,往往會缺失第一步。一旦缺了第一步,后面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白搭。
我們要進行的產品的第一步,就是針對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清晰、可衡量。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當我們做一個事情、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如果沒有在最初就設定一個目標,由于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后續(xù)所有的參與者就都會在不同的世界里思考問題。
我經?吹礁鞣N各樣失敗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團隊里幾十號人,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世界里面想事情,每個人覺得自己在為這個企業(yè)好。但是實際上,在公司到死為止,這些人都沒有討論過這個企業(yè)共同的目標是什么。
要么就是大家開產品會,吵得一塌糊涂:你的體驗不好,我的體驗好,你的功能不好,我的功能好等等。但是對于這個產品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標,他們從來沒有溝通過。
在這里我舉一個例子。就是2008年的時候,我當時還是汽車之家的CEO,我們合并了另外一家企業(yè),也是汽車網站,叫車168。我們當時的流量是它的十倍以上。但是合并完以后我們發(fā)現,雖然兩家汽車網站的員工人數差不多,但公司的效率差得完全不止十倍。
合并完以后我們討論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共同的愿景。當時是我負責這兩個公司的合并,我就問車168的高層和同事們:“車168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的統(tǒng)一回答是,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最有影響力的汽車網站。
我接著問:“你們所指的最有影響力具體是什么?”我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人說我們要變得更專業(yè),有的人說我們要在廠商那里最有號召力,還有的人說我們要讓用戶感覺好,對我們評價好。
我說你們每一個人對目標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在日常工作中,你們要怎么去執(zhí)行這個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對目標的設定上面出問題,最大的原因在于貪心。我們其實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好了,但是我們卻經常會希望通過一個過程,去解決四、五個問題,照顧到更多的人。但是最后的結果就是什么做不好,整個組織效率極為低下。
在做產品上面,你問這個產品要解決什么問題,得到回答是我們既要解決A,又要解決B,還要解決C。我說這簡直就是胡扯。
在汽車之家,我們當時的目標就很明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做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衡量訪問量的標準就是PV。每一天,我們都在為這同一個目標工作。
衡量產品的標準:優(yōu)越感、價值、安全感
當我們設定好了共同目標,讓團隊的所有人都能在一個世界里思考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給產品定義一個標準。
什么是產品的標準呢?我進行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定義,就是三個關健詞:優(yōu)越感、價值、安全感。安全感決定了用戶是不是用你和買你,優(yōu)越感會變成你的品牌向外傳播的口碑,還有就是要有價值。
我相信,我們任何人首選使用的產品和品牌都符合三個特質。在這里我舉幾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這些產品是如何體現這些特質的。
1.蘋果
我們先來看看蘋果。蘋果的價值是什么?設計好、易用。這是它典型的價值。
蘋果的安全感是什么?有蘋果用戶在意前兩天出現的病毒嗎?沒有。蘋果會給你彈出來一堆沒用的彈窗嗎?不會。你用蘋果會非常的省心,這就是它的安全感。
最后,蘋果的優(yōu)越感是什么?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大家的蘋果手機一定是可以放在桌子上的,不用塞在兜里。
2.順豐
我最喜歡用的快遞公司是順豐。那么順豐符不符合這幾個特質呢?
順豐的價值,是用最快的速度幫你把貨物送到。我們喜歡用順豐的隔日送達,順豐有自己專門的空運公司來保證運輸的效率。
順豐的安全感是什么?它100%是丟客率最低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優(yōu)越感又是什么呢?淘寶上所有貴一點的產品,商家都會告訴你順豐包郵。企業(yè)也會用快遞公司去衡量另一家企業(yè)。如果一個企業(yè)給你發(fā)一份文件的時候,是用順豐寄過來的,你會覺得這個企業(yè)很不錯。
3.微信
微信的價值是什么呢?幫我們最快捷地做溝通。
微信的安全感是什么呢?微信上面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什么垃圾廣告。
微信的優(yōu)越感是什么?很多人會在朋友圈里面秀孩子,秀自己出去旅游,在朋友面前展示優(yōu)越感,這里面體現的人性心理其實非常有意思。
用戶價值的衡量:時間和錢
那么,在衡量產品標準的三個關健詞里面,最核心的一個詞是哪個呢?我認為是價值。
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招來了一個大學剛畢業(yè)的產品經理(他后來變成了我們的產品總監(jiān)),當時他提出了一個非常反人類的理論。他說,我們做產品的時候只談價值,不談體驗,我們后來也一直是按照這個方法去做產品。
什么是價值呢?你要幫助客戶解決什么問題,這件事情就是你要實現的一個價值。汽車之家的價值是什么?就是幫助你們購買和使用汽車,就是這么簡單,沒有其他的。
當我們有了一個基本的標準以后呢,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就是用戶的價值到底要如何進行衡量?我的回答是:在這個世界上,對于用戶而言的價值衡量只有兩個,一個是用戶愿不愿意為你真正付出時間,另外一個是用戶是否愿意為你真正付出錢。
那么我們該怎么去進行用戶價值的事前衡量呢?就是我們要去問消費者的需求,去聽市場的聲音,這為我們做產品需求和功能提供了可選項。但這絕對不等于最后的決策,你還得在這些可選項里面,選出真正變成能變成產品的需求。
有一個挺簡單的辦法,就是我們找五到十個企業(yè)不同部門的人,讓他們坐在一起,把這些可選項都列上去,讓他們自己去選。大家在客戶真正愿意花錢購買的功能里面做一個排名,最后排在最前面的一到三個變成產品的功能,剩下的全部砍掉。
這里我舉一個我們在汽車之家做產品的例子。在有新員工加入汽車行業(yè)以后,我會帶他們做一個很簡單的訓練,就是到底汽車應該怎么做產品。我會先問他們,你們認為自己會做產品嗎?他們都認為自己很會做。
接下來,我給他們出了一個題:如果我們給這輛車增加一萬塊錢的材料物料成本,你會把這個成本加在哪里?
我問的都是開放性問題,不是封閉性問題,所以這個討論會寫滿一面墻,這也是我們原來做產品的一個方式。有人會說我需要一個空氣懸架,有些人說我希望把這個做成可變色的全景天窗,還有人說希望增加按摩座椅,要增加22寸的輪轂。
接下來我會問他們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是真正做產品的方式。我問,當你們在座的各位變成了消費者,你會多花一萬塊錢在這一堆配置里買哪一個?答案很快瞬間集中,90%以上的員工會做出同一個選項,就是希望把錢全花在內飾上。
我接下來問他們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讓他們去看一看這個市面上同價位、同級別的車里面,內飾最好的車是不是銷量第一。因為大家要在外形上做出本質的差異已經很難了,但是在內飾上可以做出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怎么做好產品呢?只有當我們團隊里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個世界里,有同樣的標準和同樣的尺子,你會發(fā)現下面的人價值和效率會發(fā)揮得無限的大。
昨天晚上十點的時候,我們負責技術的VP還跟我聊到,他說用時間和錢去衡量用戶價值很容易,他也很認同,但他想加一個新的衡量標準。這個新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呢?他說是情感。
什么是情感呢?其實就是口碑。當用戶真正對你的產品付出情感的時候,他會發(fā)自內心幫你去傳播。
用優(yōu)越感和價值塑造品牌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家老是問我們要怎么去做品牌。在衡量產品的三個標準里面,由于安全感是一個基礎需求,所以它不太適用于塑造品牌。
但是,優(yōu)越感和價值幾乎把一個品牌展示到了極致,所以我們在傳遞品牌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產品的優(yōu)越感和價值。
這里我也舉幾個例子。
1.茅臺
茅臺的優(yōu)越感是什么呢?就是國家領導人在喝,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跟國家領導人喝到一樣的東西。
那它的價值是什么呢?一般最優(yōu)秀的廣告都是這么傳遞的,說它的釀造使用了怎樣高端的技術,所以人們喝起來會覺得非常好。
2.愛馬仕
女士們最喜歡的一個品牌,叫愛馬仕。幾乎所有愛馬仕的廣告,都是讓包出現在了一個你非常向往的場景里面,要么就是你看到了一個像維多利亞·貝克漢姆這樣的明星,他提著愛馬仕。這就是愛馬仕的優(yōu)越感。
那愛馬仕的價值是什么呢?它會跟你說我用的鱷魚皮,是用法國最好的手工縫制的,從而體現出它是你所有的包里面最好的一個。
3.蘋果
我們來看看蘋果的廣告。蘋果早年的廣告是有嚴重的問題的,就是它的廣告并不傳遞價值,也不會傳遞什么優(yōu)越感。
可能你看到喬布斯最早在蘋果做的廣告,看完只會覺得這個廣告太酷了,但你找不到這產品跟你有任何的關聯。
自從蘋果改成Apple以后,它的廣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廣告里面永遠在講一種你向往的場景。在蘋果的廣告里面,產品永遠是年輕人和小孩在用。而且,蘋果現在的廣告要么講產品的設計,要么講非常有價值的功能,簡單到拍照、音樂等等,這都是產品帶給你真正的價值。
這個時候,你會感覺這一群人是我向往的。無論是拍照,音樂,還是優(yōu)秀的設計,這都是我想購買的,這件事跟我是相關的。
說到最后,我覺得我們做產品,最重要的提煉價值本身。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至于怎么做出優(yōu)越感來,就得靠人本身的素質了。
我的這個理論能幫助大家做出合格的產品,但要做出頂級的產品,得看每個人自己的天賦。
互動問答
提問1:李想老師,您在提到產品的優(yōu)越感、價值和安全感的時候,舉的例子都是行業(yè)老大,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品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們的價值要怎么體現?
李想:我其實不希望舉這種負面的案例,解答它們?yōu)槭裁床淮嬖,因為負面的案例對于我們做好一個事情沒有本質上的幫助?赡芪矣幸粋比較好的習慣,就是任何一個新鮮的東西出來的時候,我的優(yōu)先選擇是看它好的地方。
就拿共享單車這件事來說好了,大家最開始不太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投資人和VC去賭共享單車,不關心它背后的原因,只關心它不靠譜。但是投資人和VC在共享單車上花錢,一定有他的需求,我們要去弄明白他們花錢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很多投了共享單車的VC聊天的時候,得到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他們對整個商業(yè)的理解。
我們今天可以發(fā)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線上流量在開始產生壟斷,線上的獲客成本在大幅提升,高到你已經無利可圖。這時候,大家忽然發(fā)現在線下獲取用戶的成本反而是低的。
而且很多人也想不到VC們的邏輯,其實是摩拜和ofo獲取的是有支付能力的用戶,獲得這些支付用戶的成本也很低。從本質上而言,投資人和VC之所以盯著單車、充電寶和接下來會火起來的便利店,都是把它當作線下的入口來算的。
提問2:李想老師,您剛剛說到產品的優(yōu)越感、價值、安全感,這三者之間是不是有重合的地方呢?
李想:我覺得這三個標準里面,產品的價值是很容易衡量的。就像我剛才講的,價值是一個標準,是衡量產品時一個可量化的方式。
而安全感和優(yōu)越感,在我看來它們其實屬于人性的范疇。優(yōu)越感的實質是我們心理感受的好壞,或者我們所向往的東西。
實際上,在不同的年齡層里面,優(yōu)越感其實發(fā)生了巨大的斷層。由于過去的生活經歷和背景,還有所生時代所造成的差異,導致了60后、70后、80后、90后對優(yōu)越感的基礎需求有本質上的差別。這種斷層導致很多企業(yè)瞬間就消失掉了。用馬化騰的話說,他很難理解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優(yōu)越感的要求。
60后、70后最主流的人群,對于優(yōu)越感評定是性價比,我買的東西要超值,超值就證明我精明。這個年齡層的企業(yè)家做產品的時候,最喜歡講的也是性價比。
到了80后以后,包括70年代末的人,這一個獨生子女的群體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在別人面前證明一些東西。
對于這個群體而言,一個產品在身邊的人眼中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足夠牛,決定了我的優(yōu)越感。
到了90后,甚至80年代末,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好,這讓他們具備了一個特別好的素質,叫自我。他們只要喜歡一個產品,所有的一切我都不在乎。我喜歡就是我的優(yōu)越感,根本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所以不同層次的人,對于優(yōu)越感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這對于我們在座的各位不同年齡層的人,大家做企業(yè)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就是馬化騰當年說的,你什么錯都沒有,只是因為你變老了。
【專訪車和家CEO李想:優(yōu)越感、價值、安全感是衡量產品的三個標準】相關文章:
專訪陸金所的CEO計葵生03-22
專訪耐克CEO Mark Parker:講述Air Max Con和耐克未來發(fā)展03-25
專訪李寧:從溫和走向強勢01-16
專訪AOD 3D打印CEO袁大偉03-28
專訪摩拜CEO:為何選擇富士康投資?04-28
專訪按唄CEO童守軍先生:堅持創(chuàng)業(yè)初衷03-03
李鏗鏘:“紅薯郎”到“紅薯CEO”03-08
CEO李亦非的財富夢想:簡約的幸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