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古代成語故事
四則古代成語故事1
三國時,劉備死后,劉禪繼位,他就是蜀漢后主。由于后主年輕,朝堂中的大小國事,都由丞相諸葛亮來拿主意。這樣,諸葛亮權(quán)傾朝野,成了蜀國政權(quán)的實際掌握者。雖然諸葛亮的威望很高,功勛卓著,但他從不驕傲,而是經(jīng)常聽取下級的意見,來改正工作的缺失。
丞相府中,有一位掌管文書事務(wù)的主簿官,名叫楊颙。當(dāng)時,他看到諸葛亮對每一件事情都要過問,就覺得這種工作作風(fēng)對于蜀國的發(fā)展極為不利。
有一次,楊颙對諸葛亮說,處理國家大事,上下之間應(yīng)該有不同的分工。他還引經(jīng)據(jù)典,列舉了史書上的著名例子,勸諸葛亮不必對一切文書都親自處理,不要為瑣碎的小事而勞神,應(yīng)該把一些瑣細的事情交給下屬去辦,而自己則履行丞相職責(zé),只抓軍政大事。
諸葛亮覺得楊颙的意見很有道理,因此對他的提醒非常感激。但是因為劉備對自己恩深如海,他唯恐一時不慎,辜負了劉備所托的大事,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wù)。
后來楊颙染上重病而死,諸葛亮心里非常悲傷,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諸葛亮還特別寫了一篇文告,鼓勵下屬參政議政,多提意見。
這篇文告就是著名的《與群下教》。
他在文中寫道:“國家大事需要大家共同討論,所以丞相府讓大家都來議論政事,以便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見,從而振興漢室江山!
◎成語釋義
形容集中群眾的智慧和意見,辦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出處
諸葛亮《與群下教》:“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出處譯文
丞相府讓大家都來議論國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見。
四則古代成語故事2
東漢時期,潁川地方有個叫陳實的人,生在貧家,自幼好學(xué),辦事公道。后來在太邱縣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斷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簡樸,家里沒有仆人。他的大兒子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陳實出門辦事,大兒子在前邊拉車,小兒子拿著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見了,無不稱贊他們。
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客人,問季方說:“你的父親有何功德?他的名聲為啥這樣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親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樹,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源泉所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功德!彼囊幌挵芽腿苏f得面紅耳赤。
元方的名氣也十分大,后來他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dāng)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實、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dāng)時豫州的城墻上,都畫著他們父子三人的圖像,讓百姓學(xué)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次,他們?yōu)樽约焊赣H的功德而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jié)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實裁決。陳實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弟。他倆的功德都高,難以分出上下!”
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邊讀邊想:這個故事出自《后漢書·荀韓陳列傳》和《世說新語·德行》。后來“難兄難弟”的含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F(xiàn)在則用它指兩個人同樣惡劣,或二人處于相似的困難境地。
四則古代成語故事3
戰(zhàn)國時期,有一次鄒國和魯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由于鄒國的人民對統(tǒng)治者不滿,當(dāng)鄒國的官吏遭到魯國的攻擊時,人民群眾并不相救。結(jié)果,鄒國被打敗,并被魯國殺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鄒穆公非常氣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好請孟子幫他出主意。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戰(zhàn)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援救的,這些百姓實在可恨極了。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吧,他們又是那樣可惡。你看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聽了鄒穆公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見死不救,完全是這些官吏自己的責(zé)任。他說:“在饑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饑餓的威脅,老弱病殘者都被活活餓死,身強力壯一點的,也被迫四處逃荒。而在你的谷倉中,卻堆滿了糧食,在你的庫房里,也裝滿了財寶。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卻不向你報告,對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關(guān)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說過:‘你怎么對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對待你!ㄔ氖牵骸龊鯛栒撸春鯛栒咭。’)過去,你的百姓無法報復(fù),這次剛好有了機會。我看,你還是應(yīng)該改變一下對老百姓的態(tài)度才對!编u穆公聽了,默默無言。
成語“出爾反爾”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壓縮而來,原意是你怎么對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對待你,F(xiàn)在意思發(fā)生了變化,多用來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復(fù)無常。
四則古代成語故事4
【扼臂嚙指】
戰(zhàn)國時期,曾子一個人他外出打柴,家里來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見他回來,客人急著要回去。曾母就使勁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難忍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丟掉柴禾跑回家問母親有什么事,母親告訴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嚙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嚙: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靈相互感應(yīng)
【二桃三士】
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居功自傲,蠻不講理,相國晏嬰擔(dān)心他們會鬧事而影響國家安危,建議齊景公賜兩個桃子讓他們?nèi)苏摴Χ,結(jié)果他們有勇無謀,因爭吃桃子紛紛自殺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兩兒辯日】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注釋故——緣故,這是原因的意思。去——離去,這里是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日中——太陽當(dāng)頂,這是中午的時候。車蓋——這是車篷。古代,人乘坐的獸車上的篷,形狀象傘,用來遮蔽陽光和雨。盂——音于,古時一種裝飲食品、敞口的器皿。滄滄——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探湯——湯,就是熱水。探湯,就是把手伸到熱水里,感到燙熱的意思。決——決定,決論,就是判斷的意思。孰——文言疑問人稱代詞,就是“誰”的意思。多知——知識豐富,博學(xué)多才的意思。
評點:這個故事說,人們看問題不能各執(zhí)一端,而要避免主觀、片面性,要學(xué)會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問題?鬃颖环Q為圣人、天才,好為人師,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被人譏笑。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xué)生,一起跟他學(xué)習(xí)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xué)習(xí)。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xué)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jié)果,雖然兩個學(xué)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xué)到一點本事。
【四則古代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古代名人求學(xué)故事四則02-22
古代兒童成語故事04-13
關(guān)于古代成語故事01-12
古代成語故事集錦12-14
四字成語故事四則12-15
古代勵志成語故事08-14
古代成語故事(15篇)12-16
古代成語故事15篇12-13
古代成語故事高二09-29
古代成語故事集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