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簡單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0-12-18 17:05:2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簡單的成語故事3則

  成語故事簡單易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思。下面yjbys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的成語故事3則

  1.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2.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xiàn)在。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chǎn)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3.閉門造車

  典出宋代朱熹的《〈中庸〉或問》三:“軌者,車之轍跡也。轍跡在道,廣狹如一,無有遠邇,莫不齊同。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也。

  朱熹《〈中庸〉或問》里說:“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意思是,把門關起來造車,把材料逐件造好后,只要件件合乎規(guī)矩,再拿到門外去合攏起來,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

  “閉門造車”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在正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情,差不多是相同的,只要樣子沒有變,懂得規(guī)矩,自然不會發(fā)生錯誤,到處可以行得通;所以盡管關著門造車,拿到外面去應用,仍然是適合車轍的。

  反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理沒有窮盡,而且各地的情形不同,習慣互異,你自己關著門一個人做,盡管做得怎樣好,拿出去,未必適合人們的需要。

  現(xiàn)在人們用這個成語,大多數(shù)是用反面的意義,比喻不依據(jù)實際情況,單憑主觀想象辦事。指不切合實際,一味主觀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車子,而完全不考慮門外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結果就不合規(guī)格,不能適用。 古語所謂的“閉門造車”是稱贊“出門合轍”的巧妙,而今天所謂的“閉門造車”,卻是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了。

【簡單的成語故事3則】相關文章:

簡單幼兒成語故事12-03

歷史簡單成語故事08-29

簡單的歷史成語故事范文12-10

簡單成語故事15篇08-28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